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8年10月29日08:43,首颗"中法海洋卫星"(CFOSAT-1)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2C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互致贺电,祝贺首颗"中法海洋卫星"发射成功。"中法海洋卫星"是由中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首颗用于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的卫星,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同先进宇航国家开展的系统层面、全流程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和法国航天合作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计划于2018年下半年由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中国发射。目前,该卫星已进入总装测试阶段。中法海洋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采用CAST2000平台,设计寿命3年。在合作中,中方承担卫星平台和部分载荷研制,以及卫星发射、地面接收和应用等工作;法方承担卫星部分载荷研制和数据传输工作,同时提供两个地面接收站。卫星测控由中法共同完成,双方参与研制的工  相似文献   

3.
国外海洋卫星应用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海洋卫星(Ocean satellite)是在气象卫星和陆地资源卫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球观测卫星,按照功能可分为海洋动力环境卫星、海洋水色卫星和海洋监视监测卫星。美国是世界上首个发展海洋卫星遥感技术的国家,目前,全球共有海洋卫星或具备海洋探测能力的对地观测卫  相似文献   

4.
短消息     
正中法海洋卫星正式在轨交付近日,中法两国合作研制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正式在轨交付自然资源部投入业务应用。该卫星是我国海洋卫星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地面应用系统输出的全球海面风场、海浪谱产品已经在台风、飓风灾害监测、南北极海冰监测、海洋数值预报、短期海洋预报中得到应用验证,效果良好。中国科学家首次揭晓月球背面地下浅层结构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研团队利  相似文献   

5.
正10月29日8时43分,中法航天合作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搭载两台海洋科学观测设备,一是海风观测载荷——全球首台新型体制的微波散射计,另一台是海浪观测载荷——全球首台新型体制的雷达波谱仪。借  相似文献   

6.
正新闻:中法海洋卫星科学组团队近日接连收到捷报,在中方首席科学家刘建强研究员、法方首席科学家达丽尔·豪瑟教授的带领下,该星旋转扇形波束微波散射计首批结果、海浪波谱仪仪器验证与海洋波浪谱测量评估相继被遥感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杂志录用。解读 : 中法海洋卫星于2018年10月底成功发射,2020年2月正式在轨交付投入业务应用,并向科学界共享观测  相似文献   

7.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2,(10):4-5
中国将发8颗海洋卫星监测全部管辖海域据中国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透露,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形成对我国全部管辖海域乃至全球海洋水色环境和动力环境遥感监测的能力。按照《陆海观测卫星业务发展规划》,这8颗海洋卫星包括4颗海洋水色卫星、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2颗海陆雷达卫星,在  相似文献   

8.
《太空探索》2010,(1):12-12
<正>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任蒋兴伟日前透露,我国拟在南极地区建立遥感卫星接收站,以完善我国海洋卫星应用体系,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全球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测,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东方星 《太空探索》2012,(12):24-27
卫星海洋遥感对观测与研究全球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具有重要作用,其特点是快速、连续、大范围和能同时观测多个参数。目前,全球已发射了40多颗探测海洋的卫星,包括专用海洋卫星和装载多种遥感器具有大气、海洋、陆地等环境监测能力的综合型遥感卫星。海洋卫星是专门用于观测和研究海洋的人造地球卫星。虽然利用气象卫星和资源卫星也可以获得一些海洋现象的信息,但由于海洋现象和变化  相似文献   

10.
先进的星载探测仪器可以对海洋的有关参数进行精确的遥感测量。这已被飞行成功的天空实验室、测地卫星-3和海洋卫星一A 充分的证实。特别是1978年美国发射的海洋卫星-A 首次对海洋表面进行了遥感测  相似文献   

11.
资深 《国际太空》2002,(7):9-10,11
□□从美国1975年发射第1颗海洋卫星GEOS-3至今已有27年了,在经历了15~16年的试验和应用准备,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海洋卫星才进入业务应用。其原因较多,但主要原因是海洋卫星的应用难度大。例如,海洋水色卫星测量的是离水辐射率,属弱信号,再加上水中物质种类很多,要从中定量提取某个参数,首先要解决在强噪音(占95%)中提取弱信号(占5%)的难题;海洋地形卫星应用要求海面高度测量精度达厘米级,要在距海面1 000km且高速飞行的卫星上实现,其难度可想而知;海洋动力环境卫星中微波遥感器反映的是海面粗糙度,而影响粗糙度的因素有…  相似文献   

