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变稳定性飞机(代号为BW-1),按照试飞大纲要求,已于1989年9月21日在飞行试验研究院完成全部验证试飞科目,总共试飞43架次。其中人感系统试飞10架次,全系统闭环试飞24架次。闭环试飞内容包括模拟JJ-6原型机特性试飞;变短周期频率和阻尼试飞;变系统纯延时试飞;变人感系统频带试飞;变配平速度试飞以及变控制模态(响应反馈、俯仰速率跟随和法向加速度跟随等)试飞等。变稳控制系统接通达200多次,飞机在驾驶员评定等级2~9级范围内进行了全面试飞。整个试飞过程中,系统稳定、可靠,特别是闭环试飞基本上未出现任何故障,所有转换无一失效。  相似文献   

2.
针对采用气动补偿空速系统以改善测高系统精度的现代飞机 ,简要介绍了高度分层的要求 ;阐述了引起飞机空速系统位置误差的主要误差源并进行了分析 ;给出了通过 GPS速度法对歼击机高度分层试飞验证结果 ,并对试飞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结果表明 ,所得到的试飞数据可为飞机气动补偿空速系统设计和高度分层试飞方法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怦  吴密翠等 《飞行力学》2001,19(2):49-51,56
针对采用气动补偿空速系统以改善测高系统精度的现代飞机,简要介绍了高度分层的要求,阐述了引起飞机空速系统位置误差的主要误差源并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通过GPS速度法对残击机高度分层试飞验证结果,并对试飞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所得到的试飞数据可为飞机气动补偿空速系统设计和高度分层试飞方法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12月15日至20日,中国商飞公司牵头研制的ATG地空宽带通信系统首次在ARJ21飞机103架机上进行了测试试飞,试验取得圆满成功。首次实现了试飞遥测数据网络化实时双向传输应用测试,为智能飞行奠定坚实基础。试验完成了10000英尺到35000英尺不同高度和速度下的信号覆盖、小区切换等信号测试,以及视频会议、遥测试飞测试数据实时传输、VoLTE高清语音视频通话、无线宽带网络接入等大量应用和业务测试。  相似文献   

5.
作为民用飞机进行空地、空空通信的重要手段,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以下简称VHF)通信系统提供飞机与地面塔台、飞机与飞机之间进行双向语音和数据通信。为保证VHF通信系统能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提供高可靠、清晰的语音和完整的数据,如何全面地对民用飞机VHF通信系统的测试对型号适航取证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分析了民用飞机VHF通信系统在适航安全方面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了VHF通信系统应符合的适航要求,最后总结了VHF通信系统的导线综合测试、天线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n,以下简称VSWR)测试、系统功能测试、天线方向图测试、机上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等完整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6.
某型尾吊高平尾飞机通过安装失速保护系统改善失速特性,满足了适航条例的要求。介绍了失速保护系统的设计,从保障试飞安全的失速试飞准备工作、失速保护系统研制试飞与失速特性验证试飞三个方面研究了安装失速保护系统飞机的失速试飞方法。  相似文献   

7.
余俊雅 《飞行试验》1998,14(3):32-33
飞机空速系统位置误差测量是飞机性能试飞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各科目试飞的基础,因为没有空速系统位置误差修正量,就无法对飞机的高度和速度进行校准,确定空速系统位置误差的方法有多种,如雷达法,经纬仪法,照像法(参考的法)标准机伴飞法,拖锥法等。与其它方法相比较,GPS方法是一种既快又省的方法,特点是改装方便,数据处理速度快,工作稳定,故障率低,在特殊的使用条件下精度的可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8.
田福礼 《飞行力学》1993,11(3):50-60
提出了一套识别飞机系统动态特性的方法。对于短时激励信号,可同时采取时域法和频域法;对长时激励信号仅采取频域法。方法验证采用了变稳飞机电传系统试飞数据和专门的仿真试验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解决电传飞机系统识别和评定中的许多问题,并为更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首先对民用飞机电源系统负加速度试飞进行简要说明,提出民用飞机电源系统负加速度试飞的原因和目的。其次对电源系统负加速度试飞条件、试飞方法和试飞程序进行说明。对电源系统负加速试飞结果进行分析评估,表明电源系统设计是满足设计要求和民用航空标准要求的。最后对负加速度试飞中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为其它机型飞机进行负加速度试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某型飞机在科研试飞和批生产"升限"科目试飞中,先后出现了空中停车现象,严重地威胁着飞机的飞行安全和飞行员的生命安全.根据飞机参数记录仪采集的大量数据、飞机发动机地面工作检查和飞机发动机地面试车台架录取参数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得出初步理论性结论,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并在三架某型飞机上进行了四架次的验证试飞.飞行结果表明,飞机发动机工作稳定,说明空中停车原因清晰、结论正确,所采取的措施行之有效,同时建议在后续的"升限"科目试飞中采用此方案.  相似文献   

