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传统飞机水平测量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激光跟踪仪、iGPS数字化测量系统联合应用的水平测量新方法。介绍激光跟踪仪、iGPS两种测量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制定了包括iGPS测量场布局、iGPS系统标定、激光跟踪仪布站、统一坐标系、激光跟踪仪转站及水平测量点测量等环节的飞机水平测量方案。应用表明,该方案测量精度高、劳动强度低,完全满足新一代飞机的装配需求。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测量技术是实现飞机高质量、高效率自动对接的基础。iGPS具有多点同时测量、测量范围大、可扩展性强等优点,可以为飞机部件对接提供全局性、实时性的位置姿态信息,是实现飞机部件自动化对接数字化测量和定位的有效手段。针对将iGPS引入飞机部件对接环节所面临的问题,概述基于iGPS的飞机部件对接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提出系统所面临的实时测量、坐标系统一、位姿比对、调姿轨迹规划等关键技术,并根据现有算法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ARJ21翼身对接作为应用实例,验证了系统各关键技术解决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关键测量特性的飞机装配检测数据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哲涵  杜福洲  唐晓青 《航空学报》2012,33(11):2143-2152
数字化测量辅助飞机装配技术是实现装配关系数字化协调、提高装配精度与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数字化测量的装配过程依赖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与部件装配等多个环节产生的数据,因此,构建统一的数据模型,实现各环节间的数据关联与映射,是实现基于数字化测量的装配过程监测、调控与质量保证的关键。本文首先提出了"关键测量特性"的概念,拟解决产品设计特性、工艺特性向测量特性的映射,并最终转化为关键测量点集;分析了飞机装配中关键测量特性间的几何数据关系,并揭示了其与部件关键装配关系之间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关键测量特性检测数据为节点的飞机装配广义尺寸链;通过对广义尺寸链各节点、组成环及封闭环的数学表达,构建飞机装配过程检测数据模型;讨论了该模型在飞机装配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应用模式,并以翼身对接为案例,对基于关键测量特性的飞机装配过程检测数据建模过程及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大部件对接位姿测量精度,提高对接测量效率,实现大部件最优位姿装配,提出了基于iGPS测量系统的大部件对接位姿测量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基于iGPS系统测量模型和不确定度模型建立对接测量网络,并对其网络测量精度进行仿真分析,优化设计了对接测量网络iGPS多发射器的布站方式;其次,基于对大部件位姿参数求解模型及不确定度模型的仿真分析,优化设计了调姿基准点的布设方式;最后,对某机型大部件对接进行了位姿测量方式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位姿测量优化设计后,大部件对接测量x、y、z的位置调整不确定度均小于0.16 mm,姿态滚转角、俯仰角和偏航角的角度调整不确定度均小于3.1",相较于未经布站优化设计的测量方式,精度至少提高了20%。由此证明该测量优化设计方案能够高效、高精度地对移动大部件进行实时位姿测量,在有效提高大部件对接位姿测量效率及精度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飞机结构数字化逆向设计流程的缺失性,以及现有逆向工程方法的不适用性,本文结合飞机结构典型的装配设计理念与传力受力特性,提出了一套涵括外形测量、结构分析、CAD建模与装配等多个方面的新型飞机数字化结构逆向设计流程,并在外形测量中提出了选取测量机翼剖面的关键数据,比对现有翼型进行匹配的方案,在结构分析中通过外部铆钉位置确定结构内部承力件。依照该流程完成了TB200飞机整机结构的数字化逆向设计,充分证明了该逆向设计流程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在GPS测量原理的启发下,美国Arcsecond公司率先开发出了一种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高效率的室内GPS(indoor GPS,iGPS)系统,主要用于解决大尺寸室内空间测量与定位问题。iGPS对大尺寸的精密测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解决了过去像飞机外形、大型船身等大尺寸对象的精密测量问题。iGPS与GPS一样,利用三角测量原理建立三维坐标体系从而实现定位,不同的是iGPS采用红外激光代替了卫星(微波)信号。  相似文献   

7.
