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螺旋锥齿轮副中大轮采用的半滚切法加工原理,提出一种螺旋锥齿轮建模方法,推导出内、外齿顶线方程。应用MATLAB求解齿顶线方程,将结果导入SolidWorks软件生成曲线,基于扫描切除特征得到螺旋齿面,建立了螺旋锥齿轮的三维实体模型。最后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实体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2.
基于螺旋锥齿轮副中大轮采用的半滚切法加工原理,提出一种螺旋锥齿轮建模方法,推导出内、外齿顶线方程。应用MATLAB求解齿顶线方程,将结果导入SolidWorks软件生成曲线,基于扫描切除特征得到螺旋齿面,建立了螺旋锥齿轮的三维实体模型。最后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实体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航天器使用寿命的提高,传统滑动式电磁阀设计已不能满足未来发动机控制阀的使用要求。本文介绍一种用于航天器推进系统的长寿命、高可靠、无摩擦簧片式电磁阀的设计和研发。该电磁阀采用簧片式衔铁组件,避免了阀门自身摩擦产生多余物。目前,该设计方案已通过力学环境和热环境试验,完成了一百多万次的工作寿命试验。方案设计通过了试验考核,进入工程实际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4.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4):55-55
2008年6月中旬,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邓宗全教授率领的团队推出国内唯一的8轮差动扭杆弹簧式月球车样机。车体部分包括2副能够重复展开和定位的太阳翼以及相机桅杆,还有定向天线、全向天线、前后避障相机、电源系统和主控系统,能自如地爬越模拟环境中的石头、斜坡等障碍物,轻松地跨过深坑。8个车轮独立驱动,4个角轮是转向轮,可灵活转向。这辆车的移动系统构型已获国家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5.
双频点圆波导圆极化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金属膜片式圆波导圆极化器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圆波导中金属膜片电磁特性严格求解上的困难,提出一种采用多次拉格郎日插值和最佳一致多项式逼近的分析和优化方法,通过网络级联求解,以很快的速度得到满足工程应用的8对膜片双频双圆极化器参数、结构设计和性能仿真结果。在3:2的两点频上轴比理论上可做到0dB,在两频点4%的带宽内轴比小于0.5dB。若增加膜片数量,性能可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塞式喷管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特征线法在塞式喷管中的应用,研究了塞式喷管主要结构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塞式喷管的高度特性,最后还对塞式喷管合推力与发动机轴向夹角的高度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理论研究结果得到了实验的验证。其结果可用于塞式喷管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可编程数字锁相环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可编程数字锁相环。它由单片机和数字锁相环构成。其中锁相环的工作状态和参数由单片机处理和控制。这样能较好地解决稳态误差与稳态建立时间之间的矛盾,基本上实现了在保证稳态误差小的同时,可大幅度地缩短稳态建立时间的目的,使原来的数字锁相环的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的是一种由单片机控制的相位控制部件的制作。该系统用单片机对可控硅的触发电路进行控制,以可控硅的关断来遮蔽交流电的一部分,从而实现以简单电路对交流电相位进行准确控制。该电路可用于照明灯亮度调节、电机转速控制等各方面应用。  相似文献   

9.
空中交通管理协同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M是一种基于信息交换及政府与企业之间联合协作的理念,用于创造更为安全和更为有效的系统环境。通过信息交换,所有参与各方就能对整个系统和所有运作限制产生一个公共的态势认知,在此基础上参与各方就能协调地做出更为安全有效的决策,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各个企业的商业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两轮驱动小车系统的设计实现及其路径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两轮驱动小车运动模型的分析,设计出了两轮驱动小车的系统。讨论了在环境信息完全已知的情况下,两轮驱动小车的路径规划问题。以凌阳16位单片机SPCE061A为控制器,采用瑞士生产的4Q-DC直流电机具体实现了非完整性的两轮驱动小车系统,通过实验证实了系统设计的有效性,并且完成了期望的路径规划。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消除易燃高绝缘固体粉料摩擦生电的物理方法,主要是:研制特殊的复合介电涂层,调整其功函数使之与固体粉料的功函数相同或相近,同时减小复合介电涂层的电阻值到10^5-10^9Ω范围。将该复合涂层涂覆在与粉料摩擦的设备接触面上,可有效减少粉料的摩擦起量量,又可增大静电泄漏率。上述物理方法应用于自动加料系统中,消除奥克托金(HMX)粉料中的摩擦电,消电率达90%。  相似文献   

