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载人航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载人航天初期,出舱活动主要是试验性的,试验人能否在宇宙真空中生存和工作,以及为保证出舱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提供哪些装备和条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舱活动逐渐由试验性变为应用性,主要进行空间维修、卫星布设、空间研究和试验。目前,出舱活动主要用于组装国际空间站(ISS)。从1998年11月到2006年年底,国际空间站的组装工作预计需要进行160次出舱活动,航天员在舱外停留时间共约960h,平均每年为125h。在2006年国际空间站投入使用后,对其进行经常性的保养和维修,平均每年还…  相似文献   

2.
正2021年7月4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顺利出舱,雄伟有力的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首次托举航天员刘伯明到指定位置,圆满完成出舱操作,抬升天和核心舱舱外全景相机的位置,并验证了机械臂的大范围转移能力,在刚刚迎来建党百年华诞之际,完成了我国空间站工程建造任务的又一壮举。此次出舱活动,圆满完成了舱外活动相关设备组装、全景相机抬升等任务,首次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及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为空间站后续出舱活动的顺利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员的出舱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如载人登月探测、"国际空间站"维护以及未来的载人火星探测等,宇宙空间的深冷背景及环境的复杂多变性,给航天员的出舱活动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为保证航天员顺利开展空间工作,必须针对空间热环境进行相应的热设计。同时,由于航天员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需要排散,因此需要做好舱外航天服的热控系统设计,以保证航天员在合适的温湿度下完成出舱任务。  相似文献   

4.
“国际空间站”的总体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晓帆 《国际太空》2012,(3):18-21
1“国际空间站”概况 “国际空间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载人航天合作计划,集中了世界主要航天大国各种先进设备和技术力量,其复杂性和技术先进性是以往任何载人航天器无法比拟的.目前“国际空间站”美国舱段基本组装完成,俄罗斯舱段将于2013年完成建设,已实现6人驻站目标,体积是和平号空间站的3~4倍,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围绕“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到2012年1月底,美、俄共完成了67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累计完成了135次出舱活动.  相似文献   

5.
正空间站航天员出舱活动医学保障工作,是载人航天长期飞行医学保障的重点,也是空间站运营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以"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为背景,介绍了"国际空间站"航天员舱外活动的概况、舱外活动的工作组织原则与医学保障系统,阐述了舱外活动的减压安全保障措施、舱外活动期间航天员作息制度的特点,最后分析了"国际空间站"航天员舱外活动的主要结果。随着航天员舱外活动个体装备技术的完善及其功能可靠性的提高,舱外工作逐渐由短时行为变为航天员有  相似文献   

6.
基本概念 1.什么是太空行走? 太空行走就是出舱活动.太空行走是一种通俗的叫法,科学术语应该是"出舱活动",其定义是:航天员穿着出舱活动航天服,离开飞船、航天飞机或空间站,进入宇宙空间(包括在月面上或是在火星上),完成指派的各种任务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2月27日凌晨,国际空间站上的俄罗斯航天员亚历山大·卡列里和美国航天员迈克尔·福勒同时离开空间站进行太空行走。这是航天员首次在无人留守国际空间站的情况下出舱,危险系数很大,因此格外引人注目。为此我们就此次太空行走读者感兴趣的一些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问: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8.
正这位女航天员将身体置于待组装的舷窗观察设备内,探出身体上半身留影,该设备将组装到国际空间站"命运"号实验舱朝向地面窗口航天员悠闲地将身体贴近国际空间站"和谐"号节点舱舱门处停靠的日本H-2运输航天器舱门上,轻松地享受休闲时光这位航天员正在使用通信系统与地面的家人通话,可以看出,此时航天员的心情格外兴奋航天员在国际空间站"和谐"号节点舱专注地下国际象棋休闲,这是在自己同自己比赛  相似文献   

9.
为了完成航天员的出舱活动任务,必须建设可以验证航天员出舱活动适应性的地面试验设备。文章描述了航天员出舱活动地面试验设备的系统构成、性能指标以及实现方法,给出了航天员出舱活动试验过程的实际过程曲线。试验结果表明:该地面试验设备可以满足航天员出舱活动试验任务的要求,拓宽了空间环境地面试验的领域范围,提升了空间环境地面模拟的能力,并为后续有人参与的空间环境地面试验提供了能力保证。  相似文献   

10.
人类一直渴望像小鸟一样飞行,像动画片中的阿童木一样自由自在地在茫茫宇宙中穿行。如今,这个梦想已经实现,现代航天技术使人类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目前,许多航天任务需要航天员出舱活动,例如,进行太空“摘星”,把“生病”的卫星回收到航天飞机中修理,组装日益庞大的空间站,紧急救援,使遇险战友转危为安…… 为此,航天专家们一直在研究航天员的山舱技术,现在,已有3  相似文献   

