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11年是中国航空航天业值得骄傲的一年.继9月29日"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升空后,"神州八号"飞船也于11月1日顺利发射升空,并于11月3日和14日连续两次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这标志着我国已基本掌握了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的相关技术,为今后建立中国自己的空间试验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交会对接任务轨道控制规划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空间交会对接轨道控制规划技术,研究了轨道交会优化、应急轨道控制、安全轨道防护和发射窗口规划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设计了全寿命周期交会对接任务轨道控制规划方案,从目标飞行器发射到飞船返回,对轨道控制进行了全程协同、全局优化.设计了相位、高度、圆化度多目标融合控制算法;建立了规划变量对远距离导引终点六自由度的独立控制方程;设计了标称整体规划与动态逐级规划相结合的多模式规划策略;基于导引终点整体调整和局部调整的方式,实现了正常和应急条件下天地导引交接点的动态规划;提出了基于飞行控制过程建模的导引终点精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地面导引向自主导引切换的关键判据;建立了多约束交会对接发射窗口模型,构建了多任务多年度发射窗口集合.交会对接轨道控制规划技术成功应用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交会对接任务.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空间交会对接轨道控制规划技术,研究了轨道交会优化、应急轨道控制、安全轨道防护和发射窗口规划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设计了全寿命周期交会对接任务轨道控制规划方案,从目标飞行器发射到飞船返回,对轨道控制进行了全程协同、全局优化。设计了相位、高度、圆化度多目标融合控制算法;建立了规划变量对远距离导引终点六自由度的独立控制方程;设计了标称整体规划与动态逐级规划相结合的多模式规划策略;基于导引终点整体调整和局部调整的方式,实现了正常和应急条件下天地导引交接点的动态规划;提出了基于飞行控制过程建模的导引终点精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地面导引向自主导引切换的关键判据;建立了多约束交会对接发射窗口模型,构建了多任务多年度发射窗口集合。交会对接轨道控制规划技术成功应用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交会对接任务。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为背景,介绍了交会对接任务轨道计算和预报的新特点。针对TG01("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调相控制期间的中长期轨道预报问题,分析了影响预报精度的多种因素,定量给出了偏航飞行姿态对轨道预报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策略预报结果的比较,制定了轨道预报的最优策略;针对SZ08("神舟八号"飞船)远距离导引期间的短弧定轨,采用适应短弧情况下的定轨策略,分别利用3圈、6圈地基统一S频段和中继卫星数据的定轨位置精度优于50m。  相似文献   

5.
从人-系统整合的角度分析提出了工效学要求指标体系,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工效学要求,基于小样本理论和可靠性试验方法建立了复杂人控回路工效学评价方法。对人控交会对接系统工程设计开展了系统级评价试验,重点评估了航天器显控系统与人的能力匹配性;结合神舟八号与天空一号自动对接过程中下传的电视图像分析确定了人控交会对接适宜的光照环境;通过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人控交会对接试验,验证了工效学要求的合理性和工效学评价结果的正确性。最后提出了我国空间站任务阶段航天器人控交会对接系统工效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2月2日15时许,"远望六号"测量船结束了154天3万余海里的总航程,顺利抵达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港口。至此,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海上测控任务的3艘远望号测量船已全部凯旋。 自2011年9月2日起,"远望三号"、"远望五号"、"远望六号"测量船相继出征,布阵太平洋预定海域,联袂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等12次海上测控任务,累计海上作业539天,安全航行12万海里,创造单船一年执行任务次数最多、两次任务间隔时间最短、一次出航时间跨度最大、连续测控时间最长等4项我国航天远洋测控史上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交会对接过程中出现目标靶标被遮挡的现象,研究手控对接过程中靶标被遮挡的可能性,并仿真了遮挡过程。首先分析了目标飞行器前锥面和飞船自身以及帆板在交会对接中形成遮挡的特点,基于空间三维矢量投射原理,建立了各部分对靶标底盘产生遮挡的投影模型和遮挡模型,基于交会对接运动规律以及太阳矢量,计算获取了遮挡方位以及遮挡时间,并通过三维图形实时渲染和轨迹变化曲线图再现了遮挡过程,直观易懂。经与神八、神九交会对接光照遮挡比对,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地面支持任务中。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继卫星系统在交会对接任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继卫星系统在交会对接任务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显著提升了测控通信覆盖率,充分体现了中继卫星系统在交会对接任务测控通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中继卫星系统特点,分析交会对接任务对中继卫星系统的任务需求;探讨了中继卫星捕获跟踪用户目标、对用户目标测定轨、着陆场直升机缝隙通信等关键技术;最后总结了中继卫星系统抗雨衰影响、多目标支持能力、应急支持能力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提出了后续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简讯     
《国际航空》2011,(11):8-8,10,12,14
“神八”与“天宫”顺利对接 11月1日清晨,携带神舟八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顺利升空。两天之后,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了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这标志着中国突破了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的最后一项——空间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将3名宇航员准确送入太空。此前,"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于6月初降轨调相进入对接轨道,等待"神舟九号"飞船的此次赴会。  相似文献   

