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具有全局鲁棒性的时变滑模平面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勇  池毓东 《宇航学报》1997,18(3):59-63
本文提出一种具有全局鲁棒性的时变滑模平面的设计方法。用该方法设计的变结构控制系统,能保证系统从任意初始状态开始就处于设定的滑模平面上,并对参数摄动和外部干扰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余磊  刘莉  崔颖  岳振江  康杰 《宇航学报》2020,41(4):379-388
针对运载火箭的时变结构模态参数辨识问题进行研究,基于时变自回归滑动平均(TARMA)模型,提出一种时变结构模态参数辨识的确定性演化方法。该方法利用小波基函数的良好局部函数拟合能力,将墨西哥帽小波函数作为TARMA模型时变系数的空间基底,构建了基于小波函数的泛函序列时变自回归滑动平均(FS-TARMA)模型,并发展了两步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实现了时变系数的解耦估计。通过有限单元法,建立了阿里安V号芯级运载火箭时变有限元模型,对所提辨识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墨西哥帽小波基FS-TARMA方法能够有效地辨识系统的时变模态参数;与传统傅里叶基FS-TARMA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辨识精度,并且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模态局部细节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空间控制中的挠性结构变形的辨识为背景,以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为基础,从辨识的一致性原则出发,给出时变参数的自适应辨识算法。该算法具有梯度型递推形式,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该算法是解决时变参数辨识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顾文锦  韦峰  姚洪 《宇航学报》2000,21(2):43-49
飞航导弹模型可以处理成一种四层非线性、时变块对角结构,但其中一、二层模型不是仿射型模型,这在控制理论的应用上受到限制。本文应用优化线性理论,对这两层模型进行了仿射型处理,这样就得到了飞航导弹的四层非线性信射型模型。接着,本文提出了玫类非线性系统的变结构控制方法,从而对导弹进行了分层变结构控制器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BTT导弹的变结构解耦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童春霞  王正杰  张天桥 《宇航学报》2006,27(1):27-30,80
倾斜转弯(Bank-to-Turn,BTT)导弹由于气动外形不对称,以及存在较大的滚动速率,其各个通道之间存在强烈的耦合。本文在变结构控制理论对外界扰动的不变性原理的基础上,采用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了BTT导弹的输出解耦控制律。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设计的变结构解耦控制器对于导弹这类参数快速时变,通道间耦合严重,有不确定因素的系统能够实现解耦控制,并具有动态响应快,超调小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王毅  吴德隆 《宇航学报》1997,18(4):79-83
本文采用Kane方法建立了空间站大型伸展机构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系统的轨道运动、姿态运动、构件伸展运动和构件弹性运动,通过约束矩阵建立系统的约束关系,所得方程具有程式化特点,便于计算机编程。该模型还可适用于空间飞行器、地面车辆、复杂机械等多体系统。  相似文献   

7.
一种自适应变结构制导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周荻  胡恒章 《宇航学报》1996,17(4):9-13
为了使导弹制导系统具备良好的鲁棒性,本文提出用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设计末端导引规律。结合时变系统的特点,本文提出并应用了滑模自适应趋近律这一概念。理论分析和数字仿真表明自适应变结构制导律具有优良的弹道性能和鲁棒性。另外,此制导律比较简单,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8.
