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推出三叉戟导弹新型弹头英国的三叉戟战略核导弹几乎肯定将采用两个当量极为不同的弹头,这是因为其作用已扩大到满足准战略的要求。尽管很可能将部署两种不同当量的弹头,可是英国国防部声称为满足扩大了的要求而对三叉戟弹头所做的设计改进不会增加成本。这种三叉戟...  相似文献   

2.
“三叉戟”导弹是目前美国海军正在研制的潜艇发射的战略弹道导弹。它有两个型号:“三叉戟—1”(C—4)和“三叉戟—2”(D—5)导弹。“三叉戟—1”导弹预计1979年服役,射程为8500公里。(当正常负荷时射程为6400公里,减轻负荷时射程为9700公里,正常负荷时是由8~10个多弹头组成)。“三叉戟—2”(D—5)导  相似文献   

3.
美海军为了承担更多的“先发制人”攻击任务 ,将改造四艘最陈旧的 ,并计划于 2 0 0 3年退役的“俄亥俄”级“三叉戟”弹道导弹潜艇 ,使每艘潜艇携带并能发射 1 66枚“战斧”巡航导弹 ,取代原每艘潜艇装备的 2 4枚潜射核弹道导弹。改造后的核动力潜艇将用于快速和隐蔽攻击敌纵深防空火力等致命目标。海军其余的 1 4艘“三叉戟”弹道导弹潜艇仍担负核打击威慑职能。改造后的这四艘“俄亥俄”级潜艇将装备战术“战斧”巡航导弹武器控制系统 (TTWCS)和复合式球型导弹装运箱 (MAC)。TTWCS现已装备在“伯克”级驱逐舰和“提康德罗加”级巡洋…  相似文献   

4.
“潘兴2”导弹是北约准备在美苏日内瓦中程战略武器谈判破裂后在欧洲部署的一种武器。“潘兴2”配备有一个极其先进的制导系统,这种制导系统能确保导弹具有极高的命中精度,并能使用一种小当量核弹头.这种武器可用于摧毁设防或不设防的导弹基地、机场、海军基地、  相似文献   

5.
一、美国正在加紧研制穿地核弹头据美国《空军》杂志1978年6月透露,美国正在加紧研制穿地核弹头。文章指出:“由于苏联的指挥控制中心、许多导弹发射场及潜艇港口正在加固,大部分军事设施和民用建筑构于地下,致使美国的武器不能有效地加以摧毀。”;“美国必须增大当量和提高精度,或发展其  相似文献   

6.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研究中心国家安全计划第一副主任罗宾逊警告国会说,如果美苏推行全面禁止核试验,就将危及三叉戟Ⅲ潜射型弹道导弹和侏儒洲际导弹的核弹头及战略防御新方案(SDI)所需核装置的研制。他对众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说,“不经过试验,就没有办法真实地模拟一个核武器的总性能,所以新设计的核武器就不能装备部队。”因此,“全面禁止核试验将降低美国对目  相似文献   

7.
每枚三叉戟导弹的成本为740万美元。海军用于327枚三叉戟导弹的经费为33亿美元。这些导弹将装在12艘改型的海神潜艇上。海神潜艇的总改装费计划为35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法国的30万吨当量级的热核弹头空地中程导弹 ASMP 计划于1986年5月1日投入使用。它将会加强法国核武器的力量,同时使法国的核武器更加多样化。ASMP 既可以由战略航空兵的幻影ⅣP 和战术空军司令部的幻影2000N 携带,又可以由海军超军旗飞机携带。ASMP 计划是在1978年3月正式开始实施的。从1974年起,国家航宇研究院对冲压喷气发动机进行了初步研究,以后,国防  相似文献   

9.
据合众国际社报道,美国田纳西导弹核潜艇于1990年2月12日上午在15~20,秒的间隔时间内连续发射两枚三叉戟-ⅡD5导弹。它们是自1987年1月开始的三叉戟Ⅱ-D5试射计划的第28和第29次发射,也是从潜艇上进行的第9次和第10次发射,另外19次发射是在陆基平台上进行的。这两次发射时间间隔之短,在历次试射中尚属首次。试射总成功率为24比5;水下发射成功率为8比2。 三叉戟Ⅱ-D5长13米,射程可达11100公里。据美国海军负责三叉戟计划的人士透露:这种导弹的命中精度以7500公里的射程为标准计算,为170米。其造价为2650万美元,相当于陆基10个弹头MX导弹的造价。根据美苏达成的协议,计划于3月底在田纳西号部署24枚三叉戟Ⅱ-D5,每枚最多允许携带8个核弹头。  相似文献   

10.
洛克希德公司研制了一种X射线实时显像系统,用于检测海军C4三叉戟固体火箭发动机。此法比普通X射线系统检测更完全、更均匀、效率高且费用明显降低。这一看法为生产三叉戟导弹第一级发动机的赛奥科尔公司、生产该导弹第二、三级发动机的赫克利斯公司和航空喷气战术系统公司的实验所证明。航空喷气公司利用该系统检测了陆军的霍克导弹发动机和海军通用动力标准导弹发动机。  相似文献   

