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世界各国发射入轨的航天器的增多,由多种遥感卫星组成的,包括地面应用系统在内的天地一体卫星应用网络体系即将形成。文章介绍了国外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建设方面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了天地一体化的感信息应用网络体系的特点,并指出中国建设天地一体化遥感应用网络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发展我国天地一体化信息应用网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各国发射入轨的航天器的增多,包括地面应用系统在内的,多种卫星体系组成的集成化和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即将形成。本文在介绍了国内外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建设方面的现状与趋势的前提下,分析了建立该网络系统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我国建设天地一体化网络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典型的军用遥感卫星地面系统遥感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完成数据的接收、处理、管理和分发,是连接数据获取和应用的重要桥梁。地面应用系统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的空天地一体化信息保障能力,体现武器平台的高度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SkySat卫星的系统创新设计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天器工程》2015,(5):91-98
介绍了美国天空盒子成像公司的新型微小商业遥感卫星系列——"天空卫星"(SkySat)的性能、产品及系统运行情况。简述了此卫星系列的高分辨率图像和高清视频数据产品指标、应用定位及设计和研制中的新理念。描述了其天地一体化的系统运行模式,并重点分析了其独特的系统设计思想,以及数字延迟积分成像、谨慎商业现货应用、动态任务规划等技术创新。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其在遥感卫星应用模式多样化、卫星系统设计一体化、低成本小卫星星座化等方面对微小卫星研制及应用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卫星云图的分析应用水平,充分发挥DVB—S系统在天气监测、预警中的作用,3月18—22日,民航西南、西北空管局联合委托国家卫星中心在北京举办DVB—S系统应用培训班。DVB—S系统是采用广播技术和网络技术搭建的天地一体化卫星遥感数据共享平台,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多个卫星地面站接收的多颗卫星遥感资料,其中包括EOS/MODIS、FY系列、NOAA系列卫星的原始数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遥感卫星信息获取能力的快速提升,传统卫星操控模式已无法满足用户快速、准确、灵活的遥感数据获取和信息产品生产需求,亟需发展智能操控技术来降低卫星操控难度和复杂度,有效提升卫星的应用效能。文章论述了遥感卫星智能操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智能星地操控的关键技术,提出基于"智能卫星+一体化地面系统+智能操控平台"架构的天地一体化智能星地操控模式,从任务指控、任务进程监控、任务结果处理与多维度呈现、在轨维护以及在轨健康监测与处置等5个维度优化星地操控接口和操控流程,改善人机交互效果,可为遥感卫星操控模式设计和系统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述彭 《卫星应用》2004,12(3):1-3,31
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明确了天地一体化;应用卫星与卫星应用并重的建设方针,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也是贯彻五个“统筹”方针的重大措施。为此,国家发改委和国防科工委曾组织专家咨询,针对我国遥感卫星的天地一体化的信息源和数据流程中所存在的不合理管理体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希望能理顺“铁路警察,各管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11月18日,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在北京正式挂牌运行。这是继气象卫星应用中心、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之后,我国遥感卫星应用体系建设的又一举措,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体系天地一体化发展框架的形成。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的成立是中国空间技术与海洋开发和管理的首次联手。目前,占地球表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海洋已处于各类海洋卫星的监视和监测之下。拟于2002年发射的海洋一号卫星是我国首颗直接为海洋监测、研究与应用开发所研制的卫星。海洋一号的发射,将结束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目前主要承担海洋一…  相似文献   

