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1月24日,YZR7979执行浦东至卢森堡航班任务,高度8400米,进济南区域时间为19:59。该航班在济南区域飞行过程中,请求上升高度9200米。该航空器具备RVSM能力。当飞行员报告9200米保持后,管制员发现其应答机雷达标牌显示高度为0920,按照标准实际应为0917。管制员立即使用RVSM标准用语向机组证实其高度。后机组承认调错高度。其误以为9200米就是30200英尺,实际上应为30100英尺。随后飞行员按照管制员指示准确转换高度。幸亏值班管制员认真监控雷达,及时正确处置,才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
程序管制是指管制员通过飞行计划、飞行员报告和位置标图来掌握航空器的航行诸元,并经过计算和推测来提供的管制服务。由于这种管制方法需要的安全间隔大,对空域资源浪费严重,所以正逐渐被更为先进的管制方式——雷达管制所代替。  相似文献   

3.
<正>2007年具有S模式的苏庄一/二次雷达站和百花山单脉冲二次雷达站在民航华北空管局落成,标志着S模式二次雷达在我国首家使用。作为S模式二次雷达站的建设者之一,尤其对S模式感兴趣。S模式二次雷达系统精度高、抗干扰  相似文献   

4.
雷达显示可以帮助调度员清晰地看到空域中各航空器的具体位置以及航空器的一些基本信息,如二次代码、高度、速度、航向等。这大大方便了管制员的空中交通指挥。但是由于空中流量越来越大,屏幕上的航迹密密麻麻,管制员时刻高度警惕,也不能完全避免指挥错误,尤其是在疲劳状态下,更容易酿成  相似文献   

5.
德国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提供者DFS是第一个激活二次雷达S模式识别码(MSCC)的欧洲空管服务机构。从3月2日起,该MSCC码已经被应用于DFS的慕尼黑和郎根管制中心,服务于法兰克福和慕尼黑之间的航班。这标志着二次雷达S模式技术的应用又迈出了更深远的一步。  相似文献   

6.
海外同行     
FAA开始试验探鸟雷达飞机与飞鸟互撞会对飞行造成重大安全风险。近年来研究表明,鸟群已经成为美国一些机场的重要危险因素,如纽约的拉瓜迪亚机场地区,2007年飞行员和管制员报告发生撞击87起,而2001年只有25起。为减少飞机与飞鸟互撞问题,FAA  相似文献   

7.
在平时的设备维护中,经常出现死机的情况,对于雷达系统,一次、二次雷达和雷达头都有可能出现死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是调度室通知终端室,终端室再通知雷达站,再对死机的雷达头进行恢复,其间会损失不少时间。如果维护人员能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在传输线路故障、设备故障或出现死机的情况下进行报警,就能节约宝贵的时间,为管制员提供更快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重庆江北机场本场雷达保障由ALENIA马可波罗I型一/二次雷达和THALES RSM970S型二次雷达提供。其中THALES二次雷达系统包括一套RSM970S二次雷达及远程控制和监视系统(RCMS)。在监视覆盖范围内,RSM970S雷达执行对SSR飞行器的监测,并通过ATCC接口给位于空管中心的自动化系统提供目标距离、方位、高度及雷达航迹处理器(IRP)计算的速度矢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航空运输量的快速增加和空中交通流量的增长。近年来许多大中型机场开始实行塔近分离,即塔台管制席作为独立的管制席位从进近管制席分离出来。作为塔台管制员必须时刻以目视方式持续监控窗外运行的飞机和正在使用的飞行机动区,以保障航班运行安全。但是由于塔近合并运行时养成的习惯,以及雷达监控的直观与方便,不少塔台管制员在工作中仍然把多数精力放在雷达监控上。这样做是否合理?是否能确保安全?应该如何设置雷达监视器位置来避免塔台管制员把过多精力放在雷达监控上?《关于塔台管制员过多使用雷达的情况分析》首次提出了这些问题并试图作了一些解答。这篇文章的意义在于提出了一个容易被人忽视而又关系空管运行安全的细节问题,供业内人士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提供雷达管制服务的工作过程中,管制员须遵守特定雷达管制空域的相关程序和间隔标准,并对其所辖管制空域内的所有航空器负责。间隔标准是航空器与航空器之间安全飞行所需要的间隔,间隔标准的制定,综合考虑了空管系统内设备、技术、人员等各种因素限制(如雷达延迟、管制员反应  相似文献   