11.
美海军的E 2C“鹰眼”舰载预警机舰队正面临重大翻新。海军已将这份价值 1 9亿美元的合同授予NorthropGrumman公司综合系统部 (位于NY州Bethpage) ,用于开展对E 2C先进“鹰眼”机载预警和控制 (AEW&C)飞机的系统研发和验证 (SDD)。先进“鹰眼”将是一种全新制造的飞机 ,海军计划采购 75架 (甚至可能更多 )来替换整个E 2C舰队。为了增强机载指挥与控制 (C2 )能力 ,以及扩大监视范围 ,先进“鹰眼”将从陆上和海上 ,以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精度 ,为海军提供增强的威胁检测能力 ,并将作为海军战区导弹防御能力的基础设施服役。根据Northro…  相似文献   

12.
据报道,美国从事固体火箭推进领域研究工作的专家把近期在该领域的一些研究进展称之为“革命”。这个改进相当于比冲提高7——10%。但没有对其内容进行详细叙述。只举例说,假如民兵Ⅰ采用了目前的先进技术,它将由一个具有射程6400公里的弹道导弹变成一个带有同样载荷的运载火箭。美国空军和海军在MX 和“三叉戟”计划中正在采用这些新技术。而且据称在2——5年内,美国所有导弹都将采用这些技术。这些  相似文献   

13.
1、国外发展现状 目前,国外拥有战略弹道导弹的国家主要有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印度、巴基斯坦等.美国和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先进、规模最庞大的战略弹道导弹.目前,美国大约装备有738枚战略弹道导弹(450枚"民兵"3和288枚"三叉戟>2),共有1652个核弹头.俄罗斯大约装备有491枚战略弹道导弹(陆基型号5种、331枚;潜射型号3种、160枚),共有核弹头1666个.法国与英国则保持有限的战略导弹规模,与美俄相比差一个量级.法国共有潜射战略导弹48枚,弹头数约200个;英国共有潜射战略导弹48枚,弹头数量不到200个.  相似文献   

14.
“三叉戟ⅡD5”导弹计划由于两次飞行失败、推进剂工厂发生事故以及罢工对第二级和第三级喷管制造的延误而至少将推迟三个月.两次飞行试验失败都发生在第一级刚刚点火之后.初步分析表明,第一次是由于作用在第一级喷管作动器上的水压载荷非常严重所致.第一次失败后,海军对喷管控制系统做了改进,接着的一次试验获得了成功,但是第三枚试验弹又被自毁了.海军正在进行评定,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5.
《飞行》杂志1983年3月5日报导:美国将使用带有计算机的 X 射线断层扫描(CT)设备来检查海军/洛克希德公司的“三叉戟”Ⅱ(D-5)的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按照计划人员的说法,这种设备与现有的检查设备相比,它能够发现发动机中非常小的缺陷。CT 设备是由美国科学和工程公司为洛克希德导弹和空间公司研制的,后者  相似文献   

16.
《航讯》1983年7月13日报导:洛克希德导弹与空间公司已选定联合技术公司化学设备分部研制和试生产“三叉戟”ⅡD-5潜射导弹的第三级发动机。“三叉戟”Ⅱ导弹的设计已接近完成,这预示着该导弹第三级发动机推进装置的生产合同即将签订。洛克希德导弹与空间公司已把生产“三叉戟”Ⅱ导弹第一、第二级发动机的合同授于赫克尔斯-锡奥科尔合资经营公司。  相似文献   

17.
1985年2月《国防》杂志报导。美国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艇发射弹道导弹和携带巡航导弹的轰炸机的战略“三合一”是协同式产物。哪一方面力量薄弱都需其它方面弥补。美国舰队弹道导弹潜艇力量为美国提供了苏联突然进攻美国的基地或城市后攻击苏联目标的报复力量。在海上,美国比苏联部署了更有生命力的弹头,而苏联已把70%的报复力量集中在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上。目前,美国31艘海神和3艘三叉戟潜艇的核动力舰队弹道导弹潜艇力量,在受第一次攻击后能发射450枚以上的核弹头,打击苏联目标。12艘海神潜艇已  相似文献   

18.
美国正在研制“三叉戟2”型洲际弹道导弹,其性能与“三叉戟1”相比将有所改进。导弹的射程为9250公里,命中目标的精度也有所提高。准备用M_k,4型MIRV的头部装备导弹,有14个弹头,威力每个为15万吨,用天文惯性制导系统修正弹道主动段末端的误差。考虑了另外两种以前的弹道导弹上没有用过的修正和制导方法以供选择:中段修正弹道的方法;末段采用制导系统。  相似文献   

19.
法国一直主张建立独立自主的战略核力量。现有战略力量的结构是:海基力量由5艘导弹核潜艇组成(可怖号、可畏号、霹雳号、无敌号和雷鸣号)。每艘装备16枚M20潜地弹道导弹,每枚导弹有一个100万吨TNT当量的热核弹头,射程约3000公里。陆基力量由两个中程弹道导弹中队组成:其中一个中队装备S2导弹,射程为2500公里,弹头当量为15万吨;另一中队装备S3导弹,射程3000  相似文献   

20.
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将采用“计算机辅助 X—射线断层成像(CT)系统”检测海军三叉戟—2(D—5)导弹的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这种系统,比现行各种方法所能检测出的发动机缺陷要小得多。洛克希德公司是 D—5导弹的主承包商,这套 CT 个系统是美国科学与工程有限公司为此而研制的。右图是该设备的1/26缩比模型,在旋转升降台上放置着一台 D—5第一级发动机,平台左边的 X—射线源对发动机进行逐次扫描,发动机右边的检测器阵和电子仪器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