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多喷管引射器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气体动力学原理,推导了超音速多喷管引射器引射系数的计算公式。针对某型号发动机进气防砂滤清砂引射器,进行了性能特性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主次流压比降低、温度比增大,混合管与主喷管截面积比增大以及混合管长径比增大,引射系数均随着增大。在相同工况条件下,Lm/Dm<7.0时,多喷管引射系数比当量收缩单喷管的引射系数大,且Lm/Dm越小,两者相差越大。理论计算和测试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种将多孔喷管代替常规的拉瓦尔喷管作为具有较大引射系数的超音速引射器主引射喷管的设计方法,並对这类超音速引射器的噪声及引射性能与以当量流量拉瓦尔喷管作为主引射喷管的参考引射器的噪声和引射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在孔距比和轴距比一定的条件下,多孔喷管引射器具有最佳的引射性能。最佳引射性能的多孔喷管引射器与参考引射器相比,在具有中等和较短混合室长度比时,不仅噪声可显著降低且引射性能亦可得到提高。多孔喷管引射器引射系数达到最大值时,混合室长度要比参考引射器对应该引射系数时的混合室长度小得多。因此采用设计适当的多孔喷管作为具有较大引射系数的超音迷引射器的主引射喷管,效益十分显著。本文研究结果对于设计未来运输机动力装置的低噪声引射推力喷管亦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波瓣引射器一次引射掺混后,提出利用旋翼下洗气流对弯曲混合管排气进行二次强迫混合的红外抑制器结构,并对该红外抑制器进行了有关流动混合特性的实验和数值研究,获得了主流和引射气流、下洗气流相互混合过程中,混合管内部及抑制器出口处的温度场和压力场等相关信息,以及表征引射-混合系统总体性能的引射系数等参数。结果表明:引入下洗气流可以改善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经过波瓣喷管引射器泵吸周围空气掺混冷却和利用旋翼下洗气流进行二次冷却,可以有效使排气温度降低50%。  相似文献   

4.
圆排波瓣圆柱混合管的气动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建立了实验装置,对圆排波瓣喷管与8只圆柱混合管相配合,进行了冷热态实验。得出了它们引射混合的引射流量比随主次流温度比、混合管截面比、次流进口截面比的变化关系曲线。另外,还对不同温度下修正流量比的温度指数进行了研究,得出圆排波瓣圆柱混合管引射混合器的修正流量比温度指数n=0.4。  相似文献   

