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概述惯性器件结构设计原则,分析材料选择及其工艺性、使用性、经济性与安全性的特点,从签署责任制方面阐述惯性器件设计文件会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DDS和FPGA技术的遥测自检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驾驶直升机遥测遥控设备的测试需要其他设备配合 ,目前存在程序复杂 ,而且不能保证测试的完备性和准确性这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文中设计采用 DDS技术和 FPGA器件实现的遥测自检信号源 ,能完全模拟某型无人驾驶直升机遥测设备中的输入信号 ,使遥测设备的测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3.
概述铍材惯性器件在国防领域的重要作用,简介铍材特性及其在惯性器件上的应用,分析铍材惯性器件标准情况.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测试设备数据采集的效率,基于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和数据库工具包LabSQL完成了一个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设计中包括硬件组成、系统功能设计、软件设计等内容。为了测试惯性系统测试设备的性能,该系统通过一个16路的PCI模拟数据采集卡和一个15路的PCI数字采集卡对这些设备的多组参数进行采集,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存入数据库中。并且具备查询功能。将Labview技术应用于测试案例中,充分发挥了其计算功能强大,采集数据快捷的特点。自运行以来,系统各项功能稳定,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发展我国惯性技术,促进惯性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各个领域的应用,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惯性器件专业委员会,于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二日至十月二十六日,在江苏省南通县召开了全国惯性器件学术交流、信息、产品展览会及第二届飞行器惯性器件专业委员会全会。参加会议的有航天部、航空部、交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国科学院、中国船舶科学院、空军等单位的有关工厂和研究所,还有北京航空学院、南京航空学院、国防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6.
针对非共面基座安装的精度差异悬殊的平台惯组双惯性器件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较优的冗余故障诊断及冗余决策方法,介绍了冗余故障门限的设计思路,解决了不同测量环境下的不对等精度惯性器件冗余故障诊断难题,实现了低成本条件下的控制系统可靠性提升。  相似文献   

7.
微型惯性测量装置的技术分析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引 言 在惯性测量系统中,惯性敏感器件——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制约仪表小型化和微型化的瓶颈。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探寻使其小型化的途径和方法,基于微机电技术研究设计微型惯性测量系统一直是值得关注的领域。2.微型惯性测量装置的特征 2.1微惯性测量装置 微惯性测量装置包括微加速度计、微陀螺仪和微惯性测量组合。微惯性测量系统技术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惯性器件进行振动应力筛选,是提高其可靠性的有效手段。惯性器件振动试验人员应掌握它的试验的特点,合理地设计制造振动工装,充分做好试验的各项技术准备,正确判断振动试验现象,才能做好应力筛选工作。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航天惯性器件及捷联惯导系统开展“三化”的意义和作用,论述了“三化”在陀螺仪设计中的应用与原则,介绍了陀螺仪开展“三化”设计的内容、要求及效果,并谈了几点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   

10.
上海仪表厂把自行开发的微机系统成功地应用于惯性器件和控制仪器的测试,最近研制成功了ST—55实时数据检测机.该机在软硬件设计上具有下列特色:有多种可编程接口,配备了扩展S—100总线;带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A/D转换装置;系统程序能力强,例如有带数内表征法的算术库程序,多种管理程序及服务子程序、汉字生成程序等.  相似文献   

11.
摆动喷管具有大惯量和强非线性特征,存在与惯性器件耦合的风险。建立了从指令输入到惯性器件响应输出的控制回路开环传递特性模型,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摆动喷管非线性特征,发现了摆动喷管与惯性器件的超谐波共振耦合效应,同时讨论了几种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发现对作动器反馈信号进行幅值调制来降低耦合效应效果明显且易于应用实现。  相似文献   

12.
余度技术是提高惯性导航系统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微小型惯性组合导航系统中的惯性传感器多余度配置技术进行了研究,开发了MEMS惯性器件构成的微型余度配置惯导系统,分析了微小型惯性组合导航系统的特点和误差特性,并经过测试分析,建立了惯性传感器的误差模型。针对余度配置系统静态标定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六位置转动标定算法,该算法只需要一个单轴速率转台就可以标定出IMU误差参数,并对采用低精度陀螺的惯性系统标定具有通用性。经过实际系统测试分析,误差补偿后的微型余度配置惯导系统的系统导航精度明显提高,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VFC在捷联惯导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以压频转换来实现捷联惯性制导系统惯性器件信号采集的方法。在本系统中以TI公司的TMS320C6711 DSP器件为核心,采用VFC型ADC转换器件AD652,利用可编程的定时器/计数器芯片8253对AD652的输出脉冲串进行计数。对系统硬件平台的方案设计和软件设计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系统充分利用了压频转换芯片抗干扰能力强、应用灵活的优点,满足了导弹捷联惯性制导数据采集系统可靠性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海洋卫星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船载通信系统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基于微电子系统的惯性测量单元主要用于测量船体姿态信息,实现姿态反馈与控制补偿,是船载卫星通信设备的核心器件。实际应用中通过卡尔曼滤波处理的惯性测量单元的姿态信息并不完善,经过分析惯性测量单元在运动过程中存在干扰性的有害加速度。分析了有害加速度的产生原因和对测量姿态的影响并提出姿态信息的优化方法。通过此优化方法可提升惯性测量单元的测量精度,增强船载通信系统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5.
运载火箭制导系统惯性器件误差补偿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供了对运载火箭制导系统惯性器件的各项主要误差在飞行中进行实时补偿的方法,以提高运载火箭将卫星送入轨道的精度。文中以中等精度惯性器件为例,对运载火箭计算其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物理链路与互连协议两个方面进行研究,设计出一种应用串行编解码收发器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器件编程配合,实现遥感卫星设备间数据传输的方案;通过伪随机码传输测试,实现了在速率2Gbit/s下数千亿位无误码的高速稳定串行传输。该设计传输速率快,可靠性高,为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惯性器件专业委员会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至十一月二十七日,在渝召开惯性器件制导精度的鉴定与分析学术交流会。这次会议由航天工业部一院十三所承担具体会务工作。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国防科工委、航天工业部、航空工业部、船舶工业总公司和高等院校等所属的21个有关单位的四十名代表。 会议领导小组的相畅同志致开幕词,他着重指出惯性器件制导精度的鉴定与分析在研  相似文献   

18.
鉴于离心式加速度场模拟试验系统的需要,研制了一种大量程六维力传感器。在力传感器传统设计方法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传感器结构优化、材料选型、加工工艺、惯性耦合补偿等控制环节的影响。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所设计的六维力传感器维间耦合、加速度场惯性效应耦合及输入输出关系进行仿真分析;借助相应的标定系统,实现六维力耦合效应的标定测试和耦合矩阵的获取,基于标定误差矩阵建立六维力传感器惯性效应补偿;静/动态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大量程六维力传感器完全满足大加速场下力测试精度和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捷联惯性测量组合测试系统安全性、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基本组成和主要功能。从测试系统自检、电磁兼容设计、三轴转台防“飞车”设计和数据传输设计等方面,阐述了在研制过程中提高其安全性、可靠性设计采取的措施以及试验和达到了技术指标情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介绍了侏儒导弹的三种候选制导方案——小型浮球平台系统,星光/惯性平台系统和激光陀螺捷联系统及洲际导弹制导系统和惯性器件的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