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DANTECFlow Map PIV 系统作了介绍,并将其应用于环境风洞流场测量。结果表明,PIV 技术是研究非定常流动的一种很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DIS多信道恒温风速仪与PC机联机组成的自动化测量系统,在研究了原仪器系统及通信格式后,采用国内较通用的PC机通过GPIB,与DISA仪表接口建立了联机通信系统,文中介绍了面板信息到GPIB信息之间的通信过程、格式转换及一些特殊的约定,对仪器微处理器多位数据传输、硬件功能管理子程序的调试也作了说明。用户在GPIB软件包下,可以直接调用这些子程序。该系统建立后在西工大低湍流风洞实验中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为今后用于其它目的测量带GPIB接口仪器并入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研制新型直升机,必须重视对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的研究。本文简述了直升机旋翼模型风洞实验的重要性及与固定翼模型风洞实验的区别。根据直升机旋翼空气动力学的特点说明了开展旋翼风洞实验对风洞、模型及实验设备的特殊要求、着重说明直升机旋翼实验台是进行旋翼风洞实验必须的基础设备。同时对国外直升机旋翼模型风洞实验技术的发展状况作了简要介绍。最后回顾了我国直升机旋翼模型风洞实验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及与国外的差距。并对型号研制必须进行的一些风洞实验内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子束荧光技术对高超声速平板边界层中的扰动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在炮风洞中进行,自由流马赫数为7.8,单位长度雷诺数为3.5×107/m,测量了平均密度分布、脉动密度分布,并获得了湍流密度脉动的互相关分布和频谱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过渡区中有序与随机现象并存。  相似文献   

5.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具有各系统高度耦合的特点,现阶段的主要研究手段是在脉冲燃烧风洞中开展一体化飞行器带动力试验。针对脉冲燃烧风洞的特点,发展了一体化飞行器风洞试验快速测力方法。对试验模型和天平组成的测力系统进行了建模,获得了测力系统结构设计准则;采用数值仿真和锤击法获得了测力系统的模态,对试验过程中模型振动信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测力系统的振动频率满足测力要求,且其振动形式与锤击法测定模态一致。在脉冲燃烧风洞中开展的飞行器带动力试验结果表明:测力系统满足脉冲燃烧风洞测力要求,能够获得大尺度高超声速一体化飞行器气动力载荷,且满足精度要求,证明了在脉冲燃烧风洞中开展大尺度高超声速一体化飞行器技术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粒子像测速技术(PIV)和激光散斑测速技术(LSV),对Rayleigh-Benard对流流动进行测量。说明这两种技术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是相同的,他们的区别取决于源密度(S.D.)。当S.D.≤1时,是粒子像模式,当S.D.>1时,则呈现激光散斑模式。实验表明,三次光脉冲系统比二次光脉冲系统在测量信噪比方面改善很多。  相似文献   

7.
基于声学风洞的麦克风阵列测试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声学风洞气动噪声试验研究的需求,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声学风洞试验的麦克风阵列测试技术,并针对声学风洞的特点,利用风洞射流剪切层修正方法,提高了麦克风阵列识别声源的精准度.通过数值仿真和在0.55m×0.4m声学风洞的试验研究,验证了麦克风阵列测试系统和麦克风阵列数据处理方法识别声源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麦克风阵列测试技术可用于声学风洞试验.最后还采用36通道的麦克风阵列在0.55m×0.4m声学风洞开展了NACA23018翼型气动噪声试验研究,试验明显地观察到翼型后缘噪声,获得不同迎角下翼型的噪声特性.  相似文献   

8.
HYSCAN2000电子扫描压力测量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新一代的高速压力测量系统。本文概述了HYSCN2000电子扫描压力测量系统的原理、组成、特点及在1.2米×1.2米跨超声速风洞测压实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风洞试验现场,特别是大型连续式风洞试验现场的电磁环境非常恶劣,而风洞实验中的测量信号又是毫伏级的微弱信号,采用传统测量方式难以克服恶劣的电磁环境对测量系统的干扰.对于运动物体或无法布线的试验环境进行参数测量时,传统测量方式完全不起作用.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风洞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和无线测量技术进行了研究,采用ZIGBEE技术实现了风洞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和基于该网络的无线测量模块.极大地增强了测量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高了风洞试验的精细化程度,降低了测量系统的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高、低速风洞外挂物投放实验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由于风洞高度不同使得实验结果带来差异,安全迎角范围的选取不仅存在一个“上限”,有时还要考虑到“下限”等。同时还介绍了解决外挂物投放异向拍摄同步性的新方法和回转式投放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11.
模型进出系统是大型低温风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低温模型更换的核心系统.大型低温风洞模型进出系统具有结构复杂、规模大、功能集成度高、对环境条件要求高等特点.通过对国外低温风洞模型进出系统设计建设历程的回顾,结合国内相关技术现状,分析讨论了大型低温风洞模型进出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阐述了模型进出系统大空间低露点干燥系统、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两个战斗机模型大迎角风洞实验雷诺数对实验数据的影响,分析了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以及为获得能反映高雷诺数流动特点的稳定气动数据所采用的实验模拟技术,重点描述了雷诺数对大迎角俯仰力矩、零侧滑偏航力矩和滚转力矩的影响,探讨了零侧滑偏航力矩(Cn0)对不同的模型头部构型随侧滑角变化的迁移情况。对于大迎角飞行的歼击机,雷诺数的影响不只在风洞实验中存在,在飞机试飞过程中也存在,地面模拟设备应最大限度地提高模拟能力,准确预测雷诺数的影响,给出稳定可靠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低温风洞的设计运行技术,CARDC(气动中心)建成了0.1米×0.1米低速低温风洞。本文叙述该风洞的结构、供氮系统和排氮系统的设计特点和运行结果。当马赫数范围为0.04~0.25,风洞气流总温最低降至93开,单位雷诺数最高达40×10~6/米时,风洞的运行能力超过25分钟。  相似文献   