5.
结合气体热力学理论和等压引射器设计理论方法,提出了高温燃气热力学参数计算方法,研制了基于高温燃气引射的超声速引射器试验平台。通过引射器与燃气发生器的对接实验,研究了零引射和被引射气流引射两种状态下的工作性能以及引射气流温度变化对工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被引射气流流量360 g/s时,入口总压达到3.89 kPa,优于设计指标4 kPa;引射气流温度在低于设计值100 K范围内的变化对引射器的工作性能不会造成影响。实验验证了基于高温燃气引射的超声速引射器性能计算分析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可靠性,相关研究结果为燃气发生器参数优化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型高超声速风洞总增压比高、抽吸范围宽、多级参数匹配等要求,开展了Φ1.2 m高超声速风洞多级引射器系统设计计算与抽吸试验研究。通过对无风洞主气流时第一、二、三级引射器的单级性能调试和多级组合性能调试,获得了三级多喷管中心引射器不同工作参数组合的抽吸性能,试验段静压最低达660 Pa。据此,总结得到了多级引射器高效运行的参数匹配原则。有风洞主气流时的引射系数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多级多喷管引射器气动设计方法的可行性。设计结果可靠,可为高超声速风洞或其他地面气动试验设备的多级引射器系统设计与运行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引射器增强混合喷嘴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气动中心一套引射系统实验装置上采用两种增强混合喷嘴(后缘开缝喷嘴及花瓣状喷嘴)进行了等面积多喷嘴引射器性能实验研究.其目的是探索喷嘴增强混合措施在较高增压比引射器系统中的应用性能.实验方法为在同一引射器、相同引射参数下更换不同的引射喷嘴进行引射性能参数测试,并与常规圆锥喷嘴试验结果作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增强混合喷嘴都比常规圆锥喷嘴具有更好的引射综合性能,混合室出口截面总压分布也更均匀;后缘开六缝喷嘴的综合引射性能最好.这些结果说明在增压比较高的引射器系统中采用多喷嘴引射增混措施的基础上,喷嘴增强混合措施仍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实验结果也表明喷嘴参数与引射参数间的优化匹配对引射性能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引射系统是化学激光器排气系统的核心组件。为提高排气系统引射效率并适应小型化、经济性等要求,提出一种采用燃气发生器产生高温燃气的引射气源方案,建立了"基于航空发动机单喷嘴燃烧室结构的燃气发生器+两级超声速引射器"组合的引射系统试验平台,开展了燃气发生器独立热试车,并实现了与引射器的对接试验。结果表明:燃气发生器点火可靠,运行稳定;在高温燃气的引射作用下,引射器启动迅速,工作平稳,各项性能指标优于设计值;引射燃气温度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基本不影响引射器工作性能。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引射系统方案设计及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一种以多孔喷管代替普通的收缩喷管或收-扩喷管作为引射推力喷管系统的主喷管,以达到降低噪声目的的设计方法。冷模型实验表明,这种构型引射喷管不仅能使噪声显著降低,而且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10.
进气道低速特性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多种进气形式进气道的低速稳、动态气动特性,采用引射器引射的方式,在FL 8低速风洞开展了进气道试验技术研究,研制出了进气道试验专用引射系统、流量测量与控制装置、模型支撑连接装置及大迎角试验设备,通过机翼下、腹部和翼根三种进气形式的进气道模型风洞试验对新研制的进气道试验设备和相关试验技术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零速度和大迎角、大侧滑(α=60°,β=20°)低速来流下,利用多喷嘴引射器引射可以很好地实现各种进气道模型内流场的模拟,保证进气道工作线与发动机工作线相交。  相似文献   

11.
对双层壁扩压器与波瓣喷管组合的三股气流的引射混合进行了流场温度场的数值计算。计算域划分为各子域 ,通过求解拉普拉斯方程 ,分别生成三维贴体曲线坐标网格 ,边界网格加密且波瓣处正交 ,各子域组合成整个网格。为避免因波瓣造成的网格强烈的非正交而引起解的发散 ,本文采用了同位网格 SIMPLEC计算方法和Chen-Kim修正的 k-ε湍流模型。固体区域采用大粘性解决流固耦合 ,还结合了线性欠松弛和拟瞬态欠松弛。结果证明 :双层壁间有外界冷气流被引射进入 ,形成壁面的冷却气流 ,相对单层壁扩压器 ,双层壁扩压器的壁面温度明显降低。对于小扩压角 ( 0~ 5°) ,随着扩压角的增大 ,壁面平均温度降低 ;但当扩压角较大时 ( 5~ 1 0°) ,壁面平均温度则增加  相似文献   

12.
波瓣混合结构三维流场数值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贴体曲线坐标系上,采用有限控制体的非交错网格设置,对波瓣混合结构的三维混合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经计算得到了波瓣混合结构气流混合的不同轴向截面上的速度分布,可以看出,由于波瓣尾缘处轴向旋涡的作用,主流和次流形成高效率的对流型混合,其轴向速度分布型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气流间梯度较大的参数分布趋于均匀,这些特征与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CFD技术,对波瓣尾缘斜切的波瓣喷管混合器在不同涵道比和斜切角度下的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斜切波瓣混合器减轻其自身重量的同时综合性能略有提高.波瓣尾缘斜切使流向涡产生位置提前,并且流向涡强度在各个涵道比下均高于常规波瓣混合器,平均在25%以上;斜切波瓣混合器较常规波瓣混合器的混合效率提高了2.45%,且随斜切角度和涵道比的增加而增大,混合管出口流体温度沿径向更平坦.在本文的内涵道比和斜切角度变化范围内,总压恢复系数高达0.935以上,而斜切对总压恢复系数的影响极其微弱,在±0.1%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