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制导系统的发展情况过去二十多年来,作为洲际导弹的制导系统先后出现了惯性平台、星光惯性和高级惯性参考球,今后则有可能在洲际导弹弹头上增加末制导。制导系统的这个发展顺序反应了洲际导弹命中精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从出现第一枚洲际导弹至今,命中精度从几公里提高到几十米,整整提高了两个数量级。这个速度是很快的。提高洲际导弹的命中精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美苏如何使其固体导弹达到洲际射程,且能获得百米量级的命中精度。文章分三大部分叙述了这个主题:一、如何使固体导弹达到洲际射程;二、如何提高洲际导弹的命中精度;三、如何选择弹头技术。  相似文献   

3.
美苏从拥有洲际弹道导弹的时候起就开始从事洲际导弹机动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在核导弹精度以零点几海里和几百英尺计算的今天,机动问题的研究就更加迫在眉睫。就美国而言,民兵Ⅲ导弹的圆概率误差在200~400米左右,正在研制的MX洲际导弹的命中精度则可提高到100米之内;而采用全球导航星精密制导的潜射导弹以及采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争先恐后地发展战略核武器。美国先后研制成功的战略地地导弹有:丘辟特、雷神、潘兴Ⅱ中程导弹和宇宙神、大力神Ⅰ、大力神Ⅱ、民兵Ⅰ、民兵Ⅱ、民兵Ⅲ等洲际弹道导弹,目前正在研制的新一代战略地地导弹有MX洲际导弹和“矮人”(Midgetman)小型机动洲际导弹;苏联先后研制成功的战略地地导弹有SS-4、SS-5、SS-14、SS-15、SS-20中程导弹和SS-6、SS—7、SS—8、SS—9、  相似文献   

5.
据合众国际社报道,美国田纳西导弹核潜艇于1990年2月12日上午在15~20,秒的间隔时间内连续发射两枚三叉戟-ⅡD5导弹。它们是自1987年1月开始的三叉戟Ⅱ-D5试射计划的第28和第29次发射,也是从潜艇上进行的第9次和第10次发射,另外19次发射是在陆基平台上进行的。这两次发射时间间隔之短,在历次试射中尚属首次。试射总成功率为24比5;水下发射成功率为8比2。 三叉戟Ⅱ-D5长13米,射程可达11100公里。据美国海军负责三叉戟计划的人士透露:这种导弹的命中精度以7500公里的射程为标准计算,为170米。其造价为2650万美元,相当于陆基10个弹头MX导弹的造价。根据美苏达成的协议,计划于3月底在田纳西号部署24枚三叉戟Ⅱ-D5,每枚最多允许携带8个核弹头。  相似文献   

6.
一、美国美国在集中力量改进现有的洲际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轰炸机三位一体战略力量,并且继续拨款研制预计在八十年代部署的新武器系统。洲际导弹数目保持不变,民兵Ⅲ550枚(每枚带3个分导式子弹头)、民兵Ⅱ450枚、大力神Ⅱ54枚。正在继续采购37万吨当量 MK12A 分导多弹头和 NS-20制导系统,以改进民兵Ⅲ威力和精度。它们与改进民兵软件工作一起,将提高导弹精度,到七十年代末,大约从0.46公里(0.25海里)提高到0.21公里(700英尺),从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随着苏联战略核弹头数量和命中精度的不断提高,美国洲际导弹和战略轰炸机的生存能力可能会下降,所以,保持战略导弹核潜艇的生存能力,是美国确保其战略核力量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目前,惯性导航技术和再入弹头技术正在取得进展,这将改进美国战略导弹突破苏联的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和摧毁加固目标所需的命中精度。美国国防部打算在今后五年内花费10亿美元来完善现有的制导和控制系统以及再入弹头系统,包括准备用在 MX 导弹、潘兴Ⅱ导弹、三叉戟导弹以及小型洲际导弹上的突防装置。据国防部的官员透露,美国一方面在审慎地将各种先进技术用于已服役的导弹上,另一方面则力争将环形激光陀螺那样的新型装置用到今后的导弹上。预计称作侏儒的小型洲际导弹(SICB—  相似文献   

