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通过实验找出Y-TZP陶瓷超塑性变形的最佳温度、初始应变速率及最大的变形量,并求出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值。利用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制造出陶瓷环形件样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金属板材TC_4钛合金在860℃高温下的超塑性胀形工艺作了力学分析,得出其各项参数变化规律,给出最佳加载的压力-时间变化曲线。用微处理机控制气压变化,使整个胀形过程中应变速率恒定,板材始终处于最佳超塑性变形状态。对不同材料的板坯,只要输入该材料的应变速率敏感指数和最佳应变速率等参数,就可自动实现各种材料最佳超塑胀形,获得壁厚均匀的良好制品。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略介绍了钛合金的应变速率循环诱发超塑性,并着重讨论了它的计算机优化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未经细化处理的钛合金在应变速率循环的变形方式下具有比常规超塑性实验更显著的超塑性,而通过计算机优化可进一步挖掘材料的潜力,获得更为优良的超塑性。这一新的研究方法为探求超塑性的最佳变形模式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固定化细胞好氧降解有机废水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四种因素对固定化细胞降解有机废水速率的影响,优选出最佳因素水平,建立了生物降解动力学方程C=343.8e^-0.924τ为固定化细胞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于切削、低温氮气和低温氮气油雾3种冷却润滑条件下,通过Sialon陶瓷刀具和SiC晶须增韧Al2O3陶瓷刀具车削K424镍基高温合金的实验,研究了低温氮气及油雾对刀具磨损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开发了一个新的冷却系统以获得低温氮气.试验结果表明,切深线沟槽磨损严重限制陶瓷刀具使用寿命,与干切削相比,使用低温氮气和低温氮气油雾增加了切深线沟槽磨损速率,但降低了已加工表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1350~1550℃下,对3mol%Y2O3稳定的四方ZrO2多晶陶瓷(Y-TZP)进行了超塑性拉伸试验,最大延伸率达285%。研究了拉伸变形特性,测定了1460℃下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0.37。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表明;Y元素在晶界处偏析;超塑变形时晶粒明显长大;变形促进了四方相(t)→单斜相(m)ZrO2的马氏体转变,其相位关系为(100)m∥(100)t;,[001]m∥[001]t,αm^αt=9.3°,m-ZrO2呈板条状。X射线光电子谱(XPS)结果说明:晶界玻璃相不是陶瓷超塑性变形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7.
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去除NH3-N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升式内循环生物反应器的内循环管中,安装蜂窝状陶瓷载体构成一种新型的生物膜反应器,利用该反应器对模拟生活污水进行NH3-N去除的研究。并与相应的活性污泥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生长于蜂窝陶瓷的生物膜,其对废水的硝化性能显著地提高。在脱氮效果和速率上,生物膜法比普通的活性污泥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内循环对生物脱氮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救生-10型伞开伞动载随开伞高度增加而明显增大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充气过程中,降落伞阻力特征随充气时间变化的曲线斜率随开伞高度增加而明显增大。为了降低降落伞高空开伞动载,必须控制降落伞的张开速率,实现最佳的充气过程  相似文献   

