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接2014年第1期)就这样,当实质上是Me 209IIV-2的Bf 109L在融合了部分Bf 109ST的设计后,再次改名换姓变成了Me P.1091。此时该机已经进一步演进成了一架翼展达19.4米、机身长13米的巨型"风筝"。然而梅塞施米特博士的动作却仍旧显得有些谨小慎微,除了那台DB 605DBM发动机外,这个已经历经多次修修补补的设计似乎并没有什么大的实质性变化,甚至于起落架还被改回了Bf 109H的外八字收放设计。值得注意的是,在Me P.1091于绘图板上逐渐成型时,此时Me 20911V-2还没有上天,所以也可以认为此时的Me P.1091实际上是Me 209IIV-2的后续型号,而且梅塞施米特博士也的确为该机赋  相似文献   

2.
对于波音和空中客车工业公司来讲,1996年可谓收获较为丰厚的一年,波音公司的订货超过了600架,大大高于1995年订货量(292),而空中客车也收到300余架订货,几乎是上一年(109架)的3倍。一些大的航空公司相继订购了大量新飞机,其中美国合众航空公司订购400架空中客车飞机(因正式合同尚未签订,故没有列入新机订货中),美利坚航空公司订购103架波音飞机,并准备在未来20年内购买630架波音飞机;大陆航空公司订  相似文献   

3.
HM109-1型密封剂在某直升机上的工程化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HM109-1密封剂相比XM28密封剂的性能优越性,并通过大量的工艺性试验设计与结果分析,解决了HM109-1密封剂在某型号中取代XM28密封剂的工程化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为HM109-1密封剂在直升机型号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梅塞施米特Bf109战斗机之所以成为二战期间产量最高的战斗机,除了其本身的卓著性能之外;它简便的生产工艺也是能取得如此高产量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在1935  相似文献   

5.
1991年10月,Y8 0702架机和Y8 0705架机相继申请特许飞行证,民航局适航司授权上海航空器审定中心对该两架机进行适航审查。这两次审查虽然是针对同一型号的两架飞机,但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基本上通过了适航审查,等待发证的飞机,后者则是一架军机(出口国外作军用,在本次特许飞行中作为备份)。我们以前未进行过这方面的审查,没有这方  相似文献   

6.
空中客车工业公司的一架A330飞机6月30日在法国图鲁兹附近的巴拉格奈克机场坠毁,机上7人,包括主试飞员尼克·沃纳在内全部遇难。这架A330试验机是在做自动驾驶仪在一台发动机有故障的条件下进行3类自动着陆复飞的试验中失事的。A330在约400米高空失去横侧向控制,在机场靠近边界的地方撞地。 这架A33O装两台普惠公司最大推力为285千牛的PW4168涡扇发动机,试飞是为了取得与普惠发动机相连的新的自动驾驶仪控制律控制3类自动着陆的适航证。装GE公司发动机的A330运输机曾在同样条件下作过相同的3类着陆认证试验而没有出现问题。而且这类认证试验在过去20多年中已成功地作了约1000次,从未发生事故,不过条件没有这次那样苛刻。  相似文献   

7.
<正>10月9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在北京举办大型欢迎仪式,迎接其首架GEnx-2B为动力的波音747-8洲际飞机的到来,这也是波音交付到整个亚洲地区航空公司的首架此型号飞机。国航共订购了7架此型号飞机,其余的6架将于2015年底前交付。为给旅客创造美好出行体验,国航第一架B747-8首次启用精心打造的全新客舱内饰。新客舱内饰由曾经设计国航logo的中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Me THPA)和4,4-二氨基二苯基砜(DDS)两种固化剂对1,1,2,2,-四(对羟基苯基)乙烷四缩水甘油醚环氧树脂(TGE)固化反应及固化性能的影响。通过DSC研究了树脂的固化行为,结果表明Me THPA体系与DDS体系的固化反应活化能分别为65.8和68.4 k J/mol;同时通过DMA、TGA以及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方法对树脂的热力学和力学性能等进行研究。Me THPA体系的Tg为188℃,初始热分解温度为219.9℃,拉伸强度为33 MPa,弯曲强度为48 MPa。而DDS体系的Tg为203℃,初始分解温度为292.3℃,拉伸与弯曲强度分别为61和93 MPa。  相似文献   

9.
贺丽  姜健 《国际航空》2008,(6):36-38
ARJ21飞机将进行全面的飞机性能试飞工作,这将是我国第一次完全按照CCAR-25部的标准进行的型号合格审定的验证试飞。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将采用3架ARJ21试验机完成试飞工作,总试飞工作量大约为1222架次,2274飞机小时。  相似文献   

