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火星探测极远的通信距离以及行星遮挡,使得探测车与地面站的通信需要构建火星临近空间网络传输信息。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并提高传输效率,重点研究基于分布式前向纠删编码的多个火星探测车通过中继轨道器向地面站传输的场景。考虑探测节点的周期性加入和退出的特性,设计了源节点使用弱鲁棒孤波LT码,中继随机转发/异或的中继随机决策编码方案,并推导了转发概率的理论最优值。仿真验证了新方案与已有的分布式喷泉方案相比,降低了约50%的信源编码开销,并通过复杂度与译码冗余的折衷,达到了99.9%的译码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广 《中国航天》2009,(7):41-42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6月18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使用宇宙神5型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月球侦察轨道器”(LRO)和“月坑观测与探测卫星”(LCROSS).用于对月面进行测绘,并寻找水冰。这是NASA自1998年发射“勘月者”探测器以来首次发射月球探测器。这两个探测器是NASA为重新把人员送到地球轨道以外的地方而派出的首批机器人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3.
空天瞭望     
阿里安5将发射欧日水星探测器阿里安航天公司9月15日宣布拿到了欧洲和日本合作研制的贝皮·科伦布水星探测器的发射合同。发射将在2014年7月采用阿里安5ECA型火箭进行。贝皮·科伦布重4.4吨,由两个轨道器组成,其中欧空局负责提供水星行星轨道器,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则负责水星磁层轨道器。  相似文献   

4.
《航天》2009,(12):37-37
2004年,美国总统布什发布了新的“空间探测新构想”,提出了雄心勃勃的“重返月球”计划。为实现这一计划,美国航宇局提出先期实施一系列月球机器人任务(包括月球轨道器、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即LPRP计划。  相似文献   

5.
在3GPP(第三代合作项目)协议中,为了提高传输格式组合指示(TFCI)的可靠性,对其采取了基于Reed-Muller码的超码编码。与经典RM编码相比,不但增加了码距,提高了纠错能力,而且可以利用快速哈达玛变换(FHT)提高译码速度。文章对协议中的编译码算法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纠错能力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6,(6):45-45
美国航宇局官员4月10日称,该局已选定一小型附属有效载荷与其“月球侦察轨道器”(LRO)结伴于2008年飞往月球。这将是在布什2004年初提出的空间探索构想下最先启动的一项任务。该附属探测器称“月坑观测与探测卫星”(LCROSS),正由艾姆斯研究中心研制,将搭乘发射LRO的火箭升空,并在2008年10月撞击月球南极的沙克尔顿月坑。LCROSS方案能从40项投标、19项初选任务和4项“决赛”方案中胜出,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2014,(5):54-55
因燃料耗尽,NASA“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4月18日按预定计划高速撞击了月球背面。撞击发生在美东部夏令时18日0时30分至1时22分之间,估计撞击时速为5800公里。NASA将利用其“月球侦察轨道器”来找出撞击地点,并了解更多撞击情况。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08,(5):45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正计划用一个小型轨道器来研究月尘的秘密。称为“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的该探测器将耗资8000万美元,拟搭乘发射另一个探测器的火箭飞向月球,发射时间是2011年。此次探测任务将持续100天,研究对象是月球非常稀薄的大气和无处不在的月尘。NASA正在推进重返月球计划,拟在2020年前让宇航员乘“牵牛星”着陆器重返月面。为此,对月球大气及其附着性很强的尘埃有清楚的认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月球(火星)中子(水冰)探测仪初步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子(水冰)探测仪在月球、火星和太阳系其它天体的水冰存在和含量分布的探测中有重要应用。文章主要介绍了美国、俄罗斯等国在月球、火星水冰探测中的中子探测仪的使用情况和探测结果,以及搭载于奥德赛(Odyssey)火星探测器上的中子谱仪、高能中子探测仪和"月球勘测轨道器"(LRO)上的月球勘测中子探测仪、计划搭载于美国"火星科学实验室"(MSL)上的中子反射动能测量仪的主要原理。最后提出了我国的一种中子探测仪的初步方案设想。  相似文献   

