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纪念我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著名飞机型号专家田钟秀先生从战机的角度,写了篇抗日空战的文章,系统总结了日制91式驱逐机、Henshel 123和Gloster Gladiator MK—1的三种型号战机的战绩,对于编写抗日空战史和飞机史,极具参考价值,特刊出。  相似文献   

2.
超机动性技术及其战术优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新型战机机动性要求的提高及飞机在大迎角下过失速状态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新型战机的超机动性技术。首先对超机动性的技术内涵、判断准则做简要介绍,然后对现代近距空战中,战机采用超机动性技术可能取得的战术优势及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新型战机机动性要求的提高及飞机在大迎角下过失速状态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新型战机的过失速机动技术.首先对过失速机动的技术内涵、判断准则作简要介绍,然后对现代近距空战中,采用过失速机动技术,战机可能取得的战术优势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强5载弹出击     
<正>强5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超声速攻击机(又称强击机),一直是中国空军近距对地支援的主力机型。服役之初,强5的性能与国外同类战机的水平相当。几十年过去了,虽经多次航电和武器系统的升级,但强5毕竟"廉颇老矣",很难再独自承担  相似文献   

5.
《航空史研究》第53和54期“义不容辞效空军”“一展钢翅雪国耻”都叙述了中国空军三战日寇加藤航空队的故事,大长中国人志气.但文中讲日本陆军航空队“驱逐之王”加藤建夫大尉在1938年4月10日空战中被黄茑击毙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现代战机空战对策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现代战机空战的种类,着重讨论了单机单目标空战对策的建模问题,分别从二维和三维的角度描述了空战双方的几何关系并建立了飞行器相对运动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单机单目标空战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建立了追-逃微分对策模型和双目标对策模型.  相似文献   

7.
<正>2005年,美国空军F-22A"猛禽"战斗机形成初始作战能力之后,F-22A战斗机中队作为空战主力多次参加大型演习,飞行员一直在提高F-22A的空战能力。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F-22A已经完成与美国空军其他作战系统的整合,具备与其他军种和盟军执行夺取战区制空权的任务能力。虽然面临以T-50为代表的外国第5代战机的强势挑战,F-22A战斗机中队的飞行员和维护技师表示仍能在未来空战中保持优势。  相似文献   

8.
<正>冷战时代的军用飞机在二十世纪60~70年代的冷战时期,东西方加速军备竞赛,扩充军事实力,军用战斗机在这种背景下,也不断采用新技术,各种新型的军用飞机纷纷亮相。英国的"鹞"式(Harrier)①由英国宇航公司(原霍克西德利公司)研制的"鹞"式垂直/短距起降飞机,为战机的起降与作战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鹞"式的设计始于1957年,这种飞机通过改变发动机喷口方向实现垂直和短距起降,从而使固定翼飞机摆脱了对机场跑道的依赖,并在空战中意外获得了独特的机动能力。"鹞"式飞机有多种改进改型,除英国皇家空军和海军外,还为多个国家采用。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鹞"式大显身手,为英国赢得战争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9.
战斗机空战效能评估在武器装备研制采购、对比敌我双方作战实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评估 模型只能在宏观上对空战效能进行评估,无法通过对比不同战机的优劣指标来进行微观评估。借鉴双基点法 改进多指标评估模型,构建空战效能评估模型;针对超视距空战和视距内空战,分别建立不同的指标体系;根据 评估指标赋权时主观法与客观法存在的缺陷,利用最小信息熵原理综合结构熵和信息熵两种不同类型的赋权 技术,构造组合赋权法。算法验证表明:组合赋权法不仅可以反映两种视距条件下指标重要程度的不同特点, 而且改进模型能纠正传统模型的评估错误,可以对空战效能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10.
针对强化学习中奖励信号稀疏导致价值函数收敛慢的问题,提出结合人工势场(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 APF)法和深度Q学习网络(Deep Q-learning Network, DQN)的空战机动决策方法。描述了空战机动态势,建立了空战机动人工势场模型,设计了一阶APF奖励函数,构造了基于DQN的空战决策模型,提出了基于APF-DQN的空战机动决策方法,最后进行了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解决奖励信号稀疏的问题,使我方战机能够很好地进行轨迹跟踪,占据有利态势。  相似文献   

11.
<正>编者注:《浴血长空——中国空军抗日战史》(作者陈应明、廖新华)一书由中航出版传媒旗下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详实地记述了历时14年(自1931年"9·18"事变至1945年日本投降)的整个抗战期间,中国空军以血肉之躯和劣势装备抗击日寇空中侵略的英勇事迹。书中附有著名航空史专家、该书作者陈应明先生的多幅抗日空战画作,具有很高的参考与收藏价值。购书咨询:010-84936343/84936574E-mail:fengjin@aviationnow.com.cn航空在线:www.aviationnow.co..cn淘宝网店:aviation.taobao.com  相似文献   

12.
飞机战伤快速修理能力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战斗中能够出动的战机总架次可否达到最大化,甚至可以决定空战的结果.可以说,战伤快速修理能力是空军战斗力的倍增器.  相似文献   

