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以“爱国者”、“宙斯盾”、“萨德”等为代表的典型导弹防御系统悄然取得新进展,基于机载、弹载等平台的有源干扰将面临新的技术挑战.在总结典型反导雷达系统变化的基础上,分析应对变化的有源干扰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2.
雨丝 《航天》2011,(7):53-53
美国导弹防御局计划在2011年7月授出一份价值5.95亿美元的“目标仿真构架”(OSF)合同。OSF是在美国反导系统要素部署之前,对其进行评估的一套软件。该局目前运行有两个建模和仿真构架:“数字仿真体系”数字表示和“单独仿真构架”(通过插人模拟信号触发反导要素的软件)。该局计划将两个构架合并成一个OSF。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06,(5):48-49
美国总统布什3月初访印时与印度签订了扩大民用航天合作的协议。协议由去年6月成立的一个联合工作组起草。按协议.印火箭将可发射美制及带有美制部件的卫星,印度卫星(包括“月船”1探月器)也将可采用美制部件。美方还表达了在对地观测项目上合作的意向,并原则同意在印建设一座美“极轨环境业务卫星系统”地面站。上述工作组将继续探讨加强合作的领域,并推动在现有和未来天基导航系统之间实现互操作。印准备加入欧洲“伽利略”计划,并就利用GLONASS系统与俄进行了磋商。  相似文献   

4.
尽管美苏反导协议上已有禁止部署新的反导系统的规定条款,然而,目前美国陆军正着手研制一种低空防御系统(LoAD),即新型反导系统,该系统对轰炸机基地、指挥中心、民兵导弹地下井和MX机动导弹均起保护作用。系统的设计与试验将由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承担,马丁公司负责反导导弹的制造业务,目前尚未选定第三家公司,拟让该公司分管敏感元件和低空识别弹  相似文献   

5.
随着针对朝鲜宣称拥有核武器的国际谈判继续进行 ,美军宣布在韩国部署无人驾驶飞机。驻扎在韩国阳山的美陆军步 2师第 1 0 2军事情报营已于 2 0 0 3年 9月 2 6日开始装备一定数量的“影子 2 0 0”无人机。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 ,步 2师宣称已在该地区部署了无人机 ,美韩两国将共同监视韩朝之间非军事区的南部边界。新部署的无人机可飞行在距美军前方 5 0km处执行实时监视任务 ,例如渡河、搜索和救援以及空中攻击。但据美驻韩第 8集团军 (下属有美步 2师 )发言人讲 ,无人机目前仅用于训练 ,并遵守韩朝两国间的协议只在非军事区南部飞行。美陆军…  相似文献   

6.
<正>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俄罗斯S-500新一代防空反导系统的远程拦截弹试射成功,圆满完成所有预期任务和目标。试验表明,俄罗斯正在稳步、持续地推进S-500地空导弹系统发展。S-500防空反导系统能够同时拦截至少10个飞行速度达7千米/秒的来袭高超音速导弹目标,其防空反导能力将超越俄罗斯现役的S-400、美国的"萨德"(THAAD)和"爱国者"系列防空反导系统。  相似文献   

7.
如前文所述,日、韩、台目前已部署的反导兵器均为具有反导能力的爱国者PAC-2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和霍克的最新改型,今后可能拥有的反导兵器型号有:日本自行研制的中萨姆,台湾自行研制的改型天弓2和天弓3,极有可能引进美国的 PAC-3、  相似文献   

8.
美国在努力部署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新的经过改进的战场反导保护已成为国会两院的考虑重点,国防部在许多方面也是这样做的。但是人们却越来越担心,花费数十亿美元部署的反导系统,恰恰忽略了干扰(。。untermeasures)问题。一些专家很担忧,现有的电子设备就可轻而易举地使传感器失效,进而使大规模摧毁武器从防护屏障中穿过。这是因为绝大多数新的反导武器是攻击一杀伤武器,没有必要完全隐蔽传感器使来袭的弹头“看不见”它,它们仅仅来用了防止反导系统暴露其确切位置的措施。美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易受干扰…  相似文献   

9.
《航天电子对抗》2008,24(5):54-54
随着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的不断推进,俄罗斯提出的应对方式也越来越激烈。与此前在加里宁格勒部署可攻击东欧反导阵地的战术导弹、利用轰炸机轰炸反导基地的对抗性措施相比,最近俄专家的建议更讲求策略,如在古巴部署战略轰炸机、重启古巴的电子监听站等。俄罗斯安全、国防和秩序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维克托&#183;叶辛说,针对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  相似文献   

