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4]中讨论的主要问题"测量值残差的单位权化”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给出测量所产生的随机误差不同于测量值残差的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流面坐标系沿任一条特征线的物理量变化关系式对音速前缘圆—椭圆三角翼的绕流作了计算。其在流面坐标系沿任一条特征线的物理量变化关系式是根据文献[1]所推导得的公式。计算得的机翼表面压强分布与文献[3]、[4]及文献[5]、[6]作了比较;并与文献[7]、[8]的实验结果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Δζ~3=0.19635的计算结果与文献[3]、[4]、[5]、[6]的计算结果符合较好,而Δζ~3=0.087266的有向实验靠近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氧鎓离子化学计算了一次强太阳耀斑扰动期间低纬度(28°38′N)D层顶NO浓度。该方法适用于O+2离子化学生存时间较短且负离子浓度与正离子相比可以忽略的80至87.5公里高度。计算结果表明,它相当好地符合Meira的实验观测剖面,只是85公里处的最小值特别弱。   相似文献   

4.
冲击温度的理论计算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空间飞行器受到碎片的碰撞时,其壳体中会产生冲击加热。文章概述了计算冲击温度的三种基本方法;计算了铁的冲击加热温度,并与实验测量值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三项式物态方程计算的冲击温度与测量值符合得比较好。另外,还对影响冲击温度计算值的若干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最新的NO经验公式,计算了近两个太阳活动周期100-200km间NO的冷却率,研究了太阳和地磁活动对NO和O冷却率的影响。进一步证明了NO冷却是120km以上热层的主要冷却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Chapman阳光掠射函数[Ch(z_p,χ)]进行了数值积分,求得了其在实际模式大气中随观测高度z_p及天顶角χ的变化.计算并讨论了低热层高温度梯度、分子与湍流扩散、重力场及太阳活动对 Ch(z_p,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0 km以下,Ch(z_p,χ)与前人用等标高模式及等标高梯度模式的计算结果差别较大.其中高温度梯度的影响起主导作用.特别是太阳活动对Chapman函数影响较显著,高年与低年之间可变化10—40%(在大天顶角时),这有可能推动热层大气中辐射-光化学-动力学耦合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文献[1]零迎角尖头旋成体阻力发散马赫数估算方法推广应用于钝头旋成体。为了计算钝头体压强分布,采用的数学模型是在文献[1]沿轴线分布源(汇)基础上加上头部集中源。为了计算阻力发散马赫数,本文将文献[1]计算尖头旋成体阻力发散马赫数的判断点——脊点换成最小压强点。应用本文方法对二十多个模型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作了比较,比较表明本文方法是可行的,文中最后给出了方法的适用几何参数范围。  相似文献   

8.
结构模糊非概率混合可靠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模糊非概率混合不确定性下结构可靠性分析问题,基于模糊数学分解原理将混合可靠性分析模型转化为[0,1]内连续分布隶属度水平下的非概率可靠性分析模型;针对非概率可靠度计算复杂性,基于逐维策略将结构功能函数最值的计算转化为最值点向量的逐维计算,提出一种确定结构功能函数界限的算法;通过在[0,1]内遍历隶属度值确定结构可靠度的隶属度函数实现结构可靠度模糊性的定量化.算例表明该方法的合理性,计算精度高和计算量小的特点为复杂工程结构可靠度分析及优化设计提供了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9.
测速元对弹道定位精确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弹道参数的数据融合问题,过去一般只考虑了多个测距元情况下,弹道位置参数精确度的改善.自从文[1]提出了测速定轨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以及文[2]利用测速元诊断测距元的测量系统误差以后,使人们对测量系统中测速元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讨论了在主体为测距元的测量系统中,若有一个或若干测速元,这些测量元素对弹道位置参数精确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测速元能显著提高弹道参数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0.
高超声速气动加热严重,考虑热化学非平衡对气动热环境影响,可以为热防护系统设计提供有效保障。采用Park和Gupta热化学非平衡模型,数值计算研究5组元(N_2,O_2,N,O,NO),17组化学反应的热化学非平衡效应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环境影响,并与完全气体和热化学平衡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热化学非平衡模型流场温度及激波距离均比完全气体模型小。激波后气体密度因离解、化学反应而增大,且气体密度越大,激波距离越小,热化学平衡模型激波距离最小。完全气体和热化学平衡模型热流载荷计算值均比实验值偏大。Park和Gupta热化学非平衡模型数值计算激波距离及气动力载荷差别小。Park模型热流载荷计算值偏大,Gupta模型与实验结果相符,它可对气动热环境可靠预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一种新的解析法计算模型,计算了含Ⅰ型裂纹的胶接加劲板应力强度因子减缩系数C_R,并将计算结果和原有模型的计算结果以及有限元计算结果作了比较。从中发现,用解析法计算C_R时,影响C_R的主要因素是胶层离散点的分布形式而不是计算模型的选取;如胶层离散点按过去文献中的常规形式分布,则由解析法算与有限元计算值相差较大;但如使一部分离散点的横坐标尽量接近裂得的C_R值纹尖端,则由解析法算得的C_R值就与有限元计算值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叙述了测定直接工作在微波频率的高次泛音钇铝石榴石(YAG)体波谐振晶片的加速度灵敏度的近似理论。高次泛音声体波谐振器比用其它方法更容易实现低相位噪声倍频微波源,所需硬件也少得多。在参考文献[1]中详细介绍了振荡器的设计及测试。本文通过分析及实验对振动灵敏度作了论述。在静态和振动状两种状态下,对钇铝石榴石(YAG)体波谐振器件进行了电测量。将约为4×10~(-11)/G的加速度灵敏度的计算值(K)与约为1.28×10~(-11)/G的测试值进行了比较。体波谐振的实测值约比典型的三类AT切石英晶体对运动的灵敏度要低两个数级量。  相似文献   

