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国家空管委关于“我国缩小8400米以上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RVSM)方案”计划,我国预计将在年内实施新高度层的改革方案。届时,我国的飞行高度层配备将出现重大变化,我们只有未雨绸缪,解决好高度层改革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才能安享改革的胜利果实。  相似文献   

2.
确定飞机最佳航路爬升时机对提高飞行安全与效率有着重要意义.以北京区域管制的穿越间隔标准为例,根据几种典型航空器型号、起飞重量、不同高度层等相关因素,编程计算穿越高度层前所需的间隔,再考虑飞机调速情况做出修正,最终确定了航路飞行阶段飞机的最佳爬升时机.研究结果可提高管制员工作效率、增加空中交通流量,并可用于容量评估及空域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现行飞行高度层间隔规定得过大,已经影响了空域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此,有必要探讨一下修改有关法规、缩小飞行高度层间隔,满足各航空部门的需要的可能性。本文着重叙述了调整间隔防止空中飞机相撞的三要素(纵向、横向和垂直);寻找主要矛盾点采取分流飞行活动;正确使用航行仪表、严格掌握技术标准的综合治理方法。并对气压式高度表的机械、校验、方法、气动力、延迟等误差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从而认定现有设备不需要换装电动高度表和大气数据计算机,也能把高度层间隔降下来。同时提出以用绝对和法去综合各种原始误差,作为确定高度层间隔的依据是过于保守的。应该把各种误差分清性质,对不规则的原始误差采用方和根法综合、对规则的原始误差和固定影响因素仍用绝对和法综合较为合理。最后,根据部分调查结果计算出不包括管制容量和缓冲间隔的双机间隔为335.9m;如果考虑了诸因素后,在中、高空飞行时,双机同向飞行的间隔为1200m、双机相对飞行的间隔为600m 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的飞行高度层系统自1964年建立至今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总体体现了垂直间隔逐步缩小,飞行高度层逐渐增加,空域容量持续增大的态势,为推动我国民航运输发展,保障飞行安全,起到了十发重要的作用。笔者有幸亲历我国三次飞行高度层改革的全过程,既感受到改革的艰难,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总结经验、反思教训对我国飞行高度层系统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一、我国较早时期飞行高度层配备规定20世纪四、五十年代,国际上提出了飞行高度配备设想,其目的是防止飞机空中相撞。随着飞机性能的提高和飞行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从2007年11月21日1600UTC时起,我国已经成功地在沈阳、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武汉、兰州、乌鲁木齐情报区和三亚飞行情报区岛内空域(1号扇区),高度层为8900米(含)至12500米(含)的空域内实施了米制的缩小垂直间隔(RVSM)。  相似文献   

6.
自今年11月22日零时起,中国大陆将实施8400米以上高度层缩小垂直间隔,由原来的600米垂直间隔缩小为300米,可用飞行高度层增加了6个,空域容量增加87%。在不改变现有空域、航路航线划设的前提下,大大缓解了高空空域拥挤状况,并且能更好地为航空公司提供最优巡航高度层,节省燃油消耗,符合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7.
推进我国实施缩小垂直飞行间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精度高度表等一系列航空电子设备在民用飞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缩小飞行高度层垂直间隔(RVSM)所涉及的技术已经成为成熟技术并得到了全面的应用,成为世界各国提高飞行流量和航空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RVSM是指在飞行高度层2万9千英尺(8850米)至4万1千英尺(12500米)之间的空间范围内,飞机之间的最小垂直飞行间隔标准由过去的2000英尺缩小为1000英尺,该空间范围内飞行高度层的数量从原有的7个增加到13个,新增6个飞行高度层,可用飞行高度层数量增加了86%,显著增加了空域容量。国际民航组织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RVSM标…  相似文献   

8.
国际民航组织北大西洋地区于1997年3月27日起在其最低导航性能规范空域、33000~37000英尺的空间实施缩小的重直间隔标准(RVSM)。此举不仅令航空器经营者受益匪浅,同时也令国际民航组织其他地区目前正在从事缩小垂直间隔标准研究的专家们深受鼓舞。本文的目的是向国内同行介绍国际民航组织缩小垂直间隔工作的背景情况以及就深化我国高度层的改革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一、垂直间隔与国际民航组织现行委间隔标准的产生垂直间隔顾名思义,是指航空器之间的高度差。对肮空器进行垂直间隔长期以来一直是空中交通管制部门防止航空器相撞的基…  相似文献   

