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铝型材挤压模CAD/CAM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铝型材在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等行业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挤压是成形铝型材的基本工艺方法,挤压模则是铝型格挤压中最关键的要素,提高铝型材挤压模的一次试模成功率,缩短挤压模型设计制造周期对于铝型材的生产至关重要。本文介绍自行研制开发的适用于铝型材挤压模设计,制造的CAD/CAM系统,该系统现已在广州冶金研究所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内部嵌套金属骨架/外部光敏树脂快速成型制造复合型跨声速风洞模型的方法,以AGARD-B标模为验证实例,介绍了复合型模型内部金属骨架与光敏树脂外形结构设计与加工制造方法,并完成了验证模型机翼金属骨架结构优化设计;对验证模型的强度、刚度校核与试验系统振动分析结果表明,在跨声速范围此方法基本可行.与金属模型相比,复合型模型减小了风洞模型重量,提高了模型-支撑系统固有频率,缩短了模型设计与加工周期.  相似文献   

3.
DDS(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声光锁模器电路系统是为实现激光锁模输出的驻波型声光锁模器设计的,采用单片机控制DDS技术实现了超声频率的自动生成,保证了声光锁模器的高频率稳定度与激光谐振腔长度匹配。  相似文献   

4.
对某φ1m带吊耳结构的金属壳体建立了三维参数化模型。以计算机实验设计方法为基础,构建代理模型及目标驱动优化设计,选取影响吊耳部位结构受力形态的5个几何参数作为设计变量。同时,以带吊耳结构金属壳体总质量及Mises应力为目标函数对吊耳部位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吊耳部位结构形式协调,吊耳周边区域应力分布合理,总重比初始状态减小2%;相比其余几何尺寸,加厚区外径及开孔直径对优化结果影响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多工位级进模模具结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AutoCADR12为支撑软件,利用其ASD和AME函数,用C语言开发级进模模具结构计机辅助设计的方法,提高关于零件模型和关系模型建立拉思想。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型号研制的试验数据质量需求,进一步开展CFD验证与确认工作,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建立了大展弦比运输机高低速统一标模体系。为获得可靠风洞试验数据,使用设计加工的第一个运输机标模CHN-T1(1:6.4,翼展4.667m)在FL-13风洞和DNW-LLF风洞进行了试验。同一构型下,前者试验雷诺数为1.4×106~2.5×106,后者试验雷诺数为1.4×106~3.2×106。模型在FL-13风洞中通过TG1801A内式六分量天平与大迎角支撑机构相连,在DNW-LLF风洞中则通过W616天平与尾撑机构相连。两风洞均测量了模型力和力矩。风洞试验数据差异评估包括重复性、气动特性和雷诺数影响。结果对比表明:标模在不同风洞试验中的升力线斜率相差很小;设计升力点附近(Ma=0.78,CL=0.5)阻力系数相差0.0004,试验数据一致性较好;雷诺数对标模气动特性影响符合预期。  相似文献   

7.
通过三个精密零件的成形实验,介绐了以粘塑性材料作传力介质的板料半模成形工艺的特点,研究了拉延过程中抗延力、压边力、容框内压的变化规律,工艺参数的控制对拉延所成败及产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验证翼型振动测压试验结果和有关振动数值模拟文献的计算结果,设计完成了对称翼型NA-CA0012和层流翼型NACA64-210两种半模机翼的低速风洞振动试验.通过专门研制的半模振动模型,选取5种激振方式,用直接测力法得到了模型在静态和不同激振方式下升力特性变化曲线,分别研究了振动频率、雷诺数、自然转捩和固定转捩、数据采集方式等参数对机翼气动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半模机翼振动的气动特性与二元翼型和数值计算情况有所不同,其影响因不同翼型构型、不同采集方式和翼面不同流动模式等会产生不同效果.并对产生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对语言模因“给力”和“ungelivable”的复制传播的研究分析,得出语言模因实质是一种思维模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钛合金超声检测信号中普遍存在的噪声过大、信噪比过低的现象,结合钛合金超声检测信号与材料散射噪声信号的产生特点,构造了一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小波分解的一种改进的模极大值去噪算法。该算法利用小波分解中的低频系数来确定信号位置,在高频各尺度系数的对应位置寻找相应的频率信息。以达到提取信号去除噪声的目的。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基本反映超声检测信号的特点,而且此算法对钛合金超声检测信号去噪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
复合材料构件成型模具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件成型模具根据其材料可分为金属模和复合材料模,金属模利用数控加工方式制造.复合材料模利用过渡模铺帖成型,因其特殊的结构和工艺性,其设计过程和方法有别于普通的机械零件成型模具.本文分析了复合材料构件模具结构及现有设计存在的问题,采用数字化设计的方法和流程,解决了成型曲面的可加工性检测、成型曲面的整体偏置以及模具支架的参数化设计等关键技术,开发了相应的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12.
连皮厚度是开式模锻工艺参数中的一个重要参量,它对模锻变形力和材料的消耗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应用上限单元法(UBET)对连皮厚度进行了优化设计。基于连皮厚度和飞边高度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建立了三种不同的变形流动模式和动可容速度场,根据上限原理和黄金分割法,利用TurboC语言编程求解,获得了最大锻造力的最佳上限解,并和实验相比较,两者吻合得较好,表明建立的动可容速度场是合理可行的。以最大锻造力和连皮体积的乘积作为优化准则,更好地得到了最佳连皮厚度值。  相似文献   