13.
翼型周线布线性涡的有限基本解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翼型周界线上布线性变强度分布涡,在一定边界条件下建立求解涡强度的线性方程组。经过试探,确定了比较合适的控制点位置。为满足库塔条件而令后缘处涡强度为零,但导致了方程组的矛盾性。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矛盾方程组,可获得误差最小的唯一解。本方法简便,易于应用。计算结果与试验值或精确解相比,有良好的准确性,可用于一般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14.
基于Unscented卡尔曼滤波器的近地卫星磁测自主导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近地卫星高精度轨道动力学模型和10×10阶地磁场模型,分别以地磁场矢量和强度幅值作为观测量,通过Unscented卡尔曼滤波实现自主导航。在采样周期10s,磁强计测量噪声100nT情况下仿真,仿真结果显示以地磁场矢量为观测量时卫星导航误差在卫星前进方向(切向)、轨道法向、卫星径向的分量分别为1km、0.9km、0.3km,而以地磁场强度幅值为观测量时误差分别为1.6km、1.3km、0.5km。  相似文献   

15.
在基于视线矢量观测的自主光学导航系统中,观测模型的非线性是影响导航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定量计算观测模型的非线性强度,研究了视线测量光学导航系统测量模型的选取问题。文章基于透射投影模型的共线性方程,给出了两种视线矢量观测模型的导航测量方程及测量噪声统计特性。在扩展卡尔曼滤波框架内深入分析了观测模型非线性对导航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微分几何非线性曲率测量理论,定量比较了两种观测模型的非线性强度。最后以基于视线矢量观测的姿态确定系统为例,仿真验证了非线性曲率测量与导航性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基于单位矢量观测模型的光学导航系统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和更快的收敛特性。  相似文献   

16.
在航天器控制计算机的软硬件协同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当前的强度帕累托进化算法在求解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时具有优势,但是在环境选择阶段的计算时间复杂度仍然较大。文章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新的算法采用有限K近邻方法,减少了原算法中K近邻策略的比较次数,使时间复杂度由O(M3)下降为O(max(l,logM)M2。试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的计算速度更快,并且具有更优的收敛性和分布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采用蒙特卡罗(Monte-Carlo)法对卫星CCD相机的地气杂光进行了计算。主体段杂光系数的计算值与用积分球实验测量值属同一数量级,表明该方法和计算软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分析计算值与测量值产生偏差的因素发现,热物性参数的不确定性对数值模拟影响很大。分析了遮光罩长度、反光镜扫描角度等变化对杂光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罩长度不变,而反光镜的扫描角度为45℃时,光线的进入比例最大,而杂光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18.
使用原子氧效应地面模拟设备对硅橡胶材料O型圈进行了原子氧暴露实验;用测压法进行了O型圈在原子氧暴露前后的泄漏率比对实验,并对实验前后O型圈表面形貌特征作了扫描电镜分析.实验表明:原子氧对O型圈表面有很大的剥蚀效应;O型圈经过原子氧暴露后,质量减少、泄漏率明显增大;暴露时间越长,表面形貌受到的损坏越严重、质量减少量越多,泄漏率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19.
从简单的数学模型出发,利用直观的温度及浓度分布假设,对生物体冻结过程中的传热、传质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将结果与精确解及测量值进行了比较。其解法简单,省去了以往的有限差分求解的繁琐的计算过程,并且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20.
场向电流随亚暴位相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ISEE1和2卫星测量的磁场数据,计算了电离层中的场向电流。依据每个场向电流事件所伴随的亚暴位相,分别计算了一区和二区场向电流强度、密度及电流片厚度在亚暴成长相、膨胀相和恢复相的平均值及中间值。其结果,从成长相到膨胀相,一区和二区场向电流的强度和密度增加,从膨胀相到恢复相,其值减小。平均说来,一区的电流强度约是二区的1.4倍。电流片厚度的变化在上述期间内与电流强度及密度的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