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OFDM系统定时偏差补偿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消除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符号定时偏差对信道估计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补偿算法.理论分析表明相移可以被看作是信道统计特性的变化,并且在使用线性插值的信道估计方法时估计误差会扩大.该算法利用符号定时偏差会引起子载波相位旋转的特点,对信道估计进行补偿.仿真结果表明,在多径信道下,在信噪比为20 dB定时位置位于循环前缀中点时,使用该算法后信道估计均方误差是通常线性插值算法的25%,因此新算法缩小了信道估计均方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接收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通道失配和天线互耦对GPS抗干扰天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道失配和天线互耦对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自适应抗干扰天线性能的影响,是细化GPS系统指标的基础,常被用来确定其技术实现方案.根据GPS的信号特点,利用加权矢量和干扰空间之间的正交性,分析了高频通道幅相偏差和幅相扰动、I/Q(In-phase/Quadrature)通道的幅位偏差以及天线互耦对ICR(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Ratio)和SINR(Signal Interference Noise Ratio)的影响.从理论上证明了ICR主要取决于高频通道的幅相扰动和I/Q通道的幅相偏差,而与高频通道的幅相偏差和天线互耦无关,修正偏差不一定能够提高SINR,修正互耦得到的SINR的改善仅正比于天线阵S矩阵(scattering matxix)的最大奇异值.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训练序列的时域OFDM载波同步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研究单次频偏累积相偏估计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2次独立的频偏累积相偏估计带来的频偏捕获范围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训练序列的载波同步算法.这种算法利用时域2次独立的不同分辨力的相偏估计,解决了单次估计可能存在的相位模糊问题,从而实现了大频偏载波同步.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这种算法的性能,并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由于完全在时域进行估计,和其他大频偏载波同步算法相比,这种算法计算量小,且实现简单.  相似文献   

4.
在考虑阵元间耦合和激励误差的情况下,讨论DS/CDMA(Direct Sequence/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系统中,智能天线的波束形成结果,并与理想情况进行比较.通过仿真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对于阵元间距为半波长的线阵,即使存在阵元间耦合和激励误差,智能天线产生的主瓣也可以对准目标,但其对其它多址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有所下降,其中互耦的影响较大,表明要充分保持DS/CDMA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需要计及互耦效应.   相似文献   

5.
OFDM系统的自适应低秩信道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降低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系统中最小均方误差MMSE(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信道估计算法的复杂度,并且改善由于信道的统计特性与先验知识不匹配而导致的MMSE估计性能恶化,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低秩信道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信道的时间平均相关取代统计相关,结合了基于特征值分解的低秩建模,从而近似地实现MMSE估计.借助于子空间跟踪,该算法可以自适应地估计信道相关矩阵的主特征空间及噪声方差,以迭代的方式逼近最优的MMSE估计,而且复杂度较低.进一步分析指出基于信道延时子空间跟踪的估计算法是该算法的一种特例,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这种新算法在低信噪比时可以显著改善信道估计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非线性失真和多径效应混合的复杂信道条件,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信道补偿与信号检测的方法。首先接收端信号利用最小二乘(LS)算法和迫零(ZF)算法做预处理,然后再输入到一层全链接层的神经网络进行进一步的信道补偿与信号检测,并恢复数据流。仿真结果表明,在没有进行输入信号功率回退(IBO)时,所提方法的误比特率(BER)性能比LS算法提升2个数量级,比线性最小均方误差(LMMSE)、最小均方误差(MMSE)提升一个数量级;在进行IBO后,所提方法能避免LS信道估计下至少4 dB的功率损失,能避免LMMSE、MMSE信道估计下至少2 dB的功率损失。所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机器学习结合通信的先验知识的这种新的网络结构更能提升系统数据传输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通信系统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新颖训练序列的同步算法.该训练序列只使用了一个OFDM符号,并且具有中心对称和前后部分一致的双重结构.在进行完粗定时同步和小数倍频率同步后,使用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运算来进行精...  相似文献   