iGPS测量场精度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杜福洲  陈哲涵  唐晓青 《航空学报》2012,33(9):1737-1745
为了支持iGPS测量系统在航空、航天、船舶等大型复杂产品装配过程中的布局优化和系统选型,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对其测量精度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阐述了iGPS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构建了其计算机仿真模型;根据其布局形式的特点,提出了iGPS测量单元与测量网络的概念;给出了一种iGPS测量场精度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对测量单元和测量网络的测量场精度与发射器布局及目标点空间位置间的量化关系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发射器间距为20 m时,iGPS测量场的测量精度在垂直方向上的波动范围在0.01 mm内,在水平方向上测量精度呈线性变化,最高测量精度为0.12 mm,出现在测量场的中心,最低测量精度为0.25 mm,出现在测量场的边界处。在iGPS测量场精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精度约束的测量方案评估方法及其实施步骤,为iGPS测量系统的选型和工程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民用飞机大部件数字化对接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飞机大部件对接装配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可以有效降低部件对接误差,提高飞机大部件对接装配精度和效率,是飞机大部件装配的发展趋势.今后其发展重点是需要开展面向飞机装配的设计技术的研究,主要在设计对接形式时要充分考虑自动对接装配的要求,特别是测量点的布置;其次是要实现大部件自动对接系统的装备化、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设计,以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关键特性及其分解信息在飞机数字化设计、装配和容差分配中如何应用和实施的问题,以CATIA及CAA平台、Oracle9i和VSA公差仿真软件为基础,研究了一种基于三维模型的关键特性数据构建、存储和表达方法,并开发了可视化平台来直观地描述关键特性信息在飞机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中的应用。以某型飞机减速板为对象,验证了关键特性数据从定义、存储至容差仿真的整个应用流程。实例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为飞机装配工艺设计人员提供有效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0.
针对自动化对接技术特点,全面分析了飞机自动化对接工艺过程,阐述了目前采用自动化对接技术存在的产品和工艺设计主要问题,提出了面向自动化对接的飞机产品设计一般要求,分析了自动化对接技术实施过程中装配工艺设计的重要性。针对设计和工艺存在的问题,从产品结构设计改进、装配协调方案设计、装配流程规划、部件调姿定位接头布局设计以及测量工艺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明确了具体的研究内容,提出了采用自动化对接技术相应的要点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廖洪 《洪都科技》1995,(4):29-32
介绍了三坐标测量机的组成、测量原理主在我公司军品和民品生产中的应用,并将三坐测量机与其他测量仪器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美国地基、空基、天基光学特性测量技术的发展情况,对其在光学特性测量技术领域发展的特点给予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3.
基于存储测试技术的强冲击波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有线式测量系统在弹药静爆威力试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存储测试技术的解决方案,描述了按照该方案研制的强冲击波测量系统的系统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并结合弹药静爆试验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潘伟 《洪都科技》2008,(2):52-54
介绍了一种利用直流标准电阻检定电阻测试仪电阻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地球重力场可以测定转动惯量,我们称这种方法为落体法。文中介绍了两种落体测量方法,说明了它们的作用原理及其它有关问题。这些方法的测量不确定度为5%。利用这些方法可以测量质量未知物体的转动惯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加速度计在地震勘探、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横向灵敏度已经成为加速度计校准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参数。根据测试加速度向量维度的不同,对现有的加速度计横向灵敏度测试方法进行分类,指出各种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在横向灵敏度幅度、频率和方向角测试方面的局限性,并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指出加速度计横向灵敏度测试方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 VL SI测试中 ,由于用户引入辅助硬件产生的误差问题 ,一直是阻碍测试精度和可靠性的关键问题。本文以 ITS90 0 0 MX为背景 ,介绍在 VL SI测试中 ,对辅助硬件所造成误差的一种解除方法。在现有条件下 ,实现简单、方便 ,可供有相应测试系统的测试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现代测试系统在研制过程中的仿真研究 ,为测试系统的性能指标和研制方案的可行性论证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虚拟仪器计量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讨论了虚拟仪器计量评价所面临的几个特殊问题,提出了将虚拟仪器性能分为仪器基本硬件平台的性能以及软件和数学模型的性能两个方面的设想,最后给出了虚拟仪器计量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模数转换器AD7714的性能,特点及在压力测量方面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