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发动机引气惰化系统及座舱引气惰化系统进行了分析介绍,并对这两种惰化系统的代偿损失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座舱引气来替代发动机引气作为空气分离器(ASM)的分离气源,虽然表面上增加了系统重量,但实际对于飞机而言,却可以降低系统的总燃油代偿损失约18.3%。就惰化系统而言,座舱引气方式优于发动机引气方式,它不但可以排除高温气体进入燃油箱的灾难性风险,增加系统在下降阶段的性能,同时能够显著的降低惰化系统对飞机的总燃油代偿损失。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种通风方式,对1/6比例的波音747中心翼油箱内的气流分布进行了可视化实验,得到了该油箱内气流分布的详细信息。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对不同Re数下的多舱气流分布进行了计算,经与实验结果对比显示二者吻合较好。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各舱的流量分配系数,采用微元段的计算方法得到了各舱氧浓度的分布。对3种不同通风方式下的惰化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最不利舱氧浓度”的概念,认为对多舱油箱进行惰化系统的设计时,这一因素不容忽略。该研究可为多舱油箱惰化工程设计提供相应的支持,为通风系统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飞机燃油箱冷却惰化系统地面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冷却惰化系统的工作流程并建立了地面状态下冷却惰化的数学模型,通过Modelica软件求解得到了油箱气相空间燃油蒸汽体积分数,燃油和气相空间温度以及制冷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并且研究了几个关键参数对惰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抽气流量的增加和蒸发温度的降低,气相空间燃油蒸汽体积分数越低,气相空间温度也越低,达到冷却惰化的时间也越短,惰化效果也越好。虽然内热源对冷却惰化的效果起到了阻碍的作用,内热源越大,冷却惰化越难实现。但整体上看,冷却惰化是油箱惰化的一种可行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 COMSOL软件对飞机燃油箱地面冷却惰化进行了 3D仿真,得到了燃油温度、气相空间温度、燃油蒸汽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研究了抽气流量、蒸发温度、内热源功率、外界空气流速对冷却惰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热源功率过大时,燃油蒸汽体积分数高于可燃体积分数下限,将不能惰化;增大抽气流量以及降低蒸发温度,可以更快地降低气相空间温度,惰化效果更好;外界空气流速越大,气动加热热量越大,油箱气相空间温度越高,但外界空气流速较大时,系统仍能惰化。  相似文献   

5.
航空燃油类型对催化惰化系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诗愚  邵垒  李超越  陈悟  刘卫华 《航空学报》2016,37(6):1819-1826
在设计了一种催化惰化系统流程并描述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以从油箱中抽吸气体的摩尔流量为基准,推导了流经催化反应器后各气体组分的流量关系,通过质量守恒方程及气体平衡溶解关系,建立了油箱气相空间气体浓度变化的数学模型。选择了RP-3、RP-5和RP-6燃油作为对象,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了不同载油率和催化反应器效率下的气相空间氧浓度变化关系。研究显示,由于3种燃油的蒸汽压不同,造成从外界环境补气及进入油箱的混合惰气流量不同,从而导致气相空间氧浓度的变化规律差异远大于采用中空纤维膜的机载惰化系统。因此,在设计催化惰化系统时要充分考虑燃油类型对惰化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用油箱热模型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兰江  朱磊  赵竞全 《航空动力学报》2014,29(7):1623-1630
全面考虑各种传热情况,建立了油箱壁面、油箱内气体和燃油的热平衡微分方程组,进而在Flowmaster平台上用C#语言二次开发了通用的油箱仿真模型.对某燃油系统进行了典型飞行剖面内的动态仿真,根据燃油质量、回流燃油质量流量和燃油温度的变化曲线定量分析用燃油作为热沉的冷却能力,确定适当的燃油混合循环质量流量以及燃油散热器的冷却量.结果表明:对于所研究的燃油系统,燃油能够冷却的最大热载荷约为50kW;当热载荷为70kW时,供油箱与前后输油箱的循环质量流量分别为0.3kg/s和0.1kg/s,燃油散热器冷却量为12kW.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耗氧型惰化系统产水性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箱出口气体的摩尔流量为基准,推导了流经催化反应器、冷却器前后各气体组分的摩尔流量关系,建立了耗氧型惰化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了环境温度对系统中“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惰化的进行,油箱上部水蒸气占比逐渐增加,而冷却气体量、反应器出口相对湿度及中除水量逐渐降低;液态水析出对冷却气体量影响巨大,不能忽略;另外,系统中水的生成与析出与环境温度相关,且环境温度越低,油箱水蒸气体积分数上升越慢,但系统需要的冷却空气量越多且析出的液态水量越大,如环境温度为0 ℃时,冷却器中所需冷却气体量分别约为20、40 ℃时的111倍、126倍。因此在设计耗氧型惰化系统时,应充分考虑温度变化对水的生成与析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产航空燃油高蒸汽压的特点,提出了 1种带外界补气的燃油箱催化惰化系统。以油箱出口抽吸气体流量为基准,推导了系统各部件进出口各组分气体的流量关系,并基于质量守恒方程及气体平衡溶解关系,建立了油箱气相空间气体体积分数变化的数学模型,推导了临界催化效率,并通过实验对核心的油箱模型进行了正确性验证。以 RP-3燃油为研究对象,引入补气比上下限,分析了催化效率、补气比对催化惰化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催化效率高于临界值时,系统补气可以缩短惰化时间,但同时须增加预热功率以及冷却气体流量;催化效率一定时,补气比存在最优解,且与催化效率正相关,归纳了最优解的经验公式。由于惰化效率更为重要,未来国内在设计催化惰化系统时,可通过增设补气系统来加快惰化速度。  相似文献   

