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挑战者”号事故的原因之一——右侧固体助推器和外贮箱下部连接环脱落,可能是高空风切变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哥伦比亚号失事的原因现在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虽然目前调查工作还在紧张地进行中,要下任何定论都为时尚早,但是从美国航宇局提供的信息来看,失事的原因似乎只是一个技术问题,防热瓦的脱落可能是罪魁祸首。不过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航天飞机发生如此重大的事故,怎么可能只是一个技术原因造成的呢?从事故前的种种迹象表明,哥伦比亚号早已存在事故隐患,技术人员的判断失误和管理人员的侥幸心理也是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航宇局在安全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因此这次事故很有可能是几种因素的“集成”。11990年就发…  相似文献   

3.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直接原因,是1986年1月28日肯尼迪航天中心的低温天气,使固体火箭助推器的氟橡胶密封圈失去弹性导致泄漏,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73秒发生爆炸。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直接原因,是升空过程中外贮箱脱落的绝热用聚氨酯泡  相似文献   

4.
航天简讯     
H—2运载火箭日本正在研制的 H-2运载火箭,首次发射约在1992年。它由固体助推器和低温发动机的第一、二级组成。第一级由 LE-7低温发动机组成芯级,两边各捆绑一枚固体助推器,它们提供足够的起飞推力。固体助推器工作95秒后分离,并在海上回收。LE-7发动机工作316秒。第二级延用 H-1火箭的第二级 LE-5发动机,它分两次工作,共1430~1650秒,中间加一滑行段。下表为 H-2火箭和其它运载工具的比较。表中入轨重量指进入地球同步轨道重量,单位都  相似文献   

5.
1994年1月24日,一枚阿里安-4火箭发射失败,损失了一颗欧洲通信卫星组织的Eutelsat-2F5卫星和一颗土耳其的Turksat-1通信卫星。这次火箭发射的程序如下:1.1月24日下午6时37分,火箭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发射场起飞;2.起飞1分7秒,抛弃固体捆绑助推器;起飞2分27秒,抛弃液体捆绑助推器;3.起飞3分32秒,第一级火箭分离,第二级点火;4.起飞4分47秒,抛弃整流罩;起飞5分43秒,第二级分离;5.起飞5分47秒,第三级点火;6.起飞6分47秒,涡轮泵开始过热;起飞7分7秒,…  相似文献   

6.
自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以来,对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及其主打产品航天飞机的非议和责难不绝于耳:批评航天飞机的构型过于复杂,运行费用居高不下;航天飞机本是试验性航天器,却担负起实用性任务;航天飞机既载人,又运货,无应急救生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受影响;现有的航天飞机大都已经飞行20次以上,例如发现号航天飞机连同最近的首次复飞,已达到31次,其机身及主要部件大都可能已老化;轨道器与外贮箱、固体火箭助推器的并联组合方式,导致其外贮箱绝热泡沫材料脱落会带来致命的后果等等,一时间说得航天飞机几乎一无是处.  相似文献   

7.
哥伦比亚号防热系统概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地面时在空中解体,机上7名航天员全部遇难。失事后世界航天界和媒体对失事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哥伦比亚号事故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其防热系统,为了比较深入地探讨这一看法的准确性,有必要对航天飞机防热系统的布局和结构概貌作一  相似文献   

8.
纪实 《国际太空》2003,(3):4-11
□□关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原因一直众说纷纭,现在还没有最终结论。下面按时间顺序介绍对此次事故的调查进展和原因分析。2月1日美国航宇局(NASA)航天飞机项目主任迪特摩尔在出事当天公布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的初步调查结果。他表示,发现的第一个反常迹象大约是在美国东部时间08∶53左右,航天飞机左翼液压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数据传输突然中断。在随后几分钟里,航天飞机轮胎压力数据也出现丢失。另外,还发现了结构过热迹象。NASA召集专家,对事故原因展开全面、深入的调查,同时决定收集在事故发生期间的所有数据,进行…  相似文献   

9.
美国航天飞机第66次飞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于1994年11月3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时59分43秒(格林尼治时间16时59分43秒)从肯尼迪空间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第66次飞行和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第13次飞行,飞行任务代号STS-66。这次飞行也是1994年内美国航天飞机的第7次飞行,亦即最后一次飞行。因卡纳维拉尔角地区的大风天气,发射推迟了3分34秒钟。这次飞行的主要任务是:一、第一次在航天飞机货舱内携带国际应用与科学大气实验室(Atlas),进行地球大气层与太阳辐射观测,任务代号Atlas-3。(…  相似文献   

10.
张英达 《国际太空》1995,(1):14-17,21
1994年9月30日美国东部夏令时间7时16分(格林尼治时间11时16分),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空间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航天飞机的第65次飞行和奋进号航天飞机的第7次飞行,飞行任务代号STS-68。这次飞行原计划于8月18日进行,因在发射前1.9秒发现航天飞机上3号发动机的高压液氧涡轮泵温度高于允许值而被迫推迟。这台发动机后来被拆下,送到斯坦尼斯空间中心检查出现异常的原因,奋进号航天飞机则临时借用了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上的一台发动机。推迟发射使NASA损失约65万美元,并迫使科研人员和飞…  相似文献   

