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文化能提高人的素养。无锡地方的工商文化与高职思政课在内容上有契合之处,开发地方文化资源为职教思政课服务有明显优势。在开发中遵循文化资源与课程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文化传承与文化自觉、服务课程的统一,资源整合与学生实际的统一,课堂理论与课外实践的统一,能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新时代办好高校思政课,充分发挥其铸魂育人重要作用,要把握好以下四重维度: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办好高校思政课的根本保证;中华民族的三种文化形态是办好高校思政课的深厚力量;课程建设取得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是办好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基础;"三可三为"的教师队伍是办好高校思政课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3.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要从教育对象、教育者以及教学活动三个维度着手:认清新时代思政课教育对象作为市场经济负效应的接受者、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对象、网络时代的主力军、泛娱乐化的参与者的群体性特征;把握新时代带给教育者自身权威重构和教学模式转型的双重机遇和考验;着力思政课"讲什么"、"怎么讲"两个基本问题,在把握教材、凸显理论、联系现实中,思政课内容在观念转变、导向转变、方式转变中变得更加鲜活,增强思政课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国家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大学教师在教授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就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学生"英语口语"课为例,浅析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途径,并给出实际教学范例,希望对大学英语思政教学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做好新时期高职退伍复学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从军报国,有利于助推退伍生成长成才,有利于强化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退伍生思政教育面临诸如"边缘化"、缺乏针对性、缺乏联动性等困境,通过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发挥学工人员的主导作用、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发挥课程思政的辅助作用、发挥文化育人的隐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引下,新文科专业课程推行团队任务导向的翻转式课堂教学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可操作性。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为例,可以认识到团队任务导向的翻转式课堂教学可以达成课程与思政相融合的品行目标、基础与前沿相融合的知识目标,以及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实施前对翻转式教学理念的设定、内容重构和资源建设等准备工作,探索团队任务导向的新文科翻转式课堂“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过程安排,提出翻转式课堂应分为教师精讲和团队活动两个阶段的观点。同时,设计了过程性评价、成果文本评价和团队协作度评价相结合的课程成绩评价体系,以及师生共评与同行评价相结合的教学实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微课的高职公共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其优势,也存在些许问题。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薄弱就是其一。以《Showing Ways(指路)》的教学设计为例,对翻转课堂模式涉及的课前知识传递、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拓展三个环节作了调整,以期更适合高职公共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在"立德树人"大格局下,提升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回归教育本质与初心的重要教学改革理念与工程。外国文学课程思政具有独特优势与重要意义,任课教师需要提高自身道德与理论素养,紧跟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示范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分析外国文学文化现象。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当下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规划教学内容重难点,构建"立德"与"求知"相统一的课程。并应用"雨课堂"等为代表的网络教学工具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育人环节,以适合学生接受的方式落实课程思政任务。  相似文献   

9.
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是新时代青年工作的战略性抓手;提升“大思政课”三重境界,是深入落实“双用”新要求的重要着力点。破解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想理论教育同向发力难题,有必要优化顶层设计、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课程育人、深化红色资源运用实践育人、拓展网络思政空间网络育人、嫁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文化育人、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组织育人,提升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的思想方法整合力、理论教学感召力、实践教学穿透力、线上教学协同力、文化浸润粘合力、物质载体保障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理工类专业课堂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能够有效弥补思政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的不足.本文首先介绍课程思政建设背景及意义,分析思政教育现状,以"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为例,探讨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提出构建和落实课程思政,要从课程本身出发,深挖思政元素,通过顶层设计和育人理念融合,依托知识的传授来落实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飞机维修行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模式,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B737-800飞机电子系统》课程开发为案例,探索基于行业标准、基于现役飞机电子系统维修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基于行动导向的"三基于",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一致、课程模块与岗位能力要求一致、校内实训与企业工作任务一致、课程考核与岗位技能考核一致、学校课程管理与企业培训管理一致的"五一致","教学做一体"、"课证一体"的"3511"课程模式,实现课程与企业工作无缝对接,有效解决人才严重短缺问题,社会效益明显,能有效带动学校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2.
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给基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带来契机。本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总结出实施该模式的基本要求,包括适宜的学习资源、科学的教学平台、有效的课堂活动和及时的评价反馈等4个方面,并借助蓝墨云班课移动教学平台,从培养学生运用手机进行"微学习"入手,在高职院校开展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最后对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高校思政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下如何使“两弹一星”精神更好地融入思政课,需要全面理解并准确把握三重逻辑,即生成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首先,充分认识“两弹一星”精神的科学内涵,了解其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内在契合点。其次,深入明晰“两弹一星”精神在政治导向、教学需要和精神传承方面对推进思政课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最后,积极贯彻“两弹一星”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教育部课程思政要求,以研究学生学习特点与思想现状为切入点,调查研究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通过在专业课中讲好思政故事,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了思政观点;通过在实践课中加强道德教育,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品质和工作作风;通过在技术课中植入政治教育,提升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怀;通过在班级建设中开展学习扶贫,提高了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上述课程思政理念和举措的鲜活实践,提高了飞机维修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提供了第一手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从教育生态学角度来看,高职课堂是一个影响因素多、相互关联性强的教育生态系统.通过分析影响高职课堂教学效果的四个因素,从增强课堂生态主体意识、优化课堂生态环境、创新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改善生态课堂的组织结构、用群体动力规范课堂秩序、打造混合共生型生态课堂六个维度提出了高职生态课堂有效管理策略,以期为构建和谐统一的高职生态课...  相似文献   

16.
高职思政课主体性教学模式已经走向"黄昏",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要积极构建起基于"主体间性"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实现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必然要求.指出了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在课程思政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关系、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学生动机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顶层设计、践行"人才+人文"创新培养模式,以及重视和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作用等理论措施.结合课程改革,建立了疫情...  相似文献   

18.
基于移动学习资源应用现状,结合移动学习相关理论与技术,在高职院校课程的移动学习资源开发上,构建了移动学习资源开发的基本模型,设计了移动学习资源开发标准和原则,并以"民航机场地面服务"课程为例,详述了高职院校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9.
以军队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改革为契机,分析了当前军队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从挖掘隐性思政元素、提升育人能力、创新教学设计模式、开发思政特色金课、绘制思政元素地图、构建思政科学评估机制等多方面,积极探索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提升军队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探讨大学生英语学习态度转变原因。选取我院表演专业学生作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试点班,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从认知学习态度、情感学习态度和行为学习态度三方面进行考察。结果发现:翻转课堂的教学程序设计合理,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使学生对英语课的实用性和认可度提升;翻转课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对英语持有积极的情感学习态度;翻转课堂颠覆传统授课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使学生有效内化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