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RTM成型工艺中的定型、预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贫胶预浸料-RTM成型工艺。采用湿法预浸工艺制备了贫胶预浸料及正常胶含量的预浸料,对比了贫胶预浸料-RTM工艺成型的复合材料及预浸料模压工艺成型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RTM工艺过程中,树脂的流动充模过程可以有效排除附着于贫胶预浸料中的气体,减少孔隙等缺陷出现的概率,复合材料的内部质量能够得到有效地保证。同时,力学性能测试表明,贫胶预浸料-RTM工艺成型的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及冲击后压缩性能优于预浸料模压工艺成型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2.
根据公差项目的特征要求,对某产品零件孔系加工的生产实际进行了工艺分析,对造成零件孔系加工误差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找出了造成误差的根本原因是工艺装备结构设计带来的系统误差过大和加工工艺方法的缺陷的影响。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工艺装备的设计进行了改进,并对加工工艺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达到了预期的加工目的。这种技术工作方法,对生产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基本要求,也是解决机械制造工艺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由于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纤维金属层板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多。但是,成形技术是限制纤维金属层板应用的主要困难之一。对纤维金属层板塑性成形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纤维金属层板成形性影响因素和成形过程的主要缺陷形式,介绍了国内外纤维金属层板曲面零件的成形技术进展以及近期提出的几种纤维金属层板成形新技术。最后,分析了纤维金属层板塑性成形存在的问题及瓶颈技术。  相似文献   

4.
采用胶接共固化整体成型工艺制备了L形筋条,研究了模具配合、填充料、曲率半径、吸胶工艺等因素对L形筋条纤维密实和制造缺陷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缺陷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厚度不均、架桥、富脂是L形筋条中存在的主要缺陷;采用软模辅助成型和加入适量填充料可改善筋条拐角区的压力分布,增大曲率半径和采用预吸胶工艺可降低拐角效应,从而可有...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成本,人们正在研发像三维编织结构、三维编织物或纤维铺放等可以生产预型件后再浸胶的材料。该类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三维结构直接由一维原材料碳纤维纱线制成。这样就可以不受纤维束二维构型的约束,而是在设计预型件时考虑最终零件上的载荷,即可达到更高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先进复合材料在民用飞机上的大量应用,对复合材料结构件的修理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胶接挖补修理是一种成熟的层压板永久性修理方法,其中胶接斜面挖补修理工艺简便,在民用飞机中应用广泛,可用于修理损伤范围小于15%零件表面积的分层、脱粘、多余孔等缺陷。工程上一般采用静强度计算方法对修理后零件的强度性能进行评估。在对复合材料层压板零件进行胶接斜面挖补修理及强度计算分析后,结果表明修理及其静强度评估方法的工程应用可行。  相似文献   

7.
马开维  雷新民 《成飞科技》2002,(3):15-17,21
复合材料雷达设备舱口盖生产中出现严重的胶接后脱粘,致使零件报废,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大量工艺试验探索基础上,通过改进工艺方法,调整工艺参数,确保了胶接质量。  相似文献   

8.
钢件热处理时的变形是热处理过程最常见的缺陷之一,也是无法避免的一种缺陷。钢件的热处理变形主要是由于组织应力和热应力造成的。当然钢件的结构特点,钢材质量,加工状态以及装炉和操作的不慎均会引起变形,因此变形一直是热处理生产中的关键问题。针对各种零件变形的具体情况,采取各不相同的校正工艺操作也是补救热处理零件变形超差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模量碳纤维低损伤一步预浸缠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针对采用高模量碳纤维缠绕时损伤严重而研制的一项新技术。通过无辊浸胶系统和纤维浸胶后烘道加热装置 ,不但降低预浸纱制备和退纱缠绕所造成较大的纤维损伤 ,而且可以实现预浸纱含胶量精确控制及连续浸胶和缠绕 ,同时大大提高了缠绕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TC11钛合金薄壁零件在生产过程中加工难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以轴向定位夹紧加工内螺纹及外形的方法,解决了此类钛合金薄壁零件因变形造成的尺寸不合格问题。该方法经实践证明,保证了零件的加工质量,完全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质量稳定、可靠,可为类似零件的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磁力探伤法广泛而有成效地用于工业领域的科研和生产部门的产品质量的检测中。它和其它无损探伤方法一样,目的都在于能够准确地发现材料和零部件中所存在的各种类型的缺陷。磁力探伤,是依据零件被磁化后磁粉在零件表面所显示的痕迹,判别零件是否存在缺陷,并根据缺陷磁粉痕迹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针对采用高模量碳纤维缠绕时损伤严重而研制的一项新技术。通过无辊浸胶系统和纤维浸胶后烘道加热装置,不但降低预浸纱制备和退纱缠绕所造成较大的纤维损伤,而且可以实现预浸纱含胶量精确控制及连续浸胶和缠绕,同时大大提高了缠绕效率。  相似文献   

