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以聚乙二醇为聚偏氟乙烯/亲水性高聚物共混体系的添加剂,研究了聚乙二醇含量对聚偏氟乙烯/亲水性高聚物共混膜的水通量、孔径、孔隙率和耐污染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共混体系中聚乙二醇含量为7.5%,膜的最大水通量达到1050 L/m2.h,孔隙率为73.0%,平均孔径为0.19μm,聚乙二醇含量对PVDF/B共混膜的结构和性能变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可通过调节聚乙二醇的含量来控制膜的孔径和孔隙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偏氟乙烯和丙烯酸酯制备了一种具有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的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并将其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通过FTIR,SEM以及电化学分析等对具有多孔结构的聚合物电解质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交联单体及不同聚偏氟乙烯/丙烯酸酯质量比对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交联单体和适宜的交联度可有效提高聚合物膜的孔隙率、吸液量和相应电解质的电化学特性.用聚偏氟乙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的电解质组装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在100 mW/cm2模拟光照下,短路电流Isc和开路电压Voc分别为8.476 mA·cm-2和0.674 V, 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710%.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酸酯类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合成组成相同的聚丙烯酸酯类IPN聚合物、线性IPN聚合物、共聚物、共混物,通过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动态粘弹谱(DMA)等实验方法比较它们的阻尼性能;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酯类IPN聚合物具有更佳的阻尼性能,其原因是IPN聚合物组份之间的协同作用而使其相容性表现为接近分子水平的共混.  相似文献   

4.
共混物对二次发泡聚丙烯的发泡效果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型内二次发泡工艺确定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或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 SPP)共混改性发泡聚丙烯(PP)的配方,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共混聚合物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对PP分子结构、泡孔结构的影响机制及断口形貌,共混聚丙烯发泡材料的发泡效果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共混过程中,部分PP和LDPE分子在热的作用下相互促进,产生了接枝交联;共混物比纯PP的泡孔结构优且发泡效果佳,其中LDPE的用量范围比HM SPP更宽,且含LDPE为30%时聚丙烯的发泡效果最好;HM SPP的发泡体的抗弯强度明显要高于LDPE;而LDPE对发泡体冲击强度的影响要显著大于HM SPP。  相似文献   

5.
采用相转移制备聚偏氟乙烯、亲水性高聚物共混膜.用绝对粘度、DSC等对PVDF/B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测试了膜的水通量、截留率膜强度等性能.结果表明,PVDWB为部分相容体系,当PVDF/B共混比为9:1、固含量为16%时,膜的水通量达到416.0 L/m2·h,对BSA截留率达到92.8%.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陆军材料和机械研究中心J·SHUFORD和P·THOMAS等人报告:最近发现某些有机聚合物,当其经过适当处理(进行定向和极化处理)之后,也显示出与压电陶尧材料和无机晶体压电材料一样的压电效应。他们研究并制备出压电聚合物,并企图找出用它作为微音器、加速度计、应变计、医用传感器的传感元件时所具有的特性。通过研究得知具有大的压电效应的聚偏二氟乙烯(PVF_2)及它的共聚物就是制备这些器件的极好材  相似文献   

7.
利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和2-溴代异丁酰溴(BIB)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改性制备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纳米活性中心,采用紫外光引发丙烯酸十二氟庚酯活性聚合接枝在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并沉积在玻璃基材表面制备了超疏水表面。通过热失重分析纳米活性中心的接枝率,采用水接触角研究了纳米活性中心含量和光聚合时间对超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二氧化硅活性中心浓度增加,工艺稳定性变好,但光聚合沉积形成超疏水表面所需的时间要长。纳米二氧化硅活性中心浓度为3.63μmol/g为最佳,经40 min光引发活性聚合后,二氧化硅表面含氟聚合物的接枝率达到34.12%,接触角达到164°,表面微纳结构致密。  相似文献   

