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旭  周灏  高新科  朱权  王健礼  李象远 《推进技术》2015,36(9):1403-1409
根据流动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建立了一种流体高温密度和气相压缩因子测量新方法。通过测量流体冷态质量流量和节流孔板前后压差,实现了流体密度的在线测量。根据仪器精度,得出密度测量不确定度为±2.84%,苯的测量值与Supertrapp软件获得的参考密度之间的偏差为-1%~4%。通过压力5MPa下的三次平行实验,得出该方法测量苯密度的最大偏差为±0.7%;实验测量了不同温度(338~982K)和不同压力(1~5MPa)下苯的密度,同时计算得到气相压缩因子。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实现高温高压下流体密度在线测量,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2.
贺宇锋  郭亚军  冯松  毕勤成 《推进技术》2018,39(7):1660-1666
为了准确测量高温高压下乳化煤油的比定压热容,基于能量守恒的量热计理论,搭建了一套流动型比定压热容在线测量系统。系统温度测量范围为301~900K,测量压力可达10MPa。通过去离子水和质量比1:1正辛烷-正庚烷混合物对测量系统进行标定,实验结果与文献值进行比较,最大相对误差小于±1%,相对误差绝对平均值在0.46%以内。在此基础上,对含水质量分数为10%,20%,30%,50%的四种乳化煤油比定压热容进行测量,温度为301~880K,压力为3MPa。实验结果与航空煤油RP-3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乳化煤油比定压热容较大,吸热能力更强,冷却壁温效果更好。该系统的搭建为进一步研究乳化碳氢燃料比定压热容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靳乐  范玮  周舟  范珍涔  张晋 《推进技术》2015,36(7):1103-1109
为了逐步改善高性能空天动力装置研究中液态碳氢燃料物性数据缺乏的现状,设计了一种气动活塞式的密度测量装置,对压力和温度范围分别为1.2~4.0MPa和293~673K的常用液态碳氢燃料——RP-3航空煤油的密度进行了实验测量,并分析了其密度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此外,基于PR状态方程进行了真实流体的密度计算,并结合已有的正癸烷(C10H22)密度实验数据对计算过程进行了修正。通过将采用修正后的方法计算出的RP-3航空煤油的密度值与实验测量值进行对比,发现计算值比实验值稍低,尤其在低温阶段和临界点附近。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此计算方法用于混合物计算时的局限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正癸烷/甲苯/甲基环己烷火焰传播速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维铭  袁振  钟北京 《推进技术》2014,35(11):1544-1550
由于实验系统中燃料与氧化剂预混气制备和工况维持稳定存在较大的难度,目前国内外针对大分子液态碳氢燃料火焰传播速度的实验测量结果的报道依旧不多。为此建立了一个针对液体燃料的对冲火焰实验台,并在该实验台上测量了正癸烷、甲苯、甲基环己烷等三种煤油代表性替代燃料与空气预混气的火焰传播速度。测量结果表明,在一个大气压下,初始温度为388K的甲苯/空气预混火焰、初始温度378K的正癸烷/空气和甲基环己烷/空气预混火焰的最大火焰传播速度分别为52.4cm/s,64.2cm/s,58.3cm/s。  相似文献   

5.
针对有机工质高温高压下密度的测量较为困难的问题,特别是超临界状态下,设计出高温高压下密度的测量方法,并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密度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实验手段对有机工质在不同温度、压力点下的密度进行测量,并通过对该离散的实验段数据的学习,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预测得到T-p面上密度的连续值,尤其是实验手段难以测量的超临界下的密度.基于该方法,以有机工质六甲基二硅氧烷为例,得到了其在T(600~850K)与p(1.3~2.25MPa)范围内的密度值及密度关于温度压力的函数公式,并将其结果与公布的密度数据对比,结果表明:两者的相对误差仅为2.4%,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程泽源  朱剑琴 《推进技术》2016,37(8):1586-1593
为研究正癸烷轻微裂解时物性计算方法,基于广义对应态法则建立起正癸烷裂解过程中的密度、黏度、导热系数和定压比热容的三种计算方法,包括直接计算、物性库插值计算、物性子库加权计算,在验证直接计算方法的准确度基础上,对比三种方法的计算精度、计算内存和计算时间来对其综合评估,并探究裂解度对高温物性的影响。计算温度变化范围为300~1020K,压力变化范围为1~15MPa,裂解度变化范围为0~0.25。结果表明:不同物性计算方法均能定性预测热物性的特殊变化趋势;以物性直接计算结果为基准,物性子库加权计算的误差与裂解度大小成正比;在不考虑计算内存的情况下,物性库插值计算方法能无损加速计算,低裂解度下快速工程计算可选择物性子库加权方法;裂解度对高温物性的影响显著且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7.