13.
自动铺丝过程中的典型缺陷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铺丝工艺已经成为飞机机体结构的主要制造方法,对于铺丝工艺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聚焦了自动铺丝工艺过程中的常见缺陷、缺陷的形成机理以及缺陷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总结了当今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自身在实际铺丝过程中遇到的常见缺陷,分析了造成缺陷的原因,铺放材料包括热固性预浸料、热塑性预浸料和干纤维。综述了有关铺丝工艺常见缺陷的研究;介绍了转变半径试验中遇到的缺陷;分析了曲面模具上铺贴质量问题;研究了夹层结构的主要缺陷类型;最后分别介绍了干纤维和热塑性复合材料自动铺丝的常见缺陷。  相似文献   

14.
对接管接头采用1Cr18Ni9Ti 棒材生产,经过机械加工后与相同牌号管材焊接,焊接后酸洗发现
零件表面存在缺陷。通过对失效件缺陷形貌观察、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及显微硬度测试,并结合酸洗试验。
结果表明:对接管接头材料内部存在沿变形流线的贫铬区,导致该区域的耐蚀性差,在机加工的过程中贫铬区
暴露在表面或近表面,在酸洗过程中该区域被优先腐蚀,形成了蚀孔类宏观缺陷,此贫铬现象为原材料缺陷。
  相似文献   

15.
喷管堵盖所用材料为高硅氧短切纤维/钡酚醛树脂复合材料,部分堵盖在存储5年后发生开裂。通过失效分析认为,材料中树脂分布不均匀,部分区域树脂含量偏少、呈贫胶状态,造成该区域材料强度相对较低,同时由于堵盖的工艺特点决定其内部会存在一定水平的内应力,随着存储时间的增长,材料的强度下降、脆性增大,当强度降至低于内应力时,堵盖较薄弱区域即发生开裂。  相似文献   

16.
对碳纤维/BMP316的吸胶工艺进行试验分析,分别从预制件出胶量、层压板缺陷和成型后力学性能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了碳纤维/BMP316的吸胶工艺规范。同时发现不同的吸胶工艺影响预制件出胶量,直接影响成型后制件的内部质量;而且吸胶工艺选择不当会造成制件的孔隙率高,孔隙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某飞机上大量采用薄蒙皮板与板、板与型材胶接结构件,尤其是大量采用不可能用铆接工艺来解决的0.5毫米以下的薄蒙皮胶接结构件,其中最薄的是0.3毫米铝合金板与板胶接结构。由于材料和工艺上的某些原因,在胶接结构件生产工艺过程中,往往可能造成脱粘、空穴和松孔等缺陷。而设计部门对胶接件的判废标准相当严格。因此,对胶接结构件的无损检测也相应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采用松花江型胶接质量检验仪(即我厂自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种材料作为校验膜测试零件间的配合间隙,分析对比使用效果确定了最佳校验材料。对柔性蜂窝芯零件的周边加强和定位进行了研究,在蜂窝芯边缘和倒角区采用泡沫胶修形,改善零件间的配合关系。为提高板_板区的胶接质量,采用自制压条使板_板胶接区平整,且满足了无损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制进展及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种类及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研制过程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对关键技术问题提出相应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纤维与金属基体间的界面问题是其研究与应用的最主要问题,可以从纤维的表面改性、纤维与基体的相容性和润湿性、界面反应、界面强度等方面入手,结合各种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特点,解决界面薄弱性问题;另外加强复合材料损伤机理的研究,建立其损伤评价体系,可以为其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先进的加工成型和连接技术,可以降低复合材料零件的制造成本,确保零件质量,是复合材料产业化应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高强度合金钢12CrNi3A材料在渗碳后,长时间放置批次性零件表面出现罕见的鼓泡状缺陷。经机理分析,认为该缺陷是12CrNi3A材料在渗碳氢气氛作用及特定条件下发生的。作者采用了简单易行的方法解决问题。经多年生产考核,再未发生类似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