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日本将于2003年2月用H-2A火箭首次发射情报卫星。情报卫星除了军事侦察之外,也可用于灾害防治。 据报导,日本将于年2月和7月发射4枚分辨率为1m的“光学卫星”以及可以在晚间和恶劣天气下使用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卫星收到的图像经由高速通讯系统传到地面的4个情报接收站。 日本一直依赖美国卫星提供情报,因此对其即将发射的情报卫星期望很高。不过美国的预警卫星可以在赤道上空约35000 km的静止轨道上,用红外线来探知导弹的热源,但是日本的情报卫星不具备这种能力;  相似文献   

2.
知识资料窗     
知识资料窗侦察卫星它是用于获取军事情报的人造地球卫星。卫星利用光电遥感器或无线电接收机等侦察设备,从轨道上对目标实施侦察、监视或跟踪,以搜集地面、海洋或空中目标的情报。侦察。设备搜集到的目标辐射、反射或发射出的电磁波信息,用胶卷、磁带等记录存贮于返回...  相似文献   

3.
特种作战部队需要深入敌人领土执行秘密任务。在历史上各国军队都在使用特务搜集敌人情报。现代作战也不例外 ,虽然有了更广泛的侦察手段 ,卫星、侦察飞机、侦察船只、地面侦察巡逻兵等军事资源在进行电子侦察 ,但仍然需要派特务执行特种作战任务。为了确保安全 ,支援特种作战任务的船只和飞机必须做到隐蔽、难以被敌方检测到。携带干扰机系统、雷达告警接收机和其它检测控制设备后 ,这些飞机和船只可以不让敌人发现 ,或不会遭到沿途导弹的攻击 ,始终与危险保持一定距离。其信条是保护士兵安全。“有矛必有盾”。新技术的出现必然带来新的挑…  相似文献   

4.
被动成像广域空中监视(Wide Area Airborne Surveillance, WAAS)系统因其良好的隐蔽性和动态监视的实时性、持久性及大面积覆盖,已成为情报监视侦察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领域。文章结合典型被动成像广域空中监视系统(如自动实时地面全部署侦察成像系统 ARGUS-IS)的特点,从光电传感器设计、数据传输与信息处理等方面阐述被动成像WAAS的系统特点及关键技术环节;重点分析了大视场高分辨率的实现方式、海量数据传输与存储、数据智能分析等制约被动成像WAAS性能的瓶颈技术,为被动成像WAAS的研制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无人机光电侦察、监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机是获取战场情报、进行侦察和监视活动的良好平台,将成为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武器,而其侦察和监视能力的提升更依赖于无人机光电系统技术的发展.介绍了无人机的光电设备及光电系统的侦察、监视技术,并对无人机光电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6.
李云 《中国航天》2012,(2):30-31
2011年12月12日格林威治时间凌晨1时21分,一枚H-2A火箭携带一颗雷达侦察卫星从日本西南部的种子岛太空中心发射升空。这颗卫星是日本唯一的侦察卫星系统——多用途"情报收集卫星"(IGS)系统的首颗第二代雷达侦察卫  相似文献   

7.
国家侦察局(NRO)作为美国最重要的航天侦察部门,近年大力支持陆军的军事训练,不但对例行训练进行技术支持,而且开展直接面向陆军的教学活动。在航天侦察系统已高度发达的情况下,陆军的情报保障完全具备了突破战略保障模式,向支持战役、战术级部队转化的客观条件。NRO积极介入陆军的军事训练,意在加速陆军情报能力转型,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同时为改进自身建设、加强保障军事行动的能力摸索经验。  相似文献   

8.
阳光 《航天》2011,(11):32-32
9月23日,日本H-2A-202型运载火箭在种子岛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情报收集卫星-光学4号机”光学侦察卫星。卫星配备了高精度相机,可在距地球500千米高度拍到地面60厘米大小的物体。这是日本2003年以来成功发射的第7颗侦察卫星,其中包括5颗光学卫星(含一颗试验卫星)和2颗雷达卫星。该卫星由三菱电机公司建造。  相似文献   

9.
在航天技术飞速发展和战争形态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代,美军极其重视开发太空战场并利用航天器获取情报。本文试图从侦察情报体系的角度探讨美军航天侦察的运作情况,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华春 《上海航天》2007,24(2):36-36
2007年2月24日,日本全球情报处理系统的最后一颗卫星搭载H2A火箭升空,随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是一颗雷达侦察卫星,轨道高度为400~600km,可自动发射电波,根据地面反射的信号合成黑白图像,其分辨率为南北向1m,东西向3m,在较差的天气也能正常观测。据称,在此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并正常工作后,日本全球情报处理系统的4颗卫星将全部就位。该系统包括光学卫星和雷达卫星各2颗,每天至少可对地球所有地点完成1次侦察。  相似文献   