为了得到一个适用于超声速燃烧模拟的小规模正癸烷骨架机理,以现有的正癸烷燃烧机理(S709)为基础,通过机理简化和参数对比优化的方法,构建了包含27个物种和105个反应的高温骨架机理(S27)。在温度(T:1000–2000 K)、压力(p:0.1–0.3 MPa)、当量比(Φ:0.5–1.5)的超燃典型工况范围内,通过Chemkin-Pro软件计算了S27对于层流火焰速度、点火延迟时间、熄火拉伸率的预测值,在0.1 MPa富燃条件(Φ=1.7)下,计算了主要物种浓度分布,并与文献正癸烷骨架机理(S40,S96)、S709的模拟值和实验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机理的合理性。结果表明S27的计算结果与文献实验数据和S709结果吻合良好。通过研究S27在高温条件下含C物种的反应途径以及影响层流火焰速度的关键反应,进一步证明了S27的合理性。相较于S709及其他正癸烷骨架机理,S27极大地提升了计算效率,展现了此机理应用于超燃流场数值模拟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8.
陈其盛  窦志国  李兰  祝超 《推进技术》2015,36(10):1533-1538
为研究煤油的点火特性,在反射型激波管中测量了煤油及替代燃料的点火延迟时间。通过测量激波压力信号和OH自由基光强信号,分析了点火温度、当量比对煤油点火延迟时间的影响。实验温度范围为1100~1800K,压力为0.1MPa,反应当量比为0.5,1.0,1.5。选用正癸烷(80%)和三甲基苯(20%)组成的替代燃料,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比较了替代燃料对煤油点火模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随着点火温度升高和当量比的降低,煤油及其替代燃料的点火延迟时间缩短,点火延迟时间的对数与温度倒数成正比。选定的替代燃料可以较好地模拟实际煤油的点火延迟过程。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压力下正癸烷在多孔介质中结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闫帅  祝银海  赵然  姜培学 《推进技术》2018,39(4):935-941
发散冷却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部件防护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研究碳氢燃料结焦性对其作为冷却流体在发散冷却技术中安全性的影响,对超临界压力下正癸烷在烧结青铜球形颗粒多孔介质中的结焦特性进行实验研究,获得了正癸烷在压力3MPa,温度350~638℃和质量流量2~4kg/h下的焦碳表面沉积规律。研究表明:温度是正癸烷在多孔介质中结焦产物生成的主导因素,并发现正癸烷存在热氧化结焦与热裂解结焦两种结焦行为,导致其焦碳表面沉积速率呈现双峰结构。一定温度下,质量流量决定正癸烷在流道中驻留时间,热氧化结焦受驻留时间与溶解氧浓度两个因素制约,焦碳表面沉积速率随质量流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热裂解结焦则只受到驻留时间的影响,焦碳表面沉积速率随质量流量增大而单调减小。  相似文献   

10.
郑东  钟北京 《航空动力学报》2017,32(10):2364-2370
设计并搭建了适用于测量高温、高压条件下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的定容燃烧弹实验系统。详细介绍了定容燃烧弹实验系统的主要子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并阐述实验数据处理方法。测量初始温度为400K、压力为0.1MPa和0.3MPa,C7燃料(甲苯、甲基环己烷、正庚烷)/空气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并与现有文献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定容燃烧弹实验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不仅能够准确测量较高初始温度、不同初始压力条件下燃料/空气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而且能够拓宽测量火焰传播速度当量比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