13.
飞机概念设计中的外形参数化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CAD造型技术的支持下.飞机外形的参数化模型可以成为飞机概念设计中总体布局、方案比较、外形设计和总体参数优化设计的重要工具。本文结合NURBS的造型功能和解析函数曲线易于控制的特点,采用外形的控制方程和实体的具体表示各自独立的方法。在ACIS几何造型平台上建立了一套飞机外形的参数化设计模型。本文研究的参数化模型可以把原来飞机外形复杂的画图过程转化为飞机外形的自动化设计过程,从而提高飞机外形设计的可设计性和可计算性。在文中还深入研究了飞机外形的参数化模型在飞机概念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了模型在飞机概念设计过程中的数据传递过程,说明本文研究的参数化模型可以进一步促进飞机概念设计中多学科优化设计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的模具参数化设计方法。装配关系和模具零件由特征描述,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则由父子关系结构来描述。通过设计参数来修改特征形状和定位,并采用专家系统驱动满足给定约束条件的特征几何形状。该方法提供了一种更加自然和方便的表示模具参数化模型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以主轴系统刚度与总功耗之比值最大比值最大为目标函数、主轴系统刚度的校验准则为主要约束条件的液体静压轴承优化设计方法,与普通设计方法相比,两种不同结构液体静压承经优化设计后,其单位总功耗的主轴系统刚度都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自行设计的2m×2m超声速风洞于2010年底建成,它是一座直流、暂冲式风洞,采用了全挠性壁喷管技术.喷管总长18m,具有马赫数1.5~4.0的十多个型面,每个型面通过24对撑杆的伸缩实施成型.该喷管的气动设计采用了具有连续曲率的Sivells设计方法,并用Maxwell方法对其进行了边界层修正.该喷管采用实验影响法进行了喷管型面的动态调试,个别型面还采用了二次修正.调试结果显示,在各设计马赫数下,试验段模型区流场指标均优于GJB先进指标,表明该喷管的气动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共轴刚性旋翼桨毂减阻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共轴刚性旋翼桨毂阻力全机占比较大的特征,开展桨毂减阻优化设计方法研究。首先分析了共轴刚性旋翼桨毂外形特点,确定减阻整流罩基本型式,建立了减阻整流罩参数化模型。分析了整流罩参数对桨毂阻力的影响,进行参数样本选取。在此基础上建立代理模型,采用优化算法求解代理模型进行参数优化设计,最终建立了适用于共轴刚性旋翼桨毂的减阻优化设计方法。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计算结果、试验结果以及优化结果对比验证,结果相差小于2%,说明了建立的共轴刚性旋翼桨毂减阻优化设计方法有效、可信。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叶片工作时的冷却效果,叶片的气膜孔设计的越来越复杂,涡轮叶片的冷却气膜孔加工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至为关键。现有的条件下对气膜孔的加工进一步研究,基于挤压磨粒流加工理论,采用挤压磨粒流加工工艺试验方法,对叶片冷却气膜孔做控制磨粒流孔径增加量从而去除重熔层的实验。当磨粒流孔径伽.3增加量为0.04时,孔径蜘.5增加量为0.02时,就可消除重熔层的结果,说明了通过磨粒流去除重熔层和微裂纹具有非常满意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开关频率的增大,寄生电感对碳化硅(SiC)器件动态开关过程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无法充分发挥其高速开关下低开关损耗的性能优势。本文采用理论定性分析与实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虑相关寄生电感,对SiC MOSFET基本开关电路建立数学模型,确立影响开关特性的主要因素,然后通过SiC器件高速电路双脉冲测试平台,对各部分寄生电感对SiC器件开关性能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揭示寄生电感对SiC MOSFET开关特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之上,根据SiC高速开关电路实际布局的限制,在布局紧凑程度或回路走线总长度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对各部分寄生电感的匹配关系进行研究,归纳出SiC器件开关过程受寄生参数影响的特性规律,从而指导SiC基高速开关电路的优化布局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