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宇航元器件制造单位在过程确认文件(PID)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文件系统管理、编写以及现场操作上的问题,总结了元器件制造单位开展PID建设的步骤,提出PID建设的思路和PID文件编写建议。  相似文献   

2.
光学遥感器光电信号处理系统的空间辐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光学遥感器光电信号处理系统,描述了空间辐射效应研究的方法和途径。首先介绍了光学遥感器常用运行轨道的空间辐射环境,然后选择光学遥感器的光电信号处理系统作为分析模型,介绍了光电信号处理系统的电路组成和主要元器件,从器件级、电路级到系统级对空间辐射效应的危害性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元器件的抗辐射性能现状,归纳了辐射效应的薄弱环节及主要元器件需要进行的辐照试验。最后对空间辐射效应研究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欧空局空间电气、电子与机电穴EEE雪元器件规范体系ESCC及编号方法、公布的版本及更新、替代情况,提供了如何查阅欧空局空间元器件规范的方法,同时分析了部分ESCC与美军标的元器件试验方法规范的等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动态矩阵(DMC)预测控制是一种以优化指标确定控制策略的方法。基于DMC的PID串级预测控制是在单纯PID串级控制的基础上,把经过PID校正的伺服系统定义为广义对象,作为DMC的被控对象,用DMC预测算法在线滚动优化控制参数,在优化过程中利用实测信息不断进行反馈校正。通过仿真分析,与单纯的PID控制相比,在新型叶片式连续回转马达位置伺服系统中采用DMC—PID串级预测的一种控制方法控制能够使整个系统的跟踪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航天元器件研制的现状,提出提升航天元器件质量与可靠性的建议与思路:以统一的标准为基本保证,提高元器件设计的可靠性;建立元器件型谱规划,做好面向未来应用的前期验证工作;加强应用验证和用户试用,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以过程确认文件(PID)的建设为依托,快速提升研制厂商的过程控制能力;鼓励新技术在航天元器件上的应用,做好技术状态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6.
与空间碎片有关的国际空间法研究主要包括对空间碎片的定义、空间环境保护制度、空间物体的登记制度及空间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等问题的研究。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法律小组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对于“空间物体”与“空间碎片”的定义及其关系问题的研究基本上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环境条件对产品可靠性的影响,介绍了环境条件的递推方式,阐述了与系统、分系统、元器件和部件级环境条件相关标准的应用,并对元器件和部件环境条件要求作了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8.
对于卫星型号的质量与可靠性而言,元器件结构分析技术至关重要,是促进元器件国产化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是新型元器件型号应用的验证技术之一,对元器件研制方及使用方均有较大作用。元器件结构分析技术能够帮助使用方进行元器件比较、低等级元器件的升级筛选、空间环境适用性评估及可靠性与风险评估,能够帮助元器件制造方进行工艺结构改进等。元器件结构分析技术的关键环节为方案制定和方案实施,结构分析需逐层分解至结构最小单元,最后得出是否适合卫星型号应用的结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产品型谱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产品型谱的概念从词义上作了分析,并概述了产品型谱的定义与构成,研究了建立产品型谱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分析了产品型谱的特点及意义,并举例说明了如何建立空间设备级产品型谱的步骤。  相似文献   

