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度与环境》2006,33(3):6-6
中央机械研究院是俄联邦航天局下属的一个重要研究院。实际上所有俄罗斯航天器和火箭都在中央机械研究院进行过试验研究,是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客体。此外中央机械研究院参加了所有的俄罗斯国际航天计划。  相似文献   

2.
1992年底航空航天部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应邀先后派出三批专家考察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等地俄罗斯航天科研生产单位。考察内容为“宇航结构的强度与环境”、“载人航天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和应急救生系统”和“载人飞船环境控制系统关键器件”。就宇航结构的强度与环境问题考察了俄罗斯中央机械研究所、列宁格勒机械学院和俄罗斯航空研究院,参观了试验室和展览馆,与同行专家进行了座谈,讨论了双方技术合  相似文献   

3.
小知识     
俄罗斯中央机械研究院强度研究中心简介(一)中央机械研究院是俄联邦航天局下属的一个重要研究院。实际上所有俄罗斯航天器和火箭都在中央机械研究院进行过试验研究,是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客体。此外中央机械研究院参加了所有的俄罗斯国际航天计划。中央机械研究院负责系统分  相似文献   

4.
“航天飞行器动力学环境数据库”1987年4月28日通过了航天部第一研究院组织的技术鉴定。该数据库是山七○二所高级工程师王树棠领导的课题组研制的。动力学环境数据对于进行航天器动力学环境研究、环境条件制订、改进设计和故障分析  相似文献   

5.
《强度与环境》2006,33(3):64-64
2000年后,俄罗斯中央机械研究院强度研究中心在静力试验和寿命试验方面取得的成果:2001年:俄科技企业预订的水上公园重叠铰链支柱试验;2002年:进行ДM-03“质子”运载火箭助推单元两个基准组件的静力考查试验;进行tiM—SL-18“极点-SL”运载火箭助推单元两个基准组件的静力考查试验。  相似文献   

6.
该试验设备为俄罗斯中央机械研究院研制,用十评估火箭发动机低温贮箱的防热能力。  相似文献   

7.
空间机械臂在载人航天活动中有着迫切的应用需求。航天器尺寸、质量等因素的限制使得空间机械臂具有大柔性、操作对象多以及负载变化大的特点,给机械臂的设计验证与任务验证均带来较大挑战。详细分析了空间机械臂设计验证及任务验证对多学科仿真模型的需求,完成空间机械臂多学科仿真模型建模、修正与验证工作,将修正后的仿真模型成功应用于后续中央控制器测试,在轨任务验证及数字机械臂的开发等多个方面,解决了空间机械臂任务验证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航天器与空间站数控对接机构原理及技术研究”通过技术鉴定我校朱剑英教授等承担的“航天器与空间站数控对接机构原理及技术研究”,于1996年5月16日通过了由江苏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组织的技术鉴定。课题组对航天器与空间站的数控式对接机构原理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航天器再入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使用动能定理计算再入航天器质阻比和升阻比的方法。针对着陆场系统无法获取返回舱升力控制模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使用理论机动弹道进行修正的再入航天器航迹预报算法;使用“嫦娥五号”再入段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本文算法显著提高了跳跃式返回航天器落点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0.
航天器动力学技术的发展和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航天器动力学分析设计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工程应用;然后,阐述了21世纪初期中国复杂航天器的发展对航天器动力学分析设计技术提出的新要求,重点分析了在动力学分析、仿真、优化与试验方面必须突破和解决的若干关键技术;最后,对中国航天器动力学分析设计技术的发展目标和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强度与环境》2006,33(3):16-16
俄罗斯中央机械研究院强度研究中心又分为以下几个研究室:静强度研究室;振动强度研究室;热和低温静强度室;材料强度和液体火箭发动机静强度室;工程保障室。  相似文献   

