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Multi-h CPM体制误码和频谱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Multi-h CPM体制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基于维特比算法的最大似然序列检测方法,对各种调制指数下的CPM信号进行了仿真实验,得到其解调误码率曲线和频谱带宽,并与PCM-FM体制进行了比较分析。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通过合理选择调制指数,Multi-h CPM体制具有比PCM-FM更好的解调误码性能和带宽利用率,这在未来的高码率遥测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同时传输遥测和伪码测距信号的GMSK(高斯最小偏移键控)技术,分析了其调制及解调原理,推导了相关调制、解调及频谱公式,并与UQPSK(非平衡四相相移键控)体制进行了比较。通过对其频谱及误码性能的仿真分析得出,在非线性信道和高码速率下,基于GMSK体制的遥测和伪码测距系统比基于UQPSK体制的系统在包络恒定和频谱利用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针对靶场安全控制系统主字母体制中主字母信号的调制系数选取范围问题,对主字母信号经FM (Fre-quency Modulation,调频)调制后的功率进行理论分析,选取一组频率组成主字母信号调制到中频.通过仿真得到数据曲线.同时将仿真参数移植到与工程设备相似的实验设备上,使用频谱仪进行实际测试,以测试数据拟合出曲线,该曲线符合理论分析及仿真曲线,即理论分析、仿真与设备测试结果一致.可以得出结论,在主字母体制信号可解调的条件下,调制系数与主字母信号经FM调制后的功率的关系函数为对数函数,从而可为工程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范围,有利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4.
预加重技术在主字母体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主字母体制中,各单音的差异带来调制系数的差异,进而引起在相同的信噪比条件下,频率高的单音比频率低的单音解调的误码率高。针对这个问题,应用预加重方法,即不改变系统的调制频偏,而通过对不同的频率分配相同的调制系数的方法来改善信号质量。经理论分析、软件仿真及设备实测,其结果证实此方法能够适当提高频率高的单音的能量,降低接收机的误码及漏码率。依据推导出的应用此方法前后主字母单音信噪比变化近似计算表达式,可利用工程参数计算具体数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工程实现中主字母体制安控系统的指令实时检测性能受采样方案影响较大的问题,通过对单音信号频率、检测采样频率和采样点数的合理选择,提出了一种指令检测的采样优化实现方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采样方案的优化,在固定多普勒频偏和可变多普勒频偏情况下,可以最低采样点数实现指令可靠检测,便于利用FPGA实现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6.
高速卫星数据传输需要利用较高调制维度和较多星座点数来实现,一方面导致接收端具有较大实现复杂度,另一方面系统可靠性极易受信道非线性影响。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对多维星座图信号的解调性能进行理论分析,得到极大后验概率(MAP)解调误符号率(SER)的理论公式,在保证系统SER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星座图相关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脉冲正交性得到接收星座点,对其进行向量相关运算得到解调数据,有效降低了解调判决过程的复杂度。针对信号经过高功率放大器(HPA)后的非线性失真问题,建立了HPA信道估计模型,利用最小二乘(LS)信道估计方法对原解调星座图进行修正,提出了基于修正星座图的解调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降低实现复杂度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系统抗HPA信道非线性失真的能力,可实现对宽带高速卫星通信信号的高效准确解调。  相似文献   

7.
<正>控制面间隙非线性由控制面与主翼的铰链处各附件的松动等因素导致,是一种常见的非线性问题。这种非线性会导致机翼发生混沌运动等不稳定现象。在飞行器飞行速度大于机翼的颤振速度的情况下,会使机翼发生极限环振荡。R.Vasconcellos等人通过线性等效的方法仿真了开环系统的状态变化。S.Fichera等人对含控制面间隙非线性的T-tail型机翼的开环系统做了数值仿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得到控制面间隙会导致极限环振荡。李道春  相似文献   

