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数显测高仪各校准点示值误差的校准方法,给出了示值误差的数学模型,并以某校准点为例,对该校准点示值误差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  相似文献   

2.
误差分离技术是提高圆度仪检测精度的一种新技术。本文通过对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另一种单测头多步法误差分离技术;建立了评定工件圆度的无约束最优化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介圆柱度误差评定的常用数学模型,并对用最小区域法评定圆柱度误差的几种近似方法及其优缺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轴承几何关系和运动关系分析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内圈滚道廓形的圆柱滚子轴承径向跳动数学模型,分析了内圈滚道圆度误差幅值、谐波阶次、滚子个数以及径向游隙对轴承旋转精度的影响规律,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内圈滚道的圆度误差对轴承旋转精度的影响较大,内圈滚道圆度误差幅值对轴承旋转精度影响较大,内圈滚道低阶谐波对轴承旋转精度的影响较高阶谐波显著;当内圈滚道谐波阶次为滚子个数的整数倍时,轴承旋转精度显著下降;减小内圈滚道圆度误差幅值能有效提高圆柱滚子轴承的旋转精度.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多齿分度台作为角度标准测量多面棱体的误差来源,从测量方式出发,建立数学模型,对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进行评定,且给出了评定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6.
求解3R定位系统的最佳目标一雷达站几何是CW雷达定位体制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这种最佳几何是3个雷达天线位于正三角形的顶点,3个天线波束在空间正交。给出了利用最优化方法求解这种最佳几何的目标函数,并给出了3R定位体制的普适性误差椭球的二次曲面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最佳目标一雷达站几何下,椭球形误差二次曲面变为圆球形误差二次曲面。  相似文献   

7.
在飞行载荷测量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测量结果的误差分析。目前,通用的飞行载荷测量误差分析模型存在只考虑地面校准试验误差及误差分析结果缺乏可比性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机翼载荷测量试验各环节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将不确定度评定理论引入到载荷测量结果的分析中,建立了载荷测量试验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并结合某型机机翼载荷测量数据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载荷测量试验的百分比不确定度相对较小,测量较为准确;绝大部分不确定度来自于校准试验中,而方程非线性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误差修正因子的取值会对评定结果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三轴磁通门传感器存在转向误差影响其测量精度而传统误差校正算法在非理想条件下应用效果不佳的问题,在椭球拟合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随机抽样一致性(Random Sampling Consensus, RANSAC)算法的三轴磁通门传感器误差校正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剔除样本数据中的噪声和畸变数据点,最终估算出更加准确的误差参数。仿真分析和外场实验表明,即使在样本数据中含有噪声或畸变数据点时,该方法仍然可以估算出更加准确的误差参数。相比传统椭球拟合算法,仿真分析中传感器误差参数的估算精度提升了1~2个数量级,外场实验中实测数据磁总场的峰峰值和均方根误差的改善率分别提高了10.2%和32.1%。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大型不规则椭球回转面的一种新的曲面重构与仿真加工方法。基于GeomagicStudio软件,处理大型不规则椭球回转面的采集数据点云,重构了实测曲面的等距面模型;采用Pro/E对实测曲面的等距面模型进行等距操作,生成实测曲面模型;利用GeomagicQualify软件对实测曲面的等距面模型相对于原始数据点云,以及实测曲面模型相对于理论曲面模型进行误差分析;最后利用Pro/NC模块对实测曲面模型进行数控编程和仿真加工。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大型不规则椭球回转面的曲面重构精度,生成的标准数控加工程序具有可移植性,解决了原加工方法对专用设备的依赖。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回转对称曲面的特点,利用轨迹包络的原理建立了一种光学曲面磨削的数学模型;分析砂轮半径误差和砂轮定位误差对回转对称光学曲面面形精度的影响;针对回转对称曲面建立了误差模型,将砂轮半径误差和砂轮定位误差进行分离和辨识;利用误差补偿机制补偿磨削过程中砂轮半径误差和砂轮定位误差,提高了回转对称曲面精度;在自主研发的磨床上通过实验验证了这种误差补偿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张铎  宋建梅  赵良玉  焦天峰  丁国强 《航空学报》2021,42(7):324629-324629
针对捷联导引头敏感信息存在非高斯噪声且状态噪声与观测噪声相关的问题,提出了修正球面坐标系下带有相关噪声解耦的扩展椭球集员滤波(ESMF)算法。首先,通过对弹目相对距离及其变化率的规范化处理,得到修正球面坐标系下的视线角速率提取模型;然后,利用相关噪声解耦方法去除观测方程中耦合的状态噪声项,基于泰勒级数展开推导了相关噪声解耦后的模型线性化表达式,得到包含线性化误差的虚拟噪声椭球集合,并根据最小迹和最小化尺度因子上界的优化方法得到状态更新与观测更新椭球,形成非高斯相关噪声解耦的扩展椭球集员滤波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在考虑非高斯相关噪声的情况下,实现捷联导引头视线角速率的高精度提取。  相似文献   