11.
空间交会对接中太阳光照窗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刚  任萱 《飞行力学》2002,20(2):62-66
在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光学测量装置对目标航天器的观测将直接受太阳光照反射强度的影响,空间交会对接必须在满足太阳光照条件的前提下进行,从正常交会对接和异常交会对接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满足目标航天器光照条件的光照弧段和光照窗口问题,并且简要地讨论了地影区对光照弧段和光照窗口的影响,最后通过一个仿真算例,具体说明了光照条件及地影区对交会对接的约束。  相似文献   

12.
以无人货运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为背景,设计并构建了一套货运飞船遥操作交会对接仿真系统,用于模拟空间站内航天员遥操作货运飞船进行交会对接,重点是各种时延条件下的仿真试验及评估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所设定的时延范围内,燃料消耗和任务用时受到时延大小的影响,而对接成功率和安全率则不受影响,即在TV图像和测量数据等辅助下,可完成航天员遥操作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的交会对接任务.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内外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深空探测任务的不断发展,提出研究火箭在轨大尺寸、重负载交会对接技术,满足我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发展和规划复杂飞行任务的需求。重点对火箭在轨大尺寸、重负载交会对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通过分析认为火箭在轨大尺寸、重负载交会对接技术的研究复杂、难度大、周期长,因此其预研工作的开始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天宫一号频繁轨控条件下快速测定轨精度及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中国将要执行空间站与货运飞船的快速交会对接试验,该试验要求飞船起飞后6 h完成与空间站的交会对接。工程实践中需要对飞船进行多次远导控制,其间留给快速定轨的数据时长最少可能只有5 min,这对短弧定轨精度提出了较高要求。利用天宫一号在轨运行期间实测数据开展了快速测定轨试验,试验频繁轨控条件下5 min数据时长的快速测定轨精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短弧定轨精度差异较大,这为快速交会对接试验带来了较大风险。为了提高短弧定轨精度,制定了利用轨控前后数据联合解算轨控从而增加定轨数据弧段的方法提高短弧定轨精度的定轨策略。分析结果表明,该定轨策略有效提高了短弧定轨精度,可满足快速交会对接试验轨道维持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巨大发展.不久前,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的成功交会对接,可以说是又一次壮举.仔细查阅我国航天事业几十年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技术飞速发展的背后,是大量知识的积累、沉淀和应用,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的档案数量在20世纪末期就几近30万册.  相似文献   

16.
在载人航天工程交会对接任务阶段,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两目标协同控制,完成了协同体系构建、协同模式研究、协同技术攻关、协同方案设计、协同系统研制的完整技术演进过程。本文主要目标是对交会对接任务北京中心的两目标协同控制技术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主要涉及在交会对接任务协同控制技术体系构建、两目标关联计划工作模式、两目标注入安排协同设计与实施的经验与不足,通过对协同系统在交会对接任务中的实战应用情况,分析交会对接任务在协同自动化手段方面的成果和后续改进完善方向,为后续空间站任务设计和实现更复杂的多目标协同控制体系积累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
在载人航天工程交会对接任务阶段,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两目标协同控制,完成了协同体系构建、协同模式研究、协同技术攻关、协同方案设计、协同系统研制的完整技术演进过程.本文主要目标是对交会对接任务北京中心的两目标协同控制技术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主要涉及在交会对接任务协同控制技术体系构建、两目标关联计划工作模式、两目标注入安排协同设计与实施的经验与不足,通过对协同系统在交会对接任务中的实战应用情况,分析交会对接任务在协同自动化手段方面的成果和后续改进完善方向,为后续空间站任务设计和实现更复杂的多目标协同控制体系积累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8.
<正>4月2日,2014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协副主席、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发布了我国化学等30个学科的年度进展状况。从2012—2013年学科进展情况看,许多重大科技新突破源自于学科之间的综合交叉融合。例如,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实施月面软着陆,获得重要科技成果,中国成为全世界第三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国家。空间科学取得的重大成果立足于空间天文学、空间物理学、空间化学、空间生命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交会对接过程中轨道面修正的推进剂消耗,考虑到地球交会对接任务中两航天器高度差异带来的升交点漂移速度差异的影响,对追踪航天器发射时刻选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精确发射时刻的迭代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能够快速精确地得到交会对接任务发射时刻。  相似文献   

20.
段建锋  张宇  段成林  崔颖  夏晶 《载人航天》2014,(6):569-573,579
交会对接前,飞船需要进行6次变轨来调整其与目标飞行器的位置,此过程为远距离导引段。在此期间,飞船测控弧段比较短,限制了使用空间环境参数解算大气阻力系数Cd值的精确性。为此制定的新策略采用两目标协同辨识空间环境参数定轨的方法,以追踪飞行器为基准,两个目标采用相同的定轨弧段和空间环境参数,发现分析结果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在任务中计算的远距离导引相对精度相比提高了1个量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神舟十号交会对接任务中,结果表明该策略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