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前,人类已将6000多颗航天器送入太空,这些航天器在广泛服务社会的同时,在航天器发射和"寿终正寝"后将变成空间碎片(太空垃圾),这些太空幽灵正在威胁着在轨运行航天器的安全。十多年来,如何清除太空垃圾,如何减缓太空垃圾的威胁,一直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十五"以来,中国政府在发展航天技术的同时,高度重视"太空环保"问题,许多中国航天工作者在为减缓和对付太空垃圾而孜孜不倦地工作,中国在空间碎片科学研究和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4月25日,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共同迎来了哈勃空间望远镜的20岁生日。这个给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带来了巨大变化的近地轨道望远镜,其所以能够工作这么长的时间,是与航天飞机多次载人上天在太空对其进行维修密不可分的。尤其是2009年5月,"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运载航天员在太空完成对哈勃望远镜的第五次维修任务,才使它"起死回生"。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航天大国,中国高度重视"太空环保",目前已逐渐形成监测预警、航天器防护和空间环境保护三大工程体系应对空间碎片问题,有效减缓了空间碎片的产生,得到国际社会好评。空间碎片是指人类在航天活动中产生的太空废弃物,也称"太空垃圾"。  相似文献   

4.
空间碎片减缓措施及其研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人类空间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每年发射进入太空的人造天体越来越多。当这些人造天体失效后 ,由于目前人类对其缺乏及时有效的回收手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 ,堆积在太空中的废弃物将越来越多 ,总有一天人类再也不能向太空中发射任何人造天体。因此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有限的太空资源 ,则必须减少或清除太空垃圾。文章正是基于上述目的 ,在人类尚无有效回收手段的情况下 ,考虑利用现有的技术提出一些空间碎片的减缓措施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对空间碎片减缓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据媒体报道,美国空军将在9月1日关闭其卫星和轨道碎片跟踪网络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空间监视系统"(即"太空篱笆"),并腾空所有场站。"太空篱笆"由分布在美国南部的一系列甚高频雷达组成,其一个升级换代项目眼下已被搁置,正等待涉及整个国防部的一次评审的结果。甚高频"太空篱笆"部署于上世纪60年代,现包括3座发射机场站和6座接收站,承担着美空军"空间监视网"约  相似文献   

6.
正经过5年建设,美国天军称为"太空篱笆"的空间监视雷达场站已可投入使用。位于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夸贾林环礁、耗资15亿美元的"太空篱笆"是一个地基雷达系统,主要用于跟踪低地轨道上的卫星和空间碎片。"太空篱笆"的主承包商是洛·马公司,能跟踪弹珠大小的细小物体,并具备对更高轨道上的物体进行搜索的能力,所获数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全世界共有7个国家的57名女航天员执行过太空飞行任务,其中有6名女航天员执行过5次太空任务,还有多名女航天员同时参加过任务。她们为人类的宇宙探索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同时创造了载人航天史上的多个"第一"。  相似文献   

8.
<正>在今年年初举办的美国航空航天科学与技术论坛上,"太空交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多位专家学者就此问题发声。专家们认为,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和公司发射卫星入轨,太空交通管理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自1957年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被送入太空的航天器数量越来越多。现在,茫茫太空已经呈现出一番群"星"闪耀的景象。随着航天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美国《时代》周刊评出了2013年十大"太空时刻",不知您感兴趣的有哪些?"旅行者"1号飞到太阳系边缘2013年7月,美国航宇局宣布,1977年9月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经位于太阳系最外围的疆域,即将进入星际空间。"旅行者"1号将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离开太阳系的人造物体。"旅行者"1号上带有一张"金色唱片",记录着有关人类以及地球的图像、声音和其他信息。  相似文献   

10.
安慧 《太空探索》2011,(4):18-21
人类失去梦想,世界将会怎样?没有梦想,人类就不可能挣脱地球的束缚,也不可能在航天领域取得今天这样的辉煌成就。在纪念人类首次进入太空50周年的日子里,这里要讲述一个号称"美国疯子"艾伦·马斯克(Elon Musk)创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的故事。他的太空梦想、他的创业道路,以及这个公司发展运载火箭和载人飞船的理念和技术途径,都会对我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9月15日晚,中秋之夜,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2"号开启太空之旅。"天宫2"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国大步迈向空间站时代,吸引了全球目光。中国空间站预计2020年左右建成,如果"天宫2"号状态良好,延期"服役",太空上或将首次出现空间实验室与空间站交相辉映的画面。  相似文献   