8.
以〔Mn(H2 P2 O7) 3〕3- 作为引发剂 ,引发丙烯酸、丙烯酰胺与淀粉接枝共聚反应 ,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引发剂浓度为 2 .7× 10 - 3mol/L ,单体浓度配比 (丙烯酸 :丙烯酰胺 )为 1∶1,反应温度为 5 0℃左右 ,反应时间为 5h时 ,接枝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多壁碳纳米管填充聚偏氟乙烯复合薄膜的介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与聚偏氟乙烯(PVDF)复合的相容性,对MWCNTs进行了三乙烯四胺(Triethylene tetramine, TETA)改性,FTIR表征证明了改性的成功;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改性前后的MWCNTS/PVDF复合薄膜,并测试分析了其介电性能.结果表明TETA-MWCNTs/PVDF复合薄膜的介电性能符合逾渗理论.当MWCNTs的体积分数为0.048时,100 Hz下TETA-MWCNTs/PVDF的介电常数高达3 209,是未改性多壁碳纳米管(U-MWCNTs)/PVDF复合材料介电常数的两倍.SEM分析表明,与U-MWCNT相比,TETA-MWCNTs能更好地分散在基体中,与PVDF之间的界面结合力更强,并可形成更加致密的逾渗网络.  相似文献   

10.
以咔唑与S,S-二氧-二苯并噻吩为单体制备了交替共聚物pCzFSO;系统研究了聚合物pCzFSO的热、光物理和电化学等性能,并探讨了其作为红光磷光主体材料在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pCzFSO的热分解温度为426℃,带隙为2.77 eV,HOMO/LUMO能级为-5.65 eV/-2.88 eV;以聚合物PCzFSO为发光层制作的电致发光器件ITO/PEDOT:PSS/PVK/pCzFSO/Ba/Al发天蓝光,最大流明效率为0.80 cd/A,最大亮度为635 cd/m~2;以聚合物pCzFSO为主体材料制作的磷光电致发光器件ITO/PEDOT:PSS/PVK/pCzFSO:Ir(Piq)_3/Ba/Al的最大流明效率为1.62 cd/A,最大亮度为1 990 cd/m~2。聚合物pCzFSO是一种有潜力的红光磷光主体材料。  相似文献   