8.
为了定量评估直扩信号的安全性能,在给出卫星测控直扩信号安全防护定义的基础上,对卫星测控直扩信号安全性能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在深入分析直扩信号典型威胁的基础上,提出了等效码长、调制指数、码速率截获因数、等效码长截获因数、码序列截获因数、干扰因数等衍生指标,分析、仿真了它们的影响因素,得到了它们与基本指标的关系,初步建立了直扩信号安全性能评价体系,为后续安全性能评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数模转换器(DAC)是全数字闭环光纤陀螺反馈通道的重要部件,DAC的毛刺特性会对光纤陀螺的调制解调结果产生影响.基于DAC中值毛刺特性建立了光纤陀螺反馈回路的非理想调制方波模型,分析了调制频率与本征频率不同时DAC毛刺在干涉信号中产生的各类周期干扰信号.利用周期干扰信号的Fourier级数推导出了DAC毛刺造成调制解调误差的数学模型,仿真分析了数模转换器毛刺的宽度、高度,光纤陀螺调制频率、本征频率及放大电路的增益带宽对陀螺解调误差的影响.最后,通过开环实验验证了DAC毛刺对光纤陀螺调制解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志生  李瑭  汤达 《载人航天》2023,(2):247-250
为进一步提高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逃逸安控系统指令发送的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优化设计方法。将火箭接收逃逸指令的通道和接收安控指令的通道进行一体化体制换代,升级为多音组合编码调频(主字母)体制,对箭上、地面逃逸安控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同时,继续保留USB设备向飞船发送逃逸指令的通道。通过对比,优化设计后的逃逸安控系统在指令安全保密性、设备覆盖性、系统可靠性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1.
对合成信号发生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杨红兵  周建江  汪飞  刘伟强 《航空学报》2011,32(6):1102-1111
雷达信号波形的射频(RF)隐身性能是雷达系统能否适应现代战场环境的重要因素,雷达射频隐身信号波形设计是现代雷达系统设计中的重要课题.首先,在介绍随机噪声信号雷达原理的基础上,基于Schleher截获因子阐述了噪声调制连续波雷达信号波形的射频隐身特性.然后,分析了高斯噪声相位和频率调制连续波雷达输出自相关函数和高斯噪声相...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相干解调法和包络检波法(非相干解调法)2种解调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的键控调制方法,解决已有的小波调制方法数据冗余过大而导致带宽浪费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好的抗噪性能。  相似文献   

14.
ACARS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分析了 ACARS 工作原理,论证了调制体制的优越性,对微机控制下链信息发射的软件流程进行了模拟设计。  相似文献   

15.
魏祥庚  李江  陈剑  侯廉 《航空动力学报》2017,32(11):2737-2742
针对涡流阀变推力发动机变控制流供应角度方案,开展了发动机工作特性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数值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变控制流供应角度可以很好地实现涡流阀变推力发动机的推力调节;涡流阀最大推力调节比超出加质发动机调节比26%;调节比随着控制流供应角度的减小而增大。实验结果表明:变控制流供应角度方案可行,验证了“气 气”调节的优越性。变控制流供应角度涡流阀固体变推力发动机为实现固体发动机推力调节提供了一种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FSK调制与解调在C54 DSP上的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据通信的发展,对相应的传输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速度方面。DSP的运算速度快的优点正好能满足FSK调制解调器在速度方面的要求。本文通过对FSK调制与解凋原理的分析,提出了用DSF实现FSK调制与解调的方法,重点讨论该方法的软件设计。通过实验证明,本方法设计的FSK调制解调器具有调制相位连续、解调无相位抖动、传输速率快等特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旋转调制式激光惯性测量单元的结构特点,分析了其误差特性,提出了单元体自旋转的误差标定方法,实现了惯性测量单元的误差分离与快速精确标定.实验证明该方法测试方法简单,操作过程容易,标定结果满足系统精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适用于跳频通信的调制解调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不同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的性能与特点,分析并指出了适用于跳频通信的调制解调技术。针对一组实际的跳频系统设计参数,选择了适用的调制方案。  相似文献   

19.
The cosmic ray flux observed with the Kiel Electron Telescope on board the ULYSSES spaceprobe varies with solar activity as well as with heliospheric position. Determination of the latitudinal gradients requires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s of the current sheet tilt angle, the number of major solar flares, interplanetary shocks and interaction regions evolving in the expanding solar wind. In this paper we concentrate on nuclei with rigidity above 1 GV. We discuss the effects of the variable solar activity in the declining phase of the present solar cycle and the variation with radial distance as a basis for separating latitudinal effects. We show that during this phase of the solar cycle modulation of GV nuclei is ordered by temporal evolution, radial distance and negligible latitudinal effects even at latitudes between 30° and 50° Sou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