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祥 《飞碟探索》2001,(6):37-38
说到天体撞击事件,人们不禁联想到1994年7月“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与木星相撞时惊天动地的一幕。这颗被木星引力拉开分裂的彗星,首块碎片以每小时20万千米的速度和2000亿吨TNT当量的威力猛撞木星大气层,掀起了高达3000千米的羽状光柱。彗星的21个亚核相继撞击着木星,使得这个大行星伤痕累累,其中的一个创面黑斑直径达数万千米,大大超过了地球。而6500万年前的一颗直径约10千米的天外来客撞击地球后,竟使统治地球生命舞台长达1.6亿年的恐龙及地球上80%的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足见天体撞击是何等的…  相似文献   

2.
正陨石"刺客"小行星撞击地球,是人们很久以来一直担心的问题。直到20世纪80年代,恐龙灭绝归咎于彗星或小行星的一次撞击时,这一领域才获得了科学上的合法性。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尤卡坦半岛的北部,引发一场全球风暴。接着是一阵寒流,最后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全球变暖,哺乳动物走到舞台中央。  相似文献   

3.
继2005年7月4日美国深入撞击彗星探测器在太空撞击坦佩尔-1彗星,实现了人类第一个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之后,2006年1月15日彗星探测再次掀起的高潮,因为这一天美国星尘号返回的首次携带彗核物质取样返回地球。2014年,欧洲的“罗塞塔”(Rosetta)探测器还将在彗星表面着陆。  相似文献   

4.
总有那么一天 ,地球也许会被一个小行星或一颗足够大的彗星冲撞 ,致使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灭亡。如那曾经在6500万年前杀死恐龙和其他许多物种的彗星留下一个直径180千米的大坑 ,并把整个地球变成寒冷和黑暗的世界。然而 ,这种重大的事件 ,与地球最初形成时所发生的撞击事件相比要差多了。直到约38亿年前 ,直径达100千米或更大的岩石常常撞击地球 ,而且这些空中来客常以每秒30千米的速度飞驰。这种冲撞所产生的后果非常可怕 ,这种撞击所产生的“大坑”大如整个莫依三岛。这种碰撞把大部分大气层破坏 ,取而代之的是由飞驰的碰…  相似文献   

5.
研究人员认为。鸟类由恐龙进化而来,但恐龙从什么时间开始变成鸟的呢?在俄罗斯西伯利亚进行的挖掘活动中,研究人员有了新发现.证明恐龙可能在其存在的非常早期的阶段,即2.4亿年前,便长有羽毛。化石记录清楚地表明,鸟类的祖先就是恐龙的一种。鸟类在大约6600万年前从可能由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的大灭绝中幸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6.
星地大冲撞     
大约6500万年前 ,一块直径约10千米的陨石撞击到墨西哥尤卡坦半岛 ,释放的能量足有毁灭广岛的那颗原子弹的100亿倍。科学家认为这次大撞击可能是造成地球上2/3物种(包括恐龙)灭绝的原因。“如果这次大撞击发生在今天 ,”亚利桑那州行星科学研究所的威廉·哈特曼说 :“人类文明将再次惨遭蹂躏。”幸存者们将因阳光被遮蔽而陷入颗粒无收、长期挨饿的境地。真的会再次发生吗?如果可能 ,会在什么时候?人类能在撞击前发现和摧毁入侵者吗?1994年7月 ,“苏梅克 -列维9”号°彗星碎片连续撞击木星 ,使得这类问题变得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7.
16世纪法国预言家诺查丹玛斯曾预言,1999年行星出现“十字架”排列时,人类将面临大劫难———8月18日将是世界末日。而今已进入2002年,火红的太阳每日依旧从东方升起,人类和地球安然无恙。事实证明,预言和神话不是科学。日食、月食、彗星、流星雨等天文现象均属正常现象,不会对人类构成危害,只有小天体撞击地球才真正是人类应该防范的潜在威胁。1998年3月12日,美国一天文学家报告:在未来30年内,将有一颗彗星与地球相撞。虽然科学家后来经过反复计算否定了这一可能,但这个消息仍然震惊了世界。1999年8…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运筹帷幄”,意思是在军营的幕帐中对战争的全局进行细密的策划。汉高祖刘邦在打下天下之后曾经称赞他的谋士张良能够“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不久前,美国航宇局的科学家们对这句脍炙人口的成语进行了一次完美的诠释。北京时间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在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之后,“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非常精确地击中了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并向地球传回了不少很有科研价值的清晰图片,这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彗星热潮。据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官员说:“深度撞击”的网站点击率达到了10…  相似文献   

9.
徐菁 《太空探索》2013,(5):18-20
绝大多数小行星和彗星会从我们的居住地——地球身边"擦肩而过",但是宇宙中总有一些麻烦的制造者,极少数的小行星或彗星有可能会与地球相撞,地球表面的巨大陨石坑就是证据。将人类文明毁灭的撞击并不是不可能的,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有可能就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体积越小的小行星制造灾难的可能性更大,因此,科学家们日益重视这些小行星给地球带来的威胁,一些学者甚至呼吁应该把保护人类的居住地不受外来天体袭击作为国防政策之一。专家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可能  相似文献   