10.
对火星-地球中继通信链路特性进行研究,针对火星着陆探测器到火星轨道器以及火星轨道器到地球地面站之间两段通信链路的不同特性进行分段分析,提出火星-地球中继通信链路预算分析方法,为火星-地球中继通信系统的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一种较新颖的纠3错BCH码逐步译码算法和结构原型,提出了BCH译码器的完整实用化结构,采用FPGA设计并实现了纠3错BCH(31,16)译码器。该译码方案的特点是主体结构通用、资源占用少、运行速度高,非常适合于需要对传输帧的帧头实施特殊保护的数据传输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2.
一种改进的基于LDPC码的信源信道联合译码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改进的将LDPC迭代译码和隐马尔可夫估计相融合的迭代译码算法。一方面通过隐马尔可夫信源估计获取信源残留冗余,作为外信息提供给LDPC迭代译码;另一方面,通过LDPC迭代译码获得更精确的信源估计模型参数,加快迭代收敛速度,获得更好的迭代译码性能。其优点是无需知道任何关于信源的先验信息,计算复杂度低,并行操作性强,尤其适用于宽带多媒体传输。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多旋转关节空间太阳能电站(MR-SPS)方案,以降低远距离高压电力传输技术难度为核心,提出一种更新的模块化多旋转关节空间太阳能电站概念。该方案在分布式太阳电池分阵和多导电旋转关节基础上,对于微波发射天线阵也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和分布式布局,实现了太阳电池分阵和微波发射天线分阵的一一对应,形成多个独立的太阳能发电与能量传输模块,通过模块的扩展实现整个空间太阳能电站。该方案大幅简化了空间电力传输与管理的复杂性和在轨组装的难度。同时各个模块完全独立,组装后即可单独工作,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深空通信中Ka频段自适应纠删编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深空通信将采用Ka频段进行深空探测任务,但余量有限的Ka频段链路受地面站区域天气的影响较大,容易产生中断。将Ka频段链路的噪声温度建模为两状态马尔科夫链的Gilbert Elliot信道,结合异步CFDP传输模式,设计了低误差的天气状态预测模型,同时针对给定噪声阈值下天气状态转换对下行链路丢包率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天气状态转换的RS码与弱鲁棒孤波分布LT码级联的分组纠删编码技术,通过预测模型实现自适应码率调整以保持Ka频段的数据链路连续性以及有效吞吐量。仿真表明算法可实现对数据分组的纠删保护,提高接收端的译码性能,增大系统吞吐量,提高文件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15.
李晓博  周诠 《宇航学报》2013,34(5):686-692
针对星上低速率数据的传输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方图修改技术的卫星遥感图像无损隐藏传输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星上高速率遥感图像相邻像素差的直方图进行修改,将低速率数据嵌入到原始高速率遥感载体图像中,并利用卫星高速数传系统进行下传。地面接收端可以从载体图像中正确提取低速率数据,并无损恢复原始高速率遥感图像数据。该方法在不增加卫星数传系统复杂度和信息传输速率的前提下,提高了卫星数传系统的利用率,增强了数据传输的隐蔽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保证良好的不可见性的情况下,获得了较高的纯载荷嵌入容量。与其它无损嵌入方法相比,在峰值信噪比和纯载荷嵌入容量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针对SPIHT算法抗误码性能差的缺陷,提出一种可以有效提高其抗误码性能的方法。对以完全子树方式编码后的子树码流采用EREC算法重新组织,解码过程引入自截断机制,发现违反约束关系的数据时,立即结束当前子树解码。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误码扩散,得到更好的抗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17.
对应用于国家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的非规则LDPC码的log-BP译码算法实现中的量化问题进行研究,针对三种不同的编码效率的码字,对接收数据和中间变量进行均匀和变精度量化方案设计,并在高斯信道上仿真。通过对误码率和译码硬件复杂度两方面的对比和优化,得出了标准采用的LDPC码log-BP算法量化的实用性结论,作为硬件实现及其他应用的重要依据和参考。进一步指出对中间变量采用“变精度量化”方案,可使误码率非常接近无量化处理。  相似文献   

18.
陈勇  武国强  林宝军 《宇航学报》2012,33(11):1654-1659
针对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精确修复故障节点数据的问题,构造了一类最小存储再生编码。本文利用线性无关矢量以及分块矩阵构造了编码的生成矩阵。所有编解码运算都属于GF(2)域,编码后的数据混合存放在存储节点中。采用该编码的存储系统,能够仅经过2k个基本异或运算精确修复任意单节点故障。修复故障的最小带宽为M×(k+1)/n,且在系统正常工作时,能够为单用户提供最高n×B的可用带宽。与其它最小存储再生码相比,编码矩阵简单,解码计算量较小,为用户提供较高的可用带宽。
  相似文献   

19.
孔博  张更新  谢智东  程磊 《宇航学报》2016,37(4):480-487
针对行星际互联网节点存储资源严重受限及存储可靠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aptor码的分布式存储策略(DSSR)。采用定向随机漫步机制,使得源数据包能够迅速遍历整个网络。在预编码阶段利用基于ID的估计方法进行网络全局信息估计,无需额外的全局信息估计阶段。通过设计合理的数据包选择机制使得最终编码度分布趋于理想度分布。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相关文献提出的分布式存储策略相比,该方法大幅度减少了数据包传输时的随机漫步步长,同时提高了译码性能,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