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主要讨论制导跟踪雷达试验结果的评定方法,并提出评定时应注意的几项原则.大量试验评定表明,跟踪雷达的发现距离与指示雷达给定的指示距离有密切关系,指示距离近,发现距离也近.试验结果证明了,即使雷达信噪比设计满足要求,但发现距离或跟踪距离都不能达到100%的概率.因此确定指标时,应根据战术技术指标要求来拟定某种概率下的距离要求.提出了利用袖珍可编程计算机对试验结果作数据处理的方法.最后给出了程序清单和程序应用举例.  相似文献   

2.
《上海航天》2014,31(6)
根据分析用VHF,X频段雷达分别对F-22飞机不同航线进行跟踪的仿真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坐标滤波的多雷达协同跟踪方法。给出多雷达协同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增加雷达资源需求的前提下,该方法可有效提高X频段雷达对强起伏隐身目标的跟踪距离,以及跟踪连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最近,“海狼”的新的轻型跟踪雷达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拦截“飞鱼”导弹的试验.该805SW跟踪雷达(911型)由马可尼公司研制,比其前身810型要轻,工作在I和Ku波段,能对导弹作盲射雷达控制.新跟踪雷达无需光电跟踪器件,但需另外增加操作员.马可尼公司研制了一种手控红外跟踪装置,进而又将它改进成带有910型雷达跟踪装置的GWSO型系统,910型装有一个昼间电视摄像机.马可尼目前正在研制全自动警戒和跟踪红外系统,在需要启动指令线路时,该系统能提供直至发射前的全无源操  相似文献   

4.
周获  张永安 《宇航学报》2005,26(10):65-69
寻的制导雷达在电子干扰条件下可能测得错误的距离信息,以切换系统模型来描述此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模型跟踪滤波器来实现制导信息的估计。该滤波器分两步序贯处理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数据,从而有效地改进了距离测量修正中的线性化参考点。仿真结果表明,这种估计方法使得距离测量正确情况下的滤波精度得到提高,并且能以很高的概率消除错误的距离测量数据对滤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激光跟踪仪在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多径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多径试验是在地面模拟两个飞行器在轨交会对接过程中由舱体表面及遮挡对微波信号造成反射干扰的一种试验,其目的是验证激光雷达系统功能及安装位置的合理性。在近20 m远的距离上,对飞行器舱体上的微波雷达天线和微波应答天线进行角度及距离的精确测量。文章通过对试验环境、测量项目分析及不同精测方案比对,采用激光跟踪仪直接测量舱体结构,获得了准确的基准数据,有助于指导微波雷达在飞船轨道舱上的精确安装和提高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多径试验的精度。激光跟踪仪首次应用于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多径试验,相比经纬仪在航天器基准测量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一种数字式动目标跟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在某型号雷达中成功应用的全数字式动目标跟踪系统。和差三路I和Q正交信号经模数(A/D)转换后在数字信号处理器中进行动目标显示(MTI)滤波、距离跟踪,同时提取角误差信号作为天线角伺服系统的输入,以实现对目标的角度跟踪。该跟踪系统可以有效地抑制对中低空目标回波影响较大的地杂波及海杂波等干扰信号,从而极大地改善了跟踪雷达的中低空性能。  相似文献   