9.
面向应急管理的天基系统需求与构建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应急管理对天基系统提出的增强现场灾情信息传递保障能力和尽快完善天空地一体化应急观测体系的需求,在分析天基系统应具备的先进感知使能、通信使能、导航定位使能及智能使能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天基应急管理支援体系构建设想。通过发射中轨观测系统、高分光学强机动星座,以及增加地面机动测控数传站,加强和完善灾害应急遥感观测能力;通过天地一体化应急管理云平台实现灾情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发。为了尽快实现天基应急管理支援体系建设,提出应发展高、中、低轨协同的天基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空天地信息一体化网络体系架构及协议作概念研究,包括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拓扑结构、网络系统组成,以及网络模型和相关协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天基综合信息网构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阐述了天基综合信息网的定义、组成和特征;介绍了美国和欧洲天基综合信息网的研究情况;提出了我国天基综合信息网的体系架构,其中包含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载人飞船等航天器和临近空间各种飞行器,以及地面系统。分析了该网络的特点和可用的网络协议结构;探讨了该网络的组网结构、网络协议、服务质量(QoS)路由、网络管理、网络安全防护、激光通信和星载处理交换等多项关键技术。依据国情,提出了我国天基综合信息网构想。此构想采用双层(地球静止轨道和低地球轨道)通信卫星星座和导航卫星星座,实现全球全时覆盖空间层航天器、临近空间层飞行器和地面层各种用户终端,通过星间链路、星地链路和地面线路组成一个空天地一体化的全球信息网络。在国外不设地球站的情况下,该网络可实现:国内测控站测控我国全球运行的卫星;国内遥感站实时接收我国全球遥感卫星发送的信息;国内关口站管理我国授权的全球用户站之间的互通信息。最后,提出了开展我国天基综合信息网的可行性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2.
星间网络拓扑是建立星间链路首要考虑的问题,以往文献中描述星间网络拓扑一般都用直观图形的表示方法,即以卫星作为节点、链路作为边画出的图形。但是这种直观图形表示法,当卫星数量增加时,图形庞大而杂乱难以辨认,同时无法满足分析问题的需要。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图论中的二分图及其对应的关联矩阵描述星间网络拓扑的方法,此方法具有图形描述简单明了、关联矩阵描述便于仿真分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小型通信卫星在未来混合型网络结构中将扮演重要角色。这种混合网络将为各种信息业务提供随时随地可访问的多媒体通道。本文旨在考察即将问世的全球信息基础结构(简称信息高速公路,NII)的基本概念。卫星通信将是未来这些混合网络结构赖以存在的核心传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未来中小规模的卫星就拥有建立明天高速信息网所必需的高性能。本文着重探讨了小卫星在建立未来信息高速公路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多卫星组合导航系统星座结构复杂、卫星数量多,在某些特定场合、特殊时间内需要快速完成星座和卫星的选取和重组.采用一种快速选星算法和自组织网络相结合的策略,并应用于多卫星导航系统建模和多星座软切换领域,既避开了系统对象建模这一难点,同时又充分利用卫星星座间的相互关联性,极大的发掘多卫星系统本身的潜力.仿真结果表明,快速选星算法和自组织组网技术可以增强整个导航系统的抗干扰性和自愈能力,以牺牲较少的定位精度来有效减少导航运算量,提高导航定位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5.
The global network of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used different form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uring its development, and some of these forms continue. Concern about continued operation of the global network led the WMO to study the issues and to adopt a long-term policy and strategy based on a shared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network. Nations need to consider how to combine their meteorological and space-related organizations in a partnership role, so they can directly contribute to a future global network of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Some examples are cited to demonstrate that increased direct participation is a valid and feasible objective.  相似文献   

16.
评述阵列天线在航天数据系统中应用的现状与前景 ,特别是在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与小卫星系统中的应用 ,指出集成化与低成本设计的重要性 ,讨论利用共形阵列天线通过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系统传输火箭数据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快速侦察未知区域的地貌信息,遥感卫星可对特定区域进行扫描以获取遥感卫星影像。当卫星经过国外未知区域时,部分卫星无法针对某特定区域进行长时间的驻留扫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模型(Condi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CGAN)进行网络训练,前期将某方法获取的区域轮廓地形信息作为CGAN网络的生成网络和鉴别网络中的条件约束信息,通过网络生成器与判别器在训练过程中互相博弈产生特定的输出集,有效地实现由单张电子轮廓图像到对应卫星遥感图像的端到端的非线性映射。本文通过原真实卫星遥感图像与生成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四种对比误差计算,平均误差、均方误差与结构相似度均高于99%,峰值信噪比高于30 dB,生成的图像与原图像之间具备高相似度,实现了在获取坐标定位轮廓信息的先验条件下,对特定区域进行遥感卫星影像内容重建技术。  相似文献   

18.
刘鹏  李成  刘超  邵坤  师帅 《遥测遥控》2022,43(1):74-81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卫星的遥控指令上行操作必须在专用测控网内进行,当卫星发生在轨异常时,相关支持人员必须赶赴测控中心现场进行集中处置,非工作时段时效性较低,不利于紧急情况下的异常快速处置.对基于APP的卫星地面遥控系统安全应用方案进行了研究和设计,旨在为我国未来卫星高效运行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手段,通过原型系统的仿真测试,验...  相似文献   

19.
低轨卫星的空间组网能够突破地形限制,实现全天候、高带宽、低时延、广覆盖的数据通信,弥补地面通信系统的不足,使通信服务全球化成为可能。但是,卫星节点的快速移动和能量受限使得空间链路面临高动态、不可靠、间歇性等问题。同时接入用户的分布不均容易导致卫星网络出现重载节点和局部拥塞的情况,这对空间组网和数据传输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静态卫星组网模式可靠性差,可伸缩性低,难以适应空间动态组网的需求。针对低轨卫星网络拓扑变化快的特点,提出链路状态感知的路由机制,在降低卫星能耗的同时减轻网络的局部拥塞,使用树莓派搭建半实物仿真平台,并在该平台上进行实验,验证了该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实施卫星激光定轨的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卫星对地观测分辨率的不断提高 ,对卫星在轨位置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星载激光后向反射镜阵列与卫星激光测距定轨方法 ,可以获得厘米级的定轨精度。文中针对我国国情 ,建议我国的导航卫星和对地观测卫星采用激光定轨技术 ,并提出了创立卫星激光定轨条件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