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樊威  李嘉禄 《固体火箭技术》2015,(1):116-122,140
从基体、纤维和纤维/基体界面的角度,探讨了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CFRPMCs)的热氧老化机理。总结了纤维性能、纤维取向、纤维体积含量、织物结构、树脂性能、纤维/基体界面强度等因素对CFRPMCs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简要分析了目前提高CFRPMCs热氧老化性能的方法。研究指出,立体织物增强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能够很好地克服传统层合复合材料热氧老化后易分层的缺点,采用立体织物来增强聚合物,将会是今后提高CFRPMCs热氧稳定性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丁羟胶片的老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丁羟胶片(HTPB)在储存老化过程中,储存温度、储存时间及不同类型的防老剂对丁羟胶片储存老化性能的影响。胶片的老化性能是以抗拉强度、断裂延伸率、邵氏硬度、交联密度及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等为判据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X衍射仪、强力仪、热失重仪及动态热分析仪等研究了K49、PABI及2种芳纶ⅢF3-1和F3-2的结晶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动态热机械性能及热氧老化性能等,并根据结果分析了芳纶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力学性能分析结果显示,杂环结构的引入大幅度提高了纤维的强度和模量,F3-1、F3-2和PABI的干纱强度较K49分别提高61.2%、70.5%和67.2%。热氧老化实验表明,在250℃下经192 h老化后,K49、F3-1、F3-2和PABI的强度保持率分别为30%、78%、80%和68%,说明杂环结构的存在提高了纤维的热氧化稳定性。杂环结构的引入导致结晶度、初始热分解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降低,但DMA的结果显示,杂环芳纶在200℃以内的动态模量较K49高出很多。  相似文献   

4.
RDX/AP/Al/HTPB推进剂加速老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复合固体推进剂老化试验方法,通过70℃加速老化试验,研究了防老剂H含量、MAPO含量以及键合剂种类对RDX/AP/Al/HTPB推进剂贮存老化性能的影响,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防老剂对HTPB-IPDI高燃速推进剂性能影响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温加速老化方法,研究了胺类防老剂H(N.N’-二苯基对苯二胺)和酚类防老剂甲叉4426-S(硫代双-3,5-二叔丁基-4-羟苄基)对HTPB/IPDI高燃速推进剂贮存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推进剂的常温抗拉强度升高,常温、高温、低温下的伸长率降低,加入甲叉4426-S的HTPB/IPDI推进剂的高温贮存性能优于防老剂H。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HTPB的老化问题.研究了未加防老剂储存十年的R-45MHTPB的固化性能,进行了化学分析,测定了力学性能,作了溶胀试验.结果表明HTPB性能变坏主要是由于双键交联而不是链的断裂.此外,红外分光分析证明,用IPDI使已老化的HTPB预聚物交联固化时,在胶片表面生成透明玻璃状的、脆的薄膜,这是预聚物中的已氧化链段向界面迁移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高温加速老化的试验方法研究了老化对推进剂的力学性能、邵氏硬度、相对交联密度、燃速、失重百分数的影响,并以 DSC 曲线的出峰温度作为评定参考.同时,通过电镜技术观察推进剂表面及其拉伸断裂面氧化剂 AP 的分解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防老剂H、α-萘胺和二苯胺这三种防老剂对丁羟推进剂的防老化效果基本相同,但在较高温度下,防老剂 H 稍优于α-萘胺和二苯胺.  相似文献   

8.
热氧老化对芳纶Ⅲ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干燥箱在230、250、275、300℃下制备了不同老化状态的芳纶Ⅲ样品,并对老化试样进行了单丝拉伸测试及相应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芳纶Ⅲ的强度保留率随热氧老化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而降低;TG和IR分析表明,芳纶Ⅲ的化学结构未随热氧老化处理而发生明显改变;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纤维聚集态结...  相似文献   

9.
硅橡胶密封圈的力学性能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而发生退化,本文首先初步分析硅橡胶的热氧老化机理,然后对硅橡胶材料在热氧加速老化试验前后的特性参数进行分析对比,并借助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由该种材料制成的O形圈老化前后的最大接触应力等力学参数进行分析计算,最后讨论了这些参数变化对结构密封效果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长寿命密封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鉴于在橡胶密封性能分析过程中鲜有考虑长期老化效应影响,文章首先基于时温等效理论,构建考虑热氧老化效应的橡胶密封性能分析理论模型,并采用该模型研究不同压缩率和性能变化指标对橡胶接触性能的影响规律。然后,建立橡胶密封计算的平均接触压力与试验测试的橡胶密封泄漏率间的函数关系,并将采用这一关系预测的橡胶密封的泄漏率与试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比。最后,拟合橡胶密封泄漏率与老化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经外推,实现对O形橡胶密封寿命的精确预测。  相似文献   