9.
陶瓷基复合材料因其耐高温、高强度比、抗腐蚀等出色的力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中。然而,制备工艺的复杂性导致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本构模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无法合理估计给定工况下结构的力学行为。为此,本文首先探究了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材料参数对其本构模型的影响,并建立了考虑孔隙率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各向异性本构模型。随后,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混沌多项式展开的不确定性传播分析方法,定量地分析材料参数及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对陶瓷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而为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有效指导。最后,以陶瓷基复合材料圆柱壳模型为例,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在1 350 ̄1 550℃下,对3mol%Y2O3稳定的四方ZrO2多晶陶瓷(Y-ZTP)进行了超塑性拉伸试验,最大延伸率达285%。研究了拉伸变形特性,测定了1 450℃下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0.37。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表明:Y元素在晶界处偏析;超塑变形时晶粒明显长大;变形促进了四方相(t)→单斜相(m)ZrO2的马氏体转变,其相位关系为(100)m〃(100)t,「001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压电陶瓷对复合材料模型的驱动性能,掌握其规律,为自适应旋翼的研究打下基础,文中模仿直升机桨叶设计了一个典型模型试件,利用压电陶瓷在不同布片方式下对其进行驱动,使其产生弯曲和扭转变形。不同条件下的对比实验表明,压电陶瓷作为驱动器可以达到比较好的驱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压电陶瓷元件是目前在智能材料结构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驱动元件。建立驱动应力与控制信号之间的关系即传递驱动方程,对于分析压电陶瓷元件的驱动特性非常必要。本文以剪滞变形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压电陶瓷元件在驱动结构时的应力传递过程,建立了传递驱动模型;并以PZT5型压电陶瓷元件驱动玻纤/环氧层合板为例对所建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驱动模型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和所建模型对影响压电陶瓷元件驱动层合板性能的一些主要参数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喷打用红色陶瓷表面装饰墨水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一种红色陶瓷表面装饰墨水——与传统陶瓷表面装饰的新技术(连续式喷墨打印法)配套的新型墨水。它以陶瓷颜料为基本着色料,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以连续式喷墨打印墨水的质量标准为参照标准。经测试,所制墨水的电导率、表面张力、粘度等理化性能完全符合喷墨打印墨水的要求,适合用喷墨打印法陶瓷装饰工艺的需要。研究了分散剂、粘接剂、pH值、固含量等工艺因素对该墨水性能的影响。该墨水制成时为墨绿色,经煅烧,各组分反应生成颜料,显现粉红色。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研究了富铈稀土对氧化锆泡沫陶瓷机械性能及晶相组织结构的影响,探索了以MgO稳定氧化锆为基体材料,通过加入适量的富铈稀土来提高氧化锆泡沫陶瓷过滤器韧性和抗压强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四种切削性能优良的刀具材料:细晶粒硬质合金、陶瓷、立方氮化硼和聚晶金刚石,对两种典型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即氧化铝纤维增强与碳化硅颗粒和氧化铝纤维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进行了全面深入地研究。结果表明:加工混杂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时,聚晶金刚石刀具的磨损阻力最大。而加工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时,细晶粒硬质合金刀具的磨损率低、工件表面完整性好且加工成本最低。本文对刀具的磨损机理也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从刀具磨损和表面完整性观点出发,给出了加工不同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最佳刀具材料。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热处理对铸铁基多孔陶瓷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正火、淬火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该特种复合的整体强度与耐磨性,而不影响铸铁一陶瓷的界面结构及材料的透气性。  相似文献   

17.
难加工材料高速切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刀具陶瓷的发展、性能、切削特点,以及对提高切削加工技术的作用。重点分析了陶瓷刀具在切削淬火钢和镍基高温合金中有关切削力、切削温度、刀具磨损等方面的机理。研究表明陶瓷刀具可用于淬火钢和镍基合金的高速切削。  相似文献   

18.
部分稳定氧化锆(Partially stabilized zirconia,PSZ)陶瓷因其优越的性能在航空航天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表面粗糙度是评价PSZ陶瓷磨削加工水平的关键指标,为了降低磨削表面粗糙度的预测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性分析与卷积-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Convolution-bidirection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CNN-BiLSTM)的PSZ陶瓷磨削表面粗糙度声发射预测模型。通过分析磨削声发射信号特征值与磨削表面粗糙度值之间相关性,筛选出磨削声发射信号与磨削表面粗糙度之间的最相关频段和特征矩阵,作为CNN-BiLSTM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以降低磨削表面粗糙度声发射预测的误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相关性分析与CNN-BiLSTM神经网络的PSZ陶瓷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平均预测误差低于3.92%。  相似文献   

19.
网络陶瓷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三维陶瓷网络(骨架)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新构思,设计和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三维陶瓷网络(骨架)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在干摩擦状态下的滑动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基体铝合金在重载时产生严重粘着磨损,磨损层发生软化和塑性流动,而复合材料中的陶瓷颗粒暴露于磨损表面并起承载作用,从而保护基体不发生严重磨损,复合材料对磨环的磨损量大于基体合金对磨环的磨损量,但复合材料摩擦副的总摩损量比基体合金摩擦副的小。  相似文献   

20.
《今日民航》2010,(1):107-109,106
陶瓷是火的艺术。朱琰曾在《陶说》中曰:"画器调色,与画家不同,器上诸色,必出火而后定"。很多人认为,陶艺作为一种传统艺术,最佳的位置莫过于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等。但现代陶艺并非"象牙之塔",应该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