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针对载人航天飞行试验飞控计划自动生成中存在的冲突问题,提出通过建立对基于专家系统的飞控计划中事件执行主体设置不同优先级的冲突消解策略,以及该冲突消解策略的形式化生成、表示、执行,最终成功解决载人航天飞控计划的冲突问题。在载人航天系统的模拟试验中,证明该方法能高效动态生成飞控计划。  相似文献   

2.
高层仿真框架(HLA)是从DIS发展而来的新一代分布式交互仿真的体系结构。文中给出了基于HLA体系结构的分布式交互仿真模拟器的总体技术方案,在系统组成、硬件结构、软件结构、基于HLA的模拟器仿真引擎、视景仿真系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将飞行仿真系统分解为飞行器动力学模型与飞控系统、仪表显示及操纵控制台、视景仿真等独立子系统,并以FlightGear和Matlab/Simulink为平台设计搭建一套分布式飞行仿真系统。采用免费开源的飞行模拟器FlightGear作为视景系统,使用Matlab/Simulink作为动力学建模与飞控设计工具,并利用Simulink中的RTW工具包将飞行器动力学模型与飞控系统编译生成实时程序以与FlightGear通信。  相似文献   

4.
李权  马英 《飞机工程》2001,(4):43-49
介绍了分布式仿真/测控系统集成技术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过程,着重分析了当前广泛彩和的分布式交互仿真(DIS)和高层体系结构(HLA)。最后,结合航空领域的需求,指出了分布式仿真/测控系统集成技术在航空业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应用示范系统。  相似文献   

