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跑道侵入是民航安全的重要危险源。本文将基于深度学习的空管语音识别技术引入跑道防侵入研究,通过实时解析塔台管制员和飞行员的陆空通话信息,进行管制员管制意图和飞行员飞行意图的识别,最终通过指令冲突计算建立冲突模型,结合飞行态势信息识别管制员的错误指令和飞行员复诵错误来防范跑道侵入事件的发生,有效提高机场的安全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民航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预防跑道侵入成为机场安全运行的重点工作内容。本文面向跑道侵入这一困扰国际民航界的机场运行安全课题展开研究,提出一套能适合国内机场实际情况的跑道侵入预警系统设计方案。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与创见性,设计思路对提升跑道运行安全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导致跑道侵入的人为因素进行研究分析,运用认知可靠性与失误分析法(CREAM)的认知模型建立跑道侵入风险评估模型,并以南苑机场为实例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计算出来的南苑机场发生跑道侵入事件的风险值较为合理,结果表明运用人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对跑道侵入的风险进行评估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跑道侵入原因入手,利用Delphil法构建了三级评价体系。进一步,应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二次评判法,建立多元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对某机场当前跑道侵入风险的实际量化评价,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分析和计算过程是对跑道侵入风险评估的有效尝试,可为空中交通跑道安全预警和预控管理提供量化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考虑尾流影响的侧向双跑道机场的跑道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侧向跑道由于能够灵活面对强侧风的影响从而提高机场的效率,在我国大型机场的规划设计中逐渐推广。但是目前国内外在侧向跑道容量模型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对侧向跑道的跑道容量模型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针对侧向双跑道系统,考虑了一组侧向跑道上航空器之间的尾流影响,通过计算尾流消散时间给出了侧向跑道航空器的放行条件,同时利用时序图得出在侧向双跑道系统中连续进场航空器间插入离场航空器的条件,从而构建出侧向双跑道系统的跑道容量理论计算模型;最后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一期跑道为算例,计算出尾流影响下侧向双跑道系统的小时容量,并给出航班起降架次表,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为侧向跑道机场的跑道容量理论计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胡晓  屈卫东  刘尚明 《西南航空》2011,(1):26-26,28
12月6日,重庆江北机场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在崭新的第二跑道上,一架国航波音747-400型飞机用几次精彩的起降,完美检验了这条跑道的“初航”.也标志着重庆机场第二跑道试飞成功。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近五年虹桥机场AWOS的跑道视程(RVR)和跑道灯强度数据,分析了低跑道视程与跑道灯光强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表明,RVR1A序列与RVR10X序列分别与对应的跑道灯光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203、0.838;初始跑道视程在600-800 m区间时抬升幅度基本在30%-40%,而当初始跑道视程低于600 m或者大于1 000 m时,增强跑道灯光对跑道视程影响不大,因此只有当初始跑道视程在600-800 m区间时有必要提升跑道灯光。  相似文献   