9.
RVSM空域内垂直间隔的安全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缓解空中交通流量迅速增大造成的航班延误问题,我国已经在全国实施缩小垂直间隔(RVSM)的运行,对RVSM实施后的垂直间隔的安全性评估也被提上日程。结合Reich模型和概率论,对非洋区相邻高度层上的飞机的碰撞风险进行了研究。首先对Reich模型进行了改进,以适用于垂直间隔碰撞率的研究;然后对影响垂直方向碰撞率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对垂直方向重叠概率的研究,不同于国外的统计量的分析,是从机载测高设备的误差入手;最后用实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说明我国缩小垂直间隔标准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国内要闻     
▲11月1日,中国民航首次在三亚飞行责任区29000英尺到41000英尺的飞行高度层实施缩小飞行垂直间隔。▲11月2日,民航总局常务副局长鲍培德抵达台湾,参加“两岸航空器运输人责任研讨会”。▲11月3日,中航二集团宣布,未来3-5年内,该公司将在直升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教练机等领域,研制生产8种新产品并陆续投放市场。▲11月4日,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在召开的民航局长会议上强调,组建六大集团,依照《民用航空法》和有关安全法规,技术飞行安全和空防安全将成为总局和地区管理局实施行业管理的第一要务。▲11月4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航空…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1月22日零点,中国开始实施缩小垂直间隔(RVSM)的运行,对RVSM适航性的研究极其重要,但中国RVSM空域运行相对于北大西洋空域于1997年3月27日开始实施缩小垂直间隔具有十年的空白期。根据相关航空手册,借鉴实施RVSM运行的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经验,结合中国民航的实际情况和管理体系,研究缩小垂直间隔的适航性;对中国RVSM运行中遇到的米英制高度显示差异以及高度层配置问题进行分析,给出运用对应查找的方式解决米英制高度问题的转换方法,使中国的RVSM运行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2.
航空器在空中飞行时,航空器之间必须拥有不小于规定距离的垂直间隔、纵向间隔和侧向间隔,这是确保安全飞行的条件之一。本文通过器小于规定间隔后的近距离接近飞行,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试图找出防止航空器近距离接近,防止航空器之间相撞,确保空中航空器安全顺畅飞行的理想办法。  相似文献   

13.
飞行等待程序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内外有关飞行实际,综合考虑飞行等待程序的各影响因素,对等待程序的进入、退出和沿等待程序的飞行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对于有风条件下的非标准等待程序轨迹研究.通过模拟演示准确掌握飞机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并与实际对比,结果表明其与真实飞行轨迹高度接近.本研究是缩小垂直间隔(RVSM)空域航空器高度性能监视平台仿真演示的重要内容,并解决了长期困扰飞行导航和飞行程序设计人员对等待飞行中飞机具体轨迹的掌握需求.  相似文献   

14.
高精度4D航迹预测是新一代航迹空管自动化的技术基础以及空管科技领域亟需的核心问题,考虑气象环境因素的影响则能明显提高航空器航迹预测的精度.利用世界区域预报系统的数字格点数据,首先对高度层进行垂直插值以获取某一剖面的气象信息,采用二次拉格朗日插值确定航段上某一点的温度场和风场的预报值,进而讨论温度场和风场预报值对飞行的影响,修正航空器真空速及地速,利用递推仿真方式求解航空器4D航迹.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一月,民航总局通过了《中国民用航空高度表拨正程序和过渡高度层改革方案》,各管理局根据方案制定的原则,对本管理局内的机场飞行程序进行了修改,过渡高度层改革对飞行程序的修改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总局《改革方案》规定,大多数机场标高较低的机场(如华东地区)过渡高度层改为3600米(QNE),过渡高度改为3000米(QNH),这本身非常简单,但在飞机运行、管制实施中将场面气压高度改为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就会对飞行程序产生很大的影响,必须对航线手册中所有标准仪表进、离场图,仪表进近图作修改。下面以一个机场标高25米的机场来举例说明场面气压高度变为修正海平面气压高度对整个飞行程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整个飞行过程中,包括飞机的起飞、着陆,航路飞行中穿越管制区边界等,在实施前飞行机组都需要通过通信系统向管制员进行申请。同样,如果飞行中需要进行航路改变,希望爬升到更高、更经济的飞行高度层飞  相似文献   

17.
基于CNS定位误差的平行航路间隔安全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主要对平行航路中基于CNS定位误差的飞行间隔安全评估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CNS定位误差对飞机碰撞风险的影响。其次运用概率论方法得到了CNS定位误差下飞机纵向、侧向和垂直三个方向上的碰撞风险计算模型,并根据模型利用牛顿迭代算法,通过给定某一方向安全目标水平计算CNS定位误差下相应的安全间隔。最后对平行航路三个方向的飞行间隔进行了评估计算,将结果与实际相比较,表明该模型可行。  相似文献   

18.
关于RVSM     
降低飞行最小垂直距离(RVSM)是一项由国际民航组织(ICAO)最早提出的通过把飞行高度层由FL290到FL410之间2000英尺的飞行间距要求降到1000英尺来增加可用空间的计划。RVSM直接影响到航空公司的运营能力和运营效率。航空公司,尤其是经营国际航线的航空公司,现在应该考虑把实现RVSM纳入自己的日程表了。一、背景80年代中期,ICAO成立专门小组开始探讨飞机飞行间距标准的变化。经过评估认为,实现新的间距标准,即FL290飞行高度层以上2000英尺飞行间距降到IOOO英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1991年,ICAO起草了从局部地区到全球逐…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航空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原有的飞行高度层划设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航空运输和空中飞行流量不断增长的需要。为了充分利用我国空域资源,保证飞行安全,适应航空运输快速发展和举办奥运会的需要.进一步改革我国飞行高度层配备标准,通过民航总局的申请,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正式批准我国于2007年11月22日零时开始实施RVSM。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飞机投外挂时的动态响应及其地面飞行模拟”的研究基础上,对垂直机动飞行时飞机投外挂后的动态响应进行研究。文中推导了该状态下的运动方程,采用积分变换方法,求得动态响应的解析解,并以歼7、歼8为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投放同样的外挂,垂直机动飞行时运动初期的动态响应与平直飞行时基本一致.飞机作垂直机动飞行时投外挂对飞行影响不大,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