12.
对脉冲信号源脉宽指标进行了不确定度的分析和评定.分析了脉冲信号源脉宽测量时的主要误差来源,包括计数器测量重复性、触发定时误差、时基误差、放大器滞后误差、分辨力误差等;结合这些影响因素,评估了脉宽测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低轨星座传感器资源调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精度衰减因子(GDOP)和目标位置估计误差椭球的调度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目标的静态、动态定位因素,优先选择卫星目标视线垂直于误差椭球长轴的传感器资源对目标进行跟踪。仿真结果表明,与已有的仅考虑GDOP的调度方法相比,该方法既节省了传感器资源,又提高了目标的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4.
渐开螺旋面啮合误差的广义圆柱坐标测量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渐开螺旋面啮合误差测量的新方法——广义圆柱坐标法,给出了测量原理与实现方法、数学模型和数据处理算式;同时,指出了迄今一些文献中论述啮合误差测量时存在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王鹏  王莹  汪鼎  田莹 《航空工程进展》2018,9(3):388-395
磨齿加工时齿坯几何中心与回转工作台轴心存在安装偏心误差,降低了磨齿加工精度。以数控成型砂轮磨齿机工作原理为基础,建立偏心误差磨削加工几何模型;提出安装偏心误差补偿法,建立偏心误差补偿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求出磨削砂轮在X、Y两个方向的进给补偿增量;以YK73125数控成型砂轮磨齿机为例,进行安装偏心误差补偿实验,齿轮的左右齿面单个齿距极限偏差绝对值分别减小了0.9μm和1.6μm,齿距累积总偏差绝对值分别减小了49.6μm和43.3μm。结果表明:安装偏心误差与单个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总偏差成正比;采用安装偏心误差补偿进行磨齿加工,有效地减小了单个齿距偏差和齿距累积总偏差,齿轮的精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伺服法测试的误差源以及误差源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建立了设备误差与测试结果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数学模型中主要误差的补偿方法,实验结果证明:补偿后测试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小发动机推力矢量的测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小发动机推力矢量的特点和测量要求 ,在分析二轴转台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间接测量推力矢量的线性组合法 ,最后给出误差计算公式。通过转台的旋转和伸缩形成不同的试验工况 ,得到测量数据的超定方程组 ,再用最小二乘法解矛盾方程求得推力矢量的方向角和偏移量。经多次试验表明 ,用该方法测量推力矢量参数的不确定度远小于± 5% ,超过了原定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石油/天然气管道测绘系统的测量精度需求,分析了测量数据中存在的螺旋误差对参数精度的影响,研究了测量过程中产生螺旋误差的机理,推导了螺旋误差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螺旋误差补偿方法,进而给出了模型参数的标定和补偿方案。实际的管道测量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本误差补偿方法,可以基本消除测量数据中的螺旋误差,有效提高管道参数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石油/天然气管道测绘系统的测量精度需求,分析了测量数据中存在的螺旋误差对参数精度的影响,研究了测量过程中产生螺旋误差的机理,推导了螺旋误差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螺旋误差补偿方法,进而给出了模型参数的标定和补偿方案。实际的管道测量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本误差补偿方法,可以基本消除测量数据中的螺旋误差,有效提高管道参数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20.
李鹏  吴东苏  郑琰  施政  金兴悦 《航空学报》2015,36(12):4001-4013
基于头盔伺服系统执行机构的结构优化设计需求,提出了一种量化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工作空间的六维空间超椭球体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的计算过程包括二维包络椭圆的求解和六维超椭球体的计算两部分。首先,重新总结和归纳了包络椭圆的定义,提出了包络椭圆的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提出了椭圆中心坐标修正步长、包络椭圆的两半轴长修正因子以及纵轴半轴长修正步长等概念,实现了对椭圆中心和半轴长的动态修正,提高了包络椭圆计算的准确性和智能化水平,采用调整系数来实时修改修正步长,保证了计算过程的收敛性;其次,给出了判定包络椭圆的条件和方法,方便了对计算方法有效性的验证;再次,提出了根据投影面内包络椭圆几何信息求解六维超椭球体的方法;最后,对包络超椭球体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实例计算与验证,并通过实例计算对该方法用于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工作空间优化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各投影面的包络椭圆均符合判定条件,即本文对包络椭圆与超椭球体的计算是准确的;优化结果对应的工作空间内接六维超椭球体能完全包含目标工作空间的包络超椭球体,即采用超椭球体来量化和优化六自由度并联机构工作空间是可行的,且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