11.
基于CCAR-25-R4《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要求,结合FAA咨询通告AC25-7C《运输类飞机合格审定飞行试验指南》,叙述了驾驶员诱发振荡(PIO)的分类,以及运输类飞机PIO的合格审定试飞要求,分析了PIO试飞方法、试验点的选取原则、试飞评定准则、注意事项和风险规避措施等,可为民用飞机的PIO试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华勇  苗文中 《航空学报》2001,22(3):256-258
通过“往返试飞”消除风速影响从而由 GPS测得的地速求得真空速,运用近似理想气体理论,建立Ma数真值与真空速、大气总温的关系,解算出 Ma数真值,得到“GPS速度法”;或者考虑真实大气与标准大气的差异,在水平航线上引入气压高度常值偏差及航路气压修正系数,建立 GPS几何高度与气压高度的关系,结合“速度法”求得的任一 Ma数点的校准量,解算出气压高度真值,得到“GPS高度法”。通过对某型飞机的飞行试验,验证了这些方法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飞机RAT的实际带载能力不仅取决于飞机空度,而且受到飞行姿态的制约,很难用理论公式准确推算。提出了一种飞行试验方法,分析特定的试飞测试数据,可获得飞机RAT的实际带载能力。试验包括RAT平飞带载和RAT侧滑带载两部分试飞。通过RAT平飞带载试验,得到不同重量下的RAT空速与飞机空速的关系曲线;通过RAT侧滑带载试验,可得到不同侧滑角飞行下RAT空速与飞机空速的关系曲线。结合试验结果,可以确定飞机在任意重量和飞行姿态下的RAT空速,进而获知RAT实际带载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直升机动力舱气动特性仿真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浩燕 《直升机技术》2012,(4):28-32,37
在全机建模的基础上仿真计算了直升机动力舱灭火系统典型平飞、悬停和爬升飞行状态的动力舱流量。计算结果可作为灭火系统验证试验的输入条件。动力舱优化设计可以通过改变通风口的位置和大小,然后用本全机建模的方法仿真计算评估舱内流量,通过反复迭代找到适合设计要求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分析所需通信性能对飞机定位误差的影响,使得各个飞行阶段所需的业务通信系统中有明确的通信性能要求。据此可以有效地减轻管制员工作负荷。选取时间作为衡量误差的参数,研究在通信过程中各系统性能参数对飞机定位误差影响。最后通过对所需通信技术性能的分析,得到所需通信性能概念下的另一重要因素一人员绩效的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6.
滑窗式谱减法在航空降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航空噪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机务人员和地勤人员的通信及健康,降低噪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谱减法,根据采集的真实航空噪声数据,将传统谱减法和改进的谱减法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形式的谱减法可以有效降低航空噪声,提高语音的可懂度和信噪比。  相似文献   

17.
由于平视显示器(HUD)、视景增强系统(EVS)以及合成视景系统(SVS)优秀的情景显示能力,HUD与EVS、SVS结合使用将显著提高飞行机组情景识别以及态势感知能力。同时,HUD与自动着陆系统结合使用可降低着陆和起飞时的最低天气标准。随着机组情景识别能力的提高,必须提出高效的试飞方法来验证情景识别系统的适航符合性,在分析EVS、SVS与HUD结合使用的基础上,提出综合的优化的民用飞机机组情景识别系统试飞方法以及基于任务的符合性判据。  相似文献   

18.
高谦  刘马宝  岳开宪 《航空学报》2009,30(7):1203-1207
通过对飞机座舱环境下语音信号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根据噪声分类逐类进行语音增强,然后依一定次序级联各类算法的语音增强方法,并讨论了级联次序对增强效果的影响。在分别实现脉冲噪声、周期噪声和宽带噪声消除算法的基础上,依据此方法开发了基于MATLAB计算环境的交互式语音增强系统,并利用该平台进行多种算法的级联实验,取得了良好的语音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漂浮体在海上的漂浮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重心与浮心的相对位置对其漂浮稳定性的影响,并根据该漂浮体的实际参数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其可以稳定漂浮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舰艇空气尾流环境是影响舰载航空装备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借助CFD技术研究了舰艇空气尾流场内气流的运动规律、甲板上方涡流结构。应用激光片光显示系统对舰艇缩比模型的流态进行了风洞实验,并用流场实测数据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校验。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舰艇外形优化设计和舰载航空装备的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