10.
电子设备是空间相机重要发热源,需要通过合理的热设计将热量及时导走,维持电子元器件温度不致过高。根据空间相机各电子设备所处空间环境、结构特点及内部电子元器件热特性,提出了相应的多种不同的热设计方法,采用热仿真分析、热平衡试验两种方法对设计进行了验证,对比了两种方法所获取的温度数据。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获取元器件结温均满足温度降额指标要求,且相差不大,充分验证了热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仿真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目前宇航用元器件供方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对宇航用元器件供方管理应关注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探讨,包括供方管理的目标、供方管理的战略、供方选择的原则、供方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与供方关系的管理;最后对完善宇航用元器件供方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使用T3Ster对宇航电子元器件内部热特性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使用MicReD公司的热测试仪33Ster测量元器件内部热特性的方法。T3Ster测试仪可以测试各类IC、LED、散热器、热管等电子器件的热特性以及PCB、导热材料等的热阻、热客及导热系数、接触热阻等热特性。使用33Ster测试仪对某航天器用电子元器件内部热特性进行了测量,并与器件资料中的热特性数据进行比对,二者相对误差为0.07%,验证了q3Ster测试仪具有测试高可靠度要求的宇航级电子元器件热特性的能力。为宇航电子元器件的热设计与热分析提供重要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217+可靠性预计方法,阐述了元器件级、系统级进行可靠性预计的流程,并对217+方法的计算模型进行概要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图像传感器是空间光学探测系统的核心部件,探测器像元尺寸越小意味着所能分辨的空间频率越高。小像元器件已经不断被应用于空间遥感领域,以捕捉更多信息,分辨更多细节。在相同分辨率要求下,小像元器件有助于降低系统体积和质量。研究分析了亚微米像元器件的特性以及与之匹配的光学系统设计难点。依据亚微米像元器件地面验证相机的指标要求,进行了初始结构的对比研究,设计出一套含折转镜的施密特光学系统,克服了传统施密特光学系统后焦面置于光路中引入较大遮拦的缺点,实现了基于亚微米像元器件的小F数大口径光学系统设计。该光学系统工作于可见光谱段,口径达300mm,F数为1.67,视场角为2.2°×2.2°,结构紧凑,体积小,像质接近衍射极限。公差分析后,全视场全谱段下调制传递函数在奈奎斯特频率357线对/mm处优于0.3。  相似文献   

15.
8月21日,由国家国防科工局负责组织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抓总研制的实践九号卫星在北京举行交付仪式,正式投入使用.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洁出席了仪式. 实践九号卫星在轨开展了24类我国卫星发展急需的新产品验证,以及10类、20余种国产核心元器件和原材料的考核评价,取得了中国航天技术多项第一:首次完成卫星编队飞行和高精度GPS星间测量试验,验证卫星编队建立与保持技术,为中国小卫星和微小卫星发展拓展空间;首次实现电推进、高精度光纤陀螺、半球谐振陀螺等核心部组件在轨试验,为大幅提高卫星性能和寿命可靠性奠定基础;首次在轨进行高温超导滤波器验证试验、红外探测器、新型成像技术试验,推动中国微波通信、红外遥感和高性能光学成像技术快速发展;首次在轨搭建高端元器件试验验证平台,为提升中国宇航级核心元器件研制能力、实现核心器件自主可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航天关键器件尤其是国产航天关键元器件的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风险来源多元化和复杂性的特点,提前识别航天关键元器件应用风险是保证其成功应用的重要基础。基于解释结构模型-层次全息模型(ISM-HHM)的组合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系统中各项风险及各风险之间的关系,分析航天关键元器件应用风险属性,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层次全息模型(ISMHHM)组合方法,识别航天关键元器件应用风险之间的交互关系,构建风险间的层次关系框图,为全面识别航天关键元器件应用风险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应用验证是对国产元器件在上装应用前开展的一系列试验、评估和综合评价工作,评价元器件研制的成熟度和型号装备应用的适用度,以确定其在型号装备的可用度.本文对元器件应用验证的技术内涵、方法和平台、技术流程、关键技术及其与系统工程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型号装备研制中的应用验证工程实践,剖析了对装备应用要求了解不足和理解不...  相似文献   

18.
ECSS-Q-60B《空间产品保证电气、电子和机电(EEE)元器件》标准是欧洲空间局(ESA)宇航元器件保证的顶层标准,是ESA宇航元器件保证的纲领性文件。今年7月17日发布的最新B版较A版有重大技术和组织的更改。本文分析了B版相对于A版内容的更改,并重点对比分析了B版中三个等级元器件保证要求的差别。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宇航元器件保证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航天器铷钟的一种精密控温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一种应用于航天器的高精度、高稳定度的温度控制系统:使用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采用多级控温策略,核心级采用基于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非核心级采用积分分离式PID算法;采用脉宽调制(PWM)控制作为控制方式。以航天器铷钟作为控制对...  相似文献   

20.
空间紫外辐照对高分子材料破坏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分子材料作为绝缘体和电介质被广泛应用于机电组件、集成电路等各类电子元器件中,其性能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电子元器件功能的正常实现。空间紫外辐照是造成高分子材料性能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介绍了空间紫外辐照的来源及特点,阐述了紫外辐照对高分子材料作用的两种效应,即瞬态效应和累积效应的机理与过程及其对高分子材料性能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增强高分子材料耐紫外辐照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最后指出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