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确保飞行安全是航空公司所有经营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而在这一基础性工作的整个运行流程中,飞行人员始终处在第一线,把守着最后一道至关重要的安全关口。因此,完善飞行部(队)的安全管理是航空公司确保飞行安全的重中之重。笔者在近几年从事飞行部(队)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有一些工作体会,现结合前期学习和考察美国GE公司安全管理模式的新认识,一并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电子飞行包(EFB)系统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电子飞行包系统介绍 电子飞行包系统(Electronic Flight Bag System)是航空界的一项新兴概念,是一种驾驶员飞行助理工具,美国联邦航空局的咨询通告(Advisory Circular)AC120—76A对电子飞行包的定义是(Par5,Page2,3/17/03):在驾驶舱/机舱使用的电子显示系统。最简单便携式EFB既可以和个人数字助理(PDA)兼容,用于显示各种航行数据,进行各种飞行阶段准备时的计算和检查,或执行一些基本的计算(如飞机性能数据,油量计算等)。  相似文献   

3.
典型的后掠翼、涡扇发动机飞机采纳了Cayley提出的将提供体积、升力、稳定性和推力功能的装置进行分离的飞机原理,优化了后掠翼布局,实现了飞机的高速有效飞行。它由在重量、强度、寿命和成本之间实现极佳平衡的材料制造而成。该飞机发动机效率接近于采用简单的焦耳循环工作的涡扇发动机效率的最大值,现在这种发动机是很有效的推进装置,因此该布局成为占主导地位的飞机布局。  相似文献   

4.
计算流体力学(CFD)在气动非设计状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了CFD(即计算流体力学)在气动非设计状态应用的现状、发展趋势和远景目标。包括失速等不利的飞行状态和噪声等不利的流场现象。所有这些都属于难解的紊流问题,求解的精度依赖于计算机程序中处理紊流的方式,也依赖于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将会产生由雷诺平均表示法到大尺度涡流模拟法的计算技术发展。对紊流和有关工程的试验研究方法将在今后许多年里逐步减少使用。但CFD方法将会充分利用本世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它将不再局限于和风洞试验竞争,还会进一步和飞行试验竞争,只是还要得到飞行试验验证。与其它学科综合将使人们能够预测如抖振、声致疲劳、驾驶员诱发振荡等临界现象。在执行“巨大挑战性的”严格的理论计算和依靠CFD设计手段两者之间永远都是有误差的。目前最重要的需求在于公众和客舱的噪声,该领域还没有具有工程精度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在失速和尾旋方面已经取得令人满意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飞行计划处理是指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对飞行计划的输入、飞行计划的补充、飞行进程单的产生等进行处理。早期的飞行计划数据处理是基于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手工操作和大脑记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在空中交通管制领域中已逐步应用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飞行计划的输入、飞行计划的补充、飞行动态的显示、飞行进程单和(或)电子数据显示(ED)信息的产生、与雷达数据处理系统(RDPS)的相关以及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任何信息的处理。即使是多部雷达联网,雷达的探测范围总是有限的,在雷达能探测到飞机之前,管制员借助飞行计…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怀揣着飞行之梦。怀揣飞行之梦的人类,不惧困难、不畏挫折、经历失败、不断尝试,直到1903年莱特兄弟造出第一架载人带动力飞机并成功试飞,才向实现飞行之梦迈出了跨时代的一步。自此,人类的飞行时代拉开了序幕而动力装置——发动机则是拉开人类飞行时代序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飞行试验是在飞行器上得到定量和定性的试验结果的一种过程,本文评述了如何较好的完成这个过程,并进一步评估研究中如何实施飞行试验和进行整体综合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5 有关飞行控制自动化的争议 前10年内飞行控制自动化领域出现过两次较大的争论。 5.1 飞行控制自动化导致设备复杂化,是否影响了驾驶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影响了飞行安全?或者说飞行控制自动化是否过头了? 当时从人机接口关系上曾提出过一些正面教学的观点: (1) 自动飞行方式过多,在某些方式的自动过渡中易使驾驶员模糊或误解; (2) 某些驾驶员过分依赖自动化,造成盲目的安全感而导致意外失控; (3) 驾驶员长期依靠自动化系统而缺乏手动操纵实践,技术熟练程度逐渐下降和荒废,当出现某些意外时,将手足无措,不能操纵改出; (4) …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实施雷达管制。雷达管制最主要的设施—雷达,其质量和可靠性是保证雷达管制安全、可靠、高效的重要因素。本文依据《国际民航组织8071文件》第三册的内容,并参考《FAA飞行校验手册》的内容,对雷达飞行校验进行论述,阐明怎样通过飞行校验检查雷达信号的质量、可靠性,介绍雷达飞行校验的检查项目、飞行方法以及容限标准。希望本文能够在我国的雷达飞行校验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EF2000通用系统的设计满足了安全性,质量,可靠性以及同的战备等方面最为需要的性能要求,使飞行员的工作量小。EF2000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该系统的高度综合性和灵活性,这是由与电子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相连的专用数字计算机网络提供的。  相似文献   

