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天器地面热实验水平调整测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俊峰  赵立军  刘文涛 《宇航学报》2007,28(5):1429-1433
航天器发射以前的地面空间环境试验对于提高航天器的在轨工作的寿命、实现卫星的长寿命、高可靠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保证试验过程中真实模拟卫星的空间环境要求,需要研制水平调节系统.该系统建立在工业控集散系统的基础上,系统底层采用以PLC为代表的控制器件,上层采用组态软件,控制策略在组态软件中生成以后在PLC中具体实现。组态软件中实现数据的显示、存储、报警等功能。描述了卫星水平调节系统的构成以及具备的功能,给出了试验过程中的实际控制过程曲线。  相似文献   

2.
航天器在总装阶段发生的质量安全问题将会对航天器研制质量、进度、成本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提高航天器产品总装的安全风险控制能力,必须建立总装过程风险识别和安全防护的工程方法,对总装过程重要环节的安全性进行正确评价。通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构建航天器总装安全性评估模型,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借助多级模糊综合判断和直接打分相接合的方法,分析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计算出关键活动的风险值。  相似文献   

3.
杨志  刘胜利 《宇航学报》2013,34(12):1540-1549
以分离模块航天器概念设计阶段的方案评估分析为目标,提出一种基于数学建模和蒙特卡洛模拟的定量化评估分析方法框架。首先,定义了分离模块航天器生命周期状态及其转移过程,建立了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将生命周期不确定风险因素在状态转移过程中加以考虑;进而,基于系统状态模型建立了分离模块航天器生命周期成本和净收益计算模型;然后,以生命周期成本和净收益的均值和标准差作为评价指标,提出了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综合评估仿真分析方法;最后,采用典型设计案例进行了分析与验证。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航天器磁试验测控手段自动化程度低、操作复杂的问题,基于LabVIEW软件以及磁试验流程和现有设备,研制了新的磁试验测控系统,并进行了测控系统的软件设计。该系统实现了对测控电源、磁强计探头的灵活自动配置和控制,对线圈磁场的一键式远程控制,磁场波动的实时监测,磁场数据的并行采集和处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测控系统具有测量与控制精度高、运行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后续航天测控任务的需要,紧跟未来航天测控技术发展步伐,实现航天器海上测控的可持续发展和航天测量船综合效益的全面提升,简要回顾航天器海上测控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海上航天测控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需求,指出海上航天测控技术需要重点发展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6.
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简称UML)是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的重要技术,使用UML对软件系统进行建模研究,有利于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可重用性等。文章给出了真空热试验测控系统软件架构和主要模块的结构设计,并利用Rational Rose结合UML对测控软件进行分析建模和设计。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是航天器研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试验项目。文章阐述了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测控系统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总结归纳了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测控系统的应用现状,分析展望了航天器真空热试验测控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测控链路无线联试系统无法满足航天器异地无线联试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远程以太网络的无线联试系统架构,围绕任务需求开展射频-数据一体化处理、远程网络数据加密传输和远程网络数据传输服务质量(QoS)保障等关键技术研究,并通过搭建原型系统和测试环境对系统功能进行了验证。提出的异地无线联试系统架构可为后续各类航天器在发射场等的异地联试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SCL的航天器遥控操作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对航天器的透明控制,航天器控制中心开发设计了遥控操作平台。首先提出了遥控操作平台的硬件组成及运行环境;其次结合航天器测控任务的需求,进行了软件功能设计,将遥控操作平台分为四个层次、六大功能,并详细描述了其数据流图;最后明确了遥控操作平台的内部、外部接口以及安全性措施。该遥控操作平台已成功地完成了我国同步和近地卫星早期以及长期管理阶段的测控任务,极大地提高了我国航天器测控能力和测控网资源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航天器批量化生产及新型号研制进程加快,航天器真空热试验需求越来越多样,试验温度测量与控制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现有测控系统逐渐暴露出固有缺陷。文章针对测控电气系统,基于统一建模语言(UML)分析并提出了系统模型,提高了试验设备信息的处理能力,增强了系统设计人机交互的规范性,改进了试验进行时状态跟踪效果。通过实际的案例应用,展示了通过电气模型提高试验可靠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介绍Protocol Buffers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设计基于Protocol Buffers的航天测控数据编码机制和解码机制,分析测控数据传输模式和数据更新维护模式,并归纳应用该技术的几点优势。  相似文献   