13.
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定重庆市为中华民国陪都。就在这天后的第七天即9月13日,日本空军空袭重庆,与我空军在四川壁山发生空战,故称“9·13”空战。 这天上午8时许,日本海军飞机56架从汉口起飞,于11时30分左右抵达重庆上空。中国空军第三、第四大队9架и—16式和25架и—15式驱逐机从遂宁机场起飞迎战。到达重庆时,敌攻击机已投弹返航,中国飞机也随之返回。途中达到壁山上空时,约下午一时许,日本海军第12航空队的13架零式战斗机突然冲出,杀入中国飞机编队之中。我方空军当即散开,在空中绕大圆圈飞行,开始迎战。日军飞机是背朝太阳方向袭来的,又占有高度的优势,加上飞机性能良好,遂取得了空战的主动权。零式战斗机简称“零战”,  相似文献   

14.
基于启发式蚁群算法的协同多目标攻击空战决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协同多目标攻击空战决策是现代战机在超视距条件下进行协同空战的关键技术之一。它是寻求一个优化分配方案,将目标分配给各友机,力求使攻击效果最优。本文在对协同多目标攻击战术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空战决策的启发式蚁群算法,该算法通过求解友机导弹对目标的最优分配来确定空战决策方案。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启发式蚁群算法对最优解的搜索效率明显优于基本蚁群算法,是一种求解协同多目标攻击空战决策问题的有效算法。  相似文献   

15.
霍克太平洋亚洲有限公司2002年7月在北京设立办公室,并期望在中国维修市场寻找更多的商业机会。总部设在澳大利亚的霍克太平洋亚洲有限公司于1978年从霍克·德·哈维兰公司中分离出来。自2001年起,利顿国际公司每年购买其25%的股份并将于4年后全部拥有霍克太平洋公司。  相似文献   

16.
唐学锋所著《中国空军抗战史》已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有如下特点 :1 .翔实引用了大量档案和历史文献 ,特别是《新华日报》对中、苏、美空军抗战的评述。2 .热情歌颂了中国空军勇士的英雄事迹 ;记述中国人民对中国空军的有力支持和高度赞扬。3.揭露了日军在空中对中国人民进行大屠杀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弥补了过去着重揭露日军陆军罪行的不足。4.全面展示了世界反法西斯第三战场上中国空中战场的历史画卷。中国空中战场是中、苏、美空军联合对日作战 ,而非中国空军单独对日作战。因此 ,本书以大量篇幅记述了苏、美国际友人对中国人民抗…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新一代战机的过失速特性、作战效能和空战战法等不同需求,提出了能够灵活适应多任务需求的柔性仿真系统.基于敏捷仿真系统概念和框架,将仿真系统中的各模型单元设计为一系列自治的服务模型.通过描述契约定义可重用的仿真资源,亦即“服务”,并可被机器处理.仿真系统被描述成系统层面上描述契约的组合.根据该开发方法实现多任务柔性仿真系统,支持研究飞行品质、空战战法和多机空战,并且易于扩展和适配后续变化的需求.利用该系统进行了战机过失速的作战效能评估,得出了最大迎角与捕获时间的定量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系统具有预期的仿真开发的快速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中国空军,曾处理过一次对空军第五大队的处分事件,原因是在1941年四月末,五大队在成都接到敌机来袭的警报时,奉命飞甘肃省内地疏散,于天水机场降落加油时,遇到敌机突然偷袭,当时只有领队的中队长余平想和另一飞行员能匆忙起飞,但即被居高临下的敌机迎头袭击,余平想座机被击中,幸而跳伞生还,而另一架被击中则不幸牺牲;其余地面的十多架E—15—3式战机,全部被扫射尽毁.共损失战机18架.由于损失严重,被空军当局认为使我国空军蒙受耻辱,因而第五大队被通令撤消番号,改称无名大队,并要全体队员一律配戴“耻”字胸章,实则受到“耻辱大队”的惩处.但是,以后在一些刊物上讹传了此一处分是由于1941年3月14日五大队在成都空战中的损失造成,如《兰天碧血扬国威》一书中的第54页,刊有这样的一段记述:  相似文献   

19.
基于打靶法的战机攻击导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往战机空战攻击导引研究中, 仅考虑如何导引载机使之与目标的相对距离达到武器发射射程, 没有同时考虑拦截角度的需求; 或只考虑拦截角而不考虑相对距离的需求。针对这一不足, 本文在深入分析战机攻击导引理论问题的基础上, 创新地用打靶法, 同时考虑追击距离与拦截角度两末端约束, 进行攻击轨迹优化设计。大量仿真研究表明, 所设计的攻击导引方法, 不仅能很好地满足所需的相对距离和拦截角两末端约束, 而且具有较好的可实现性。本研究可为新一代战机导引攻击系统的研制与某型飞机的国产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晓波  张少甫  吴超 《飞机设计》2011,31(4):46-49,63
机载探测系统是各类军用飞机进行目标探测与跟踪的平台,也是衡量战机电子战性能高低的重要指标。本文从空战需求和机载探测技术两个方面分析了机载探测系统的最新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