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正20世纪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航天人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世界。多年来,中国已先后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47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发射54颗国际商业卫星;向国际客户提供17次搭载发射服务,发射23个国外小卫星/载荷。"中国航天"已成为一张闪耀世界的"国家名片"。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2月7日11时2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0次发射,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第1次到第100次发射,用了37年;而从第101次到第200次,只用了7年,中国航天走过了自主、创新、超越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尼星"1R20日凌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1年中国航天共完成3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先后为巴基斯坦、欧洲卫星通信公司、尼日利亚发射3颗通信卫星,其中巴星、尼星均为中国整星出口在轨交付项目。2011年,中国航天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收获颇丰:首次向亚洲用户  相似文献   

4.
许彤 《太空探索》2005,(1):F002
2004年11月18日.“试验卫星二号”成功发射.为2004年中国航天发射划上了圆满句号.至此.中国航天完成了全年发射8次的任务.共将10颗各型卫星送入太空.显示了中国航天综合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航天发射能力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11月21日0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老挝一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本次发射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卫星发射的圆满成功标志着老挝卫星项目全面实施,不仅实现了中国航天向东盟国家整星出口"零"的突破,更代表着中国航天率先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  相似文献   

6.
在经受了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十年风风雨雨后,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向全行业推出了一个以提高运载火箭可靠性水平为核心的“生命计划”。该计划提出,从1997年至2000年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达到95%的奋斗目标,即连续发射20次才充许其中有一次失败。  相似文献   

7.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一次重要的发射。尽管火箭是已发射过8次的老型号,卫星也是多次悬于天庭的成熟老卫星,然而它发射于中国航天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一个特殊的季节,一个特殊的地点。因此,它凝聚着中国航天人太多的自信和忧虑、太多的焦灼和期待。在风雨多变的大凉山夏日,笔者与航天人一起游历了这个跌宕起伏的感情之海……  相似文献   

8.
见证新成长     
正伴随着惊天动地的轰鸣声,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从全新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新的火箭从新的发射场首次发射,在中国航天历史上共有四次。四次发射,每一次都标志着中国航天又向前迈进一步;四大发射场,每一个都见证了中国航天的新成长。航天发射场的选址有很多讲究,主要是根据航天器的轨道要求、地面测控配置、安全保障、气象条件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例如,为提高发射地球同步轨  相似文献   

9.
<正>1 2022年世界航天活动总体特点2022年是世界航天发展历史上创造新纪录的一年。在美国、中国航天的强劲带动下,全球航天活动高位推进,全年共完成186次航天发射,其中179次发射成功,7次发射失败,合计发射航天器2505个,其中成功入轨航天器2482个,创造了运载火箭发射次数和航天器年度发射数量的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0.
武铠 《太空探索》2006,(12):4-5
10月23日清晨7时24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绵绵山峦见证了中国航天的一次标志性发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的冲天一举,将实践六号02组两颗空间环境探测卫星送入太空,同时书写了中国航天历史上颇具意义的几个数字;走过50年的中国航天迎来了新时期首次宇航发射的成功;我国长征系刊运载火箭取得了1996年10月以来的第50次连续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11.
胡群芳 《太空探索》2005,(10):F0002
8月29日16时45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我国第22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送入太空,这是中国航天在一个月内第二次成功发射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在此之前,第21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在太空运行27天后,于当日7点38分,安全着陆于四川中部某区域,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出现返回式系列卫星“同喜”现象——同一天,同一支卫星发射队,同一系列卫星实现成功发射和回收。  相似文献   

12.
幻棠 《太空探索》2021,(1):76-77
从昨日默默无闻,到今日举世瞩目,中国航天经历了十分艰苦的历程:一穷二白起步难,精通技术发展难,而被世界其他大国认可,让自己在航天界占有一席之地则更难. 1992年和1996年,中国航天都经历了一年两次发射失败的阵痛,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这期间,是长征二号丁火箭五年里的三次成功发射,使其他国家重建了对中国航天的信...  相似文献   

13.
<正>2022年,中国航天成果丰硕,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工程、高分专项、探月工程三期等国家重大工程持续产出重大成果,新一批航天重大工程陆续启动或开展论证,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2022年堪称又一个“超级航天年”。火箭发射屡创纪录2022年1月17日,长征二号丁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试验十三号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打响了中国航天发射开门红。这一年,中国航天发射持续刷新纪录,火箭综合运载能力不断提升,为各项航天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低谷 内外交困 从1996年2月15日、8月18日长征火箭两次发射失利后,国际用户对长征火箭的可靠性产生了怀疑,保险费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市场竞争能力。加上自1997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反华势力借口中国利用发射美制卫星获取了导弹技术,而停发了美制卫星运往中国发射的许可证,导致自1996年下半年到2000年的4年间,中国航天对外发射服务只签到一个发射服务合同,对外发射任务由曾经一年6次,一下子下降到零。中国航天对外发射服务活动走入了低谷。  相似文献   

15.
1990年,"亚洲一号"的成功发射,让中国航天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迄今为止,中国航天完成了30余次国际商业发射,并于2007年实现了国产卫星的首次整星出口。伴随着第六颗卫星在轨交付合同——玻利维亚卫星项目合同的签署,中国航天的商业发射之路越走越宽。第一次把轨位咨询写进了合同内容,第一次把地面应用纳入了合同内容,第一次采用了商业贷款的模式……此次整星出口业务"天地一体化"的有益尝试和贷款业务的商业化运作,大大拓展了整星出口业务的服务范围,延伸了整星出口的产业链,中国航天走向世界的步伐迈得更加豪迈、更加坚实。  相似文献   

16.
<正>2023年是世界航天发展历史上创造新纪录的一年。在美国、中国航天的带动下,全球航天活动高位高速推进,全年共完成223次航天发射,合计发射航天器2945个,创造了运载火箭发射次数和航天器年度发射数量的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7.
2005年4月12日,中国的“长征”三号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刺破夜空,将法国阿尔卡特空间公司制造的“亚太”六号通信卫星进入太空。至此,中国航天已经成功发射了28颗外国卫星,在对外商业发射服务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航天对外发射服务尽管在不同时期受到了种种干扰,但是经过中国航天人的不断努力,在国家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正近期,有关中国航天2016年任务的信息陆续公开披露。梳理这些信息,2016年中国航天的主要看点渐渐浮出水面。看点一:"十三五"开局。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十二五"期间,中国航天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密度发射,空间技术应用更加广泛,卫星研制与发射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将探索宇宙的脚步迈向深空。5年间,中国航天完成近90次发射,将近140颗国内外的航天器送入太空,较上一个  相似文献   

19.
4月18日晚23点59分,中国航天长征系列火箭——长征二号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其优美的腾空姿势把“试验卫星一号”和搭载的“纳星一号”两颗卫星送入太空,成功完成了一箭送双星的发射任务,书写了2004年中国航天发射9箭11星的火红开篇之作。  相似文献   

20.
1996年2月15日,在向全世界转播的发射实况的荧屏上,威武壮观的“长征”三号乙火箭托举着INTELSATVIIA卫星在发射台上准备出征。然而,火箭在发射22秒后,撞在发射场附近的山坡上,星箭俱毁,发射惨遭失败。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黑色星期四”。[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