5.
基于逆控制和模糊逻辑的直升机飞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华军  江驹 《飞行力学》2004,22(3):43-46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逆控制技术与基于规则的模糊控制技术相结合的直升机飞控系统设计方法,以解决当直升机数学模型不确定时飞控系统的设计问题,并设计了相应的逆控制器及模糊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飞控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较强的鲁棒性及满意的解耦效果,在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型飞机舵面结构布局的变化,传统的集中式结构飞控系统难以满足舵面协调过程中准确性的要求。为此引入多智能体的概念,将单个舵面等效为一个智能体,构建分布式电力作动系统的多智能体系统结构。采用联盟式体系结构,分别对联盟内部分体式舵面智能体的同步联动控制、不同联盟间舵面协调偏转控制进行控制策略的设计,并建立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舵面能够准确地收敛到给定的舵面协调偏转状态,并且该策略能有效抑制舵面负载干扰引起的协调偏转率波动,解决了传统集中式飞控系统多舵面协调控制准确性不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主要从集中式与分布式、基于事件触发与时间触发等方面全面分析了飞控系统架构,从可靠性、鲁棒性、实时性、确定性等多个方面对其优点和缺点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后续飞控系统架构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飞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为依据设计飞控襟翼硬件仿真系统,该系统是参照真实飞控襟翼系统的功能和接口要求,采用基于数字仿真扩展模拟电路接口的硬件仿真系统。其与真实襟翼具有相似功能、相同接口、完全可以替代真实襟翼完成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为飞控襟翼试验的圆满完成提供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针对舰空导弹协同制导仿真系统的设计问题,通过给定舰舰协同和空舰协同这两种典型协同制导作战模式的作战流程,对仿真系统的组成及组成单元的模型构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基于高层体系结构HLA(High Level Architecture)分布式仿真技术,对分布式半实物的协同制导仿真系统进行了方案设计,并且通过采用实时操作系统内核和半实物仿真代理联邦成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半实物仿真的实时性要求和半实物仿真与分布式仿真的互操作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小波分析具有局部时频分析能力,适宜于对突变信号的检测,针对飞控系统传感器故障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小波分析的飞控传感器故障诊断法。仿真结果表明,应用小波分析,可以非常精确定位传感器信号的故障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尽可能减少燃油消耗,并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和环境影响,航空发动机需要保持较高的整机效率。由于涡轮间隙严重影响涡轮效率,为消除其不利影响,分析了叶尖间隙形成和变化的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重点综述了3种不同的主动间隙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其技术特点,总结了主动间隙控制在提高整机效率、降低燃油消耗、减少排放、降低维护费用等方面的巨大收益,并对主动间隙控制技术的关键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认为国内需要认识到主动间隙控制技术的重要性并大力开展其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设计开发了MSVAS(建模与仿真VV&A(校核、验证和确认)辅助软件),提高导弹动力学仿真系统VV&A自动化程度。过程管理模块通过工程配置文件设计,提供VV&A流程的图形化设计与管理、任务安排等功能,指导VV&A工作顺利进行;评估分析模块提供方法库,为各类具体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方法支持;模型测试模块提供各种试验设计方法,目的是为充分测试评估模型的可信性设计各类测试实例;资源管理模块对导弹动力学系统VV&A所涉及到的数据、模型和文档等资源进行了合理、有效的管理。MSVAS能为导弹动力学仿真系统VV&A提供过程管理、技术等支持,提高了VV&A工作效率,并减轻工作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利用贝叶斯(Bayes)理论对建模与信真(M & S)中的复杂假调进行检验的方法,推导了检验规则及实现算法.该研究对于大型复杂信真系统的置信度评估和提高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及减少仿真工作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信传输系统计算机仿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茂忠  邹深昌 《航空学报》1990,11(5):209-214
 摘要 本文综述了基于Monte-Carlo方法的各种误码率仿真算法,概括了线性、非线性和编译码通信信道的建模问题,给出了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各种仿真方法。最后提出了通信传输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孟晓风  王行仁 《航空学报》1998,19(Z1):108-112
提出了一种表示复杂动态系统数学模型的分层结构,探讨了模型变量与参数在实时仿真程序中的引用-赋值关系,提出了一个既包含了模型的数学特征,又包含了模型实时运行所需的信息的实时仿真模型分层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实时仿真模型库及实时仿真模型自动生成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防止多址干扰造成接收机出现误捕和假锁,改善直接序列扩频测控系统抗多址干扰性能,在Gold码特性和扩频接收机性能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最大似然原理,对采用扩频体制测控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进行了分析。为契合工程应用,采用仿真遍历结合理论分析的方式,对Gold码的互相关抑制能力理论值进行了工程修正。在分析捕获阶段的抗干扰捕获门限后,还分析了载噪比估计结果在正常锁定和假锁两种状态下的差异,给出了接收机对假锁状态的判决方法和门限。根据分析和仿真的结果,给出了系统设计约束条件和优化的接收机设计流程,作为测控系统和接收机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天基测控技术是航天测控系统的发展方向,是弥补地基(陆基+海基)测控系统缺陷、缓解地基测控资源紧张的有效办法。本文提出了基于“北斗一号”系统的航天器天基测控技术仿真方法,设计并建立了相应的仿真系统。基于建立的仿真系统、按照设计的仿真方法对航天器天基测控技术进行了全面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北斗一号”系统的天基测控技术可行,性能指标可以满足中低轨道航天器实际测控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仿真的精度、可信性和长时间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李群谱配点法的卫星姿态仿真方法。对于李群上动力学系统的仿真,李群谱配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能很好地保持系统的几何结构,而且具有几何收敛性。主要结合李群算法和谱方法各自的优势,给出了几何动力学与控制系统李群谱配点法的构造方法并将该算法应用于欠驱动卫星系统的姿态控制系统仿真中。  相似文献   

19.
基于HLA的航天飞行任务联合仿真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说明了HLA的基本特点,描述了一个已经实现的航天测控仿真系统,并将其结构思想与HLA进行了对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依据HLA标准,对航天员座舱仿真、火箭和飞船仿真、测控网仿真等进行集成的航天飞行任务联合仿真系统框架,分析了各个仿真联邦成员的功能需求和信息接口,并着重介绍了针对任务要求的时间管理、数据通信等关键RTI机制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以及参照FEDEP模型和借助商业成品软件工具的系统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空学报》2016,(6):1749-1761
Air traffic flow management (ATFM) is a collaborative process between the airspace provider and the airspace users. The result of the collaboration should be an outcome that maxi-mizes the utility of the system without excessively penalizing any of the agents. This paper develops a discrete-event simulation model which consists of aggregate departure/arrival airports, flight routes, and sectors for evaluating the alternative collaborative route selection strategy. Given th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from air traffic control center (ACC) and airlines, eight performance-metrics and five alternative route selection strategies represent the past, current and proposed air traffic flow management operations that were evaluated. The Monte Carlo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Optimal Computing Budget Allocation (OCBA)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technique is employed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strategies. A case study of the upper air routes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be readily implemented to simulate different kinds of air traffic flow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predict the effect of changes on the airspace sys-tem. It also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alternative collaborative route selection strategy is an effective way in alleviating the en-route traffic conges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