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以先驱体为粘合剂制备SIC/St3N4复相陶瓷异型件的成型工艺,以及各成型工艺参数对后续烧成、烧结工艺和制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碳化硅纤维连续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连续碳化硅纤维的几种制备工艺方案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纺丝工艺中温度、脱泡、过滤和收丝速度对纤维形态、性能的影响,确立了最佳工艺路线,产在此基础上制备了性能良好的连续SiC纤维。  相似文献   

3.
苏波  潘进 《宇航材料工艺》1994,24(3):28-30,58
本文研究了一种制备三维C/SiC/Al混杂基体复合材料的工艺方法,这种复合材料是在三维编织和四向机织的碳纤维预成件中采用有机聚合和物先驱体浸渍/裂解法制备三维C/SiC多孔基体复合材料,然后采用挤压铸造法与铝合金复合得到。对三维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致密化过程进行了表征并观察了最终得到三维C/SiC/Al金属-陶瓷混杂基体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混杂基体在纤维编织体中分布较均匀,说明这种  相似文献   

4.
采用低浓度先驱体溶液利用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在SiC纤维表面制备了SiC涂层,研究了浸渍裂解次数对纤维涂层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10%的PCS先驱体溶液经3次浸渍裂解后可在纤维表面制得连续致密的SiC涂层.采用经涂层处理的SiC纤维布经热模压成型-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了2D-SiCf/SiC复合材料,其弯曲强度随制备涂层浸渍裂解次数的增加先增后降,经3次浸渍裂解制备涂层的复合材料强度最高,由未经涂层处理的163.5MPa增大到245.9MPa,强度提高近50%.研究证明,SiC纤维表面SiC涂层使纤维在材料致密化过程所受的损伤减小,同时改善了界面,使复合材料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以先驱体为粘合剂制备SiC/Si3N4复相陶瓷异型件的成型工艺,以及各成工艺参数对后续烧成,烧结工艺和制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以先驱体为粘合剂制备SiC/Si3N4复相陶瓷异型件的烧成工艺,以及升温制度等对制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先驱体转化法含硼连续SiC纤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含硼连续SiC纤维是很有前景的耐高温陶瓷纤维,室温拉伸强度达到3.0 GPa,耐温1 400℃以上。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先驱体转化法含硼连续SiC纤维的基本性能和制备方法,并分析比较了各国含硼连续SiC纤维的性能以及制备方法的特点,进而提出制备含硼连续SiC纤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利用先驱体聚合物浸渍-裂解(PIP)技术制备SiBN纤维增强氮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对SiBN纤维、聚硅硼氮烷有机先驱体裂解以及SiBN纤维增强氮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聚硅硼氮烷先驱体在氨气气氛下裂解得到的陶瓷产物碳含量较低,其裂解产物介电常数在3.0左右,介电损耗小于0.01;SiBN纤维中C和O元素含量均较高,碳的存在对材料介电性能影响明显;制备的氮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弯曲强度为88.52 MPa,弹性模量为20.03 GPa。  相似文献   

9.
聚碳硅烷是以硅碳键为主链的有机硅聚合物。它在非氧化性的气氛中经高温处理可转变成碳化硅,是制备连续碳化硅纤维及其他碳化硅材料的先驱体。本文对聚碳硅烷的合成方法,结构性能及其应用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陶瓷先驱体为粘合剂成型并转化制备致密SiC/Si3N4复相陶瓷异形件的烧结工艺及其对烧结体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单向Hi-Nicalon/SiC复合材料的工艺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比了采用先驱体转化法及热压法制备的单向Hi-Nicalon纤维增强SiC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制备工艺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有极大的影响.采用先驱体转化制备的Hi-Nicalon/SiC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性能,弯曲强度为703.6MPa,断裂韧性为23.1MPa@m1/2;两种工艺制备的碳化硅基复合材料性能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是高温下Hi-Nicalon纤维的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2.
卢玲  冯春祥 《宇航材料工艺》1995,25(6):10-15,27
综合叙述了国外近年来在高耐热性SiC、Si3N4纤维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改进不熔化处理方法,可以降低纤维中的氧含量,并显著提高的性能;而在纤维制造过程中的先驱体合成或不熔化处理等阶段引入导无素,如硼,已制得高强高模,耐高温的SiC、Si3N4陶瓷纤维。  相似文献   

