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个自适应多层结构的概念,有机硅热防护材料是具有这种多层结构的雏形材料。文章以有机硅材料为例,实验结果为依据,讨论了有机硅在加热过程中形成多层结构的机理;给出了这种多层结构热响应特性的数值模拟方法。算例计算表明,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
2005年6月30日下午,中国宇航学会在北京大观园酒店举行了“杜邦·美国航天员中国之旅”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3.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处于发动机温度最高的部位,将薄膜材料制备于待测物表面形成热电偶传感器,可及时有效的对涡轮叶片进行测温。薄膜热电偶多层膜间的热氧化界面扩散失效是导致薄膜可靠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Fick第二定律提出多层膜扩散可靠性模型,定量描述薄膜热电偶扩散失效机理,通过仿真计算,结合粒子群算法,以薄膜寿命最大为目标,寻优得到各膜层对应的最佳结构,为结构工艺上提高薄膜热电偶寿命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一种典型的微结构硅谐振压力传感器由多层不同材料构成的谐振子的实际结构特点,建立了被测压力与谐振子静挠度,谐振子固有频率的数学模型,计算和分析了谐振子的振动特性,给出了各复合材料层的几何参数、物理参数对其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揭示了复合材料方形膜的压力频率特性,为设计该类谐振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三种环氧树脂基体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含中心圆孔层板的损伤历程进行了实验研究,每种材料分别选用了两种铺层形式;从材料性能的角度讨论了基体和作为一种工艺因素的铺层顺序对层板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高效多层绝热系统(GS—80多层绝热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出一种高效多层绝热系统(GS-80多层绝热系统)。该材料系以涤纶薄膜为基体,一面镀铝,作为反射屏。另一面涂以热导系数小的粒状无机物,作为屏间隔层。粒状间隔层对提高系统的绝热性能有良好的效果。这种材料除能用以绕制高效绝热系统外,还有强度高、重量轻(每平方米约14克左右)、厚度薄(每层约20-40微米)、耐振动、质地柔软,使用方便等优点。测量了用这种材料绕制成的多层绝热系统的热传递性能,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功能梯度材料活塞三维温度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梯度材料零件具有单质材料零件无法比拟的理化性能优势,然而由于材料分布复杂以及对功能梯度材料本身性能研究不充分,功能梯度材料零件性能分析存在很多困难.以陶瓷纤维梯度增强活塞、陶瓷纤维非梯度增强活塞为例,应用复合材料热性能理论,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中的ADINA-T模块和结构分析模块对功能梯度材料活塞和普通活塞的温度场和热流场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使用陶瓷纤维梯度层可以明显改变活塞温度分布,降低散热量,缓和由于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在陶瓷纤维增强层与活塞本体交界处产生的应力.  相似文献   

8.
免疫反应大小是决定可植入生物材料能否开展临床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评估了辐照和环氧乙烷(EO)两种灭菌方式处理后的小肠黏膜下层(SIS)脱细胞外基质材料在体内的免疫反应,旨在为其临床试验的开展提供可行依据。将两种灭菌方式处理的SIS脱细胞外基质材料皮下植入到BALB/c小鼠,第14和28天取样后,系统性地评估了其免疫反应。与仅手术不植入材料的阴性对照组相比,免疫器官(脾和淋巴结)的形态、质量、细胞数、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及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证明两种灭菌方式处理后的SIS脱细胞外基质材料都不会对小鼠引起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流式细胞术分析及局部H&E染色结果表明,经EO灭菌处理的SIS脱细胞外基质材料对小鼠的免疫刺激更小,是更适用于此材料的灭菌方法。研究结果为SIS脱细胞外基质材料的灭菌程序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9.
卡西尼探测器上携带的惠更斯子探测器专门用于深入土卫六的大气层进行探测,携带6台测量大气和卫星表面特性的科学仪器,外形星铁饼状,直径2.7米,重319千克,由防热外罩和降落的两部分组成。防热外罩分前罩和后盖,由多层耐热材料制成,用于进入大气层时保护罩内的降落舱。降落舱由上,下平  相似文献   