10.
国太 《太空探索》2005,(3):26-29
2005年1月12日,举世瞩目的“深入撞击”彗星探测器发射升空了。它之所以吸引了全球众多的眼球,是因为这一价值3.3亿美元的彗星探测器,将在飞行4331亿千米之后,于2005年7月4日,撞击名叫“腾佩尔1”(Tempell)的彗星,以研究彗星内部秘密的计划。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月12日,举世注目的“深入撞击”彗星探测器在德尔它2火箭的托举下,从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这一价值3.3亿美元的彗星探测器,将在飞行4.31亿千米之后,于2005年7月4日,撞击“腾佩尔”彗星,以研究彗星内部的秘密。该项目主要负责人赫恩教授认为:“从太阳系形成至今,只有彗星的内部物质是一直没有变化的。在这之前,我们并不了解彗星内部的情况,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深入撞击’来收集彗星内部的信息。”此举是人类第一个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计划。俄罗斯发射白杨导弹2004年12月24日,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从普列谢茨克航天发…  相似文献   

12.
今年7月,木星遭到“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残片的撞击,它以每小时超过20万公里的速度冲进木星大气层,其冲击力大约为数亿万吨,约等于地球上核武器能量总和的1000倍.尽管这对我们并无直接的危险,但即将发生的事又将这一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果是地球而不是木星遭受这一撞击,那么结果会是怎样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欧美先后发射了“星尘”(Stardust)、“罗塞塔”(Rosetta)和“深度撞击”(DeepImpact)等彗星探测器。其中“星尘”成功取样,正在返回途中;“罗塞塔”将在彗星表面着陆;最举世瞩目的美国“深度撞击”探测器在2005年7月4日13:52首次成功撞击坦佩尔-1(Tempel-1)彗星,并发回了相关照片,这是人类第1次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  相似文献   

14.
远古时代,大约在白垩纪第三纪,一颗彗星与地球相撞。猛烈的撞击造成灾难性后果:刹那间,天崩地裂、物种灭绝。就在这一时期,恐龙和其他众多物种遭受灭顶之灾。海面掀起约1千米高的巨浪,大片森林淹没在熊熊烈焰之中。更为糟糕的是,遮天蔽日的尘埃和烟雾弥漫在大气层中,气温随之急剧下降。在无休无止的漫漫寒夜中,一度繁茂的植被不复存在——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植物根本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过,据科学家们分析,在200年后,如果类似的灾难降临地球,也许我们并不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因为到那时,我们将有足够的能力对可能撞击地球的天体进行观测…  相似文献   

15.
最近,405名世界著名科学家参加了在巴塞罗那召开的有关生命起源的国际性会议,提出了不少关于生命起源的新理论.使人类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现就几种较有代表性的新理论介绍如下.一、生命是否是由彗星带来的?出席这次会议的300名科学家认为,一切都是45亿年前,在一个没有大气层并受过亿万颗彗星和陨石撞击的世界上开始的.当时,地球的温度达数千度,首批实体结构刚刚开始形成.地球再用31亿年  相似文献   

16.
在生物演化史上的6500万年前,有过这么一次巨大的灾难,导致了恐龙的绝灭,这次灾难,许多科学家都认是一个巨大的天外来客撞击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形成了一个深入美国科罗拉多峡谷的巨坑,而且又使数十亿吨的碎岩石溅到大气中,这些碎片形成了一层大气笼罩着整个地球。但是有科学家对这次大撞击能对地球生物带来那么大的影响有些怀疑。这就是标志着地球  相似文献   

17.
谢懿 《飞碟探索》2010,(9):20-20
<正>水无疑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因为地球上的生命对它有绝对的依赖性,也正是它让地球成为了生命的乐园。那么,地球上的水来自何方?一些科学家认为水是由彗星的撞击所带来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位科学家 2000年 12月 18日宣布, 1969年坠落在澳大利亚的一颗陨石中含有石化微生物。 马歇尔航天中心空间生物学小组的负责人理查德·胡佛教授对墨尔本《先驱太阳报》说,这种微生物是能够在极端环境中存活的细菌。他说,生物有可能先是在太阳系中别的什么地方进化,然后才随着陨石来到地球上的。他说,另外一种可能是,一颗陨石在撞击地球之后把尘埃抛到了太空中,此时穿过这些尘埃的小行星或者彗星就有可能沾染上一些尘埃。 采用电子显微镜拍摄的这块陨石的照片表明,这种“外星生命”在结构上与生活在温泉或者南…  相似文献   

19.
@张有祥众所周知,数千万年以前,恐龙作为地球上的一个物种突然间灭绝殆尽。多少年来,科学家们就其原因提出了数十种假说,但都无法令人完全信服。不久前,美国和英国科学家在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两种全新的有关恐龙灭绝原因的推断。恐龙灭绝于癌病变:美...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际彗星探险者”(ICE)于1985年9月11日探测了贾可比尼-津纳彗星,通过对这颗彗星的直接测量证实了这样一种理论,即彗星是由冰形成的“脏雪球”,当彗星接近太阳时,这些冰爆裂成为逆向雪暴物质并升离彗星表面。“国际彗星探险者”提供的第一批有关这颗彗星的直接测量结果证明,彗星体的主要成分是水冰。它是在四十亿年前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