12.
陆、海基统一S频段测控网是我国为适应载人航天任务特殊要求而建立的航天测控骨干网,基于遍布三大洋的远洋航天测量船队实现的海基测控大大提高了对飞船的测控覆盖率.本文仿真系统是根据海基航天测控演练、联调的需要而提出的,明确了仿真系统的构建原则、组成和功能.给出了海基测控目标轨迹仿真的方法和模型,对目标动态模拟设备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具体描述.该仿真系统已应用于新一代远洋航天测量船,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测控任务准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几种传统的软件测试过程模型进行分析和比较,结合航天测控软件的特点,提出蝴蝶模型的软件测试新模型,对基于蝴蝶模型的航天测控软件测试过程进行探索和研究,旨在提高软件开发的质量和软件测试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徐俊  陈雪军  赵乾宏  李康 《遥测遥控》2012,(4):61-63,68
航天测控通信IP网中部分业务以组播方式传输,由于IP组播标准协议缺乏控制和管理方面的机制,带来了用户和业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根据航天测控通信IP网络环境选择相应的组播协议,并对组播源、组播接收者、任意源组播RP、组播流四个方面配置相应的策略,实现了组播业务的可控传输。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在载人航天任务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于文档的航天任务设计中设计数据分散、一致性差、跟踪难度大等问题,引入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方法。首先,介绍了MBSE方法理念,即通过构建图形化的模型来支持系统的需求捕获、设计、分析、验证和确认等全生命周期活动。然后,给出了MBSE方法的一般工作流程,即先构建系统的需求模型,用于指导功能模型、物理架构模型等的构建,按照事先制定好的逻辑规则建立模型间的关系,依靠模型间的关系实现设计过程中的关联性分析、参数查询等工作。最后,应用MBSE方法于载人飞船交会对接任务中。结果表明,此方法改善了人员沟通,提高了设计效率,降低了设计风险,可为MBSE方法在航天任务设计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航天图像分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图像分割领域,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存在计算量大、易受噪声影响、目标与背景对比较弱时对边界处的像素分辨能力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对标准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进行了改进:利用一维灰度直方图来降低计算量;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每一层灰度级的邻域像素之间的空间一致性;然后,构造特征散度来重构聚类算法的目标函数.最后用一幅测试图像和两幅航天高分辨率图像对改进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削弱上述问题的影响,算法较标准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航天员》2011,(2):18-19
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成功绕地球飞行108分钟,标志着人类迈进了太空时代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航天型号研制生产的现状,分析了航天型号进度控制的原理,介绍了航天型号进度控制的流程和方法,深入分析了当前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项目管理理论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总体思路和相应的调整措施。对及时推广和应用先进型号进度控制方法,推动航天型号的持续高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测控通信干扰抑制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复莲  卢满宏  郭黎利 《宇航学报》2009,30(5):1757-1764
测控通信经历了独立测控体制,并正逐步由统一载波测控体制向扩频测控体制过渡。无论哪种测控体制,在无线信道中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干扰的影响,且不同的测控体制受到的干扰不尽相同,干扰抑制能力也有所差异。从干扰抑制的角度对不同体制无线测控系统的干扰抑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糊原理的城市交通信号灯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交通量和占有率比平均车速对交通状态的变化更加敏感,提出了以交通量和占有率为输入变量的交通状态模糊控制方法,根据传感器统计车流量数据实时调整路口信号灯周期,以减少车辆延误时间,提高交叉口的整体通过率,并最终实现交通在路网中各个路段上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