11.
信息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已经被大众所认可。在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信息资源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资源,甚至可以认为信息处理是空中交通交通管制的本质。这样说是因为在整个管制过程中,管制员的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如:飞机位置报(程序管制)、雷达监视屏(雷达管制)、电话、电报等来获取所需的飞行动态、流量控制、限制等信息资源,经过管制员大脑的分析、判断,做出决策,然后利用陆空通信将决策传达给飞行员这样一个过程(见图1)。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无线电地空通信是保证飞行安全的“千里眼”、“顺风耳”,笔者认为还应加上“金嗓子”。因为,到目前为止无线电陆空通话仍然是管制员与飞行员之间传递信息、表达意图的最主要手段。如果无线电陆空通话不畅,管制员纵有千般本领,也是“没有声音,再好的戏都出不来”。然而,目前民航无线电通信正受到严重的非法干扰,地空  相似文献   

13.
近日,雷神系统公司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签署了一份合同,向该国的RAK国际机场供应、安装一套双通道、300系列的S模式单脉冲二次雷达。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在雷达管制空域,只要管制员发出“radar contact”或“radaridentified”这样的指令,就担负起了对该航空器的一切动态过程的监控责任。如果对该机的飞行动态监控不到位,造成的一切不安全后果,雷达管制员都将难辞其咎。近来在全国范围内发生的几起不安全事件,多是由于管  相似文献   

15.
雷神雷达是一套庞大的系统,设备较多,出现故障后涉及的环节很多。2004年6月雷神雷达信号出现显示中断故障,信号在中断2、3秒后自动恢复。但此中断出现的频率快、次数多,均发生在本管制区上空,影响了管制员的指挥工作,危及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6.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是整个航空运输系统安全运行的核心,空中交通的主要功能是避免飞机与飞机的空中相撞,避免飞机与障碍物相撞,保持安全、有序和高效率的空中交通流动。空中交通管制员在对飞机实施空中交通管制时,依靠多雷达跟踪处理系统来知道飞机的精确位置,当飞机从一个管制区飞往另一个管制区时,管制员需要进行管制责任移交,  相似文献   

17.
一、明确S模式24位飞机地址分配方案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常规二次雷达的飞机应答机代码(A码)是12位二进制数,这就意味着它的容量仅仅是4096。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跟不上迅速增长的飞行量增速。特别是在特殊天气情况下,由于大量航班延误,相同二次雷达代码会重复使  相似文献   

18.
管制工作是一项责任非同一般的工作,任何细小的差错都可能导致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在过去航班量小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飞行员的责任重大,因为他们直接操纵飞机。但随着航班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已逐步意识到管制员在民航工作环节中的重要作用,正如有人说的:“飞行员崩溃了,意味着他操纵的这架飞机完了;管制员崩溃了,意味着他管辖的这片天空的很多架飞机完了”。所以空管部门的领导从未向今天一样重视管制工作,因为今天的天空已今非昔比,今天的天空随时都布满密密麻麻的飞机,为了天空的安全,如何管理好管制员是值得每一个空管管理者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引言区域导航(RNAV),是利用飞机机载导航设备和/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引导飞机起降、航路、航线飞行的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飞行员不必总依赖于地面导航设施即可沿着精准定位的航迹飞行,使飞机在能见度极差的条件下安全、精确地着陆,极大地提高飞行的安全水平。现行运行程序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管制员与飞行员之间通话过于频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快向民航强国的迈进,我国航空运输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管制设备的不断更新、完善,管制理念的更新、新技术的应用及空域需求的增加对管制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制员的培训作为提高管制员业务技能、增强管制员安全意识与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确保飞行安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笔者就管制员培训的手段、方式和制度方面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