11.
一种具有复合侦察定位功能的雷达对抗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侦察定位系统是采用有源/无源多手段侦察、定位技术,集情报、监视、侦察、干扰、定位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雷达对抗装备.重点讨论了该系统的功能、结构、工作原理及数据融合处理等问题,并对其在作战、训练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机载光电侦察系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多频段和超频段光电成像系统在机载情报获取中的应用是一个新领域,介绍了光电侦察系统的基本原理,简述了国外发展多光谱对抗的技术、设备以及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对地面雷达站威胁较大的侦察卫星的性能和弱点,结合地面雷达站主要目标的暴露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地面雷达站反卫星侦察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杜元清 《中国航天》2001,(12):20-23
美国太空司令部总司令在对阿富汗开战前不久曾指出,美国决不会在没有太空系统参与的情况下去打仗。“太空司令部所提供的情报、监视、侦察和全球通信能力在即将进行的‘持久自由行动’中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说法在某种意义上道出了空间侦察、通信、导航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袁俊 《中国航天》2005,(2):37-41
军用卫星的发展,给军事行动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近十几年来,美国的军事卫星在局部战争中支援美军的地面行动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的70多颗卫星在海湾上空组成了侦察、监视、情报、通信、导航、定位以及气象保障系统,美军称之为"第一场  相似文献   

16.
美军太空战略与太空战演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俊 《中国航天》2001,(7):26-29
一、美军太空战略 冷战结束后,美国以前用来监视苏联核设施的许多卫星,都转而用来支援美军的地面行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的卫星和航天器显示出了对战争行动所具有的重要性和支援、保障作用。70多颗卫星组成了空间侦察监视、空间通信保障、空间导航定位以及空间气象保障四大系统,庞大的“天网”笼罩在海湾上空。科索沃战争期间,北约动用了15~20种、50多颗卫星在巴尔干上空参与情报、气象、通信、作战协同和空袭行动。这两场战争实际上为美国未来的太空作战奠定了实战基础。 近年来的几场局部战争所显示的卫星对地面作战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据《空间新闻》7月 2 4日报道 ,印度研制了一种名为试验评估卫星 ( TES)的侦察卫星 ,将用于在年底前为印度国防军提供印 -中和印 -巴国土边界及其海岸线的空中侦察。1999年 7月 ,印度开始了耗资 2 5 0 0万美元的 TES计划 ,在那时 ,印度军队缺少先进的空中侦察设备。TES正是为了弥补这个不足而研制的 ,它是一种近地轨道卫星 ,可以拍摄精细的地面图像 ,为印度军队收集详细的国防情报。 TES摄制的图像专门用于国防 ,而不用于商业。今年年底 ,印度将使用本国研制的极轨道卫星运载火箭 ( PSL V)把 TES卫星送入距地球表面约 5 0 0 km高的…  相似文献   

18.
美陆军通信电子司令部开始需求新的机载情报、监视和侦察 (ISR)系统 ,叫做空中通用传感器 (ACS) ,以最终取代现役的“导轨 /通用传感器 (GR/CS)和机载侦察低端(LOW )系统。ACS是一个为地面部队指挥官提供情报支援的“多手段情报系统”。陆军对它的作战需求是①要求提供全方位的信号情报 (SIGINT) ,包括通信情报 (COMINT)和电子情报 (ELINT) ,并具有精确定位能力 ;②采用光电 /红外 ,前视红外和合成孔径雷达 /动目标显示传感器等多种手段 ,提供图像情报 (IMINT)。除低端和高端综合分系统外ACS的组…  相似文献   

19.
据《空间新闻》2003年3月24日报道:美国空军将于2004年开始部署攻击性的空间控制系统,以阻止敌方利用太空。2003年3月,空军副部长Teets以书面证词形式告诉国会,空军将于2004年实部署通信对抗系统,用以阻断敌方利用卫星通信。Teets说,2007年,空军将部署监视和侦察对抗系统,以阻止敌方利用成像卫星获得目标情报和识别毁损效果评估情报。  相似文献   

20.
鲜为人知的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提起美国中央情报局,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为其出色的谍报活动而折服。然而,就在这个情报巨人的后面,却还站着一位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那便是一直鲜为人知的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美国国家侦察办是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精心安排下于196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