11.
以自合成的双酚A型2,2-对氨基苯甲酸苯基氧化膦(BNNPO)、 己二胺及PA66盐为原料,通过高温高压(280 ℃,1.7 MPa)聚合制备了本质阻燃PA66树脂。红外分析表明BNNPO盐含有N-P膨胀结构;热分析表明阻燃PA66树脂较纯PA66有更优异的热稳定性;极限氧指数及垂直燃烧法结果显示阻燃PA66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当BNNPO含量达4.5 wt%时,极限氧指数(Limiting oxygen index,LOI)及垂直燃烧水平(UL94)分别达28%和V-0;锥形量热法及扫描电镜分析发现BNNPO以气相及凝聚相协效阻燃作用于PA66基体材料;力学性能结果显示BNNPO的引入对PA66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在超声速自由旋涡气动窗口应用中,高能激光束实际上是透过超声速自由旋涡射流的剪切层输出的,激光束会受到剪切层的退化畸变。为了减少这种畸变,优化超声速剪切层光学性能,提出了超声速自由旋涡射流的压力匹配和折射率匹配剪切层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两种类型的折射率匹配剪切层的设计方法,讨论了其设计过程。这两种剪切层分别为按照某种比例混合的He/Ar混合气体作为自由旋涡射流的工作气体时的折射率匹配剪切层,以及选用加热到某个温度的干燥空气作为自由旋涡射流工作气体时的折射率匹配剪切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三构件中两构件相对于第三构件的三种运动情况,分别讨论了机构中三构件间速度瞬心的位置关系。当构件1和2相对构件3分别以不同的角速度绕瞬心P_(13)和P_(23)转动时,则构件1和2的瞬心P_(12)位于瞬心P_(13)和P_(23)的连线上。对这一结论的讨论方法能够代替通常用于证明“三心定理”的反证法。当构件1和2相对构件3以相同的角速度分别绕瞬心P_(13)和P_(23)转动时,则瞬心P_(12)应位于瞬心P_(13)和P_(23)连线的平行线上无穷远处。当构件1和2相对构件3分别是绕瞬心P_(13)的转动和以速度V_(23)作平动时,则瞬心P_(12)位于过瞬心P_(13)且垂直于速度V_(23)的直线上。当构件1和2相对构件3都作平动时,则构件1和2之间以速度V_(12)作相对平动,其瞬心P_(12)位于V_(12)的垂线上无穷远处。文中给出了两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混合曲面初始细分网格的特点,将网格线进行分类。在这一基础上.利用曲面光顺的网格能量法,给出了计算网格顶点的优化模型。针对优化模型的特征,优先计算网格中的关键点,并把优化模型转化为线性方程组求解。这个计算网格顶点的方法实现了初始细分网格中顶点选取的自动化。实验表明,用文中方法选出的顶点能使混合曲面具有良好的光顺性,且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国外新型起落架设计和制造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选材上采用真空熔炼成的整体模锻件,其次采用耐久性设计方法:高强度钢构件的攻丝孔基本凸台高度大于螺纹深度;高强度钢构件上注油咀基体螺纹设计成有一定凸台高度;对管状结构件最小过渡半径的限制;U形接头的防腐蚀措施;整体锻件的表面加工;喷丸强化和滚压螺纹的采用;以及真空热处理和多种表面处理的采用。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国外新型起落架是长寿命、高可靠性的,其先进的设计和制造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6.
The heat transfer and pressure loss characteristics on a square channel with two opposite surfaces roughened by high blockage ratio ribs are measured by systematic experiments.Reynolds numbers studied in the channel range from 1 400 to 8 000.The ratios of rib height to hydraulic diameter (e/D) are 0.2and 0.33,respectively.The ratio of rib spacing to height (P/e) ranges from 5to 15.The rib orientations in the opposite surfaces are symmetrical and staggered arrangemen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ar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rib height and Reynolds number,though at the cost of higher pressure losses.When the rib spacing to height ratio is 10,it keeps the highest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n three kinds of rib spacing to height ratios 5,10 and 15.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symmetrical arrangement rib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taggered arrangement ribs,but the pressure loss of the symmetrical arrangement ribs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staggered arrangement ribs.  相似文献   

17.
纳米二氧化钛吸入对小鼠肺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成年健康的小鼠(每组8只)暴露在含有1 500 mg/m3纳米二氧化钛气溶胶密闭装置内,以暴露在空气中的小鼠作为对照,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对小鼠肺部组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经过不同时间的暴露后将小鼠处死,收集血样并取肺部组织进行生化指标分析和组织病理学检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在所有的试验组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均提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和尿素氮在暴露28天组中增加,肌酐在暴露14天组和28天组中均增加,其他血清学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暴露28天的肺泡间隙有纳米粒子存在,并且肺部炎症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8.
在最佳PCM群同步码的研究工作中,我们继文[1],[2]所发表的第一批新成果(N=31~42位最佳码)之后,又搜索出了第二批新成果——N=43~54位最佳码,并于1990年4月6日完成了编辑整理;对其中每种字长,还搜索出了前8个好码,并在码元误概率为P_0=0.1及容错数E=0~5时,计算出了各自的误同步概率;此外还发现了若干岐码。  相似文献   

19.
非对称广义特征值问题的拟-Eberlein算法及其并行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对称广义特征值问题的并行计算,目前在国内外研究得很少, G. W . Stew art 和 P. J. Eberlein 曾分别研究非 Herm ite 矩阵标准特征值的并行拟 Jacobi算法,1989 年 J. P. Charlier 和 P. Van Dooren 在 G. W . Stew art 的工作基础上提出了求解非对称广义特征值问题的拟 Jacobi算法(简称 C V 算法)与并行拟 Jacobi算法。文中以 J. P. Charlier 等人的工作为基础,提出求解大型非对称广义特征值问题的拟 Eberlein 算法与并行拟 Eberlein 算法, Challenge L 并行系统上的数值试验表明,不仅并行效率很高,且敛速远优于 C V 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