7.
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抗距离欺骗干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自动距离跟踪原理、对末制导雷达距离欺骗干扰原理、末制导雷达抗距离欺骗干扰通用原理以及提出的双波门自动跟踪抗距离欺骗干扰原理等,着重阐述了实现双波门自动跟踪抗距离欺骗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地基雷达是探测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主要装备,合理地部署地基雷达是抗击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基本前提。首先考虑了地球曲率影响下的地基雷达最大探测距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警雷达离拦截系统最小距离的计算方法,建立了接力跟踪时相邻跟踪雷达配置间距的计算方法,最后采用算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得到了有益的结论。该方法对科学部署地基雷达,有效抗击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晓岚 《上海航天》2005,22(4):48-48
据报道,2005年7月美国进行了战区高空区域防御(THAAD)系统的雷达试验。该雷达集成了THAAD指挥、控制、作战管理和通信系统,试验中系统成功捕获并跟踪了两枚猎户座导弹的飞行轨迹,为计划在年底进行THAAD系统的全面综合研制飞行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钱崇智 《上海航天》1990,(5):16-18,7
为了降低各种地物杂波对雷达接收机工作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动目标跟踪方案.该方案采用单个模拟式多普勒滤波器,实现动目标提取与单脉冲跟踪兼容;动目标距离跟踪采用分裂波门技术.给出了动目标跟踪原理框图.外场试验表明,该方案是成功的.雷达各项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地基探测系统受站点布局限制,难以实现全轨道空间的目标探测与跟踪。为对高价值航天器邻域空间目标进行全时探测与跟踪,提出基于伴随微纳卫星的小型化相控阵雷达技术。通过分析不同波段雷达对大范围空间目标搜索与精细跟踪的性能,并综合考虑系统复杂度与功耗等因素,最终选择C波段作为雷达工作频段。详细阐述小型化相控阵雷达的系统设计、目标搜索与跟踪的信号处理方法、测距与测角误差分析等。仿真分析证明,该小型化相控阵雷达能对25 km范围内、40°×40°的三维空间进行目标搜索,实现0.4 m的测距精度与0.03°的测角精度,满足空间目标大范围搜索与跟踪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波形处理的全数字式自动测距系统的设计,介绍了该系统采用的信息匹配滤波器、波形采集和数据传输、波形分析等技术。给出了该系统的实验、雷达外场校飞试验和靶场精度校飞试验的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原理正确,功能及扩展能力强,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13.
王国宏  李世忠  白晶  吴巍 《宇航学报》2012,33(12):1781-1787
针对压制干扰下组网雷达目标检测与跟踪,提出了一种基于压制干扰下雷达量测模型的跟踪技术。该跟踪技术包括压制干扰下量测模型和组网雷达序贯滤波跟踪两部分。压制干扰下量测模型根据雷达采取抗干扰措施前后接收机输入端的信干比分别计算检测概率,进而模拟传感器在压制干扰下对目标的检测情况。组网雷达序贯滤波中,首先对压制干扰下各雷达的量测数据进行串行合并和点迹合成,而后采用基于交互多模型(IMM)的序贯滤波方法对压缩后的数据进行跟踪。该检测与跟踪技术可模拟出雷达在压制干扰下由于检测概率下降造成的目标暂消现象,提高组网雷达跟踪航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多雷达多目标跟踪仿真系统软件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多雷达多目标跟踪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算法上,具有实用性的系统不多,本文提出模块化、易扩展的软硬件结构,从软件设计角度分析了多雷达多目标跟踪仿真系统实现技术,系统具有跟踪大批次、复杂强机动目标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多径是影响伪码测距及定位精度的重要误差源之一。研究多径效应对非相干延迟锁定环的影响,给出多径信道下的最大测距误差公式,指出存在多径时的S曲线斜率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多径对跟踪环路噪声性能的影响。仿真及分析结果表明,多径引起了鉴相曲线的零点漂移,并导致了更大的噪声抖动。  相似文献   

16.
频率步进雷达是一种典型的高分辨雷达,它可以通过瞬时窄带合成宽带实现距离向的高分辨的同时降低A/D和其他设备的负担。文章介绍了220GHz频率步进雷达的工作原理和测距的方法,并对不同距离处的角反射器进行探测。实验结果表明,太赫兹雷达对角反射器距离向的探测距离精度可以达到厘米量级;同时,还对太赫兹雷达的探测距离进行了验证,最远探测距离可达35m。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仿真系统实现的基本技术思路,并从数据流处理的角度,阐述了仿真系统中部分仿真模型的实现方法,最后结合实例给出了仿真系统的测试结果数据,结果表明该系统为雷达干扰及抗干扰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数字仿真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跟瞄激光雷达的高精度实时跟瞄,对雷达三维信息实时滤波算法进行了研究。对方位信息,用卡尔曼滤波算法滤波,在保证实时性的同时获得了较好的滤波效果;对距离信息,用去边缘点3×3小窗口中值滤波算法,实现了对距离信息的准实时性滤波。研究表明:该信息处理滤波算法既有优良的滤波性能,又能保证实时性,可提高测角和测距精度,改善整机的实时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单脉冲主动雷达导引头在自卫干扰(SSJ)和非SSJ条件下的抗干扰性能,建立了单脉冲角跟踪系统对SSJ和非SSJ压制式噪声干扰源进行跟踪的时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SSJ条件下,角跟踪回路的抗压制式噪声干扰性能较佳,跟踪情况与目标视线角速度有关;在非SSJ条件下,当导引头接收天线处远距支援干扰(SOJ)强于目标回波信号时,SOJ会引入较大的天线指向偏差。所建模型可用于雷达导引头抗干扰性能的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20.
嵌入式计算机在雷达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雷达数字伺服系统对控制计算机的要求,分析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PC/104的特点和基本应用方法,提出了以嵌入式计算机系统PC/104为核心数字控制部件的精密跟踪雷达伺服系统硬件设计要点,专用控制软件的设计思想及实现,仿真和飞行试验表明,该精密跟踪雷达数控伺服系统的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