10.
如前文所述,日、韩、台目前已部署的反导兵器均为具有反导能力的爱国者PAC-2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和霍克的最新改型,今后可能拥有的反导兵器型号有:日本自行研制的中萨姆,台湾自行研制的改型天弓2和天弓3,极有可能引进美国的PAC-3、THAAD和3B型标准2、4A型标准2、4A型标准2-LEAP,并有可能引进以、美合作研制的箭2;在2000年后,可能引进美以合作研制的车载战术高能激光防空与反导兵器系统、美国的机载激光反导武器系统等,也有可能与美国合作研制空基反导导弹。1.霍克系列地空导弹霍克是美国雷锡恩…  相似文献   

11.
简讯     
《航天》2012,(1):54-55
俄罗斯启动反导雷达系统应对美国导弹防御系统 俄罗斯近期启动了一部最先进的反导雷达系统,以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该反导雷达位于波罗的海海岸,北约成员国波兰和立陶宛之间,监视范围达6000千米。  相似文献   

12.
罗辉  李凌云 《中国航天》2012,(10):46-50
一、欧洲反导计划的背景 美国在小布什政府时期曾声称为了防范所谓伊朗等国的潜在导弹威胁,提出建立欧洲反导系统计划,包括在波兰建10个导弹拦截系统和在捷克建立反导雷达预警基地.但奥巴马上台以后,没有延续小布什政府的这一计划,而是进行了适当调整,提出"分阶段自适应"的新欧洲反导系统部署方案,称该方案更具可操作性,更具经济性,技术上也更可靠.  相似文献   

13.
简介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结束后,我国台湾地区和周边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国家,积极引进和部署新型战术弹导弹防御系统。主要有:可为它们提供预警的美国导弹预警卫星,即DSP计划卫星及其后继系统,爱国者反导御系统,预警机,“宙斯盾”防御系统,俄国的S-300反导防御系统等。  相似文献   

14.
知识资料窗     
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简介由于弹道导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为扩散 ,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拥有或正在发展弹道导弹。美国认为 ,在近期内 ,会有一些所谓的“无赖”国家向美发射少量简单的洲际弹道导弹。如何对付袭击美国的弹道导弹 ,成了美国人的一块心病。为此美国从 1996年开始实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反导计划。NMD计划旨在部署一种可拦截数枚射向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的系统。该系统应有较好的费效比 ,能有效地使用并符合反导条约。按计划 ,先用 3年的时间研制成功 NMD,再用 3年的时间进行部署。NMD的系统组成NMD系统包括陆基拦截弹…  相似文献   

15.
知识资料窗     
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简介由于弹道导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为扩散,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拥有或正在发展弹道导弹。美国认为,在近期内,会有一些所谓的“无赖”国家向美发射少量简单的洲际弹道导弹。如何对付袭击美国的弹道导弹,成了美国人的一块心病。为此美国从1996年开始实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反导计划。NMD 计划旨在部署一种可拦截数枚射向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的系统。该系统应有较好的费效比,能有效地使用并符合反导条约。按计划,先用3年的时间研制成功 NMD,再用3年的时间进行部署。NMD 的系统组成NMD 系统包括陆基拦截弹,一部陆基 X 波段相控阵雷  相似文献   

16.
反TBM作战部署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健 《航天控制》2002,20(4):64-68
反导部署与反导兵器的杀伤区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分析了反导部署的基本要求 ,利用多属性决策提出了反导部署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路 《航天》2014,(4):44-45
据导弹威胁网2014年3月5日报道,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日前与数家以色列防务公司合作,开始实施部署一体化的反导弹防御系统计划。印度导弹防御计划或有可能购买到以色列的反导防御系统的关键部分一一绿松(GFeen Pine)雷达。印度试图购买以色列的整个箭式反导系统,但因为涉及很多美国技术,美国不同意销售。印度与以色列的新协议显然会试图避开这些限制。  相似文献   

18.
合理部署反导预警雷达对提高反导作战效能起着重要作用。反导预警雷达部署要考虑的因素较多,部分因素存在冲突。本文分析了反导预警雷达部署评价应考虑的因素,提出了相关评价指标,主要有不同配置距离下雷达对目标的发现概率、提供的预警时间、落点预报精度、全程跟踪目标时长等,建立了不同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反导预警雷达部署方案的综合评价与优选方法。本文方法对反导预警雷达部署方案的建立优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谭愚方 《中国航天》1998,(11):27-31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不断升温。为了消除来自苏联和其它国家的核导弹威胁,确保美国的安全,美国总统里根于1983年提出了一项“星球大战”计划,也就是所谓的战略防御计划。根据这一计划的设想,美国将研究和部署新的反导系统,为美...  相似文献   

20.
能使坦克驾驶仪在夜间、尘雾中看清对方目标的热成像系统将应用于“霍克”防空系统.休斯公司电光/数据系统部签订了一项合同,将为挪威空军提供25套热成像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