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方红-4卫星平台应用的新突破——中星-11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星-11卫星是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红-4卫星平台的第10颗发射星,也是目前为止我国自主研制的民、商用通信卫星中装载转发器台数最多、有效载荷功率和整星质量均最大的卫星。1概述中星-11卫星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东方红-4卫星平台,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简称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抓总研  相似文献   

2.
航天简讯     
日本三菱公司将提高卫星平台的灵活性□□在全球经济形势继续滑坡的情况下 ,日本三菱公司仍积极推行他们提高卫星平台灵活性的商业卫星制造策略。该公司航天系统部经理称 ,虽然当前中、大型地球静止通信卫星是主流 ,但对装有少量转发器的低成本小卫星也有大量的需求。公司将不再设计新的卫星平台 ,而以DS- 2 0 0 0地球静止卫星平台为基础 ,提出多种配置 ,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他说 :“我们能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卫星平台 ,本公司的卫星平台能满足用户的要求。”根据当前的市场情况 ,该公司正努力使自己研制的卫星平台更具灵活性 ,以满足用户…  相似文献   

3.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东四大容量通信广播卫星平台于2001年10月被国防科工委批准立项,2002年5月鑫诺卫星公司作为该大平台第一个用户,与研制单位签订了鑫诺二号卫星的研制合同。至此,东四大平台与鑫诺二号卫星作为开拓我国商用卫星领域,参与新一轮通信卫星市场竞争的先锋,走向了卫星研制的主战场。东四大平台及鑫诺二号卫星与前两代通信广播卫  相似文献   

4.
中国返回式卫星与空间科学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返回式卫星发展至今已有30 多年, 共发射了23 颗返回式卫星. 在多次返回式卫星任务中成功进行了大量的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 本文首先概要介绍了中国返回式卫星的发展情况、技术特点、在返回式卫星上进行的空间科学实验情况; 其次, 介绍了卫星平台对有效载荷可提供的环境条件、服务支持以及载荷设备研制与卫星技术流程之间的匹配关系和接口要求; 最后, 对卫星平台的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夏亚茜 《国际太空》2012,(11):44-46
美国轨道科学公司(OSC)成立于1982年,主要以研制可靠、创新和经济可负担型小卫星系统为主要业务。该公司的“星”(Star)系列卫星平台共发展了两代,第一代星-1卫星平台仅应用于4颗卫星,从开发N-星-c(N-Star-c)卫星开始,轨道科学公司采用了星-2卫星平台,至今已发射了22颗卫星,最新一颗卫星是于2012年10月14日发射的国际通信卫星-23(Intelsat-23),另有10颗采用星-2卫星平台的卫星在研。  相似文献   

6.
潘昕 《国际太空》2016,(12):26-28
2016年11月22日23∶24,天链-1的04星在我国长征-3C运载火箭的托举下成功升空。该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抓总研制,采用东方红-3卫星平台,是我国目前在轨运行的中继卫星系统的备份星。它的成功发射,为我国实现中继卫星系统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李云 《国际太空》2014,(3):21-23
全电推进卫星是指星箭分离后完全依靠电推进系统变轨进入工作轨道,且入轨后位置保持也采用电推进系统的卫星。2012年3月,波音公司(Boeing)在一次商业通信卫星竞标中,首次推出全球首款全电推进卫星平台—波音卫星系统-702SP(BSS-702SP)卫星平台,拉开了全电推进卫星研制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正近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2所研制出多级复合控制平台原理样机,实现了卫星平台指向精度和稳定度等指标的跨越式提升。这将极大提升我国未来科学探测和对地观测卫星研制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技术的发展,航空及宇航电子系统已经逐渐告别了长研制周期、长生产周期的模式。经过调研,美国已经开展了即插即用卫星的研制计划。2006年,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发起了“即插即用卫星”(PnPSat)计划,旨在研制一个基于即插即用模块化的快速响应卫星平台。即插即用卫星可以快速建造,通过按钮工具流根据任务需求自动生成部件清单,快速甚至自动生产。  相似文献   

10.
5月2日,中星11号卫星成功发射。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中星11号,是我国目前自行研制民商用通信卫星中,利用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研制的转发器路数最多、载荷功率最高、质量最大的通信卫星。至此,我国利用东方红四号平台已成功研制和发射了10颗,实现了整星出口零的突破,已成功签订了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巴基斯坦、玻利维亚、老挝、白俄罗斯、尼加  相似文献   