11.
金属网由于柔韧性好、使用方便等优势而在电缆屏蔽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电缆用的金属网屏蔽效能进行工程计算,通过计算,对金属网不同材料、不同规格、单层与双层屏蔽及有缝隙情况下的屏蔽效能进行比较与分析,对工程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航天器微振动环境模拟的需要,开展了多自由度微振动时域波形复现控制方法研究。首先,介绍了基于时域波形复现的多自由度微振动环境模拟控制理论方法。其次,针对六自由度微振动激励系统,应用MATLAB软件建立了基于实测传递函数矩阵的多输入多输出微振动激励仿真系统,针对微振动时域波形复现闭环控制过程进行了算法编程,并给出了仿真的闭环控制流程图。最后,通过算例对多自由度微振动时域波形复现进行了数值仿真,以给定的白噪声为输入,模拟对实际存在的系统非线性、测量误差等影响因素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验证了多自由度微振动时域波形复现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所得结论可以为研究多自由度微振动时域波形复现控制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伞舱系统刚性连接和弹性连接时的数学模型,针对联盟号飞船回收系统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了降落伞侧向力系数、吊带长度、降落伞和载荷质量比以及吊带性质对伞舱系统运动稳定性的影响,其结论可为伞舱回收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基于模型的定义(Model-based Definition,MBD)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分析了以MBD为载体的特征演化过程,作为航天器设计-制造一体化协同实现的基础。从MBD在航天器研制中的应用需求出发,构建了MBD协同平台框架,探讨了MBD模型成熟度管理的协同设计方法,提出了应用MBD研制模式所面临的技术、管理等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现有伪装效果评价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旨在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伪装效果评价方法。认为伪装效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目标本身暴露特征的降低或消除;二是目标与背景的融合程度。因此伪装效果评价也应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另外目标是否被发现,除了目标特征与背景特征是否一致等客观因素,还与观察判别人员的知识、经验以及分析判别能力等主观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塑封微电路在高可靠性领域的应用,塑封微电路可靠性研究的现状,以及塑封微电路老炼研究在塑封微电路可靠性研究中的地位。具体分析了商用塑封器件老炼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中重点介绍了随着器件集成度和工艺水平的提高,元器件漏电流的增加和元器件参数差异增大是老炼研究中不可忽略的因素。针对上述问题,指出了塑封微电路老炼过程热稳定研究的迫切性,尤其对我国高可靠应用领域,并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火箭推进剂液体晃动关机响应的数值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VOF方法对火箭发动机关机阶段所引起的液体晃动进行了数值仿真,以氧化剂贮箱为例,得到了贮箱无阻尼环和带阻尼环时的晃动仿真图和液体质心变化曲线,检验了VOF方法处理碎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卫星地面总装时,需要测量航天相机视轴之间以及相机视轴与其他敏感仪器或整星坐标系坐标轴之间的角度关系。文章以某线阵CCD相机的安装测量为例,介绍了使用经纬仪系统确定航天相机视轴的方法以及相机与相机之间、相机与整星坐标系坐标轴之间角度关系的测量。分析中对相机的光学系统进行了简化,重点介绍了测量方法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误差传递公式分析了测量精度,最后针对该测量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成林  唐乾刚  李东旭 《上海航天》2001,18(6):1-3,14
针对一类板式航天器外伸结构非线性振动的特点 ,建立了合理的结构模型———悬臂板 ,并且运用双边解析法研究和分析了悬臂板非线性振动的动力学特性。该方法的关键在于两个包含三角函数和多项式组成的梁函数 ,其中一个梁函数满足一边自由、一边固定的边界条件 ,另一个梁函数满足两边自由的边界条件。然后利用分离变量法推导出了悬臂板非线性振动的动力学基本方程 ,并给出了非线性振动的幅频关系。实践证明 ,这种方法对分析航天器大型外伸结构的非线性振动特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导弹折叠翼展开机构运动功能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健  陆凯  张铎 《上海航天》2001,18(5):1-5
通过建立等效动力模型得出导弹弹翼展开机构的运动规律,进而对弹翼展开机构进行动态静力分析。针对某型飞航导弹的折叠弹翼展开过程,对机构运动功能可靠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和研究。该方法可用于 飞行器分离机构,展开机构和折叠机构等的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