14.
HY-750开口回流低速风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HY 75 0风洞的结构、动力系统和测试系统的组成及特点。对风洞流场进行了校测 ,结果表明 ,风洞流场品质较好 ,主要指标优于××标准规定 ,标模实验精度也达到了标准规定的合格指标。从风洞使用情况看 ,交流变频矢量控制技术在风洞中使用是可行的 ,软件平台Labview在风洞测试系统的应用也是成功的。该风洞不仅能满足测力、测压、流场演示等教学需要 ,还将在科学研究和型号研制、实验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尾旋运动是飞机的一种非正常的极限飞行状态,复杂并且危险,极易造成飞行事故。在立式风洞中开展尾旋实验是研究尾旋现象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目的是为了获取实验过程中模型飞机的姿态角,用于对其尾旋特性进行分析。针对尾旋实验运动状态的特点,以及双目测量系统在以往实验应用中的缺陷,设计了一种全视场测量方案,并围绕其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研究,使用编码标记识别技术实现特征标记的自动识别,通过基于刚体的三维重建技术实现模型姿态的测量,采用基于共同基准平面的数据标定方法实现多视角姿态数据的有效融合。通过立式风洞尾旋实验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及可靠性,实验结果曲线完整,图像利用率达到了95%,为尾旋运动特性分析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针对开展等离子体高速流动控制研究的技术需求,通过专用模型及实验机构设计、绝缘密封走线、多层电磁屏蔽等技术手段,建立了一套适用于高速风洞的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系统,提出了等离子体高速流动控制风洞实验的技术规范和运行策略,并初步探索了等离子体激励对二元翼型绕流的控制规律。采用该技术后,解决了高压电缆的绝缘、密封走线问题,模型与实验机构的感应电压减小90%以上。风洞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系统运行稳定,实验数据可靠,等离子体激励对犕犪=0.2的流动可实现有效控制;施加等离子体激励后,NACA0012翼型的流动分离明显减弱,升力增大,阻力减小,临界失速迎角增大2°,最大升力系数增大4%,总体气动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7.
传统气动声学研究观点认为,精确的声学测量要求风洞背景噪声和洞壁反射足够低,传声器测量结果有足够高的信噪比,这是大多数风洞无法达到的要求.近些年,基于声纳和雷达技术发展起来的麦克风相阵列技术可以通过增加阵列的传声器数目从而大幅提高声学测量的信噪比,具有噪声源研究和定位能力,并被成功地应用于非声学固壁风洞噪声源测量和噪声物理机制研究.作者基于相阵列波束生成频域算法研制出常规闭口风洞相阵列系统及相关技术,在FD-09风洞尝试进行了相阵列校准试验和某民机噪声测量试验.结果表明:相阵列技术能够准确捕捉到真实的校准声源,并从技术上验证了相阵列系统在常规闭口风洞测量气动噪声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风洞虚拟飞行试验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在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FD-10低速风洞中建立的风洞虚拟飞行试验系统,和对风洞虚拟飞行试验技术进行了验证性研究的情况.研究的目的是探索风洞虚拟飞行试验技术的原理和关键技术,包括组合式滚转轴承系统和舵面作动系统的缩比模型以及悬挂支撑系统技术.分别进行了模型滚转运动和偏航运动的风洞试验,对模型姿态随舵偏角变化的实时响应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验证了虚拟飞行的可行性,为建立生产型风洞的虚拟飞行试验装置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CCD微机图像系统和实时全息技术,实时地显示并数字化采集在0.3m×0.3m跨超音速风洞中,M=1.99时绕钝锥及攻角为15°尖锥的三维复杂流场的全息再现干涉图。加用频闪光调制器解决了省去脉冲激光器而只用同一连续氦氖激光实现清晰地实时监视,同时以两倍帧频连续瞬间采图的兼容问题 ,物光参考光都用平行光,良好自然的干板制备、复位、使实时全息用于风洞实验不再困难。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全机半模型铰链力矩天平技术的研究;介绍了七台铰链力矩天平和四套专用校正装置的设计和研制;天平的静校及其在 FD-09低速风洞进行的波音707模型的铰链力矩实验。通过实验证明:在一个模型上同时应用多台铰链力矩天平进行风洞实验的技术,有效地节省了试验时间和经费,提高了风洞实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了铰链力矩天平组的设计符合风洞实验的要求,静校精度较高,动校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