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空间电子技术》2015,(2):92-94
各有关单位、专家、学者:根据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卫星有效载荷专业组的工作安排,拟定于2015年9月下旬在重庆召开"临近空间信息技术研讨会暨2015年卫星有效载荷技术学术年会"。本届年会由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有效载荷技术专业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通信与导航有效载荷专业组、重庆大学、飞行器测控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空间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学会空间电子学分会、中国宇航学会空间电子学专业委员会承办。现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6月27~28日,由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空间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通信与导航专业组主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等单位联合承办的中国工程院第三届"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展望"院士论坛在西安成功召开。杨士中、沈绪榜、陈鲸、吴一戎、段宝岩、何友、郝跃、尹浩、欧阳晓平等院士以及业内有关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还邀请了相关研究院(所)、高校的专家和学者共100多人参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院长、空间  相似文献   

3.
刊首语     
不经意间,2015的脚步声已经来临。《空间电子技术》自2015年由季刊改版为双月刊,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同时,空间微波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亦加入到本刊编辑队伍中来,为《空间电子技术》的发展助力。重点实验室隶属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长期以来在空间有效载荷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前沿技术突破,一流的研究成果在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西安分院在少陵  相似文献   

4.
空间微波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1995年3月立项建设,1997年11月正式运行。实验室面向我国航天器有效载荷技术的发展需要,瞄准空间微波技术领域前沿,围绕空间微波通信转发、空间微波遥感、空间微波实时高速数传三大研究方向,开展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的新概念、新方法、新技术研究,是我国空间微波技术领域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开放交流、合作与科学实验的重要研究基地,引领着我国空间微波技术的发展,为推动我国空间有效载荷系统能力的提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空间微波实验室投入运行8月28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建的空间微波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该实验室是由国防科工委批准,由国家投资建设的承担空间微波技术领域基础研究的高水平专业研究实验室。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空间微波通信转发技术、微波遥感技术...  相似文献   

6.
2008年4月8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成立庆典隆重举行。这标志着以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504所)为基础组建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正式成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副总经理雷凡培、总会计师吴艳华、总经理助理赵晓晨出席了庆典。  相似文献   

7.
2008年4月8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成立庆典隆重举行,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相关领导以及国资委等单位的嘉宾出席庆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的成立,是集团公司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打造综合实力强大的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研制与产业化基地而实施  相似文献   

8.
第一届空间光学技术全国学术会议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有效载荷专业组2012年学术会议于9月底在贵阳举行,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中国遥感应用学会光学遥感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光学学会光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及有效载荷专业组共同组织,会议涉及空间光学研究新进展、空间遥感探测和工程实现技术、空间光学应用、支撑技术等诸多空间光学、遥感专业领域。  相似文献   

9.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原五院五○四所),1965年6月29日正式建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主要从事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及电子系统与设备、飞行器测控、武器装备和卫星应用电子系统与设备的研制、生产、以及相应电子学的研究。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配套齐全,基础设施先进。经过50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在卫星通信技术领  相似文献   

10.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1,32(4):83-F0003
2011年7月26日至29日,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科技委承办的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遥感有效载荷专业组2011年学术会议在广西南宁顺利召开。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南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  相似文献   

11.
<正>热烈庆祝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成立50周年我们推动和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50年前,为响应党和国家关于创建和发展航天事业的号召,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的前身——航天504所应运而生。成立50年来,我院(504所)几代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转战南北,三易其址,始终以富国强军为使命,始终秉承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致力于推动我国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技术的发展,先后参与了以东方红一号卫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卫星三大里程碑为代表的150多颗(艘)卫星/飞船的研制任务,多次荣获国防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是我国的高技术装备工程、载人航天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9月26日,第三届航天工程和高性能材料需求与应用技术交流会在北京航天城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宇航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南大学共同组织承办。大会开幕式由会议执行主席、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明主持。李明副院长在代表张洪  相似文献   

13.
<正>上海,2020年5月17日—20日http://www.em-conf.com/ncmmw2020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和模块电路实验室、深圳市金瑞特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承办,西安恒达微波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林为干教育发展基金、《微波学报》等单位协办的"2020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将于2020年5月17日—20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目的是为全国微波毫米波技术领域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工程》2008,17(2):119-119
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拟于2008年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市召开第十届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主办;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承办。会议主题为“加强空间飞行器总体技术研究,促进我国空间科学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工程》2009,18(2):131-132
为总结和交流近年来我国在空间热物理方面的技术进步,展望未来的技术发展,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拟于2009年9月召开“第九届空间热物理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总体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承办,总体部热控工程技术研究室协办。欢迎本专业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和从事空间热物理研究的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踊跃投稿。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11年9月17日~18日,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航天器环境工程》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空间真空热环境模拟与试验技术”高端论坛在广西阳朔胜利召开。此次论坛面向“十二五”航天重大工程需求,旨在探讨空间真空热环境模拟与试验技术方面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方向,并总结40多年来空间环境模拟设备研制的经验,为满足航天事业的后续发展提供学术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任树芳 《中国航天》2009,(12):41-41
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2月4~8日在南海之滨三亚举行。本次年会由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北京理工大学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18.
一本重点反映我国在复杂航天器动力学应用理论及其工程应用方面研究成果的专著(航天器动力学工程),已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曲广吉196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导弹飞行力学与控制专业,现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研究员、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专业主任设计师、博士生导师,并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宇航学会空气动力与飞行力学  相似文献   

19.
《宇航学报》2007,28(2):F0002-F0002
一、概况 中国宇航学会空间控制专业委员会于1979年正式成立,该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之日起,一直挂靠在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二、组织机构该专业委员会由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北京航天自动控制工程研究所、上海航  相似文献   

20.
周武 《航天》2011,(2):16-17
2010年12月11日,中国科协第49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在北京召开。本期沙龙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承办。沙龙的主题为"新概念航天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孙泽洲担任领衔科学家。中国工程院戚发轫院士、中国科学院叶培建院士、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等3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