12.
其他     
“海洋一号B”卫星成功发射2007年4月11日11时27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轰鸣,“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拔地而起,载着中国自行研制的“海洋一号B”卫星升空而去。经过797s飞行后,星箭成功分离,最后,卫星准确进入距地球798km的太阳同步近圆轨道。这是继2002年5月成功发射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后,中国又一次将海洋卫星成功送上太空。与“海洋一号A”相比,“海洋一号B”各项指标和功能都有了较大提高———卫星的设计工作寿命提高到3年,星上存储量由80兆字节扩展为2吉字节。“海洋一号B”卫星担负着海洋水色环境要素、海表温度…  相似文献   

13.
□□北京时间5月15日9时50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4B运载火箭成功地将我国第1颗海洋探测卫星—— 海洋-1和极轨气象卫星风云-1D送入太空。 卫星发射升空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组织所属测控站进行了实时跟踪测控,并及时计算出卫星入轨参数。目前,这两颗卫星均运行正常,风云-1D已传回清晰的气象云图,海洋-1也传回首幅图像。 海洋-1卫星的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标志着我国在海洋卫星遥感应用领域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风云-1D气象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1代太阳同步轨道业务应用气象卫星,主要任务是获…  相似文献   

14.
2007年4月11日11时27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轰鸣,“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拔地而起,载着中国自行研制的“海洋一号B”卫星升空而去。经过797s飞行后,星箭成功分离,最后,卫星准确进入距地球798km的太阳同步近圆轨道。这是继2002年5月成功发射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后,中国又一次将海洋卫星成功送上太空。  相似文献   

15.
目前,海洋卫星大致有以下三类: 一类是海洋水色卫星。这类卫星用于探测叶绿素浓度、悬浮泥沙含量等,以及浅海水下地形、海冰、海水污染和海流住处,其典型代表是1997年8月入轨的美国SeaStar卫星。  相似文献   

16.
2008年6月20日,美国航宇局、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欧洲气象卫星组织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4家机构的合作项目贾森-2海洋卫星,由德尔它-2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贾森-2卫星将执行继“托佩克斯/海神“(1992年~2005年)卫星和贾森-1卫星(2001年至今)之后的新一代海洋测高任务。  相似文献   

17.
7月5日,苏联用旋风运载火箭发射了一颗新的海洋卫星,替代1987年7月16日发射的出故障的宇宙-1869卫星,该星侧视雷达12米长的天线未能展开。新卫星的发射比预计时间推迟了6个月,它是代号为“海洋”系列卫星的第一颗。苏联过去几年曾非正式使用过“海洋”这一名称,并承认有一系列卫星在称为“海洋-0”(0代表光学)的“资源”系统指导下工作。该系列卫星开  相似文献   

18.
海洋卫星是海洋环境与灾害监测数据的重要获取手段,在海洋防灾减灾和科学研究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分析了海洋环境观测要素和海洋卫星在海洋环境与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状况;结合国外海洋卫星发展趋势和中国实际发展需求,提出了构建中国海洋卫星体系的发展建议,为提升海洋环境与灾害监测能力,推动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和海防安全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9月至10月,我国接连发射了三颗海洋卫星。那么,海洋卫星有哪些独门武功,我们国家还有哪些海洋卫星?已有多只天眼鸟瞰大海海洋占我们蓝色星球表面积的7成以上,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同样也是全球气候的重要调节器,世界贸易的重要通道。海洋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七十年代里,美国航宇局发射了三颗“陆地卫星”,证明了空间遥感是勘测和管理地球资源的极为有效手段。同时,该局又发射了一颗“海洋卫星”。通过这两种不同的遥感卫星,对整个地球的陆地和海洋有可能进行全面的观测,尤其是在“海洋卫星”上采用了微波遥感技术,使空间遥感发生革命性的进步。此外,美航宇局还发射了气象和环境监视卫星,诸如雨云与泰罗斯-N、热测绘、地磁观测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