12.
小卫星动量轮非线性特性建模与仿真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量轮是三轴稳定卫星姿态控制的关键执行部件。由于小卫星本身的转动惯量较小,微弱的干扰力矩有可能导致整个卫星控制系统性能下降。因此,建立一个基于动量轮实际物理特性的理论仿真模型对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设计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建模方法,并给出了基于SIMULINK的动量轮物理特性仿真模型。该模型可以同时输出动量轮所有特征参数的实时值。最后,通过开环和闭环控制数值仿真,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数值实验结果与实际物理部件的测试结果一致。本方法可以为小卫星姿控系统的仿真提供一个有效的、精确的、可以直接应用的部件级模型。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基于Intel公司生产的8098单片机实现的故障分析仪。该故障分析仪同时监测发电机的电压、电流、振动、转速等多个参数。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分析可预测发电机故障的发生,对提高发电机的运行可靠性和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前后轴转向的五轴汽车转向运动轨迹计算机仿真模型,分析了在不同车速和方向盘转速情况下,汽车由直线行驶变为稳定圆周行驶的中间过渡轨迹,为预测车辆的弯道通过能力提供了依据,该方法也适用于全轮转向的多轴车辆和后轴不转向的普通车辆转弯轨迹的建模分析。  相似文献   

15.
自由飞行空间机器人的姿态控制可考虑利用反作用轮或反作用喷气装置以机器人本体姿态不变,但这种方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消耗燃料,直接影响机器人的轨道寿命,同时对系统产生振动而导致系统不稳定,为此本文提出了另一种新的方案,即基于受限最小干扰图的姿态控制方案。这种方案不使用反作用轮或反作用喷气装置,而通过规划机械手末端的运动轨迹,使机器人的本体姿态在机械手动作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为验证本文提出的姿态控制方案的  相似文献   

16.
王云飞  张尧  李谋  张景瑞 《宇航学报》2021,42(5):572-580
以小行星表面着陆探测为背景,提出一种动量驱动机器人(MoRo)以满足弱引力复杂环境下的探测需求.该机器人利用弱引力环境下的摩擦和碰撞特性,通过主动辨识环境参数,规划和控制动量轮以产生期望的驱动力矩,完成可控性跳跃及腾空后的稳定拍照等任务.首先,基于MoRo的动量轮刹车机构特性,分析了MoRo在弱引力环境下的跳跃机理并对...  相似文献   

17.
吴刚  张育林  刘昆 《上海航天》2006,23(1):12-17
根据空间飞行器姿态控制用四轴主动控制型混合磁悬浮动量轮的动力学方程,采用变结构控制(VSC)法设计了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控制器。二次型最优控制用于确定最终滑模运动方程,趋近律用于决定变结构控制输入,实现了磁悬浮动量轮快速稳定的鲁棒性控制。仿真结果表明,VSC的动静态特性较好,其滑模运动的不变性可有效消除陀螺力矩的影响,并能实现控制能量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一种卫星反作用飞轮延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反作用飞轮长时间工作出现的性能退化问题,提出一种反作用飞轮和磁力矩器联合控制使反作用飞轮延寿的方法。通过滚动轴在姿态机动模式下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ID)轮控,而在正常稳态模式下使用比例微分(PD)磁控,实现在不降低姿态控制精度的前提下减少反作用飞轮工作时间,从而延长其工作寿命的目标。对联合控制姿态的延寿方法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滚动轴稳态磁控算法、磁控接入及退出条件的正确性。以某低轨卫星为例进行在轨验证,遥测数据显示:卫星正常运行2年多,滚动轴姿态超差最大约2.6°,且绝大部分时间均小于1°,卫星稳态情况下没有自主切换回PID轮控方式,飞轮因长期轴承摩擦引起的电流、温度增大趋势得到有效缓解,飞轮在轨寿命得到延长。  相似文献   

19.
曹健  李尚义  赵克定 《宇航学报》2003,24(4):374-377,403
介绍了一种仿真转台用新型叶片式无脉动连续回转液压伺服马达的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拉各瑞(Lugre)摩擦力模型,给出了摩擦力模型的参数辨识方法及在系统中的补偿措施,通过实验研究,得到本新型连续回转马达的摩擦力矩模型,并通过实验对马达的低速及阶跃响应进行了研究。验证了采用摩擦力补偿措施有效地克服了系统的低速爬行及极限环震荡现象,且使马达的性能完全符合仿真转台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于捷  杜方平 《火箭推进》2011,37(4):54-58
通过数学方法,推导出诱导轮铣加工叶片时刀具移距的计算公式,解决了诱导轮叶片加工过程中产生根切、顶切的问题。以某型号发动机涡轮泵诱导轮为例,给出了工艺流程和加工参数。加工出的产品经水力试验和地面热试车及飞行考验,完全满足设计要求,表明该工艺方法正确,工艺参数可行有效。该工艺技术还可推广用于航空、航天以及民用涡轮泵诱导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