10.
LYS新型式三等标准测力仪是吉林市江北机械厂于80年代研制生产的拉压两用测力仪。其特点是体积小,拉压两用。尤其对各种线材、薄板、纸张拉力机的检定,使用方便。经我站的多年使用效果较好,并且,在我地区各厂(所)使用量逐年增加。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测力仪的作用,我们对于LJ-500、LJ-1000型机及类似型号的试验机作拉向检定时,试验机上下夹头间最大行程与测力仪长度相等。如:上述2种试验机拉伸夹头间最大距离为200mm,而测力仪拉向长度:LYS10-5为260mm,LYSS-2为220mm。鉴于上述情况,我们设计了一套新的拉头,如图1、图…  相似文献   

11.
米格-29M(见题图)改进的思路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设备现代化,包括操纵系统;二是提高对地攻击能力,使之从较单一的前线歼击机改变成多用途的战斗轰炸机,但仍保留极好的空战性能.首批6架试验机从1986年4月25日开始试飞.这批飞机内部编号为9-15.第一架151号用于验证电传操纵,第2架152号是气动力及发动机验证机,第三架153号用于检查雷达功能,154号试验发动机,155号是雷达/电子  相似文献   

12.
正"湾流"Ⅳ是美国湾流宇航公司研制的一种双发涡扇远程公务运输机。该机生产有军、民用多种型别,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独联体(CIS)和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颁发的型号合格证。里程碑1983. 3着手设计1985开始生产4架原型机(1架用于静力试验)1985. 9第一架原型机首飞1986. 6第二架原型机首飞1986. 8第三架原型机首飞1987. 4获FAA型号合格证1996. 6获独联体型号合格证  相似文献   

13.
该公司在一架美空军的C135/B707试验机的一台发动机上安装了能达到FAR36第三阶段噪声规定的降低噪声组件并成功地完成了试飞,结果表明对发动机操纵没有影响。现在该公司在4台发动机上安装  相似文献   

14.
运十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大型客机,本文对运十飞机的试飞作了全面的经验总结和综合分析,为预研、攻关和型号研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10月29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在人民大会堂为小鹰-500轻型多用途飞机颁发了型号合格证。该飞机由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设计、石家庄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制造、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参与研制,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4~5座级通用飞机。在颁证当天,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青岛九天-斯巴腾飞行学院分别与石家庄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各签订了15架的购机合同,  相似文献   

16.
<正>图-144是前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设计制造的第一架超音速运输机。为了缩短研制周期,抢先投入航线使用,图-144原型机采用了与英法合作的"协和"号超音速运输机非常相近的气动布局。图-144采用了狭长三角形机翼和无尾的型式,4台发动机和翼下进气道,机翼大部分无扭转。据称,研制过程中,曾用一架米格-21改装狭长三角翼无尾试验机,进行了几十次飞行试验。图-144的生产型于1973年5月在巴黎博览会上首次展出。与原型  相似文献   

17.
ARJ21-700飞机是我国第一架从设计、制造到试飞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在获得CAAC型号合格证的基础上获得FAA的型号合格证,将意味着ARJ21-700打开了通向世界民机市场的大门。FAA与CAAC已经启动了在ARJ21-700型飞机项目影子审查上的双边合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飞机装配工装设计过程交互繁琐、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装配件三维包围盒的型架骨架关联设计原理和算法。首先根据型架骨架的结构特点及其与装配件尺寸的关联性对骨架结构进行了分类;其次研究了骨架关联结构的设计原理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流程;最后以CATIA系统为平台在VC++开发环境下基于CAA开发和实现了该算法。通过实例测试验证了所建立的骨架关联设计技术是可行的。该技术可用于实现装配型架的结构及其尺寸随产品结构的修改而自适应更改,从而提高装配型架的设计效率和确保装配型架的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9.
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在我国使用非常广泛。目前 ,我国大多数单位的材料试验机都是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品 ,由于年数已久 ,试验机各部件的松动、磨损、老化等原因 ,使试验机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 ,给使用者带来许多不便 ,试验机在运行过程中喷油现象就是其中之一。笔者在某单位检定时 ,就遇到这样一台试验机。这是一台济南材料试验机厂生产的型号为 WE-60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 ,根据一名经验丰富的操作者所述 :开始做两三个材料试验 ,试验机工作正常 ,接下来就会出现回油管猛烈的喷油现象 ,致使无法继续使用 ,一直要过几个小时之后试验机…  相似文献   

20.
为验证某大型无人机主结构的疲劳寿命是否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探寻主结构的疲劳薄弱部位,为结构设计改进及制造工艺改进提供试验依据,进行全尺寸主结构耐久性试验。针对该型号无人机先进布局设计及结构设计所带来的试验机约束、载荷优化、载荷谱编制、精确加载等试验加载方面的难点,进行相关试验加载技术的对比与分析以及新技术的系列验证,由此提出大型无人机主结构耐久性试验的多功能支持夹具设计、无人机机体结构载荷优化、综合载荷与扣重的载荷谱协调编制、新型拉压垫弹性体应用、作动筒专用扣重装置设计等新的技术。经过该试验机半倍疲劳寿命的阶段性试验验证,可以表明各项技术合理可行,稳定可靠,确保了试验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