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16,(2):106-112
载人航天未来的发展面临着能力和效益的挑战,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技术是降低载人航天任务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对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概念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系统级可重复使用和部件级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的含义。研究了全生命任务周期中载人飞船成本与可重复使用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在经济性上较一次性使用载人飞船有明显优势,且可重复使用次数达到10次以上时,能够使成本趋近于最低。对国外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发展现状和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对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所须攻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以上研究内容可为我国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知识资料窗     
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就是能保障航天员在外层空间生活和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返回地面的航天器,又称宇宙飞船。它是运行时间有限,仅能一次使用的返回型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一般包括卫星式载人飞船和登月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可以独立进行航天活动,也可作为往返于地面和航天...  相似文献   

3.
航天员地面模拟训练是保障载人宇宙飞行安全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与以往的航天器环境模拟试验不同,在进行载人飞船环模试验时,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考虑航天员地面模拟训练的要求。本文简要介绍了在紧急情况下航天员的作用和地面模拟训练的任务及设施。  相似文献   

4.
载人航天器在轨飞行过程中出现故障、不能按照正常飞行方案继续飞行时,需要快速决策采用预先设计的应急飞行方案,以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并尽可能完成既定飞行任务。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应急飞行模式识别矩阵的应急飞行方案库构建方法,即以系统级故障模式为线索,建立应急飞行模式识别矩阵,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覆盖载人航天器全部系统功能和整个飞行阶段,对识别出的应急飞行模式设计相应的应急飞行方案,形成应急飞行方案库。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应急飞行方案设计,其研究思路和成果也可推广应用于其他航天器的应急飞行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5.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航天员应急撤离流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航天器工程》2017,(5):23-27
驻留载人航天器组合体的航天员执行任务时,如果发生影响驻留安全的故障,应能保证航天员安全、及时撤离。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常规飞行和飞控模式的应急撤离流程。通过对航天员应急撤离的故障模式及技术条件进行研究,面向安全状态,将应急撤离流程量化为7个撤离项目。以发生载人环境异常故障为例,对撤离流程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应急撤离流程,可以保证故障时地面飞行控制中心及时决策,实现航天员的安全撤离,能提高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知识资料窗     
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就是能保障航天员在外层空间生活和工作以执行航天任务并返回地面的航天器,又称宇宙飞船。它是运行时间有限,仅能一次使用的返回型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一般包括卫星式载人飞船和登月载人飞船。载人飞船  相似文献   

7.
联盟—27号载人飞船 飞行日期 1978年1月10~16日 航天员 得扎尼别科夫(指令长),马卡洛夫(随船工程师) 飞行任务 是一次短期的拜访性飞行。联盟—27号与礼炮—6号航天站/联盟—26号飞船三艘航天器对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庞大的“香肠式”轨道复合体。两批共4名航天员在一起进行了5天的科技和医学—生物学研究。飞行结束后航天员乘联盟—26号载人飞船返地。 联盟—28号载人飞船 飞行日期 1978年3月2~10日 航天员 古巴列夫(指令长),列麦克(前捷克斯洛伐克研究人员) 飞行任务 第一次外国航天员参加前苏联载人航天。飞船与礼炮—6号航天站对接飞行。两国航天员完成了苏、捷学者设计的研究项目,包括:从混合剂中获取特种金属;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的亮度变化;人皮肤里的氧状态;失重对海藻生长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8.
应急救生分系统是载人飞船最具载人特点的分系统之一,该分系统的任务是在载人航天飞行的全过程中,一旦出现危及航天员安全的致命性故障或危险时,采取救生措施,以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本文介绍了应急救生分系统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技术方案,以及飞行试验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9.
沈作军 《中国航天》1997,(11):21-24
载人航天故障统计分析及其安全性要求体系研究沈作军一、前言安全性是载人航天活动中一个关键而敏感的问题。国外载人航天活动的经验表明,为保证航天员安全,首先要研究制定和完善安全性要求,而安全性要求一经明确,便成为系统安全性设计的目标和进行安全性验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6月26日8时07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乘着醒目的降落伞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安全着陆,3名航天员健康出舱,标志着"神舟"载人飞船首次交会对接应用飞行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神舟十号"飞船在轨飞行15天,其间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完成了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飞行,是对"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技术的"拾遗补缺"。至此,中国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第一阶段完美收工,中国航天从此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研制阶段。  相似文献   