8.
起飞阶段跑道入侵典型案例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飞是整个飞行过程中的最关键阶段之一,发生在该阶段的跑道入侵事件给航空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本文通过分析跑道入侵发生可能性与航空运输量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论述了当前阶段研究跑道入侵防范手段的重要性;通过剖析国内、外跑道入侵典型案例,总结归纳了引发跑道入侵事件的主要原因和问题症结,并有选择性地介绍了国际上有关跑道入侵防范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
从FAA、JAA和CAAC对湿和污染跑道运行的相关规章入手,给出了湿和污染等跑道的定义,详细分析了影响污染跑道着陆性能的因素,强调了在到达时进行着陆距离评估的重要性,并以空客A319为例进行了污染跑道着陆性能的分析,最后给出了湿和污染跑道着陆运行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比较现有平行跑道运行方式的基础上,制定了基于延误油耗优化原则的跑道选择策略。同时根据航班时刻表及起降间隔标准,建立了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油耗优化原则的跑道选择和排序方法。算例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混合运行方式下跑道的运行效率,减少了航空器的滑行时间和等待时间,降低了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1.
定义了跑道入侵区,对主体和目标设定了七种运行状态,为了判定入侵是否发生和防止假告警,给出了判据标准。根据设定的运行状态和判据标准建立了运行状态判据矩阵,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跑道入侵区和运行状态判据矩阵的跑道入侵检测算法流程。该算法对跑道入侵的典型场景能进行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据包络的两个基本模型,然后以北京新机场"3+1"、"4+0"跑道构型作为算例,分析构型对运行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跑道的运行效率不仅与跑道构型本身有很大关系,也受运行条件的制约。对于不一样的跑道构型,当运行参数保持一致时,其运行效率差异较大。即使跑道构型相同,运行模式的差异,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效率。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2月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下发了咨询通告《航空承运人湿跑道和污染跑道运行管理规定》(AC-121-FS-2009-33)。咨询通告给出了干、湿和污染跑道的定义并明确了相应的起飞着陆性能要求,强调了进行到达时着陆距离评估的重要性。本文结合法规对CJ1在湿和污染跑道的起飞性能和着陆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地归纳了各种制约近距平行跑道运行容量的因素,并对比单跑道容量评估方法,针对不同运行模式提出了容量评估思路。同时结合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运行方式提出具体的调整适用方法,为近距跑道的优化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到达流特性的跑道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现有机场的容量已不能满足当前航空运输的需求,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场的运行能力,增加其跑道容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给出跑道容量的具体定义以及影响跑道容量的诸多因素,其中连续着陆飞机之间间隔的数量和间隔的大小是影响跑道容量的最大因素。假定机场到达流特性是韦布尔分布或正态分布,采用T型系统推导跑道容量计算模型,并分析了各到达流分布计算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模型计算的某机场跑道容量基本符合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6.
从实际工作出发设计一种跑道安全预警系统,及时掌握跑道动态,为跑道入侵提供一种经济实用、灵活可靠的解决方案。这是当前空管系统的需求,对于减少跑道入侵引起的事故和提高航班运行安全性也有重要意义。该系统能够为空中交通管制员提供跑道入侵告警,并且提供相应的实时位置,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良好。  相似文献   

17.
基于T系统模型的跑道容量评估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跑道容量评估是空域规划、建设和空中交通流量容量管理的关键,但目前的评估方法不考虑进场流量的特性,不具有实时性和动态性。本文建立了某一类交通系统——T系统模型,给出了基本的定义,证明了其容量存在并有限定理。根据单跑道的T系统特征,利用T系统模型推导了计算单跑道容量的基本公式,并分析了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模型计算的某机场在不同情况下的跑道容量基本符合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8.
在航母甲板上引入斜坡跑道,使舰载机弹射冲程结束后,前轮单独进入斜坡跑道,从而使飞机抬头。建立了舰载机起飞时的简化分析模型,给出了基于该分析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及相关参数的表达式,并采用龙格库塔算法对舰载机在斜坡跑道上滑跑起飞这一过程的动态响应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斜坡跑道的引入可以明显降低舰载机离舰后航迹的下沉量,降低舰载机的离舰速度,增加起飞质量,增大前起落架载荷。  相似文献   

19.
有关跑道入侵事故的调查显示,29%的跑道入侵是管制员运行失误造成的,而情境意识丧失是空中交通管制员运行失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本文详细分析了跑道入侵中管制员情境意识丧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并提出了提高管制员情境意识保持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考虑跑道间复杂依赖关系和依赖跑道上动态间隔约束,研究了同时存在依赖、独立跑道的多目标进离场飞机排序问题。以降低航空公司延误总成本和降低旅客总延误时间为目标,建立了跑道复杂依赖关系下的多目标规划模型。通过重庆江北机场的3个实际算例,使用ε约束法求解多目标模型的Pareto最优解集。与未增加本文两处约束的传统模型进行对比显示,额外考虑复杂依赖关系后航空公司延误总成本减少了68.5%~80.3%,旅客延误总时间减少了68.8%~77.7%,额外考虑依赖跑道上动态最小间隔时间后航空公司延误总成本减少了20.4%~43.4%,旅客总延误时间减少了29.2%~4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