11.
实践二十号卫星在轨核心试验全部完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引言2020年6月,基于我国新一代大型公用平台——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简称"东五平台")研制的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完成全部核心试验,充分验证了东五平台性能及其搭载的多项核心技术。实践二十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亚太6C卫星顺利完成卫星通信舱与推进舱和服务舱的对接。三舱对接成功,标志着卫星研制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卫星将进入整星测试阶段。亚太6C卫星是采用东方红四号高功率卫星平台的通信卫星,配备C、Ku、  相似文献   

13.
6 中国电视直播卫星基本参数要求6.1 电视直播卫星设计思路( 1 )轨道位置。各轨道位置各自实现全国覆盖。( 2 )频率范围。各轨道位置每波束实现全频段 ( 1 1 .7GHz~ 1 2 .2 GHz)覆盖。( 3 )波束覆盖。各轨道位置采用单波束全国覆盖。某些地区有需要 ,可另设小波束。( 4)等效全向辐射功率。它应足够大 ,以保证国内相当大区域内天线口径小到0 .4 5m的个体接收电视单收站仍能收到符合质量要求的电视节目。6.2 电视直播卫星可用的卫星平台我国已研制成功了性能较好的中功率地球静止卫星平台 ,并正在研制高性能的大功率地球静止卫星平台。…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     
<正>高分四号卫星多项试验完成近日,高分四号卫星正样整星力学试验及星箭对接分离试验圆满完成,为试验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坚实基础。高分四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地球静止轨道中高分辨率光学成像遥感卫星,也是新研制的高轨遥感卫星平台的首发星。此次试验圆满完成标志着高分四号卫星距离卫星顺利出厂、成功发射的目标又近了一步。(航讯)  相似文献   

15.
全电推进卫星平台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悦 《国际太空》2014,(7):11-15
2012年美国波音公司率先推出波音卫星系统-702SP(BSS-702SP)全电推进卫星平台,它能够满足低中功率(3.8kW)范围卫星供电需要,具有很高的价格优势,在商业通信卫星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一经推出即赢得了4颗卫星订单,在业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从而拉开了全电推进卫星研制的序幕。据报道,全球首颗采用BSS-702SP卫星平台的全电推进卫星计划于2014年升空。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和法国航天合作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计划于2018年下半年由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中国发射。目前,该卫星已进入总装测试阶段。中法海洋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研制,采用CAST2000平台,设计寿命3年。在合作中,中方承担卫星平台和部分载荷研制,以及卫星发射、地面接收和应用等工作;法方承担卫星部分载荷研制和数据传输工作,同时提供两个地面接收站。卫星测控由中法共同完成,双方参与研制的工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介绍重力梯度稳定小型卫星的突出特点: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研制周期短,质量轻;其次论述重力梯度小型卫星平台可能达到的技术性能指标;最后探讨了四种三轴姿态稳定小型卫星公用平台。  相似文献   

18.
王余涛 《国际太空》2012,(11):27-31
自从首颗采用阿斯特留姆公司(Astrium)的"欧洲星"(Eurostar)卫星平台的卫星—国际移动卫星-2(Inmarsat-2)于1990年10月30日发射以来,截至2010年11月,已有45颗采用"欧洲星"系列卫星平台的卫星成功进入地球静止轨道,累计在轨服务时间超过370年。作为与欧洲"空间客车"(Spacebus)系列卫星平台齐名的"欧洲星"卫星平台,不仅孕育出了众多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著名卫星,并曾多次引领全球卫星平台技术发展的最新潮流,堪称欧洲航天产业的一张名片,"欧洲之星"的名号可谓当之无愧。如今,尽管欧洲已研制出了下一代卫星平台—"阿尔法平台"(Alphabus),其首颗星也将于2013年发射,但"欧洲星"卫星平台仍  相似文献   

19.
窦珍 《国际太空》1998,(5):22-22
大容量高功率的巨型卫星——美国和欧洲展开市场竞争通信广播卫星发展的下一步将是研制可装载100台左右转发器(C波段、Ku波段)的巨型卫星平台,每台转发器的功率为50W~100W。下个世纪的新一代通信广播卫星发射重量为4t~5t,可提供功率为50W~10...  相似文献   

20.
航天简讯     
□□W-3A卫星是由阿斯特留姆(Astrium)公司为欧洲通信卫星公司(EUTELSAT)研制的通信卫星。该卫星定位在7°E,已经开始提供运营服务。它是第1颗基于Eurostar-E3000卫星平台研制而提供商业服务的卫星。W-3A卫星在2004年3月16日由质子-M火箭发射,之后进行了6个星期的在轨测试。在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