11.
杭柯佳 《中国航天》2005,(11):23-34
2005年10月12日9时,举世瞩目的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升空,把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船在太空飞行5天后,于10月17日4时33分安全返回地面。神舟六号飞船以实现多人多天飞行为目标,搭载了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的试验设备和科学试验设备,全面验证和考核了飞船的生命保障功能以及结构与机构系统和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等。它首次实现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任务的揭幕之战。  相似文献   

12.
载人飞船是一种能保障少量航天员在太空轨道上生活和工作、且能使航天员座舱以弹道式或弹道-升力式再入路径安全返回地面的航天器。它在太空轨道上独立飞行的时间不长(一般几天到十几天),内部容积较小(几立方米),乘员不多(一般1~3名),只能一次性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载人飞船尚处于概念研究阶段)。按运动范围,载人飞船分为卫星式载人飞船和登月飞船,今后还可能出现登火星的载人飞船。在迄今已出现过的载人飞船中,除一种型号曾用于载人登月外,其它型号的飞船都是往返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的卫星式载人飞船。载人飞船是出现最早…  相似文献   

13.
联盟—12号载人飞船 飞行日期 1973年9月27~29日 航天员 拉扎列夫(指令长),马卡洛夫(随船工程师) 飞行任务 检验改进后的飞船系统。在飞船机动飞行、定向和稳定运动时,演练了各种飞行状态下的操作过程。此外,还对大自然生成物作了光谱摄影;记录了航天员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4.
周建平 《航天员》2012,(4):42-43
2012年6月29日,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神舟力号飞船3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刘洋在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安全返回主着陆场。手控交会对接的实现,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2011年11月,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次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5.
胡杨 《航天》2014,(1):1-1
在嫦娥三号落月成功的喜悦与长征四号乙发射失利的遗憾中,中国航天告别2013年,迎来2014年。 回首2013,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载人航天工程再次奏凯。2013年6月11日,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乘神舟十号飞船升空,执行我国第二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其间,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组合体联合飞行12天,完成三次交会、两次对接、一次绕飞,王亚平进行了太空授课,在轨飞行15天后,三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这是神舟载人飞船首次执行应用任务,是神舟飞船从研制飞行试验型过渡到实用型的飞跃,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相似文献   

16.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实现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使中国航天向着载人空间站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作为载人航天工程的参与者,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北京11所研制的泵阀系列产品在神舟飞船热控和环控生保系统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载人飞船提供了良好的温度环境,为中国航天员营造了一个温暖如春的天上居住环境。为航天员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最关键的就是航天员的安危和整个飞行过程的成败,这要靠热控分系统和环控生保系统来提供。  相似文献   

17.
针对空间站建造期间在轨维修、航天员出舱等关键功能和任务技术难度大、空间环境复杂,常规电连接器在轨操作性、安全性及环境适应性不能满足系统功能需求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覆盖全系统研制阶段的航天员操作的电连接器设计与验证方法,以为复杂航天器关键功能器件的系统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经空间站在轨验证,结果表明:运用该设计技术及验证方法的电连接器能够高效、可靠、安全地支持航天员开展在轨维修活动,可为载人航天器系统维修性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自备动力逃逸技术是载人飞船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能提升载人飞船发射段的安全性。文章对自备动力逃逸载人飞船上升段的气动特性开展研究,利用气动数值模拟方法对上升段逃逸全过程进行仿真,完成自逃逸上升段静态气动特性分析、两舱分离气动特性研究和上升段气动加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返回舱与推进舱能否安全分离受分离时刻的气动干扰影响较大,配置稳定翼在低空情况下可显著改善载人飞船的静稳定性。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逃逸系统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飞船安全返回,世人瞩目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成功。这次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精彩表现可圈可点,堪称完美。那么,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这黄金三人组合是如何从航天员大队优中选优、以毫厘之胜而执行神七飞天任务的?我们有幸约请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杨利伟、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一起为我们解读神七飞行乘组的选拔过程。  相似文献   

20.
"神舟"号载人飞船电源分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载人航天的特点和飞船电源系统的任务,研制了"神舟"号载人飞船的电源分系统,并介绍了该分系统及其技术的特点,以及采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技术措施。数次飞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源分系统性完全满足载人航天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