11.
在目视飞行中驾驶飞机最困难的工作是在向跑道进近时要做出的判断和随后的着陆机动。由于飞机速度越来越高,在没有目视进近坡度指示系统帮助的情况下飞机要保持准确的进近坡度变得更加困难;靠塔台指挥员指挥飞行员和仪表显示调整进近航道的方法已不能很好适应飞行安全要求;特别是当机载设备或地面通信导航设备遭受损坏时,飞行员将会因失去指挥引导和地面参照物而难以正确、安全地进行进近和着陆,就有可能造成飞行安全事故。由此,作为一种目视助航主要设备的目视进近坡度指示系统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民用飞机电传飞行控制系统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先进民用飞机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分析了B777、A380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布局、余度结构、控制策略,并提出了我国民用飞机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方案设想。同时还分析了民用飞机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标准现状,对我国民用飞机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标准化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6 BWB飞机布局的独特机遇和挑战 最初的BWB飞机的产生是基于搜寻一种能够对常规的机体和机翼提供有效改进的飞机布局。起飞重量和燃油消耗是主要的品质因素,BWB飞机方案已经表明如前所述的两种性能参数的有效减少。然而,BWB飞机布局提供了一些特别的机遇,它不同于1993年最初产生时所设想和计划的那样。这其中有三个方面将在下面描述。  相似文献   

14.
民机空难相关非定常气动力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非定常气动力引起的飞行失控在造成民机空难事故诸因素中名列前茅,已经成为困扰国际民用航空运输发展的一个聚焦点。大气飞行气动力环境本质上是非定常的,而迄今飞机均按定常空气动力学和线性飞行力学原理设计,这就决定了现有民机在真实飞行中必然存在飞行失控之类的安全缺陷。简要介绍近年来国内外飞行失控造成民机发生重大飞行事故的情况,着重阐述采用非定常气动力和非线性飞行力学高新技术减少飞行失控、改进现役民机飞行安全性的研究思路和主要技术途径,旨在推动我国尽快实现减少民机空难事故这一重大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一)西方滑翔先驱们 近代滑翔源于西方,史料中有正式记载约始于十五世纪。 人类探索飞行的实践过程,中外均从研究与模仿鸟类的飞翔开始的。人类从别的途径发明了气球及气艇,征服天空这一远古的理想初步得到实现。但这种借助轻于空气的飞行器所进行的载人飞行,仍远远满足不了人类要象鸟类那样自由飞翔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发动机宽广飞行参数范围的模拟需要,高空台配置了一套由气源系统、空气处理系统、混合器、进排气调压系统、高空试验舱、排气系统和测试控制系统等构成的庞大试验设备。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国内外在飞机结冰方面的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在飞机容冰技术研究中的最新设想——智能防冰系统(SIS),对SIS研究中涉及的结冰气动模型进行了探讨,从飞行安全角度出发.给出了SIS中结冰飞行包线保护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预计到90年代末,广域增强的GPS能提供Ⅰ类精密进近着陆,经过增强的GPS的标准定位服务最终成为一种独立的适用于各飞行阶段的导航系统。本文旨在介绍广域增强系统的发展背景,阐述了WAAS的技术原理和实现方法。并提出我国采用卫星导技术和建设广域增强系统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 在现代机场中,助航灯光系统的正常运转,为航空器的飞行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在灯光系统中,恒流调光器(CCR)是核心设备。目前调光器(CCR)采取了控制单元与升压变压器集中的一体化设计,在可靠性、实用性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为充分保障灯光系统的正常工作,在设计中考虑为助航灯光重要回路的调光器配置备机仍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调光器冗余热备份控制,实现调光器故障发生时的快速自动切换功能,必将大大提高灯光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民用航空的发展,空中交通流量加大,飞行冲突增加,空中交通管制部门的工作难度提高。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便捷的系统用于对空管飞行冲突进行分析,仍采用人工方式评估,效率较低。介绍了一套基于普通计算机的飞行冲突评估系统,重点介绍对雷达信息的转存和处理,及对冲突目标的分析和模拟,实现利用计算机的精确、高效特性解决管制工作中遇到的分析、评估和培训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