11.
《太空探索》2006,(11):F0002
北京时间9月9日晚上23时14分55秒,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此次飞行为国际空间站运送了大量设备,这是自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爆炸事故后首次恢复对国际空间站的修建任务。  相似文献   

12.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提尤腊塔姆发射场一派紧张繁忙景象。按照苏联载人发射时间表的安排,此刻正有一枚运载火箭整装待发,准备将联盟T-10飞船射入太空前去与礼炮-7轨道站会合。然而就在此刻,SL-4运载火箭助推器突然在发射台上起火爆炸。这次事故,无论在美国还是在苏联的载人航天史上都还是第一次。联盟T-10飞船起飞前几秒钟,SL-4火箭助推器上的传感器已经探测到发生了危险事故,随即一枚助推器便爆炸了。幸而逃逸火箭及时  相似文献   

13.
《国际太空》1989,(1):6-8
1988年9月29日美国恢复航天飞机飞行,于东部夏令时间上午11:37从肯尼迪空间中心成功地发射了发现号航天飞机,并顺利地把一颗18.5吨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部署到轨道上。这次发射表明,航宇局已从挑战者号事故的影响下恢复过来,美国载人空间计划回到了成功之路。1986年的挑战者号爆炸事故使预定计划发生较大的变更,而且使美国载人空间飞行停止了32个月。此次发射是在离一场暴雨来临前仅20分钟时进行的。发射之前,由于高空风异乎寻常,使发射推迟1小时38分。经过新发射管理机构紧张  相似文献   

14.
今年2月1日,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机毁人亡事故后,人们从专家对事故原因的分析中认识了一种少听说的科技产品——防热瓦(隔热瓦)。其实,从投入使用的第一天起,防热瓦就已经成为航天飞机一种不可缺少的“铠甲”,20多年来,它一直在为航天飞机“保驾护航”。当年驾驶哥伦比亚号航天飞  相似文献   

15.
叶海 《太空探索》1995,(6):27-28
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地面的重量是2000余吨,其中的两个火箭助推器的重量各为590吨,约占整个航天飞机重量的57%;但是这1000多吨的火箭,仅仅能够为航天飞机在45公里以下大气层中飞行提供90%的动力,航天飞机在起飞的过程中,主发动机也  相似文献   

16.
由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原因出在固体火箭助推器(SRB)上,美航宇局和制造商莫顿·锡奥科尔公司决定汇总所有有关设计变更方案。改进方案中的重点放在助推器弓形间的接头部位和防止燃烧气体的泄漏上。也就是说,改变接头的形状,对气体密封作用不好的密封圈将从二块增加到三块,还要变更密封圈本身的材料,为了防止密封圈因  相似文献   

17.
宗河 《国际太空》2003,(11):23-27
□□2003年8月26日,哥伦比亚号空难事故调查委员会公布了这起空难原因的最终报告。 这份长达248页的报告,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详细地叙述了此前已经公布的一些导致空难发生的原因,而且还提出了在美国航宇局(NASA)恢复余下的3架航天飞机发射计划之前有必要采取哪些补救措施。 报告中得出结论为:虽然NASA现在的航天飞机并非一定不安全,但是近期需要改进许多机械装置以使航天飞机更安全。此外,还得出结论:NASA的管理体系对于远期管理航天飞机系统是不安全的,NASA没有强大的安全惯例。 调查委员会确定导致这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既包括技…  相似文献   

18.
石久 《国际太空》2003,(6):22-24
1 美国 1.1 航天飞机 □□2002年,美国共发射了5架次航天飞机,与近年来4~6次的年发射数量相当,而且发射任务全部获得了成功。5架次航天飞机中的4架次是飞往国际空间站(ISS),另外1架次则顺利完成了“哈勃”太空望远镜设备更换任务。 在航天飞机改进方面,2002年8月1日,马歇尔航天中心对航天飞机上的可重复使用固体助推器新型缩比尺寸发动机成功地进行了点火试验,发动机工作时间达21s。在实际飞行过程中,固体助推器要在起飞点火2min时间内平均产生1200t的推力。此次试验的点火时间仅为实际工作时间的1/6。使用缩比尺寸发动机进行试验的主…  相似文献   

19.
NASA对6月26日航天飞机“发现”号发射失败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近期和长期影响进行了评价。这次失败发生在主发动机起动2.6秒后和固体火箭助推器点火前4秒。主要是通向3号发动机的主燃料阀出了故障。因为不能有效地控制燃料阀(若照常起飞必然导致发射失败),于是关闭了发动机。由于每台发动机有两条指令和激励通道,当燃料阀开到6%和10%时,燃料阀便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5月16日,俄罗斯发射"快讯"-AM4R通信卫星的"质子"-M运载火箭的第三级出现故障,在飞行546秒后下坠,当时距卫星入轨仅剩50秒,结果造成"箭毁星亡"。据俄罗斯网站6月8日报道,"质子"-M事故调查委员会已得出了调查结论:事故的原因是组装过程中发生生产事故,导致火箭第三级发动机涡轮泵机组轴承损坏,使该火箭提前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