12.
高精度航天器微振动建模与评估技术最近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航天器微振动是影响高精度航天器指向精度和成像质量等关键性能的重要因素,其力学环境极其复杂,工程上主要依靠理论建模和仿真评估手段进行分析和设计。从微振动力学环境、集成建模与综合评估技术、成熟软件系统和仿真实验设备等方面入手,全面介绍了国内外微振动集成建模与综合评估技术研究发展情况,结合国外发展和国内需求对我国相关技术研究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基于国内研究基础给出相关技术研究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宇航学会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航天第八专业信息网 (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专业信息网 ) ,拟定于 2 0 0 3年四季度召开“2 0 0 3年度技术信息交流会“(地点位于南方、待定 )。会议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 70 2研究所主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会议主题航天器静、动态试验仿真技术2 征文内容2 .1航天器静、动态试验仿真技术 ;   2 .5导弹与航天器状态监控与故障分析 ;2 .2结构强度与环境工程试验技术 ;2 .6导弹与航天器环境预示、模拟和控制技术 ;2 .3结构静、动、热强度分析与研究 ;2 .7结构强度与环境…  相似文献   

14.
《强度与环境》2006,33(3):28-28
俄罗斯中央机械研究院强度研究中心的静强度研究室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如下:OSESIM软件,计算轴对称负载时由复合材料构成的三层壳体结构的应力应变状态(折线模型):CAIIPOK软件系统,以非线性数学编程方法为基础设计最优薄壁加固结构:DEMOH软件系统,计算借助有限元模拟的承重结构的最优参数;软件系统,计算热动力负载时厚度不均匀多层旋转壳体的应力应变状态和临界负载;小周期负载时金属结构寿命的分析方法和损伤的等效性准则等。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姿态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了航天器三轴动力学和四元数姿态运动学方程。在分析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二次型最优法解出航天器姿态角速度与姿态角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得到滑动平面。在此基础上,应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对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和仿真,并与PID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滑模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和稳态性能,体现了变结构控制的突出优点,对系统摄动和外加干扰具有极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火箭、导弹等航天器结构安全系数是强度设计考虑的关键参数,是设计载荷与使用载荷的比值,通常考虑材料性能散差、载荷计算偏差、结构零部件的制造工艺水平和稳定性等。目前航天器结构强度校核基本沿用传统的确定性安全系数方法,这种方法简单、可靠,但是随着航天器总体设计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商业航天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结构减重需求日趋增强,对安全系数进行精细化设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基于结构可靠性的航天器结构安全系数设计方法研究,给出了基于应力强度干涉模型的可靠性安全系数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提出了基于总体偏差概率设计的航天器飞行载荷变差系数确定方法,给出了基于试验和数值仿真的导弹强度变差系数工程设计方法,可实现航天器结构安全系数精细化设计、结构减重,对提升航天器总体性能和运载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航天器任务能力的指标提升,对卫星系统设计的深入、精细以及集约要求更高。以系统性能最优为终极目标,围绕任务能力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设计,进而引起的产品集成、验证模式的显著改变。本文对国内外航天器多学科一体化研制模式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进行介绍,分析了一体化设计的需求和内涵,并对多学科一体化协同平台的实现及探索性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莫斯科中央机械研究院是俄罗斯航天领域的最主要试验单位之一,负责导弹航天产品的综合研制试验。它在热试验领域尤其具有较强的试验能力,既可以利用风洞、高频等离子加速器、电弧装置、热试验台进行产品的热交换、热防护、耐热、热状态和气动热试验等各种热试验,也可利用专门的温度强度大厅进行热静力试验和低温-静力试验。  相似文献   

19.
三轴充液航天器建模及姿态稳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文献中采用的充液航天器模型多为二维平面模型,而实际中充液航天器在轨运行环境为三维环境的情况,对一类贮箱关于航天器中心轴对称的三维面充液航天器进行了动力学建模与姿态控制研究,使其更具有实际意义。首先,根据航天器在轨运行的环境建立了参考坐标系,采用单摆模型等效液体燃料的晃动。在此基础上采用角动量守恒定律建立了充液航天器各个部分对其质心的惯性力矩,并将其与充液航天器动能方程推导得出的拉格朗日方程相结合,得出完整的动力学方程,完成了建模工作,并分析得出该欠驱动系统零动态不稳定的结论。最后,考虑航天器刚体部分常值转动惯量存在参数不精确,同时三轴力矩发生常值干扰的情况,设计了滑模控制器,保证了充液航天器在轨道坐标系上的姿态稳定。  相似文献   

20.
冯志 《西南航空》2009,(12):16-16
11月3日.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对2009年度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优秀单位进行了表彰。中航集团“推进节能减排,打造绿色航空”被评为2009年度“中央企业优秀社会责任实践”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