伸展悬臂梁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基于Lagrange方法推导了伸展悬臂梁的动力学方程,分析了伸展速度、加速度对梁动态特性的影响。对悬臂梁在不同的伸展规律、不同的外激励下的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伸展长度、速度对梁的动态特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运用螺旋理论对一种可折展三角桁架式空间伸展臂的折展单元进行运动学分析和仿真计算。利用D-H法建立折展单元运动的正逆位置解,应用螺旋理论对折展单元运动的正速度进行分析。通过对比软件Matlab的理论数值计算结果和软件ADAMS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该伸展臂折展单元的可行性和本文方法的正确性,为研究伸展臂折展单元的结构及工程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永苍 《宇航学报》1994,15(1):82-86
本文从增量载荷法的原理出发,对于具有位移约束的结构体系,通过引入“广义元”的概念,提出了计算其刚度破坏承载能力的方法,使结构体系的可靠性分析范围扩展到强度和刚度要求并存的情况,物理概念清楚,方法有效,通过算例阐述了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霍甲  魏彤  房建成 《宇航学报》2010,31(3):786-792
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MSCMG)是一种用于航天器姿态控制的高精度长寿命惯性执行机 构,动框架效应补偿是MSCMG实现高精度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现有的FXLMS补偿算法由 于模型复杂、计算量大而难以实际应用。通过分析MSCMG磁轴承对象特性,提出一种简化FXL MS算法,将对象滤波器简化为常数对角阵,大幅度减少了算法计算量。对简化算法进行了仿 真,并在MSCMG样机上面进行了动框架效应补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简化后的自适应控制 系统,收敛性好,跟踪速度快,具有理想的精度和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孙振江  罗亚中  张进  唐国金 《宇航学报》2016,37(11):1289-1297
针对航天器轨道偏差传播问题,提出一种高斯和模型与状态转移张量结合的预报方法。该方法使用多个子高斯分布加权拟合状态偏差分布,再以高阶状态转移张量分别预报每个子高斯分布,以捕获偏差分布的非高斯性,减小预报误差。将其应用到航天器二体轨道问题中,对比分析不同方法的预报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逼近Monte Carlo仿真的预报精度,并显著提高计算效率,对长时间预报问题,效率提高可达数十倍。该方法面向一般的非线性系统状态偏差预报问题,尤其在长时间仿真预报时兼具很好的精度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一体式石英振梁加速度计是一种高精度谐振式MEMS惯性传感器。针对现有石英振梁加速度计存在的体积大、全温及力学环境适应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层石英结构的一体式石英振梁加速度计的设计方案。通过突破高精度薄梁腐蚀及晶圆级键合两项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加速度计样机。经测试,产品全温稳定性优于0.5mg,振动整流误差优于200μg/g^2(@15.68g rms),可以满足中高精度惯性导航应用需求。后续期望通过原位温度补偿及直接键合等技术进一步提升一体式石英振梁加速度计的全温精度及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赵维涛  张旭 《上海航天》2009,26(5):6-10
基于结构系统静强度可靠性分析、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对空间梁板结构系统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和基于可靠性的优化设计。结构可靠性分析中,给出了安全余量以及安全余量对各变量敏度的显性表达式,便于各安全余量间相关性计算和可靠性计算精度提高。结构优化中,用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每代遗传操作中只需用传统方法计算1次结构系统可靠性指标,将该代最优解对应的数据加入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从训练样本中删除最次样本,使训练样本不断处于更新状态。数值算例表明:该法收敛平稳、用时较少,具较好的收敛性和较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5.
挠性航天器旋转机动的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研究在控制器能量受限条件下,一类挠性航天器旋转机动的控制问题。考虑刚性主体上带有挠性粱的航天器,并假定它在一平面内作旋转运动。本文针对航天控制工程中执行机构的工作模式,基于系统的无穷维模型,设计了简单易行的变结构控制方案,并证明了相应的闭环系统的渐近稳定性。数值仿真和物理实验结果显示了所设计的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一类挠性航天器的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勇  吴宏鑫 《宇航学报》1998,19(1):13-20
本文研究在控制器能量受限条件下,一类挠性航天器的姿态控制问题。考虑刚性主体上带有挠性梁的航天器,并假定系统在一平面内作旋转运动。针对航天控制工程中执行机构的工作模式,基于系统的无穷维模型,本文设计了简单易行的变结构控制方案,并证明了相应的闭环系统的渐近稳定性。数值仿真和物理实验结果显示了所设计的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大气阻力实时辨识的Drag-free卫星最优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于大气阻力实时辨识的Drag-free卫星最优控制。将Drag-free卫星和其内部的验证质量等效为两颗内、外编队卫星并建立动力学方程,推导了基于卫星和验证质量的相对运动状态观测值反演大气阻力的算法。建立了状态最优调节器模型,采用动态规划求解经典的二次型最优控制。对低轨圆轨道Drag-free卫星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方法的求解精度较高,计算消耗较小。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相控阵天线测控系统小型化的需求,提出一种相控阵天线转台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方法,采用集成化的设计思想,将伺服控制系统集成到转台内部。系统设计有波束控制器,具有波束控制功能和自动跟踪目标的功能,以及利用网络通信方式实现对多套伺服控制系统的远程控制功能。系统的伺服控制器采用参数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结合时间最优控制的复合控制算法,阶跃信号、正弦信号测试和跟踪测试结果表明,伺服控制系统具有优异的动态性能和较高的跟踪精度。该伺服控制系统功能丰富,控制性能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樊会兵 《航天控制》2004,22(4):48-51
针对空间飞行器在某些情况下对姿态偏差及姿态稳定度的严格要求 ,采用了超前网络校正和开关反馈控制的复合控制方法 ,同时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 ,对开关反馈的信号进行了调整 ,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复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采用单一控制方式时控制精度与响应速度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