12.
正国际空间碎片研究之父、美国宇航局空间碎片计划首任首席科学家凯斯勒曾于1978年提出"凯斯勒灾难"的概念。他指出,当近地轨道上的卫星碎片等太空垃圾多到一定程度,人造卫星和航天器会时常遭到撞击,由此滚雪球般产生更多碎片,最终将迫使人类不得不放弃继续发射卫星到这一区域。据专家估算,地球周边的太空中直径大于10厘米的碎片已经超过2.3万个。人类已处于"凯斯勒灾难"的边缘,清理太空垃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正发表在最新一期《空间科学评论》上的研究报告称,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范艾伦"探测器发现一个人造的"太空屏障"正在向外推动范艾伦辐射带。这一惊人事实意味着,人类不仅在改造地表,也在改造近太空环境。这个"太空屏障"是甚低频无线电通信(VLF)造成的。甚低频无线电通信一般适用于深海潜艇的长程和海底通信,它能将编码的信息传送到遥远的地方。但这些通信信号会泄  相似文献   

14.
天兵 《太空探索》2011,(6):28-31
据美国空军太空司令部网站2011年3月14日报道,经过5个多月的在轨试验与评估,美国空军最近已把首颗"天基太空监视"系统卫星的控制权移交给了位于施里弗空军基地的第50作战大队第1太空作战中队。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美国为提高空间目标和活动监视能力,完全掌握空间战场态势研制的天军武器系统。该卫星投入正式运行后,能按照  相似文献   

15.
<正>深邃辽远的太空,星斗各司其位,万物静默如迷。沉默了千百万年的月球背面,或许没想到,人类有一天会派使者到访。它有点受宠若惊,甚至有点委屈:人类终于想到自己了。多少年来,它为人类承受了太多,甚至被称为"麻子脸"。在它身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坑,数量比月球正面多得多,大部分是由陨石撞击而成——它毫无遮拦地将自己暴露在太空中,为地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一种太空中发生的物理现象,探测器从太空中带来的新数据持续推动着太阳风研究的发展,而新的研究问题又不断为新的探测任务提出需求。从"水手2号"首次系统探测太阳风开始,人类对太阳风的探测已经走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本文将选择有代表性的太阳风探测器,为读者介绍人类对太阳风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17.
心榕 《太空探索》2012,(9):39-41
自从人类依靠运载火箭进入太空以来,运载火箭的"个头"随着有效载荷重量的增加越来越大,其中一些大型火箭,例如美国的土星5号、俄罗斯/苏联的联盟号等被隆重推出,精彩亮相,在重大航天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太空这个大舞台上的"主角"、"名角"并因此家喻户晓,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可是你知道吗,火箭科学家们在研制大型火箭的同时还研制过一些小火箭,目的不是为了发射有效载荷,而是为研制大型火箭进行必要的工程试验。它们就像舞台上的配角一样,虽然不为观众注意却又不可或缺。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种鲜为人知的"配角"火箭——小乔。  相似文献   

18.
2011年4月,堪称载人航天的"黄金月",人类载人航天历史上三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分别迎来了自己的"生日":——50年前的4月12日,载人航天的先驱者加加林一鸣惊人,乘坐东方号飞船踏上了人类首次太空之旅。  相似文献   

19.
正距离地球几百公里外的太空,酷热和极寒相互交替,我们的"太空之家"——空间飞行器里却温度宜人,航天员能舒适地透过舷窗看到那颗蓝色星球的风云变幻。与此同时,地球上的人们在地铁站里穿梭,在写字楼里忙碌,在商场里购物放松,外面四季变化,但是建筑物内冬暖夏凉。一个是太空,一个是地球,截然不同的环境,却可同样享受着航天技术带来的舒适。  相似文献   

20.
借助天文望远镜观测宇宙,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哈勃空间望远镜堪称天文望远镜中的“大哥大”。自1990年4月25日由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释放到太空之后,这只“太空眼”已经环绕地球飞行16亿公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