8.
一种适用于CMMB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导频符号处信道冲击响应估计以最小二乘(LS)准则的前提下,通过对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中各种信道插值算法的分析及其在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系统中的性能仿真,提出了一种适用于CMMB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在频率域中采用低阶维纳插值滤波方法完成,时间域采用线性插值完成。该方案不仅能降低系统的实现复杂度,而且能在恶劣的环境下获得良好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类不确定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局部化鲁棒自适应控制方法.提出的方法采用了指令滤波反推进行虚拟控制律的迭代设计.使用局部化逼近器对未知函数进行在线逼近.引入谱半径,避免了控制系数矩阵的估计必须非奇异的假设.对于固有逼近误差和外部扰动,采用自适应边界控制进行补偿.在自适应律中引入局部化σ修改,保证了边界参数估计的有界性,同时克服了全局遗忘特性.稳定性分析证明了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保证闭环系统的所有信号有界.仿真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使用复小波包的MIMO-OFDM无线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在频率选择性信道中提供高速数据业务, 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入多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MIMO-OFDM(Multi-Input Multi-Output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该系统使用复小波包变换CWPT(Complex Wavelet Packet Transform)来实现OFDM,而不是使用传统的快速傅立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由于复小波包函数具有很好的特性,通过对有2个用户的MIMO-OFDM系统进行仿真的结果表明,基于CWPT的MIMO-OFDM系统性能要比使用传统的FFT的MIMO-OFDM 系统好,但是复杂度略高.   相似文献   

11.
在通信卫星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面对大范围覆盖、高增益需求,主要有相控阵天线和固定多波束天线两种方案可供选择。相控阵天线可以实现大范围内的高增益跳变覆盖,性能相对灵活,但技术实现难度较大;固定多波束天线可以实现大范围内的高增益常态覆盖,技术实现相对容易,但性能不够灵活。如何选择和使用这两种天线,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是通信卫星总体设计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个将电离层水平电场与风场耦合的模拟方案,研究了电流函数和风场在耦合前后的变化与差异. 研究发现,水平电场与风场相互反馈后,风场的变化比电流函数小. 经向风在白天有较明显的差异,夜晚的差异比白天小,主要出现在中高纬地区,并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300km左右达到最大值,其后几乎保持不变. 纬向风有与经向风相似的变化,但纬向风耦合前后的差异比经向风小. 电流函数在耦合后有较大改变,两个涡旋强度都有较强增加,并且北半球的增强大于南半球,而夜晚差异较小. 结果表明,在研究的高度范围内,风场对电场的控制作用大于电场对风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中的能量收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太阳风向磁层电离层(Magnetosphere and Ionosphere, MI)系统输入能量, 而输入的能量随后在MI系统中消耗. 本文从能量守恒原理出发, 讨论太阳风-磁层-电离层 (SMI)耦合过程中的能流路径和能量收支的定量关系. 主要讨论9个问题: (1) 太阳风向MI系统的能量输入, (2) MI系统对能量输入的响应, (3) 环电流的能量消耗, (4) 极区电离层焦耳加热的能量消耗, (5) 极光粒子沉降的能量消耗, (6) 磁尾能量的消耗、储存以及返回下游太阳风, (7)平静期间的能量积累与释放, (8)能量在不同能汇中的分配, (9)评价能量函数的准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激波管在压力传感器动态性能校准和实验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最新研制的激波管法低压动态压力校准装置的介绍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阐述了激波管在压力传感器动态性能校准和实验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一系列简化模型和有关的观测资料,Lingenfelter和Ramaty算得1937—1967年三个太阳活动周期内全球14C产率的平均值为2.2±0.414C/cm2·s,以及1956—1961年太阳耀斑引起的年平均14C产率,其中1956.2.23太阳耀斑引起的当年14C平均产率高达2.3314C/cm2·s,使大气中14C浓度增加近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