11.
郭星 《国际太空》2006,(12):21-22
1 "阿波罗"航天员的经验 □□组织和设计出舱活动时要注意航天员、地面控制人员、设备和装备之间的整合.出舱活动设备和装备的设计应适合于任务的完成,不能让任务来适应设备和装备.  相似文献   

12.
大型空间站航天员出舱条件及相对运动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航天器近距离相对运动动力学方程,在计及空间站尺寸的条件下,研究了大型空间站航天员出舱条件及相对运动轨迹。研究表明, 当航天员在空间站的上、下表面或前表面下方、后表面上方时, 如果没有约束, 将发生自由漂移,其相对运动的轨道平面内模态为中心漂移的椭圆; 如果航天员在相应的位置上有动力 (主动) 出舱, 其相对运动的轨道平面内模态可以为直线、定常椭圆和中心漂移的椭圆, 这与把空间站简化为质点时的结果有本质差别, 因此不能再将空间站视为质点。通过改变航天员的离舱点和离舱速度, 可以改变出舱相对运动轨迹,以满足一定的舱外活动要求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     
正俄航天员出舱查飞船漏洞原因2018年12月11日,国际空间站上的俄罗斯航天员普罗科普耶夫和科诺年科出舱开展了一次长达7小时45分钟的太空行走,对站上联盟号MS-09飞船船体上一个孔洞的成因进行调查取证。他们对飞船外壳相关部段进行了拍照和取样。所获样品和图像将为调查漏洞成因提供更多信息。这是科诺年科的第四次和普罗科普耶夫的第二次舱外活动。联盟号MS-09飞船是2018年  相似文献   

14.
安权 《国际太空》2008,(3):17-22
□□出舱活动的安全是航天员、计划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关心的大问题。所有人员在航天员出舱活动之前都要设法消除各种隐患和危险因素,以保证航天员安全和顺利地完成出舱活动任务。1出舱活动中的危险因素分析要消除危险因素,首先要识别危险因素。下述是对出舱活动中各种  相似文献   

15.
1 航天员出舱活动训练简介 1.1 出舱活动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航天员的出舱活动训练有基础训练和专门训练两种.基础训练是让航天员学会在太空失重环境中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和运动,当然也要包括如何穿脱舱外航天服;专门训练是学习如何完成出舱活动任务.  相似文献   

16.
2 国际空间站的组装与应用□□以美国为主的国际空间站计划 ,既是2 0世纪最后 1个重大的载人航天工程 ,也是 2 1世纪第 1个最重要的载人航天项目。国际空间站是继苏联的礼炮号系列与和平号空间站之后 1个更大型的空间站 ,其规模和复杂程度超出了以往任何 1个空间站。2 .1 国际空间站的组装国际空间站组装完成后的总质量为470 t,加压舱的总容积为 90 8m3,相当于 2架波音 - 747客机的机舱容积之和 ,能容纳7名航天员在站内生活和工作。空间站位于高度为 42 6 km、倾角为 5 1.6°的圆形轨道 ,但组装是在 35 5 km高的轨道上进行。国际空间站有 …  相似文献   

17.
<正>二○○九年这一年,航天员为国际空间站组装了最后一组太阳电池阵组件,完成了日本"希望"号实验舱外部试验平台和俄罗斯"探索"号实验舱的组装,并更换了一些设备。2009年3月15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8.
1 "阿波罗"出舱活动的计划管理 □□关于出舱活动中航天员的人数,在一般情况下2名航天员一起出舱最为理想,但是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出舱时间很短,而且又在载人航天器附近活动,也可以1人出舱;如果出舱活动任务很复杂,又需要搬运大型结构件,也可以3人或4人一起进行出舱活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神舟飞船系列任务和空间站建设任务的稳步进行,中国航天员将面临频繁的在轨出舱作业任务,航天员出舱活动范围将逐渐增大,作业位置也将频繁变换,传统安全绳已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恒力矩弹簧驱动的航天员出舱可伸缩安全系绳设计方案,并优化设计方法。对可伸缩安全系绳的核心部分——驱动单元进行设计,研制航天员出舱可伸缩安全系绳样机,并完成功能性能、环境适应性和驱动单元寿命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可顺利完成钢丝绳收放,且实测收绳力、放绳力与理论值基本吻合。方案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可耐大量级振动和高低温环境等优点,其驱动单元满足10 000次的长寿命使用要求,可用于后续工程产品中。   相似文献   

20.
航天员出舱活动中的故障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航天员在完成出舱活动任务中曾发生过大量的故障和问题,这方面的资料可能比正面的东西更有参考价值和意义。对于出舱活动系统的设计人员来说,研究这些资料,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可以避免重犯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