10.
一种计算多层涂覆目标RCS的快速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用于计算表面涂覆多层雷达吸波材料目标雷达散射截面(RCS,Radar Cross Section)的快速算法.对于拟合成面元和棱边的多层涂覆目标,应用物理光学法及阻抗边界条件计算多层涂覆面元的RCS,并将物理绕射理论与等效电磁流法结合,用于计算多层涂覆棱边的RCS.在计算中,预先计算出目标不同涂覆表面反射系数矩阵,有效地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和效率.应用上述方法计算表面涂覆单层及多层涂覆材料的平板和典型旋转体的RCS,通过与文献给定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对多层涂覆复杂目标RCS的仿真计算结果,进一步表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以及在提高计算速度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遗传进化算法反演吸波结构电磁参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多层吸波结构中未知参数层的电磁参数进行了反演.根据传输线理论确立的多层结构电磁参数与反射/透射系数的关系,建立正向反射率计算模型,根据自由空间法原理搭建的测试平台测量得到多层吸波材料不同入射角度下的反射率信息,利用改进的遗传进化算法获取了多层吸波结构中未知参数层的电磁参数.在遗传进化过程中,采用高斯随机数代替基本遗传算法的均匀随机数,避免了传统网络参数法厚度谐振、多值性问题和基本遗传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点的问题.与传统传输/反射法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这种方法同时适用于计算高、低损耗介质材料的电磁参数.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烧蚀材料是航天事业广泛采用的热防护材料.它是通过表面层被烧蚀而吸收大量的热能,同时生成多孔碳化层与降解层阻止热能向内部传导,从而对底层结构和仪器起到防护作用.实验证明,烧蚀材料是解决再入热防护中可靠性最高,技术最成熟的一种方法.因此对烧蚀材料提出一系列技术指标,仅就分解一项就有分解温度、分解焓、分解率及分解动力学等、确定上述参数对材料评选,总体设计以及温控系统的研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正> 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在工作时,燃烧室里形成高温、高压燃气,推进剂燃烧产物的滞止温度可达3000K以上。为了防止室壁被加热到丧失其强度的温度,在燃烧室内表面贴有一层防热材料,这就是由低导热系数材料组成的绝热层。为了使绝热层和推进剂能够很好地贴合,它们之间又有一层包复层把它们连在一起。包复层和绝热层在推进剂燃烧过程中也被加热,发生分解,并释放出气体产物进入燃烧室。推进剂燃气对包复层和绝热层加热,产生气化和分解作用的同时,还进行化学反应。包复层和绝热层分析解释放出的气态产物和化学反应产物随着推进剂燃气一起从喷管流出。因此,全部包复层和一部分绝热层被推进剂燃气烧蚀掉,绝热层被烧蚀的程度取决于推进剂燃气传到燃烧室壁的热流和发动机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14.
影响CCD相机温度分布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保障卫星长寿命,高可靠性的角度出发,CCD相机的温度水平和温度梯度均应严格控制,根据中国地球遥感卫星CCD相机热分析结果,对一些影响相机温度分布的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给出了热设计改进措施,这几个因素分别是:主动控温回路布置方式,多层隔热材料漏热,瞬态及稳态方法,卫星运行季节和材料性能变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半电波暗室屏蔽层和吸波材料层两个决定半电波暗室静区特性的主要因素,解释了产生电磁兼容测试误差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在半电波暗室进行电磁兼容测试的测试方法,对于评价暗室测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返回式卫星烧蚀热防护机理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讨论了低温炭化材料的质量损失和吸热机理。利用分层模型,给出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各层的能量守恒关系。用积分法给出各层热防护的数值模拟,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一维热传导解析解结果一致,亦与地面烧蚀实验結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大面积区域可能广泛采用纳米酚醛气凝胶(IPC)材料,获取高超声速气动加热作用下IPC材料的高温热物性参数,对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的精细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考虑烧蚀效应的材料高温热物性参数辨识方法研究,基于Ablation Workshop烧蚀热响应标准算例对高温热物性参数辨识方法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热物性参数辨识分析方法计算精度较高;通过带分层温度/烧蚀传感器的IPC材料电弧风洞试验,得到典型来流状态下不同厚度IPC材料内部的温度分布及热解厚度分布数据,通过辨识获得高温烧蚀条件下IPC材料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IPC材料原始层热导率在温度低于800 K时随温度缓慢上升(热导率维持在0.1 W/(m·K)以下),之后材料热解使得热导率发生突变,碳化层热导率在温度高于800 K时随着温度的上升急剧增大,到1 300 K左右时上升到0.17 W/(m·K)。  相似文献   

18.
缝合复合材料可用性——简单层合板的基本性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决缝合复合材料在飞机结构中的应用问题,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了缝合以及缝合方向对T300帘子布/QY9512单向层合板与正交对称层合板拉伸和压缩性能的影响,得到了T300帘子布/QY9512材料的部分基本性能常数.研究表明,缝合与缝合方向对这两种层合板的模量影响不大,但对单向层合板的泊松比影响较大,而且偏轴后缝合单向层合板的泊松比不满足偏轴转换关系.缝合及其方向对单向层合板的拉伸强度影响很大,而对压缩强度影响却不明显.缝合正交对称层合板中铺层的拉伸破坏机制与缝合单向层合板的破坏机制不同,因此不能用缝合单向层合板的拉伸强度作为正交层合板内铺层的强度极限.   相似文献   

19.
简略讨论了以Kapton为基底的柔性导电型第二表面镜的制备,描述了卫星使用的多层隔热结构及接地方法。测试数据表明加有透明导电膜的SSM的发射率和太阳吸收率几乎没有改变,因此表明导电膜对热控或隔热效果无丝毫影响。仿照卫星实用的多层隔热结构,最外层采用导电型SSM与无导电膜的SSM两种材料,在接地与不接地方式下经过模拟亚暴环境的电子辐照试验,7个试样的试验结果显示出加有导电膜的SSM防静电性能比不加导电膜的试样极大地提高了。在接地条件下,可把表面电势有效控制在百伏以下,并有力地抑制了表面放电。即使不接地也可降低表面电势值。实验证实表面改性技术和接地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最佳的防止卫星表面充放电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武汉大学Na和Fe激光雷达在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观测数据,得到武汉上空中层顶区域Na和Fe原子层的平均特性、夜间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Na层平均质心高度为91.36km,平均RMS(均方根)宽度为4.64km.Fe层平均质心高度为88.99km,平均RMS宽度为4.57km.在充分考虑金属层夜间变化和季节变化对数据样本影响的基础上,获取了Na层和Fe层结构在此期间的年际变化特征.对Na层和Fe层质心高度及RMS宽度的年际变化进行线性拟合,发现Na层和Fe层在此期间均相对稳定,Na层质心高度在近8年间仅有约58m的下降,变化率为-7.91m·a-1,Na层RMS宽度减小约151m,变化率为-20.60m·a-1.同期,Fe层的质心高度下降了约230m,变化率为-31.36m·a-1,Fe层RMS宽度则有所增大,变化率为21.01m·a-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