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为了适应高增益,全权限数字电传操纵系统飞行试验的需要,利用已研制成功的多台地面飞行模拟器和BW-1纵向,IFSTA三自由度空中飞行模拟试验机,模型自由飞研究以及具有现代先进水平的机载数据采集记录和地面实时监控系统等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了电传飞机的飞行品质和飞控稳定性等问题的研究,包括试飞输入设计,电传飞机飞行品质,电传飞控系统稳定裕度等。最后,提出了对下一代飞机飞行力学和飞行控制方面需要研究的试飞  相似文献   

2.
飞机飞行仿真系统核心模块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松波 《飞机设计》2009,29(3):28-32
针对飞机飞行仿真系统核心模块(飞行动力学和飞行控制模块)进行设计研究,建立了六自由度全量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适用于程序编程的解算方法,飞机飞行控制模块采用相应飞机的控制律.编制了核心模块程序并组建了通用的飞机飞行仿真系统,通过多次飞行模拟试验表明,所建立的飞行仿真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操纵性和逼真度,人机界面良好.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对象参数未知时的超机动飞行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非线性反推自适应控制器。针对超机动飞行的非线性模型,适当选取Lyapunov函数和中间虚拟控制信号,同时通过自适应控制律的设计来调节未知参数并得到了最终的控制信号。仿真结果表明,即使模型参数未知,所设计的控制律也能在过失速机动条件下控制飞机跟踪指令飞行,同时保证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5.
直接力控制飞机时域和频域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力控制是主动控制技术是主动控制技术要实现的主要功能之一。此功能的实现无论对民有飞机还是军用飞机都有重大的意义。现介绍DFC飞机时域的频域特性分析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并讨论DFC飞机飞行品质规范的制订,依据,品质等级的评定方法,最后以YF-16CCV飞机为算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对DFC飞机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能够较全面地了解DFC飞机的各项性能;利用频域特性,可以方便地评定了DFC飞机飞行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飞控计算机的工作任务、余度结构、通讯方式,讨论了共态故障抑制方法,比较分析了工程实用的设计对策与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7.
具有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飞机,其飞行品质取决于系统参数.本文就控制系统参数设计、试验研究中的个别问题以及CAS功能下的飞行品质的验证试飞做简单的叙述.  相似文献   

8.
9.
飞行控制技术在过去20多年里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尤其是主动控制技术在军,民用机方面的广泛应用集中体现了这些成就,本文主要介绍了主动控制技术的概念,它的主要功能和所产生的效益,论述了主动控制技术在战斗机上的应用情况和主要特点,以及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王健  宿春晓 《飞行试验》1995,11(1):44-47
本文简要阐述了飞机的设计制造质量,飞机的维护使用质量,飞行人员的技术水平,气象预报,航行管制及后勤地面保障质量的优劣对飞行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续航型无人机的任务需求和总体特点,从稳定性、指令跟踪精度、大气紊流及其它扰动抑制能力等方面,仔细分析了纵向和横侧动力学设计容易出现的问题,其中包括沉浮模态频率较大而阻尼比可能不足、高度控制器设计模型的近似要求、在反操纵区因为轨迹稳定丧失和非最小相位零点的存在导致基于俯仰角调节系统方案的不合适性、螺旋镇定和偏航姿态控制系统振荡及其非最小相位特性等;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其中特别强调面向任务和动力学机理分析,以尽量获得简单而实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种第一视角飞行模式,同时观察图像与导航数据来控制无人机飞行并实现着陆.第一视角飞行是一种基于无人机上加装无线图像传输设备,在地面看屏幕操控无人机的操作模式.无人机操纵员通过观察前视探测器拍摄的图像和导航数据控制遥控器,地面控制站捕捉遥控器的输出信号并把该信号通过数据链传至机载飞控系统,从而实现对无人机的控制.该飞行模式的实现,提高了无人机飞行的机动性,突破了小型无人机只能在本场着陆的限制,使无人机可以在远离本场情况下安全着陆.  相似文献   

13.
张庆振  安锦文 《航空学报》2004,25(4):389-392
在分析总能量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简单实用的飞机飞行速度/航迹解耦控制器设计方法,它以飞机能量控制和能量分配为内核,通过选择合适的误差反馈,采用工程上常用的试凑法,即可获得理想的解耦控制效果。以某型飞机为对象,以飞行速度/高度的解耦控制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应用基于Lyapunov直接法的非线性不确定系统鲁棒控制方法,为某型直升机垂直飞行模态设计了鲁棒控制律,该控制律能保证闭环系统具有全局稳定性。为验证所设计鲁棒控制律的有效性,对直机机垂直飞行的三 机动:设定点悬停、起飞着陆机和忽上忽下机动,分别进行了闭环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律对系统参数的摄动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神经网络设计GAINSCHED-ULED控制器,给出神经网络GAIN-SCHEDUL-ING控制器的实现方法,这样做可以简化控制器的SCHEDULING参数,并且能够区分不同条件下的控制器结构。将其用于飞行控制器的设计,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梁相文 《飞行试验》1997,13(2):28-31
某机飞控系统在试飞期间曾出现过三次较大的瞬态,影响很大。本文对出现瞬态过载的过程一一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产生瞬态的原因,并提出减少瞬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昶  郑贤芬 《飞行力学》1994,12(3):15-23
就近年来战斗机敏捷性研究中的某些问题,如横向敏捷性尺度,敏捷性与飞行品质之间关系,大迎角下俯卸载尺度以及敏捷性战斗机的飞行控制系统一体化设计,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讨论,并得出了结论:(1)横向敏捷性以空战效益的影响比俯仰和轴向敏捷性的影响大;(2)空战中下俯敏捷性与上仰敏捷性同样重要;(3)敏捷性与飞行品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4)敏捷性战斗机在初始设计阶段,必须考虑飞机控制系统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18.
张智江  陈志渊 《成飞情报》1997,(2):15-18,24
本文简略地分析了比较了GPS和MLS在经导飞机进的着陆的技术性能和差异,表明GPS目前在精密进近着陆方面有诸多技术问题尚未解决;还不能完全取代MLS,同时也指出美国政府的现行GPS政策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使用GPS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9.
根据某直升机在试飞中出现的故障现象,从直升机飞行动力学原理和飞行控制原理出发,分析了手操纵时直升机纵向静稳定性特性,以及带自动驾驶仪飞行时其纵向稳定性差的故障原因;然后进行了必要的试验及验证性试飞,最终对故障源进行了定位并对故障进行排除.  相似文献   

20.
基于逆控制和模糊逻辑的直升机飞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华军  江驹 《飞行力学》2004,22(3):43-46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逆控制技术与基于规则的模糊控制技术相结合的直升机飞控系统设计方法,以解决当直升机数学模型不确定时飞控系统的设计问题,并设计了相应的逆控制器及模糊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飞控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较强的鲁棒性及满意的解耦效果,在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