9.
七十年代中期以来,苏联洲际导弹的命中精度和地下井抗压强度不断提高,使美国陆基洲际导弹的生存能力和攻击能力相应削弱。为此,美国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发展MX机动洲际导弹,并广泛而审慎地论证其部署方案。卡特政府从MX导弹的35种部署方案中,选择多瞄准点水平掩体系统为最佳部署方案。现将MX洲际导弹水平掩体式部署方案概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合分析了美苏发展固体洲际弹道导弹的经验和途径,介绍了美苏发展洲际导弹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并强调采用成熟的新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在三叉戟Ⅰ潜地导弹1979年底开始服役以后,即着手准备下一代三叉戟Ⅱ潜地导弹的研制。鉴于三叉戟Ⅰ导弹是为装备当时服役的海神核潜艇而设计的,导弹在外形尺寸和重量上都受到限制,以致命中精度较  相似文献   

12.
当前,美苏正大力发展战略巡航导弹。美国称它是“八十年代的战略武器”。顾名思义,目前双方拥有的洲际导弹、潜地导弹、战略轰炸机这“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则是五十至七十年代的战略武器。事实上,美苏  相似文献   

13.
苏联正准备试验新的SS-20改型的固体机动导弹。它不是洲际弹道导弹(ICBM),就是中程导弹。 1982年10月26日在普列切茨克基地已试验的新一代的固体洲际导弹,是SS-17或SS-19的改型,和SS-19一样大,甚至比美国的MX还要大。据说这种洲际导弹是第二轮美苏限制战略武器会谈(SALTⅡ)同意的一种新的导弹,因此如果SS-20改型的新的机动导弹也是洲际的,那就违背了SALT条约。  相似文献   

14.
一、美苏两国为了争夺战略核优势,近几十年来双方均致力于发展各种洲际弹道导弹系统。美国的洲际导弹力量曾一度领先,但以后苏联步步赶上,使两国的战略核力量接近于平衡。目前美国部署了1049枚洲际弹道导弹,其中有49枚大力神Ⅱ导弹(液体发动机),450枚民兵Ⅱ导弹和550枚民兵Ⅲ导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国外巡航导弹的概况与发展趋势航天信息研究所郑万千一、概况从陆上、海上(水下)和空中发射,携带核或各种常规战斗部,以圆概率误差小干30米的命中精度攻击1200公里以外陆上目标的现代巡航导弹,既区别于五六十年代服役的鲨蛇和马斯等射程大于千公里、体...  相似文献   

16.
分导式多弹头是在霰弹式多弹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弹头命中精度较高,杀伤效果较好,突防能力较强。它的产生是导弹核武器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美苏于七十年代初、中期开始大量部署了这种弹头。本文就子弹头数目的估算方法、子弹头的释放过程和再入  相似文献   

17.
周威 《中国航天》2005,(4):32-32
呼啸号运载火箭1991年冷战结束后,UR-100N(SS-19)型洲际导弹成为前苏联转为商用运载火箭的首批洲际导弹。该项目被命名为“呼啸号”。转换后的呼啸号火箭配和风K或和风KM上面级,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可以把1800千克的有效载荷送至200公里、倾角63度的低地轨道。1994年和1995  相似文献   

18.
红烟硝酸、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等可贮存推进剂在战略弹道导弹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现役洲际导弹大力神Ⅱ(射程15000公里、当量1000万吨)所采用的推进剂就是四氧化二氮和混肼-50(无水肼和偏二甲肼50%);而在苏联方面,则采用可贮存液体推进剂的战略洲际导弹占绝大多数。在现役1398枚洲际导弹中,除60枚SS-13为固体推进剂外,其余550枚SS-11、150枚SS-17、308枚SS-18、330枚SS-19,其一、二级都采用了以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为推进剂的可贮存液体火箭发动机,占导弹总数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美苏在不断提高现有导弹发射并抗力的同时,正竞相研制超加固发射井。那么,导弹发射井抗力与生存能力之间究竟有什么定量关系?美苏现役洲际导弹发射井的抗力、生存能力如何?发展趋势又是什么?曾几何时,认为到八十年代发射井将没有生存能力的美国,为什么又如此热心地搞超加固发射井?这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美国从五十年代开始就研制战略固体导弹。已研制的地地导弹有民兵Ⅰ、Ⅱ、Ⅲ和MN 导弹。MX 导弹目前正进行飞行试验,首批10枚导弹将在1986年放在现有的民兵地下井服役。侏儒洲际导弹目前正处于方案选择阶段,估计1987年进入工程研制,1992年初步服役。潜地导弹有北极星 A1、A2、A3,海神 C3和三叉戟ⅠC4。三叉戟Ⅱ1984年已进入工程研制阶段,估计1989年初步服役。这些导弹的战术性能见表1,从表1中的战术性能可以看出民兵系列导弹直径不变,长度变化也不大。但是投掷重量却增加一倍,射程增加约2000公里;潜地导弹从北极星A1到 A3,外形尺寸基本不变,射程却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