13.
由聚二甲基硅烷(PDMS)与3%-7%(质量分数)聚氯乙烯(PVC)共热解反应生成的聚碳硅烷(PC—P),是制备力学性能优良的低电阻率SiC纤维的先驱体。研究了PC-P先驱体的合成条件,利用GPC、IR、XPS、元素分析等手段对PC—P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C—P先驱体的最佳合成条件为450℃保温6h-8h,熔点为180℃—230℃,数均分子量为1350-1800,分子量分散系数为2.0左右;PC—P含有Si、C、H、O元素,其C含量高于由PDMS制备的先驱体PCS,而Si含量低于PCS;结构与PCS相似,但Si-H键含量低于PCS中Si-H键含量。  相似文献   

14.
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基体和纤维的选择、制备工艺等几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渗透法、反应熔体浸渗法、先驱体浸渗热解法、电泳沉积法、浆料浸渗热压和浆料浸渗结合氧化物先驱体浸渗热解法等氧化物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原理及其优缺点。并提出了发展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SiC陶瓷纤维先驱体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内外SiC系列陶瓷纤维先驱体的主要合成方法及工艺进行了总结,比较了各种方法所得先驱体的产率,杂元素含量,分子形状形态,分子量及其分布等结构参数,先驱体可纺性以及对应烧成纤维的力学性能。提出降低先驱体中杂元素含量,改善其可纺性及先驱丝的强度,提高陶瓷收率是SiC系列陶瓷纤维先驱体分子设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以聚硅烷(PS)、聚氯乙烯(PVC)和钛酸四丁酯[Ti(OBu)4]合成含碳量不同的聚钛碳硅烷(PIC)先驱体,运用IR、GPS、VPO、TG等分析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富碳PTC先驱体的合成及其组成结构,讨论了加入PCV含量不同对PTC合成及其结构、性能的影响。经熔融纺丝、不熔化处理、高温烧成制备出具有较好工艺性能和电阻率为10^0Ω.cm-10^3Ω.cm的富碳含钛碳化硅纤维(Si-Ti-C-O纤维)。  相似文献   

17.
采用将聚二甲基硅烷与聚氯乙烯共裂解合成制备了Si-C-O纤维先驱体聚合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表明反应体系中聚氯乙烯含量较高时,生成的先驱体聚合物既有聚碳硅烷的结构特征,又具有-CH=CH-共轭结构特征的-(SiCH3H-CH2)n(CH=CH)m-共聚物。先驱体聚合物经熔融纺丝及NO2不熔化处理,高温烧成制得低电阻率Si-C-O(电阻率小于10^0Ω.cm),而通过聚碳硅烷制得的SiC纤维电阻率为10^6Ω.cm。结果表明能够从聚二甲基硅烷与聚氯乙烯共裂解出发制备低电阻率Si-C-O纤维。  相似文献   

18.
影响SiC陶瓷纤维力学性能的因素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SiC陶瓷纤维整个制备工艺过程中,影响因素繁多而且交叉作用,每个因素的变化都对SiC纤维的力学性能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以先驱体转化法为例,针对SiC陶瓷纤维整个制备工艺过程中的四个阶段,综述了各个因素对SiC陶瓷纤维最终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Si3N4—SiC纤维先驱体——低分子量聚硅氮烷的合成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eSiCl2(式中Me代表CH3)或共混合物与NH3反应制得低分子量聚硅氮烷,该产物是制备Si3N4-SiC纤维先驱体的基本原料。研究了不同配比的Me2SiCl2/MeSiHCl2混合物氨解反应所需的时间,氨解产物的物理性能、分子量及其分布,着重要分析了氨解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连续碳化硅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SiC/SiC)具有低密度、高损伤容限、优异的高温力学和抗氧化性能等一系列优点,作为航空发动机热结构部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制备工艺密切相关,相比于化学气相渗透(CVI)和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反应熔体渗透(RMI)工艺具有周期短、成本低、制备的复合材料致密度高等特点,成为航空发动机热结构部件用SiC/SiC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RMI工艺过程中碳硅反应基本原理,介绍了国内外RMI工艺研究现状,总结了该工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工艺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