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太空》2016,(4):84
实验室简介:天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三研究所建立,已于2015年8月获得科技部正式批复,成为第100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国内军工企业首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附近,在长沙、南京设立分实验室,协同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定位:面向我国未来空间基础设施天地一体化运行服务的新手段、新途径、新模式和新装备,开展应用基础理  相似文献   

2.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系统初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是国家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笔者在分析国外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相关系统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系统的总体设想,并进一步阐述了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和解决的几个问题,可为我国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空间实验室天地一体化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航天器故障诊断不仅可以提高航天器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可以节约航天器安全寿命期成本。文中详细阐述了空间实验室天地一体化故障诊断系统方案。整个故障诊断体系由在轨诊断系统和地面诊断系统组成,在轨诊断系统具有部分自主诊断能力,地面诊断系统又分为系统级故障诊断和分系统级故障诊断。强调了基于模型推理技术(特别是多信号建模技术)在空间实验室天地一体化故障诊断系统中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了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建模技术及故障诊断系统的组件化和网络化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空间科学学报》2017,37(4):508-509
<正>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是中国空间科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开辟了中国空间天气探测和研究的新方向。实验室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中科院空间天气学院重点实验室,2009年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王赤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万卫星院士。1.总体定位面向空间科学国际前沿和国家对空间天气应用服务的需求,开展日地空间和太阳系空间天气变化过程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天地一体化网络进行研究,重点对基于IP over CCSDS 协议的天地网关技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面网关软件化技术。文章提出并实现了网关软件化实现过程中关键技术“数据链路层协议解析”和“网络层IP 数据包透明穿越”。与传统地面网关硬件实现相比,该技术具有成本低廉,使用配置灵活,可移植性强的特点,同时,该技术对使用环境和用户数量的变化具有高适应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视频天地通信实例验证了地面软网关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软件应用与系统学科 新建了虚拟现实与可视化新技术实验室和先进网络技术实验室,前者于2000年申报并获批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经过“211工程”的建设,计算机软件应用与系统学科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具备了较强的科研能力,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在内的一大批科研项目,人均科研经费数量居全国高校同类学科前茅。 航空宇航推进技术学科 建设了一体化发动机设计和发动机状态监视、诊断、控制实验室,改造了发动机结构强度振动实验室、热动力实验室及火箭发动机实验室,完善了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间,承担了一批重点项目。多项成果应用于型号研制。“粘性流体动力学基础”1997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带弯扭扰流片的压力机处理机匣”1999年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摘自《北航》报第567期  相似文献   

7.
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开发环境实验室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开发环境重点实验室经过近四年时间的精心筹建,于1995年12月18日正式通过国家验收。北航软件开发环境实验室是国家计委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立的15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是研究智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深空探测、星座组网飞行、天地一体化网络等新需求的牵引,空间数据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呈现多方面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拓扑结构从单星向天地一体化网络发展、处理方法由星载数据处理向综合信息处理转变、解决方案由长周期向快速响应及部署转变等。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也是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CCSDS)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从CCSDS的6个领域分别描述了CCSDS的重点研究方向,同时描述了随着空间数据系统的发展,星载数据系统在功能、拓扑结构、协议、硬件、软件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对天地一体化网络进行研究,重点对基于IP over CCSDS协议的天地网关技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面网关软件化技术。文章提出并实现了网关软件化实现过程中关键技术"数据链路层协议解析"和"网络层IP数据包透明穿越"。与传统地面网关硬件实现相比,该技术具有成本低廉,使用配置灵活,可移植性强的特点,同时,该技术对使用环境和用户数量的变化具有高适应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视频天地通信实例验证了地面软网关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空间科学学报》2020,40(2):296-296
正中国科学院特种无机涂层重点实验室前身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第六研究室,是为了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对无机涂层材料的迫切需求而建立的。2004年成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特种无机涂层重点实验室,2008年7月被批准成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宋力昕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施尔畏研究员。一、总体定位面向国家重大应用需求,围绕航空航天、能源及医用等领域,开展特种无机涂层材料的应用基础、关键技术攻关和工程化制备研究,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1.
《空间科学学报》2019,39(5):711-712
<正>航天医学基础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于2009年开始建设,2012年通过科技部验收。现任实验室主任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李莹辉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俞梦孙院士。  相似文献   

12.
《空间科学学报》2018,38(3):428-428
正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前身是国家微重力实验室,1995年由原国防科工委(现装备发展部)批准在中国科学院建立,时任实验室主任为中国微重力科学领域著名,专家胡文瑞院士。2003年4月总装备部对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进行了全面验收,实验室工作进入正常运转。目前是国内唯一专门的微重力  相似文献   

13.
《空间科学学报》2019,39(4):564-564
<正>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态势感知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经中国科学院批准于2018年12月正式成立。现任实验室主任为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龚建村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万卫星院士。一、总体定位面向国家安全的战略需求,成为中国空间环境态势感知的新技术研发高地、军民融合应用示范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天地一体化网络数据传输系统,提出了应用动态流量控制的传输方法,由网关根据缓存区状态对终端的传输速率进行实时、动态速率调整,实现网络终端数据可靠传输的同时,提升天地信道的利用率,最后通过Opnet数字仿真平台,模拟了天地网络数据传输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15.
刘悦 《国际太空》2012,(5):28-33
在2011年度美国国情咨文中,奥巴马提出将4G网络覆盖98%的美国家庭作为未来目标之一。美国4G网络的快速发展和辅助地面组件(ATC)技术的成熟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卫星运营商致力于提供天地一体化的4G移动通信服务。在建设过程中,主要的天地一体化移动通信运营商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并获得了一些值得总结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6.
<正>中高层大气物理研究与应用专题研讨会于2010年5月22日在南昌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环境研究预报室共同主办。会议主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科学院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可追溯至开创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581电子学组。20世纪70年代,在姜景山院士的带领下,该电子学组率先开展微波遥感技术研究。2009年1月成立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其是中国定量微波遥感有效载荷与信息技术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一、总体定位、发展目标及研究方向定位和发展目标:面向国家对微波遥感的重大应用需求和地球与空间前沿科学研究对微波遥感的  相似文献   

18.
<正>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离子体推进技术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隶属于"电驱动与电推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11计划"空间电推进技术协同创新团队,中俄等离子体联合研究中心支撑方向之一。实验室立足于国家航天工程需求,以等离子体推进技术为主要研究领域,围绕电推进基础理论、电推进工程设计方法及关键技术开展研究,致力于从效率、比冲、寿命、可靠性、控制精度等方面大幅提升航天器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与某基地合建了国家计算流体力学重点实验室,为流体力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计算手段。在流体力学国家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建成了流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了材料与结构特性实验室,使该学科在材料力学性能分析与实验方面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科研条件的改善,促进了高水平成果的产生,“后掠激波/边界层干扰研究”199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断裂力学中应力强度因子的解法”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某导弹复杂流场和气动力学的数值计算及工程应用”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摘自《北航》报第567期  相似文献   

20.
《空间科学学报》2017,37(6):780-781
正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信息科学开放研究实验室(LARSIS)与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于2003年联合申请组建,2005年对外开放运行,是中国目前进行遥感科学基础研究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汇聚了中国遥感界一批骨干科研力量,推动中国遥感科学领域研究不断发展。现任实验室主任为施建成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郭华东院士。1.总体定位通过遥感科学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研究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