9.
先进战斗机超声速巡航过程中的燃油温度变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战斗机广泛地使用燃油作为飞机发热部件的热沉,先进战斗机在综合热管理技术的发展基础上,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燃油来冷却.用热量平衡方法建立了燃油传热关系数学模型,分析了超声速巡航状态下油箱中的燃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战斗机在超声速飞行状况下,影响燃油温度的最主要因素是飞行马赫数和燃油的回流量.应用C软件通过计算仿真来求解油箱内燃油温度.   相似文献   

10.
张瑞华  刘卫华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0):2089-2096
为研究飞行过程中燃油温度变化规律,采用热网络法建立油箱热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上输入与飞行试验相对应的边界条件以验证模型可信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整个航程中各油箱隔舱燃油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和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试验值与计算值两者误差超过1.67 K的时间段中,模拟温度比试验温度高;多数航段内机身油箱燃油温度处于高位,为适航符合性审定重点关注对象,代表着整个燃油箱系统的可燃性暴露时间水平, 以巡航结束阶段为例,标准天长航程下机身油箱燃油温度比机翼油箱燃油温度平均高出25 K,标准天短航程下机身油箱燃油温度比机翼油箱燃油温度平均高出7 K,热天短航程下机身油箱燃油温度比机翼油箱燃油温度平均高出12 K;机翼油箱燃油温度在飞机下降阶段回升幅度较大,其可燃性暴露时间主要集中在航程结束阶段。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某型航空发动机燃油系统供回油系统的组成、加力燃油泵工作原理和应急放油附件工作原理,对主燃油泵调节器进口燃油温度高故障进行了理论分析,找出了故障原因,为排故提供了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型固定翼飞机输油故障的研究,分析了引起输油故障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解决了由于该故障引起的飞机重心超限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现代飞机燃油管理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民用飞机燃油系统的组成和燃油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论述了研制高精度测量传感器是决定系统测量精度的最直接因素,以及新型传感器和电子技术对提高与完善燃油测量系统的精度、可靠性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展望了飞机燃油系统的发展方向,指出数字化方向是燃油测量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阀门插板卡死故障导致电动燃油开关故障,最终引起主动燃油系统的高压燃油泵因干烧而烧毁。结合数据分析、故障件检查、电路分析,最终将故障定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故障解决措施,为产品设计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混配型吸热碳氢燃料热裂解及催化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吸热型碳氢燃料的吸热能效,将辅助燃料Y按不同比例与碳氢燃料混合,配制成新的混配型YNNJ—150燃料,利用连续流吸热型碳氢燃料裂解微型反应色谱评价装置,考察了它的热裂解转化率和低碳烯烃的选择性,并在HZSM—5分子筛上进行了催化裂解评价。结果表明混配型YNNJ—150燃料不仅降低了裂解温度,同时提高了燃料裂解的低碳烯烃的选择性,增加了燃料的吸热能力,且混合辅助燃料Y的比例为15%时的混配燃料YcNNJ—150的效果最好。混配型燃料可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直11MB1型机热油飞行试验是风险试飞科目,在国内直升机上首次进行。针对适航条款CCAR27.961(燃油系统在热气候条件下的工作)的要求,本文提出了试验的关键及其解决方法,确定了飞行试验的内容,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某飞机多舱燃油箱洗涤惰化过程,将洗涤气分为与燃油发生传质部分和未发生传质部分,通过理论计算获得洗涤气与燃油发生传质并向气相空间逸出的氧气量.未发生传质的部分用于气相冲洗,其余与液相洗涤逸出量相结合,建立模型进行工程计算.由此将整个洗涤惰化过程转化为有逸出的气相冲洗过程.结果表明:这种将洗涤惰化转化为有逸出的冲洗模型是可行的,其结果与实验值基本吻合.随着时间的增长,气相氧体积分数一般经历先增长后下降的过程,最终趋向于洗涤气体积分数.多舱飞机燃油箱的各舱氧体积分数值变化快慢与进气出气口位置和各舱体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燃油箱热参数是飞机燃油箱可燃性定量分析的关键输入参数之一。依据燃油箱热量平衡方程,推导得出了燃油箱两个热参数平衡温差与热时间常数的定量关系式。基于该关系式,给出了燃油箱热参数的计算方法。此外,还介绍了燃油平均温度的两种获取方法:燃油箱热模型方法和燃油系统热特性飞行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通用数字式飞机燃油油量系统的测量和设计思想。系统中用温度对燃油的介电常数和密度进行实时补偿,用油面高度和姿态角对姿态误差进行实时补偿,用双余区CPU实现了容错功能。对硬件和软件进行了研制和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20.
吸热型碳氢燃料的热裂解及混合催化裂解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波  王彬成  林瑞森 《推进技术》2002,23(6):513-517
为筛选出性能优良的吸热型碳氢燃料催化剂裂解催化剂。分别以USHY,HZSM-5单分子筛和它们的混合分子筛为催化剂,考察了吸热型碳氢燃料的催化裂解性能,并与热裂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催化裂解可显著降低吸热型碳氢燃料发生裂解反应的温度,提高其吸热能效,几种催化剂中,含25%HZSM-5的混合催化剂上的裂解转化率和低碳烯烃选择性的综合性能最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